古汉语中,“别”都有哪些解释

作者&投稿:玉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古汉语中“别”作何解释?~

◎ 别 bié

〈动〉

(1) (会意。从冎( 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2) 同本义 [cut apart;divide up]

别,分解也。——《说文》

桀之力,别觡伸钩。——《淮南子·主术训》

(3)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从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现常指别的国家)

(4) 分离;分开;分出 [divide;separate;leave;part]

岷山导 江,东别为 沱。——《书·禹贡》

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汉书·张禹传》

有别券者几何家?——《管子·问》。注:“别券,谓分契也。”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别疏(分离疏远);别宥(除去蒙蔽。指排除主观成见);别脚(破绽)

(6) 区分;辨别 [distinguish]

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荀子·君道》

我又欲与若别之。——《列子·杨朱》

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

(7) 又如:鉴别(辨别);分门别类;别白(分别明白。明辨);别族(区别氏族)

(8) 离别;告别 [leave]

余既不难夫难别兮。——屈原《离骚》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自君别我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10) 又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别”的时间长;“离”的时间短。)

别君去兮何时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 又如:告别(离别;告辞);话别(别离前在一块儿谈话);别情(离别之情);别绪(离别时的情感)

(12) 送别 [see sb off]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唐·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13) 又如:别筵(送别的宴会);别敬(旧时送别时赠钱名目之一)

(14) 用别针等把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上 [pin]。如:把玫瑰花别在衣服上;把表格别在一起

(15) 扭、转过去 [turn]

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水浒传》

(16) 又如:别转(扭过去;掉转);别折(折断;拗折)

1.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2. 同本义 [capital],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3. 又如: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4. 邦国的都城,国都 [capital]
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都门帐饮无绪。——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6. 引申为城市 [big city]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王安石《报任安书》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8.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fief;feud]
凡造都鄙。——《周礼·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邦都之赋。——《周礼·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9. 又如: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10.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 [region;countryside]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平日最怕 严大老官。——《儒林外史》
11. 头目,首领 [head]。如: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12. 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hundred persons]。如: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13. 吏的俗称 [official]。如: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动〉

1. 建都 [found a capital]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2. 聚集 [accumulate]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演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3.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4. 率领 [command]。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形〉

1. 美好的样子 [elegant]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2.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3. 大 [great]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副〉

1. 统统,完全 [all]
都,凡也。——《广雅·释训》
2.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3. 另见 dōu

常用词组

1. 都察院 dūucháyuàn
[the central conerol organization in Ming,Qing dynasties] 明清时的中央监察机构
2. 都城 dūchéng
[capital] 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
3. 都德 Dūdé
[Daudet,Alphonse] 法国小说家。其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最后一课》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4. 都督 dūdu

(1) [governor of province;military governor]∶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马副使 鸣騄? 徐任太守 民育及诸将 刘都督 肇基等皆死。——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command]∶统率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都给事中 dūgǐshìzhōng
[title of officer in Ming Dynasty] 官名。六科的长官,掌管侍从、规谏、稽察、补阙、拾遗等事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6. 都护 dūhù
[title of the highest administrative commanding officer in border area] 古代官名。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都会 dūhuì
[city;metropolis] 都市
8. 都江堰 Dūjiāng Yàn
[Dujiang Weirs]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省灌县境内。该工程为公元前256年秦朝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后历代又经改造,工程系将部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灌溉农田,过去总灌溉面积20多万公顷,目前已达46万公顷
9. 都市 dūshì

(1) [metropolis]∶国家的主要城市
(2) [city]∶大的城市
10. 都试 dūshì
[a military examination manner in Han Dynasty] 汉代一种讲武习兵的考试制度
如古都试之法。——宋· 苏轼《教战守》
11. 都司 dūsī
[army and goverment office] 指都指挥使司,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
以钦依都司掌徼巡。——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2. 都统 dūtǒng
[commander-in-chief of one of the “Eight Banners” (military-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清代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
13. 都尉 dūwèi
[title of the military officer subter general] 官名,次于将军的军官
吴广为都尉。——《史记·陈涉世家》
项王使都尉 陈平召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4. 都御使 dūyùshǐ
[title of the officer] 官名,都察院的长官
公为都御史。——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5. 都柱 dūzhù
[thick column] 粗大的柱子。都,大。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别] bié〈动〉会意。从冎( 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别,分解也。——《说文》
(2)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从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现常指别的国家)
(3) 分离;分开;分出。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书·禹贡》
(4) 又如;别疏(分离疏远);别宥(除去蒙蔽。指排除主观成见);别脚(破绽)
(5) 区分;辨别。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荀子·君道》
(6) 又如:鉴别(辨别);分门别类;别白(分别明白。明辨);别族(区别氏族)
(7) 离别;告别。余既不难夫难别兮。——屈原《离骚》。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8) 又,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9) 又,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别”的时间长;“离”的时间短。)别君去兮何时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 又如:告别(离别;告辞);话别(别离前在一块儿谈话);别情(离别之情);别绪(离别时的情感)
(11) 送别。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唐·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区别
1、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有不同的。比如,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现代汉语就没有这样的用法。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音是不同的。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可能读音十分相似,至于要阅读古代的诗词歌赋,就必须明白平仄、押韵等,这就更需要有音韵学的知识。3、古代...

现代汉语语法有哪些特征
1. 语言: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构成语言的要素有语音、词汇、语法.它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2. 现代汉语:狭义上是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普通话,广义上的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中“词根”和“词缀”的区别是什么
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2.组合成份上的区别:词根是合成词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往往表示一定的概念意义。汉语中大多数词都是由词根和词根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如“提高...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副词,区别词的含义和用法各是什么
2.代词分为以下三类:①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代词。人称代词又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如:你(们)、我(们)、他(她、它)们、咱们、大家、别人……②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是指代和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指示代词可以用来指别方位、时间、数量...

汉语中的介词有哪些?
以 凭 (3)表示目的:为 为了 为着 (4)表示原因:因 由于 因为只有 (5)表示对象,内容:对 对于 把 向 跟 与 同 给 关于 (6)表示排除:除 除了 除去 除非 (7)表示被动:被 叫 让 给 使才 (8)表示比较:比 和 与 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现代汉语中词和短语的区别
3、从结构关系上来看,合成词的构成成分是语素,它们之间结合紧密,一般不能随便拆开,不能插入其他语言成分,而短语的构成成分是词,它们之间的结合程度较松散,一般可以拆开,可以插入其他语言成分;4、从语音停顿上来看,合成词内部语素之间没有语音停顿,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有语音停顿。

论述现代汉语的特点
特点如下: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音节整齐简洁 (4)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 (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同音语素多 三、语法方面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

怎样理解汉语中词和语素的区别和联系?
16、现代汉语中,多义词是多数,单义词是少数。 ( 对 )17、词的引申义只指从原始义或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 错,引申义还可以再引申 )18、单义词没有歧义,不少科学术语、鸟兽、草木、器物的名称都是单义词。 (对 )19、多义词和同音词都是用同一语音形式表示多个意义。 (对 ...

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错别字?
顺带说说,「旭」与「馗」字中的倒是「九」,希望不要写对了「尴尬」反而又写错了「旭」「馗」。《现代汉语词典》:「贯」字上面的部件是「毌」,不是「毋」、更不是「田」。「惯」字同理。笔顺是这样的:「恒」、「桓」、「垣」混用:这三个字长得很像,所以很多人都会混淆。「恒」读...

现代汉语中有多少词汇来源于日本
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 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 语(...

宁晋县15071775319: 古汉语中,“别”都有哪些解释 -
恽希紫杉: [别] bié〈动〉会意.从冎( 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别,分解也.——《说文》 (2)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

宁晋县15071775319: 在古汉语中“别”作何解释? -
恽希紫杉:[答案] ◎ 别 bié 〈动〉 (1) (会意.从冎( 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2) 同本义 [cut apart;divide up] 别,分解也.——《说文》 桀之力,别觡伸钩.——《淮南...

宁晋县15071775319: 文言文古汉语中,“其”都有哪些解释 -
恽希紫杉: 【其 qí】:1,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宁晋县15071775319: 古汉语中“者”的用法 -
恽希紫杉: 者,理解为“……的情况”是根据上下文译出的,并不是“者”原有的意义,它的原意是“……的”.例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者”的其他解释如下: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

宁晋县15071775319: 古汉语中“见”的所有解释 -
恽希紫杉: 1、看见 2、见解 3、表被动 4、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5、通“现”

宁晋县15071775319: 古汉语中乃都什么意思 -
恽希紫杉: 基本字义 1.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2. 是,为:~大丈夫也. 3. 竟:~至如此. 4.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5.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详细字义1. 你,你的 [your] 余嘉乃勋.——...

宁晋县15071775319: 古代汉语里“四声别义”的名词解释??非常感谢 -
恽希紫杉: 去这里看下啦 http://jwc.tsu.edu.cn/jp/sdqcg/lunwen/07/files/RDBKZL_0037.TXT 【原文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原刊地名】武汉 【原刊期号】199406 【原刊页号】63-70 【分 类 号】H1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 【作 者】孙玉文 【复印期号】199503 【标 题】从上古同源看上古汉语四声别义 【正 文】正文太长 点击链接直接看吧 分析得很清楚了 相信不管是对于论文还是简单讨论都不足作为参考资料了

宁晋县15071775319: 古汉语注释中常用的注释术语有哪些?各有什么用法?举例说明 -
恽希紫杉:[答案] 古书注解的术语 (一)释义术语 1,曰,为,谓之 这三个术玉器是用来释义的,而且还用来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 别.被释词一般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2,谓 "谓"和"谓之"不同,注解中用"谓"时,被释词放在前面...

宁晋县15071775319: 举例说明四声别义是什么意思? -
恽希紫杉: 提要 四声别义是同源词的一类,它跟写成不同汉字的声调有别的同源词在语源上同质.如果上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之间存在着写成不同汉字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的同源词,那么一定能证明上古汉语存在着四声别义.通过对上古反映声调的材料的...

宁晋县15071775319: 古今异义的成语有哪些? -
恽希紫杉: 含有古今异义的成语,举例如下: 一.汤 “赴汤蹈火”“扬汤止沸”“固若金汤”中的“汤”,是指烧沸的开水;现代汉语的“汤”,是指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如按今天的常用义,把“金汤”释为“金黄色的汁水”,就让人喷饭了. 二.涕 “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