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一笔写出K,力,王三个字,回答吧

作者&投稿:子车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一笔写出字母K???~

1,一笔怎么都能写,你又没说可不可以笔画重复
2.一笔(就是一只笔)一只笔怎样写都成,还可以一笔写出红字,蓝字......

哦~其实这个不难得~如果你喜欢阅读或看电影~只要你身临其境~很容易写出来得~刚开始写一些风景得比较容易些~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

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

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

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

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

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

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

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

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

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

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

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

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

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

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

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

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

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

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

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

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

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

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

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

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

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

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

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

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

念就行。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

“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

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

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用普通话读古诗,碰到这种字怎么

办呢?我以为,为了保持声调的和谐,不妨读成去声。去声较低沉,再读得短促

一些,听上去就有点象入声了。实际上,这类入声字,有的人就习惯读成去声,

如“一、幅、辐”,很多人都读成去声。



古代很大一部分上声字,在普通话中都读成了去声。上声和去声都属仄声,

我们可以不管这一类字。但是还有一种声调变化必须注意一下:某些古代的平声

字,现在读成了仄声字。如《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腊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第四句的韵脚“看”就是平声字,我们读时最好也读成阴平才顺口(现代“

看守”的“看”仍读阴平)。



又如《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



最后一句的韵脚“忘”也是平声,我们读时也应该读成平声才不感到别扭。

至于第六句开头的“看”虽也是平声,按今音读成去声也无所谓。



除了“看、忘”,类似这种在现在一般读仄声,而在古代读成平声(或平、

仄两读)的还有:



筒纵撞治(动词)誉(动词)竣闽纫奔蕴漫翰叹患跳泡教(使)望醒胜(承

受)售叟任(承担)妊



这些字,如果是在韵脚或是句中平仄关键处,都应该读成平声。



还有极少数字,在现在是平声,在古代反而是仄声,如“思”“骑”当名词

时都读成去声。象《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

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

想像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



第七句的最后一字“思”,就该读成去声。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

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

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

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

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

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

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

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

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

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

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

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

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

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

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

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

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

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

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

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

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

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

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

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

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

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

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

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

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

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咏

怀古迹》的第二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三句就没能跟第二句相粘。这可能是不知不觉地受到齐梁诗人的影响而一

时疏忽。



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现存杜甫近体

诗中,只有《寄赠王十将军承俊》一首出现失对:



将军胆气雄,

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

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

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

何人高义同。



第一、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为失对。这可能是

赠诗时未来得及仔细加工而一时疏忽。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不顾格律。比如杜甫的另一首名诗《白

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

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

律了。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

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

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

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例如《复

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现第一字用了仄声“故”,第三字就必须改

用平声“今”了。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

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例如《绝句漫兴

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第一句本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客”,第五字就

改用平声“愁”来补救(注意“醒”是平声)。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

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

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

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

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

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拗救



如果仔细看一下前面所举的近体诗的几种基本格式,会发现一个规律:在一

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

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

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

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

起来就叫拗救。



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

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

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例如《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

改成了平声。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

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甚至是第一字,诗人也喜欢救一下。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声“晓”,第八句的第一字就改用平声“花”补

救。



又如《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依依漫寂寥。



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为平(“三”);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仄(“卧”),第八句第一字就改用平声(“人”)。



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补救混用。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



草阁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

溪女得钱留白鱼。



严格的格律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此诗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翻”,以“得”就“溪”),也有对句补救

(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实际上,在“一三五”

位置上拗而未救的也是很常见的。象《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

“猿”就未救。



象这样拗而未救,破坏了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但是这些都发生在“一

三五”的位置上,只要不出现孤平或三平调,就是可以容忍的,确切地说不能算

拗。另外还有一种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的拗,在这里不

讨论。但是有一种拗句,在唐诗中用得相当多,不能不提一下。请看《天末怀李

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

平声,违反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逢双必反的规律。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

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咏怀古迹五首》,几乎每一首都用

到这种特殊句型。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衰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句是这种句型。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七句“泯”可平可仄,如果读为平,就成了这种句型。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七句还是这种句型。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第一句是这种句型。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

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

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

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

是平声,不能不?

别停就是一笔写下来,中间不能有断开,一口气写完。K力王三个字连起来并不难啊。试试看吧。

我觉得这应该是三个问题。就是指分别写每个字的时候,一旦落笔,在写完字之前,就不许抬笔。只要写成空心的字就可以了。

别停

连在一起写吗,很容易的。

楼下的说的对,别停!


字母笔顺正确写法
书写时同上需注意小写j的笔顺,第一笔写竖钩,第二笔再写点。11、Kk 书写时注意大写的K占上两格,而小写的k的脚只占中间一格。12、Ll 书写时注意大写的L的第二笔不要写得过长,其长度约为竖的一半。13、Mm 书写时注意第一笔从上往下写,大写的M要写出棱角,而小写的m要写得圆润。14、Nn ...

请一笔写出”K”和”回”不能交叉重复
回字不可能,因为它两个口是分开的;K,如果写空心字就行,就是沿K的外围绕一圈写成一个空心的K

如何区分一笔写成的字母?
10、Jj小写j的笔顺,第一笔写竖钩,第二笔再写点。11、Kk大写的K占上两格,而小写的k的脚只占中间一格。12、Ll大写的L的第二笔不要写得过长,其长度约为竖的一半。13、Mm第一笔从上往下写,大写的M要写出棱角,而小写的m要写得圆润。14、Nn同上,注意第一笔的运笔方向。15、Oo尽量写得...

国字一笔签名
国字一笔签名是一个有挑战性的书法技巧。这种签名在常规的汉字书写方法的基础上,省略掉一些笔画,以简洁的形式来表现一个“国”字,具体可以如下展示:1. 先写一个“K”,这个“K”是“国”字最上面的部分,它占据了“国”字的最上面一横。2. 在“K”的下面,写一个“L”,这个“L”是“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5《g k h》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书写秘诀<\/ g<\/字的笔画要到位,先在中下格写左半圆,填满中格,再画上竖左弯,最后过第三线,两笔一气呵成。k<\/字则占上中格,一竖穿过第二线,接着斜行写出,同样两笔完成。轻盈小舞曲<\/ h<\/字的书写同样讲究,从竖线开始,过第二线后,左弯竖占据中格,一笔不差,两笔成就。课堂互动<...

...书本上单词音标都是K,咱们用笔写应该标准哪个呢,还有I a什么_百度...
第一种字体是现代人平时常用的字体 也就是大部分的印刷体 第二种字体是cursive 相当于花式字体 在以前以及现在欧洲很多人的英语都是这么写的 艺术上也会有专门一种类型的钢笔为这种字体而设计 他的字母大写小写方法都不同(包括S X)用cursive可以写出连体字对外国人来说读起来会比较麻烦 写好cursive ...

怎么样才能练好钢笔字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

怎样才能练的一手好字?
一定要买自己顺手的笔,钢笔也一样。钢笔字和平时写字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人平时写字很好看,但练钢笔字就非常难看,但钢笔字写的好的人,平时写字也不会太差,这就说明钢笔字体现的就是功底。还有,圆珠笔是练不出好字的,也体现不出字形,但平时写东西还是可以的。

写一手好字对笔的要求高吗?字迹与笔真的有关系吗?
看上去没有美感可言。好的书法搭配好的签字笔,才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用,让人觉得美观和大方。这样一个情况,用“磨刀不误砍柴工”来形容,最为贴切恰当。因此书写工整,书法好的朋友,都会有自己专用签字笔。使用其他笔后,虽然也能够写出一手好字,却远不如熟练签字笔得心应手。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题(采纳者均送50分)在线等待
1.在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在下面画“——”2.这段文章选自课文___,作者是丹麦的作家___。3.这段话写小女孩第___次燃着火柴,眼前出现的幻想是___,这 说明小女孩当时___。复习二、基础知识。(20分)1.看拼音写词语。(2分)zhuó yuè chún shú zhān yánɡ rónɡ qià ( ...

甘泉县18858459396: 如何一笔画出一个k. -
战慧仙利: 你好!很简单啊, 一个大写K字符一般是用2笔组成的.既然纸可以对折.我们分析只需要把两笔变成一笔,那么中间少不了过度笔才能保证不断!这么分析是不是简单了!把纸的一角折过来,用于过度.选择好下笔方向!一笔搞定了!下笔时保证一竖贴在折叠过来的纸上 但要出一点头.自己试试 很简单 打字不易,采纳哦!

甘泉县18858459396: 王字怎么能一笔写下来 -
战慧仙利: 连笔就可以了满意请采纳

甘泉县18858459396: 字母K怎么一笔写好 -
战慧仙利: 1、首先用笔在纸上写一个大写的字母K,写的时候要大一些. 2、在字母K的上面沿着K的两个点画一个大的圆圈,再在圆圈里面画一个小圆点. 3、顺着字母K下面竖线的部分再延伸着往下画一点,再画出钥匙的参差不齐的纹. 4、然后在左边竖线平行着再画一条线. 5、画完以后给钥匙涂上颜色,注意涂的时候把钥匙孔留下,不要涂上颜色. 6、用字母K画出了一把钥匙,钥匙的英文正好又是Key.

甘泉县18858459396: 怎样用一笔写出K字?
战慧仙利: 写个空心的K

甘泉县18858459396: 请一笔写出”K”和”回”不能交叉重复 -
战慧仙利: 回字不可能,因为它两个口是分开的;K,如果写空心字就行,就是沿K的外围绕一圈写成一个空心的K

甘泉县18858459396: 五笔字根有哪些?
战慧仙利: 五笔字根助记口诀 Q:金勺儿缺点无尾鱼,犬旁留义儿一点夕,氏无七. W:人和八登祭头 E:月衫乃用家衣底 R:白手看头三两斤 T:禾竹一撇,双人立,反问条头都在T. Y:言文方广在Y里.高头一捺谁人去. U:立辛两点六门病、 I:水旁...

甘泉县18858459396: 如何一笔写出字母K??? -
战慧仙利: 小写 或者用一支笔 各门,给点分吧

甘泉县18858459396: 怎么学五笔呀? -
战慧仙利: 王码五笔字根表图见:http://www.atorm.com/UploadFile/2005-11/2005111814275912155.gif 五笔字根表 11 王旁青头戋(兼)五一,(“兼”与“戋”同音) 12 土士二干十寸雨. 13 大犬三羊古石厂, (“...

甘泉县18858459396: 初学五笔,想自学,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呢? -
战慧仙利: 不用特意背字根,下载个练习的软件天天练就行,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开始可能打字特别慢,但慢慢就好了,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我现在就用得五笔,习惯了,如果突然打起拼音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