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实验,搅拌不充分只可能造成p32在上清液?为什么?

作者&投稿:主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用32P标记实验时,上清液出现少量放射性,是因为: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也会分布在上清液中,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用35S标记实验时,沉淀物出现少量放射性,是因为: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噬菌体侵染实验结论:噬菌体注入宿主菌细胞内的物质是DNA,释放出来的是跟原先感染细菌细胞一样的噬菌体。可见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只有DNA是联系亲代和子代的物质。而母本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的荚膜外。


扩展资料:

侵染过程

第一阶段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即噬菌体的尾部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进行“侵入。噬菌体只把头部的DNA注入细菌的细胞内,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壁外,不参与增殖过程。

第二阶段噬菌体DNA进入细菌细胞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细菌的DNA合成停止,酶的合成也受到阻抑,噬菌体逐渐控制了细胞的代谢。噬菌体巧妙地利用寄主(细菌)细胞的“机器”,大量地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形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

噬菌体成熟时,这些DNA高分子聚缩成多角体,头部蛋白质通过排列和结晶过程,把多角形DNA聚缩体包围,然后头部和尾部相互吻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第三阶段噬菌体成熟后,在潜伏后期,溶解寄主细胞壁的溶菌酶逐渐增加,促使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感染细胞,可以直接看到细胞的裂解现象。T2噬菌体在37 ℃下大约只需40 min 就可以产生100~300个子代噬菌体。

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后,又去侵染邻近的细菌细胞,产生子二代噬菌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噬菌体感染实验




高中生物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为什么不能代替搅拌。直接离心不行吗...
搅拌作用是让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离心是为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即离心是为比重不同的物质分层)

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中,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
这样的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有放射性的,而本实验是为了证明遗传物质主要为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能控制合成蛋白质外壳,而不是蛋白质的自我复制,所以子代噬菌体应该要在细菌体内繁殖产生而不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自我复制,所以要赶在细菌破裂之前结束保温,即保温时间不宜过长。搅拌和离心都是为了提取核糖...

硫三十五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作用
若不搅拌,会使硫三十五标记的T2噬菌体及蛋白质外壳没有和大肠杆菌分离,而随大肠杆菌到了沉淀物中,造成沉淀物放射性偏高。噬菌体分两部分,一是内部的遗传物质DNA,一是包裹在DNA外面的外壳蛋白。DNA中含有磷,不含硫。外壳蛋白中含有硫,不含磷。而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DNA...

用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为什么离心之前要搅拌
这个实验如果是为了证明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核酸进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没有进入。P只是标记在核酸中,而蛋白质中几乎没有。实验中在离心之前进行搅拌,是让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脱落下来,这样那些噬菌体碎片才能浮在上层,而不会干扰底部的核酸检测。

为什么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离心操作前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_百度...
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九成熟了,就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这样,本来原来在细菌细胞中的32P应该和细菌细胞一起沉淀就会出现在上清液中。

某科研小组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_百度...
搅拌4min时被侵染的细菌由100%下降为90%,说明部分细菌裂解,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新合成的噬菌体蛋白外壳是由宿主细菌提供的,所以蛋白质中不含35S,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不会增强。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进行搅拌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
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后,DNA随着细菌到沉淀物中,应该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35S若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由于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后,上清液中...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 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同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的DNA分离开,以便对放射性元素跟踪测试。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9efcbe2acfc789eb172dc8f9.html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搅拌后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来使他们分层,这样离心完后大肠杆菌就沉降在试管底,而噬菌体则在上层,这样就可以简单的将其分开了。(就好比如说,沙和水的搅拌溶液,要把沙和水分开,总得让沙子沉下来才行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对了,提醒一下你,貌似那个实验用的是T4噬菌体)(*^__^*) 嘻嘻……...

高中生物,为什么噬菌体实验沉淀物会有
①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才会使混合溶液分层。其中“短时间”有何意义?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为了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同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DNA分开,以便对放射性元素跟踪测试。离心会使质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进入上清液,而被感染的细菌则形成沉淀,但这必须保证...

庐山区13552741444: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
颛谭复方:[答案] 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如果搅拌不充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没有分离,噬菌体与细菌共存于沉淀物中,从而造成沉淀物中放射性检测不准确.

庐山区13552741444: 大肠杆菌的侵染实验~搅拌充分与不充分~保温时间过长过短分别影响s或p的哪一与组?造成什么结果 -
颛谭复方: 搅拌不充分: 用35S标记实验时,沉淀物出现少量放射性,是少量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也会出现少量的放射性.保温时间过短:用32P标记实验时,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使得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用32P标记实验时,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也会分布在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庐山区13552741444: 高中生物,为什么噬菌体实验沉淀物会有微量放射性 -
颛谭复方: 1.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于搅拌不充来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也有一自定放射性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

庐山区13552741444: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基因重组吗 -
颛谭复方: 1.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在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却比理论值略低.原因有二:一是保温时间过短,...

庐山区13552741444: 为什么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误差分析中含磷32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中? -
颛谭复方: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侵染时间长短与搅拌是否充分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庐山区13552741444: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上学吧
颛谭复方: 应选C 噬菌体是病毒,寄生,不能在培养基上单独生活,需活体培养.一般是先用含放射性元素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从而使噬菌体被标记.所以A错. B错在长时间培养,应短时间培养,确保子代噬菌体没有释放出细菌. 此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病毒的噬菌体外壳留在细菌外面,没有专一性对其研究.故D也错.

庐山区13552741444: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搅拌是使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还是使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
颛谭复方: 据我所知,噬菌体只有DNA侵入细菌,蛋白质外壳被留在外面,搅拌应该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个人认为,老师说的没错.

庐山区13552741444: 就是哪个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检测放射性物质上清下清都有是什么情况呢,,求原因,请分开说明S,P -
颛谭复方: 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搅拌不充分,少部分噬菌体与细菌未分离”. 上清液里放射性很低:“保温时间过短,少数噬菌体未侵染”或者是“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