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开怀,须读丰子恺

作者&投稿:其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丰子恺

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丰子恺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丰子恺翻开上海某报纸,一篇文章赫然映入眼帘——《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丰子恺狐疑,素来温润如他,怎会招致如此诋毁。

原来文章并非对他人身攻击,评论的是他所画《乡村学校的音乐课》。

画中的孩子们没有眼睛鼻子,却一个个大张着嘴唱歌。

数笔简单铺白的线条,孩子们投入唱歌的神态、课堂上欢乐的氛围便跃然纸上。

这样的画,在他之前没有人画过,在他之后,也没人画过。

泰戈尔曾称赞:“用寥寥几笔,写出人物个性。 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所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1898年,浙江石门镇的丰家迎来第一个男丁,在他之前,母亲已经生了六位女孩了。

父亲给他取名为丰仁,小名为慈玉,希望他心怀慈悲、温润如玉。

后来中学国文老师单不庵给他取了双字大名“子顗”,又改为“子恺 ”。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丰子恺6岁进入私塾读书,那时他就对色彩和线条很感兴趣,便将《千字文》上出现的各色人物,逐一填色,活泼生动,趣意盎然。

私塾先生也不拘一格,见到丰子恺的“恶作剧”,便鼓励他画张孔子像,他也不拘束,画得惟妙惟肖,从此“小画家”的称号就流传开了。

1914年,16岁的丰子恺离开家乡进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在这里他遇到了慈母般的夏丏尊和严父般的李叔同。

夏丏尊担任舍监,对学生们无微不至,这让从家乡小镇初来杭州、性格腼腆的丰子恺倍感温暖。

夏丏尊也教授国文,丰子恺很在意他的看法,每写一篇文章,便在心理自问:“这样写,夏先生会满意吗?”

老师提倡“白话文”,这种通俗平易的主张,更是影响了丰子恺一生的创作,从文章渗透到了漫画。

李叔同的绘画课教石膏写生,学生们大眼瞪小眼,无从下笔,他就画好一张示范画,贴在前面,以供临摹。

丰子恺却偏不,他要啃这块硬骨头,按照李叔同教的方法,对着石膏体,一笔一笔画了下来,每节课如此,进步神速。

一天晚上,李叔同将他叫到身边说:“在我所教的学生里,从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快速进步的。”

老师的话轻轻的,像春风吹入了一颗艺术的种子,从此在少年丰子恺心里生根发芽了。

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当晚这几句话,便确定了我的一生。”

学校宿舍的集体生活、繁复约束的校规,都令丰子恺喘不过气。

一次,他与训育主任发生了口角,两人还厮打了起来,气不过的训育主任将这件事上报了学校,并要求学校上报教育厅,开除丰子恺学籍。

会场上老师们都不作声,只有平时话极少的李叔同开口了。

他先是承认,学生打老师固然错误,但这也有老师教育不当之过,理应双方都有责任。

再者,丰子恺天资甚好,过往也无犯错史,如若因一件可以改正的事,就牺牲他的前途,实在草率。毕竟学校是育人场所,绝非毁人之地。

李叔同声音不大,却很有分量。最后学校决议,丰子恺记大过,李叔同亲自带他登门向训育主任赔礼道歉。

事后,李叔同又将丰子恺叫到办公室,翻开《人谱》,一字一顿地念道:“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

先做有器识的人,再做文艺 ,知行合一,这话丰子恺铭记了一生,也践行了一生。

正如他说:“大约是我的气质与他有一点相似,凡他喜欢的我都喜欢。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治了我的感情。

李叔同上课、下课都会朝讲台下的学生们鞠躬,有人在地上吐了痰,他会轻声说“下次不要这样了”,微微一鞠躬,夹着书本走出了教室。

虽然温和,自有一股威严,学生们往往不敢再犯。

难怪夏丏尊说:“他做教师,有人格作背景,好比佛菩萨的有“后光”,他从不威胁学生,而学生见他自生敬畏,他从不严责学生,而学生自会用功。”

1919年,从浙一师毕业的丰子恺,追随老师李叔同的步伐东渡日本留学。

留日期间,他废寝忘食学习了日语、美术、音乐,更是找到了创作的新方向。

竹久梦二的画浅白洗练,通俗易懂,在日本广受民众欢迎,以及在日本颇有名气的中国画家曾衍东,二者的画作,正与丰子恺一直苦苦追寻的艺术风格一拍即合。

从此,他丢弃了西方的油彩、画布,回归了东方的纸墨。

十个月后,丰子恺回国,应邀回到了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执教音乐和美术,他的同事有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 等。

谈笑有鸿儒,月下倚栏品茶、聊聊诗画自然少不了,丰子恺便创作了这幅《茶》。

1924年发表在杂志《我们的七月》上的是相似意境、画风更为简洁清透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也是丰子恺公开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仔细看,画上的新月朝右,有人提出残月才是朝右的,丰子恺犯了常识错误,实在贻笑大方。

后来天文学家出面解惑:画中所绘是后半夜新月,朋友小聚,尽兴聊到深夜正好对应此景。

外行人弄巧成拙,殊不知丰子恺心思之细腻,洞察之深刻,平淡的笔风之下,蕴含了深深的情致。

郑振铎曾说,“虽然是疏朗的几道笔痕,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 ,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朱自清也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漫画,就如一首首小诗,带核儿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后来,郑振铎张罗着要给丰子恺出画集,约上叶圣陶、胡愈之一起去选画,结果一股脑带走了全部画作。

1925年《子恺漫画》出版了,中国终于有了第一本漫画集。

上世纪30年代,他的画遍及大街小巷,馄饨摊、理发铺,车夫脚夫,小商小贩手里都是,人人喜闻乐见。

好景不长,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丰子恺被迫回到了阔别了18年的家乡石门镇。

他用积攒多年的稿费,盖了一座书斋,老师李叔同赐名“缘缘堂”

外面炮火纷飞,石门镇依旧波澜不惊,缘缘堂更是。

丰子恺在缘缘堂写字画画,闲来给孩子们读鲁迅的文章,孩子们听哭了,他一抹眼睛也是泪水。

不仅要自己的孩子知道日本人的暴行,他还要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一部日寇侵华史,让所有国人都能看懂,认清侵略者的面貌。

1937年,当敌机飞过石门镇,投下罪恶的炮弹时,丰子恺正在缘缘堂画《日本侵华史》,九岁的小女儿丰一吟还在学校。

炮弹击中了学校,顷刻间一切都毁了,丰一吟狂奔回了家,这时丰家老小都躲在八仙桌下,丰子恺听到小女儿的声音,急切地把她招呼了进去。

万幸,一家人团聚了。

当丰子恺再从家中走出来时,石门镇已经换了天地。

仅缘缘堂后门就躺了六具尸体,当天三十二人身亡,随后陆陆续续死了一百多人。

这对于与世隔绝的石门镇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丰子恺在家乡度过了五年平静的时光,直到这一年,石门镇也不再是他的堡垒了。

丰家和那时的大部分国人一样,踏上了流亡的逃难之路。

再见了,缘缘堂的万卷藏书;再见了,石门镇的平静岁月。

好不容易乘上了逃难的小船,丰子恺却辗转难眠,他的行李中有未完的《日本侵华史》。

虽说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可一旦被查出,必将连累家人和同船的人们。

想到这里,他抱着这部饱蘸民族愤慨的画稿,走到船头,扑通一声,画稿沉入了漆黑的河道。

而丰子恺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扑通一声,好比打在了我的心上。”

流亡之路,远比想象中艰辛。

一次,丰子恺将全家人都安排到了车里,实在挤不下了,他就跟车走,一天走了九十多华里。

雪上加霜的是,缘缘堂在空袭中夷为了平地,亲戚只捡回了几块搭建的石头和焦黑的门板。

缘缘堂没了可以重建,可是乡亲们呢?

杜甫为贫苦百姓大发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当日军的铁蹄践踏家乡这片土地,丰子恺悲鸣:“恨不得有条大船,把乡亲们都接出来。”

他没有大船,可他有画笔,他把痛都用画笔传达了出来。

在沿途画下这《无头图》

空袭也,

炸弹向谁投?

怀中娇儿犹索乳,

眼前慈母已无头,

血乳相和流。

在哺乳的母亲,被炸掉了头颅,怀中的婴孩还在索乳。

1929年,李叔同50岁寿辰前,与丰子恺约定,“我五十岁生日你画五十幅画,我写五十幅字,我六十你画六十幅我写六十幅。”

丰子恺回信道:“是寿所许,定当遵嘱。”

转眼1939年到了,李叔同60岁了,他和老师李叔同约定的《护生画集》第二集也要开始了。

流亡路上,生灵涂炭,战争惨状,活似人间炼狱。

但第二集《护生画集》却更恬静了,越在绝望恐,眼不见光明的处境中,人们对美的渴望越强烈。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集《护生画集》让人看到了希望。

却有人不这么想,他的多年好友曹聚仁说:“1939年出版的《护生画集》十分荒唐,可以烧毁了。”

好友都不理解他的苦心,丰子恺愤然与之绝交。

《阿Q正传》

漫画版《阿Q正传》的诞生一波三折,丰子恺画了三遍。

早年在上海他画完了,学生带去印刷,不料一二八事变爆发,原版画稿与锌版一并被炮弹吞噬。等到丰子恺逃亡广州,又画了一次,在付印时,画稿却再度遭遇厄运,化为灰烬。

直到1939年,这一次漫画《阿Q正传》54幅画稿终于面世了,丰子恺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丰子恺在漫画《阿Q正传》写道:“敬告鲁迅先生在天之灵,全民抗战正在促吾民族之觉悟与深省,将来的中国,将不复有阿Q及产生阿Q的环境。

唤醒国人的自觉意识,这是他心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器,而丰子恺的武器是画笔。

时人评论:“鲁迅的文章里,有丰子恺的画,丰子恺的画里,有鲁迅的精神。”

1942年,老师李叔同在福建泉州圆寂,丰家一家刚逃难到重庆,只能遥寄缅怀。

从此与老师再也不是天各一方,而是阴阳两隔,丰子恺心痛得无法言语。

很久之后,他说:“我时时刻刻防他死,同时时刻刻防我自己死一样。 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所以我并不惊惶,亦不恸哭。老实说,我的惊惶与恸哭,在确定他必死的一日之前早已在心中默默做过了。”

1946年,恩师夏丏尊离世,临终前丰子恺仍旧未能见面。

两位老师相继离世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但日后漫长的折磨中,老师仍旧是他心头的信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迎被选为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他开出了三个条件:不坐班、不领工资、不开会。

后来他只领一点薪资,只参加重要的会议,其余时候都在家中画画、翻译。

年近花甲,他着手翻译《源氏物语》,满怀虔诚,手稿上每个字都写得端正秀丽,文风十分古雅。

1958年,《源氏物语》翻译完成,可直到老人去世,也没等到它面世。

1959年,《护生画集》第四集80幅已完成,却被当作封建残余,难以刊印,丰子恺只得交与新加坡的广洽法师付印。

这件事为日后的灾难埋下了祸根,丰子恺生命中另一场风雨即将到来了。

1963年,周作人同友人说:“丰君的画,我向来不甚赞成 ,形似学竹久梦二者,但是浮滑肤浅,不懂 ‘滑稽 ’。”

对于丰子恺的批判拉开了序幕,越来越多的人批判他,批判他不写工农兵形象,批判他不歌颂社会主义,批判他揭露社会阴暗面过多,就连画猫狗,也成了攻击的借口。

冥冥之中,或有预感,原本1969年刊发的《护生画集》第五集,丰子恺赶在1965年就提前完成了。

1966年来了。

丰子恺成了“上海十大重点批斗对象”,家被抄了,书画被没收焚毁了,就连他蓄了三十几年的胡须,也被强行剪了。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反倒摆出一副乐观的样子,捋着空空胡须,吟叹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还在烧,丰子恺的春风却迟迟不来。

快70岁的他又被拉出去批斗了,跪在画院的地上,有人用滚烫的热浆糊浇了他一背,剧烈的灼痛让老人怎么也站不起来,身后的皮鞭毫不留情地挥下、抽打、催促着快走。

这一天,对于饱受身体与精神折磨的丰子恺来说,格外漫长。

回到家中,女儿为他倒了一杯以前常喝的老酒,端起酒杯,他的泪就落下来了。

一生行善、崇尚美育的丰子恺,怎么也不明白为何要这样针对他。

明明1959年周总理还接见他,拉着他的手问: 你还画吗,画的多吗,要为人民多画一些画。”

陈毅说:“彻底改造自己,将心交与人民。 ”这话他也很赞同,还画成了漫画,他的心始终和人民在一起,这又有什么错呢。

喝完这杯酒,他恢复了往日的平和,走入书房继续工作了。

文革期间他白天挨批斗,晚上埋头翻译书籍,完成了《大乘起信论新释》《落洼物语》和《竹取物语》的翻译。

还写了一本《缘缘堂续笔》,笔触依旧诙谐轻快,不乏情致,几乎没有人相信他是在那样的处境中写出的。

再后来,丰子恺被下放到干校改造了,便不能工作了。

一次女儿来干校看他,百十来亩的田地上,他正佝偻着腰、颤颤巍巍地摘棉花,动作迟缓,步履蹒跚。

他见了女儿,还宽慰道:“他们见我年纪大,就安排了这种不太重的活给我。”

干校条件极差,丰子恺在日复一日的身体、精神双重煎熬中,健康每况日下。

吃水要去河里打,丰子恺行动不便,一天就只用一盆水,没人知道那么多日夜,他是怎样靠一盆水过下来的;

住的地方四处漏风,一下雪,雪花就对着脸飘到枕头边上;

还时常半夜紧急拉练,他年纪大了,穿衣动作慢,去晚了,又要遭到辱骂,他索性睡觉就不脱衣服了。

超负荷的劳动量、恶劣的生活条件,再加上无休止的精神折磨,年迈的丰子恺终于垮了。

他被查出肺部感染,不能再劳动了,医生开了证明,才得以在家休养。

1979年还远未到,他就要画《护生画集》第六集,和老师的约定还差这最后一百幅了,他唯恐自己的身体撑不到那时。

可倘若配合治疗,按时吃药,一旦病情好转就要返回干校,《护生画集》就更遥遥无期了。

1973年,75岁的丰子恺开始和生命赛跑了,他把药都偷偷扔掉,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画《护生画集》。

造反派随时都可能给闯进家里,给他安上更多罪名,施与更惨痛的惩罚,家人担心他的安危,就把画具都藏起来。

丰子恺苦苦哀求,像个孩子,是啊,如果不能继续画画,他的生命之光也就将熄了。

从第一幅《马恋其母》到第一百幅《首尾就烹》,《护生画集》第六集完成了。历时45年,共计450画,从一到六集,《护生画集》也终于圆满了。

这比原定的1979年,提前了六年。

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从老师五十岁寿辰画到了百岁冥诞,他经历了抗日逃亡、建国后的荣光、文革无休止的批斗。

无论在哪,情况如何,他都谨记嘱托,恪守诺言,是寿所许,定当遵嘱

1975年,78岁的丰子恺给自己画了张日历,每过一天就划去一天,他知道生命也将走到终点了。

春天他在家人陪同下,回了一趟石门镇,乡亲们夹道欢迎,让他写字画画,他都高兴得应允。

走的时候,丰子恺说:“明年一定再来。”

只是这明年,永远也不会来了。

半年后,丰子恺忽然说:“不知道周总理过得怎么样呢?”

说完不久,他也与世长辞了。

丰子恺一生信奉美,无论战争逃亡,还是文革批斗,他都一如既往歌颂和平、善良、纯真。

可以说,他用一颗温柔博大的心,包容了不公和丑恶,再用画作翻译成美感化世间。

“他画画的手和笔,不是自己的手和笔,是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心灵。”

美学大师朱光潜也说:“形成丰子恺人品和画品的,主要还是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

丰子恺深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民,所以在他的画里,“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称骨算命真正的版本
注解:此命为人操劳,自成自立,与人出力事不成,离祖之命,成家三番四次,用尽心机不得开怀,若要安乐享福,要到三十六到四十六时不谋自待,福不求自至,有贵人助力,家庭安然,妻宫若要无刑,猴、猪、羊、蛇不可配,龙、虎、马、牛方得安,兄弟六亲如冰碳,在家不得安然,初限驳杂多端,不能聚钱,常有忧愁,寿元七十八...

生辰八字算命运
命主与申、子年生者三合,与酉年生者六合,也就是属相为猴、鼠、鸡的人婚配较为有利;与卯年生者相害,与戌年生者相冲,和此二年生者婚配不利,也就是属相为兔的人较不利,与属狗的人相冲,除此以外不必顾虑。 【配偶方向】选在自己住宅的东北方或西南方为佳。 日支为伤官配偶之人为人任性叛逆,逞强好胜,什么...

关于四月读书的诗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关于李白,高手帮忙!!
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 臾,草就吓蛮书。字画齐整,并无差落,献于龙案之匕天予看了大惊,都是照样番书,一字 不识。传与百官看了,备各骇然,天子命李白诵之。李白就御座前朗诵一遍: 大唐开元皇帝,诏渝渤海可毒,向昔石卵不敌。蛇龙不斗。本翰应运开天,抚有四海, 将...

养儿辛苦的诗句
老父开怀累不言, 五十未到鬓已斑。 形容今夏尤枯瘦, 教我如何泪不酸? 2.描写孩子读书辛苦的诗句 1、劝学诗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

早安心语优美的语句30句: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
30、什么叫做理想生活?寻常生活百姓家,无忧无虑品清茶,树下对弈无胜负,池边垂钓任由它,读书无须求甚解,官场名利微如沙,夫妻恩爱金不换,父慈子孝乐哈哈。幸福之人并非拥有一切,只是尽力享受生活的赐予。 早安心语:眼中有笑,心中有暖 1、如果别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你觉得这是坦率,其实是因为孤独。 2、...

毛滂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天上去”、“开壮怀”句,大有“会须一饮三百杯”,一任尽情开怀的豪情壮志。墨蛇飞舞中,知音相得的主旨于神韵外自然托出,风格爽朗畅快。 他的《南歌子.席上和衢守李师文》曾被选入《豪放词选》,其豪放词为后来豪放词及词派的形成起过作用。 3.深婉 滂词之深婉处,比少游有过之而无不及。试看这首写...

古人关于养生诗句
黄帝内经> 修心可补相,积善得延寿.自警> 除却钱财烦恼少,无烦无恼即神仙.醒世恒言> 当欢须且欢,过后买应难.惜欢> 世事劳心非富贵,人间实事是欢娱.老夫> 量力杯盘随草具,开怀语笑任天真.闲适吟> 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旁人不识 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偶成> 枕上得诗愁健忘,披衣起写...

关于读诗的优美诗句
·左思《咏史》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题泊学士茅屋》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唐·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唐·李九龄《山中寄友人》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

关于读书诗句古诗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米林县13615194843: 读过丰子恺写的《静观人生——钱塘湖看潮记》以后的人生感悟 -
濮阳济诺: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

米林县13615194843: 梧桐树 丰子恺 文章表达了一种什么哲理 -
濮阳济诺: [原文赏析] 《梧桐树》通过写梧桐从新桐初乳到绿叶成阴,直到黄叶辞枝,在平实、质朴、精细的描摹中,一枝一叶总关情,抒发了作者淡淡的赞赏、欣喜和感叹,不经意间也为我们揭示出了生活的某种哲理(象征意义). 一、运用类比,表达...

米林县13615194843: 求丰子恺《不宠无惊过一生》全文不乱于心不困心情不畏将来之后的文章 -
濮阳济诺:[答案] 不宠无惊过一生 ---丰子恺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未了之事,未谜之爱,未想明日,未断今天,这样,茫然 题名来自南宋的一首诗歌: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草中.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 其中后面...

米林县13615194843: 秋丰子恺读后感300字 -
濮阳济诺: 读丰子恺作品有感 洋泾中学 许焕武 很久以前,我对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就很感兴趣.这次能聆听老师对他的介绍,了解更 深了.在读他文章的过程中,我就有一种潜在的意识——读书是在跟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在对 话、交流,好象在拉家常,在...

米林县13615194843: 求丰子恺 不宠无惊过一生.不乱于情.不困于心.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全文. -
濮阳济诺: 不宠无惊过一生 ---丰子恺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未了之事,未谜之爱,未想明日,未断今天,这样,茫然 题名来自南宋的一首诗歌: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草中. 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 其中后面两句比较超脱,被人引用的比较多,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其实前面两句才更贴近事实,就是从古代到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无暇美玉,经常感叹无人能识,只好飘零于风尘花草之中. 丰子恺先生还创作了同名漫画http://www.gg-art.com/ggact/auction/detail.php?did=00584&bid=87

米林县13615194843: 丰子恺的闲居中写了诸多快适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情趣和人生态度? -
濮阳济诺: 书法具人间情味.古人曾云:“未入深山,焉闻鹧鸪?”品赏丰子恺先生的书法,我们要重真迹,重渊源,重揣摩,重体验,若仅从印刷品上冒然决断,难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丰子恺先生的书法从笔调上看,他并不刻意表现轩昂大气,更不...

米林县13615194843: 不困于心不惑于情出处 -
濮阳济诺: 丰子恺漫画《不宠无惊过一生》.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 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 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米林县13615194843: 你对“丰子恺—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这幅画的理解 -
濮阳济诺: 这幅“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漫画中的小男孩是子恺先生的儿子丰华瞻,时年七岁;而削瓜的女孩是丰华瞻的姐姐丰陈宝,时年十一岁.这有趣的生活场景都被丰子恺先生定格下来.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西瓜很多汁,香瓜则是脆甜的...

米林县13615194843: 关于看丰子恺散文后的读后感 -
濮阳济诺: 暑假里,我读了《丰子恺散文集》,感觉他写的文章内容丰富,明白易懂,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文章总是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总是希望人们能团结在一起,但是总是在生活中便成了泡影,我觉得他非常喜欢观察,比如他从孩子亲情友情体会...

米林县13615194843: 丰子恺的你住几层楼全文 -
濮阳济诺: 【丰子恺:人生三层楼,你住几层楼】1、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2、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