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各朝代台湾称谓不同,有哪些叫法

作者&投稿:晋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台湾 在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 名称 详细一点 最好标注 朝代 或者 确凿时间~

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记载这一史实的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日本学者尾崎秀真也认为“岛夷”就是台湾最早的名称。“岛夷”,台湾的第一个名称。   人们对海的知识逐渐增加,从水中走出来的人类开始把大海为人所用。春秋战国时,近海交通有所发展,因此出现许多关于海上的传说,其中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流传至今。《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徐福没有回来,但是两岸的来往在以后的岁月中越来越多。   作为专门的历史地理书籍记载台湾的是在《前汉书》。进入汉代,关于台湾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在《前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会稽海外有“东鯷人”,分为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来许多学者认为“东鯷”应该指的就是台湾。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更是把台湾分为三部分,“东鯷”即为北台湾,“夷州”为中台湾,“澶州”为南台湾。在三百年前的荷兰人连少挺(Linschoten)所绘的台湾地图中,也把台湾分为三个岛。把台湾分成三部分,说明对台湾的认识在加深。 直接描述台湾情况的是在三国时期。三国鼎立时期,东吴位于江南,管辖范围包括会稽和东南沿海地区。东吴和海外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国志》中谈及在孙权黄龙2年(230年)派军队出海远征夷洲。不少学者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当然也有人说此时的“夷洲”就是广东或海南某地,但是从方位、气候、地形、古迹、物产、习俗等方面考证,应该是指台湾。通过《临海水土志》,使得远离台湾海峡的许多内地人,知道了尽管是有限的、但是极为难得的台湾的具体情况。   颇有大志的隋炀帝,施政并无多少值得夸耀的纪录,但对外对内征战却有特殊的喜好,当然也对早有前朝前代所关注的台湾起兵。据《隋书·东夷传》所载,隋炀帝曾于大业6年(610年)发动远征琉求之战。“琉求”是何处?历来争议较大。但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琉求”即为台湾,而非日本琉球。不管如何,隋代对台湾已经相当了解。在《宋史·外国列传》中则明确记载,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称“澎湖”,烟火相望。赵汝适的《诸蕃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当然所记内容不详细。   对于台湾的名称,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台湾政治名人连战出生于当地世家,他的祖父即为著名历史学家连横。连横在代表作《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为漳泉人所号。”因为明代时期的闽南人历尽艰辛到达台湾后,因水土不服和劳累困苦,病死者众多,死后连尸骨都无法运回故乡,“故以‘埋冤’名之。”因为“埋冤”不吉利,而闽南话“埋冤”又与“台湾”同音,所以易名为“台湾”。这种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移民确实有过令人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 但是,连横先生的结论也有牵强附会之处,因为同音的字很多,为什么用“台湾”代替“埋冤”?“埋冤”不吉利,“台湾”吉利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台湾”名称的由来并非如此。   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 ”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   在明代闽人周婴所著《远游篇·东蕃记》中,以“台员”称台湾。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至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现“台湾”。清代张眉的《瀛濡百咏》一书指出:周婴把台湾称为“台员”,“这是闽南语所造成的错误,从此台湾之名始进入中土。”“台湾”名称由此而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到了汉代,台湾被称为"夷洲"。三国时仍称夷洲,隋至元代称流求、流球、琉求、硫虬。明朝初年,中山国王察度到京城纳贡(中山国是冲绳)被封为流求,后来发现东南沿海有一块面积更大的岛屿,改称中山国为大流求,台湾为小流求。明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如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鸡笼、大员(圆、冤)台员、大湾、台窝湾,官方称为东蕃或东番渚山、东蕃诸岛,郑成功改称为东都东宁。连横的《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台湾(闽南话。同音)现在认为是由台窝湾演变而来,也就是由台湾原住族群的名字发展而来的,平埔族中的台窝湾族群最早与大陆渔民接触。明代万历时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外国人对台湾有不同的称呼 :16世纪中叶,日本人称之为高砂、高山、高砂(山)国大惠国、多伽佐古。西方称之为,福摩莎Formosa(葡文)"美丽之岛"之意,最早是1544年明嘉靖年间的葡萄牙人起的。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州”;三国时期称“夷洲”; 隋朝至元朝称“流求”。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西汉及以前无记载,东汉、西晋时称夷洲,隋、唐、宋、元朝时称琉求,明朝时称东番,清朝属福建,之后称台湾。

百度百科“台湾”词条有详细说明。引用一段: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 秦朝称“瀛州”; 三国时期称“夷洲”; 隋朝至元朝称“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 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 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中华台北”。
葡萄牙人称台湾为“福尔摩沙”(Formosa),源于葡萄牙语Ilha 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在1950年代前是欧美对台湾的主要称呼。 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高砂”、“高砂国”、“高山国”。

其中 “大员”、“台员”、“台湾”的写法虽不同,在粤方言中基本都是一个读音。应该都是“大员”的不同写法(古代错别字)。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台湾的管理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台湾的管理 1、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2、...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台湾的管理
1、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2、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隋炀帝曾3...

中国历史各朝代管理台湾的机构分别是
防止海盗利用台湾地区搔扰沿海,这是中央政府在台湾的首次驻军。3. 清朝于1683年统一台湾后,在台湾本土设立了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府最初隶属于福建省,后来行政区划调整为2府8县4厅。4. 1885年,清朝建立了台湾省,这是台湾历史上首次设立省级行政单位。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台湾的管理
明郑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逐渐演变成一个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2万多名官兵和200多艘战船从铜山(今属福建漳州)出发,进攻澎湖和台湾。清军成功击败郑军,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至此台湾置于清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当代中国对台湾的管理坚持一国两制的...

中国还有什么称呼
秦朝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是中国,“华”是华夏族的指称。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中国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当时的商朝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

台湾省包括多少个岛屿?
台湾省包括86个岛屿,台湾岛22个,澎湖列岛64个。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岛屿省份之一。台湾省辖区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目前台湾省全境由台湾当局所控制。除了台湾省全境,当前处于台湾当局控制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岛屿还有福建省的金门群岛,马祖...

中国每个朝代的国土面积大概是多少?
四、秦(大概360万,包括了整个宁夏并包括重庆全部和更大的几乎整个四川的土地,东晋各诸侯国的国土总合与西周基本相同,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只不过没有维持多久,二世而亡。); 五、西汉( 西汉极盛时(公元2年)时期,疆域东并朝鲜、南据交趾、西逾葱岭、北抵大漠,国土面积达609万平方公里。); 六、东汉(东汉後期...

为什么我国古代都称为朝(唐朝,宋朝)而不称国呢?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国家都被称为“朝”,而不是被称为“国”呢?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天下共主”的意识。中国古代中原国家,一直有一种“天下共主”的意识。什么意思啦?就是说天下只有一个君王。其他地方的族群,其他地方的部落,其他地方的国家,都是要服从这个君王,都...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从秦至清,为何各代王朝都称“朝”,而不叫“国”?
春秋诸侯国 从这一点上来看,“朝”的地位要远高很多。因为古时候人们所指的“国”,其实只是依附于一个王朝的“藩属国”,比如汉朝时出现的齐国,明朝出现的朝鲜,这些“国”不仅每年要给中央朝贡,他们的地位也是远低于中央的。即便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史...

舞阳县18027183285: 我国古代各朝代台湾称谓不同,有哪些叫法?
毅药利君: 西汉及以前无记载,东汉、西晋时称夷洲,隋、唐、宋、元朝时称琉求,明朝时称东番,清朝属福建,之后称台湾.

舞阳县18027183285: 古代台湾有几种称呼 -
毅药利君: 东汉、三国、南北朝叫“夷州” 隋朝、唐朝、宋朝叫“流求” 元朝叫“琉球” 明朝叫“小琉球” 清朝叫“台湾”(属福建省

舞阳县18027183285: 台湾在历史上有多少称谓啊?
毅药利君: 台湾是我国的一大宝岛,古往今来,它的名称有很多. 秦朝称台湾为“瀛州”,三国时期称为“夷州”,隋代改为“流求”,宋朝称“毗舍耶”,明初又叫做“东番”,后来则有“鸡笼山”、“北港”、“笨港”、“台湾窝”等诸种称谓.直到明代万历年间,才开始有“台湾”之称.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曾改名为“东都”,其子郑经继位时,即更名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录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归纳起来有几种说法:一说,因为该岛浮海如平台,地形似弯弓,故名台湾;一说,根据台南附近的土人“大恩”二字的转音而得名;一说,是由闽南话“台员”转音而得名;一说,是从“台湾窝”(高山族浦族中的一个族称)演变而来.

舞阳县18027183285: 历代对台湾怎么称呼?
毅药利君: 台湾古代名称 台湾的名称在西方世界只有一个叫「Formosa」但是在中国的文献上却有许许多多的名称.最古老的名称如记载在前汉书中的「东鯷」,临海水土志的「夷州...

舞阳县18027183285: 在古代的时候台湾有哪些名字
毅药利君: 夏禹 岛夷 商 岱屿员屿 周 雕题 秦 瀛洲 西汉 东鳀鳀 三国 夷洲 隋 流求 宋毗舍邪 明嘉靖前 东番 明嘉靖后 台湾 台湾,秦朝称之为“满洲”;三国时称之为“夷洲”;隋朝改称“流求”;宋朝称之为“毗舍那”,亦称“毗舍耶”;元朝称之为“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初叫“东番”,后又称为“鸡简山”、“北港”、“笨港”、“台窝湾”等,至明代万历年间始有“台湾”之称.

舞阳县18027183285: 台湾在较远古代被称为什么 -
毅药利君: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舞阳县18027183285: 台湾在我国历史上曾被称为什么 -
毅药利君: B是三国时对台湾的称谓;D是元朝时的称谓

舞阳县18027183285: 历史上大陆人民对台湾的称呼有哪些 -
毅药利君: 您好. 夷洲(隋朝之前)、流求(隋朝至五代十国时期)、琉球(元朝)、小琉球(明朝)、东番(明朝)、台湾(清朝)

舞阳县18027183285: 台湾和琉球有区别吗? -
毅药利君: 有区别!因地理位置相近,日本冲绳县古称“琉球”和台湾的古称“流求”是指同一个地方.但这是一个因航海技术不发达而导致的误会.台湾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谓,其中秦朝称为“瀛洲”,三国称为“夷洲”,隋朝称为“流求”,到明朝时才称为“台湾”.日本冲绳县,位于琉球群岛,也称为“流求”.琉球群岛上的小国于1372年成为明朝的属国,1429年统一为琉球王国后也维系了隶属关系.琉球王国1609年受日本侵略变为日本属国,后逐步变成日本的一个县.古代中国因航海技术限制,不能准确绘制海图.因此常把台湾和琉球群岛当做一个地方,所以古代台湾被称作“流求”.明朝时期由于航海技术发达,终于发现台湾和琉球群岛不是一个地方,而将两地区分开,才有了“台湾”的称谓.

舞阳县18027183285: 以下名称有哪些是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叫法 -
毅药利君: 以下供参考 早期汉人屯垦时期称台湾少数民族(番仔) 日据时期及台湾光复时期(山地仔) 改革后称(山胞) 近年来改称(原住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