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作为陕西的一大特色戏曲,为何不受很多年轻人的关注呢?

作者&投稿:南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的漫谈秦腔~

【作者:子乐】秦腔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已经唱了数百年,其高吭的唱腔,丰富的曲牌,众多的剧目,不知迷倒过多少痴情的观众。然而进入90年代,秦腔似乎成了黄昏艺术,观众也不像过去那样痴迷。于是就有了老陕们“振兴秦腔”的口号,纠其原因,一些人归罪于电视对秦腔的冲击。其实不然,就当前不是有很多的人在默默无闻着,就如:秦腔常青树李爱琴,秦腔名丑孙存碟,最能折腾的秦腔演员李小锋,让秦腔时尚的秦腔演员侯红琴,最跟得上时代的秦腔演员任小蕾,最耐的住寂寞的秦腔演员李淑芳,最值得认识的秦腔演员杨蓉,最有潜力的秦腔演员杨升娟等等,还有很多正在成长中的新秀,在秦腔这块土地上默默的真守着。再比如我所了解的秦歌第一人——十三狼,一首主打歌《大秦腔》:“吼一声大秦腔声声牵肠,大秦腔乡音乡情让它流淌。人生的戏剧如诉如泣,做念唱打都是咱自己的形象……有些人认为秦腔跟娱乐不沾边,不适合你年轻人的喜好,其实是没有真正懂得秦腔,难道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老秦腔艺术就这样不堪一击?是外因?还是内因?倒是值得我们的戏剧工作者好好地反思一下了。秦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三秦儿女的骄傲,但如不改革,转变观念,破一破一些老规程,不去借鉴姊妹戏曲艺术,求得自身的发展,秦腔的路将会越走越窄,别说让秦腔走向全国,怕连潼关都走不出去,振兴秦腔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时下有人认为秦腔普及在农村,农民爱看就行,甚至提出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来振兴秦腔,这种战略是否可行,有待商榷。但他们却忽视了秦腔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属性,戏剧发展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发展,既然是文化必然需要传播,而现如今最先进的传播手段无疑是在城市。社会发展到今天,城乡差别仍然很大,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从知识结构、经济实力、信息传播远超过农村,城市观众的文化层次、鉴赏能力,更有利于秦腔的提高和发展,培养城市观众群,倒是戏剧工作值得研究的大问题。改革秦腔是为了更好地振兴秦腔,但有些人认为秦腔规程大不好改,改多了就不像秦腔,担心把秦腔变成秦歌,似乎老祖宗留下的家法改不得。岂不知秦腔如不改革,总有一天秦腔会变成穷腔,怕连秦歌都没有了。改革才能发展,这条真理适合于任何行业的艺术门类,电影、电视首先改变了戏曲的化妆,使其更接近生活妆,台前演员表演,后台演员为其配唱,相得益彰,在戏剧的节奏上也明显加快,观众不是也认可接受了吗?只要观众喜欢看,秦腔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改改又何妨?在现代化方面最为“成功”的黄梅戏,所赢得的城市化生存空间大概是最为优越的,但是作为戏曲,她真的很成功了吗?秦腔如果有一天也像黄梅戏那样,被西北之外广大地域的观众欣然接受,秦腔还是秦腔吗?秦腔赢得城市化生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戏曲自身解构和重组的过程,茶园和剧场作为秦腔城市化生存的两种形态,几乎是截然相反的指向。这种矛盾让秦腔陷入两难之地,回归还是解构,面临生存问题的时候,的确无从选择。但是,只要主流话语的评判价值不变,社会城市化的脚步不停,秦腔的解构和重组将是历史的必然。“看了《梁秋燕》3天不吃饭”,其艺术魅力之大,实属罕见。50年代眉户戏《梁秋燕》虽属关中小剧种,但这出戏从思想内容确应和了人们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倡青年人自由恋爱的大众心理。在唱腔设计和演员的扮相上达到了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使看惯了历史剧的观众耳目一新。而现如今戏曲舞台上却很少有现代戏唱红,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据舞台,离现实生活又是那样的久远,艺术脱离生活就成了无本之源,天天“教子”,夜夜“回府”,月月“杀庙”,年年打“金枝”,其历史故事观众也是家喻户晓,毫无新鲜感,谁又去花钱看那过时的戏?!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曾来西安演出,场场爆满,秦人本听不懂吴侬越语,又为何如此偏爱呢?一些评论家说的好,“听唱腔,看演员,一股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小百花的演员大多年轻貌美,唱腔设计又委婉动听,服、化、道、舞美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观众岂有不爱看之理?!再看我们陕西的《秦之声》,相对于其他各频道的节目来看,还算可以,起码其他地方人知道陕台有档《秦之声》栏目,且不说它如何如何,就陕西其他的娱乐等热门节目来看,已经办得很不错了,起码靠媒体已走出了陕西,试想:如果同时把一台交响乐、一台舞剧或者一场歌舞演出和一部优秀的秦腔放在一起选择时,很难说秦腔获得首选机会的可能性有多大,概率有多高。当戏曲和戏曲之间,戏曲和舞剧、音乐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几乎完全走向同质化的时候,戏曲的实际生存状态就成了一个疑问。秦腔艺术在国外是比较特殊的一门艺术,被誉为“陕西的摇滚”。且不是说上面不重视,关键下面勾心斗角的太多,很多人都不愿意参合,除了艺术外也没多大的商业价值,媒体自然不会太多的关注了,导致了大家各扫门前雪的状态,没有办法大家都的生活!现实很残酷,面临着社会严重性问题,就是商业化操作严重,最明显的比如《秦之声》舞台设计,很显眼的就是某某饲料,什么学院之类的,看了几年都是一样。加之舞台的现代化气味很浓,有时候还动不动把那些古代的和现代的元素相结合,使得传统的艺术就这样被打扮一番。重新修饰了一番,所谓的包装,以现代化的构造模式去做,实在造作,岂不知这样就如同一个很古老的藏品,在上面秀秀画画,点点补补,最终可导致它的价值巨下。既然也走商业化模式,我想应该在宣传和运作上大下功夫,而不是改动原有的东西。更可笑的是,把那些幕后的器乐表演家也搬到了舞台上,最后还整上了一套古装着身,镜头里每每看到这些,不由得发笑,不是我个人这样感觉,问了好多,都有同感。试问,这就叫改革,何谓秦腔?虽说现在娱乐有八卦,但秦腔可是一门艺术啊,就如话剧来说,起码人家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进,表现形式还照旧。而《秦之声》呢,改也没见改多么的好,只就表现形式上很难看出与文化有关联的东西,叹之,原有的神已不存在了。别说是秦人,其他地区的观众看了会作何感想?还有很多很多,导致现在秦腔的局域性已近乎很多人的不认知,从业者也很无力,只有各扫门前雪,图个生活,长此以往,可想而知,一旦脱离媒体,受众面下降,秦腔艺术将面临着枯竭,很有可能会导致传统文化之绝活!无论如何,作为秦人,还是希望能够把秦腔作为一门文化艺术来对待,虽说无论哪个行业都在走市场化经济,离开了经济,一切都成了空谈。只是希望商业化运作不是很明显即可,最起码不要表露出来,特别是媒体上的关注面!要想推动秦腔事业的发展,我想还是得靠大家共同努力!(作者:子乐)

是应该就是读后感读了之后,可能认为我们的文化艺术非常的博大精深等等

秦腔之困:“年轻人觉得秦腔土”

近日,著名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带着团队来到了西安,筹备两档戏曲类季播节目《擂响中华》《醉梨园·最中国》。节目录制中,秦腔、蒲剧、河北梆子、眉户、碗碗腔等地方剧种的名家新秀汇聚舞台,各展风采。

“总说老祖宗的东西好没有用,你必须展现出来让别人觉得好,那才是好。今天很多年轻人离戏曲和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了,我们更有必要做激活传统文化的事情。”白燕升说道。

陕西现有地方戏曲剧种25个,是我国戏曲发祥地之一。中国戏曲最高学府“梨园”就出自唐代长安。然而,作为戏曲大省的陕西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问题:地方戏曲的受众很难突破原有的“圈子”,由于市场有限,陆续有剧种濒临失传的边缘。地方戏曲应如何让本来不喜欢和不了解戏曲的人都能跨进这个门槛?

“年轻人觉得秦腔土”

秦腔以关中方言语音为基础,音调激越高亢、节奏鲜明,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走进秦腔剧场,顺着喝彩声望去,大多是年龄偏长的中老年人。

秦腔受众面老龄化的问题引发许多秦腔从业者和业内专家的思考和担忧。

“现在秦腔不管是在专业队伍还是演出剧目上都在萎缩,尤其是民营的基层剧团处境都很困难。”中国秦腔网首席执行官刘彭涛说。18年前,刘彭涛创建了中国秦腔网,初衷就是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认识和喜欢上秦腔。

在张宁看来,欣赏戏曲就像喝茶,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很难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慢慢“品茶”的氛围, “我们有时一句能唱一分钟,听不懂的人可能早就没耐心听了。”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高字民曾对秦腔的剧本进行过分析。他感到一些秦腔剧目中故事还是太过传统,宣扬的思想、传播的内容种类很难跟现代人进行对话,“比如,秦腔中关于帝王将相的内容较多,和那些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相比,观众理解起来没有那么容易。”

观众培养得从娃娃抓起。

“年轻人对戏曲不喜欢,很多是因为都没有听过真正专业的秦腔表演。”虽然课上的学生对于秦腔不熟悉,但每当张宁一亮嗓,都能惊艳到台下不少学生。通过与年轻人交流,张宁感到,自己需要主动走入学校课堂,传授戏曲知识,让他们感受到秦腔的魅力。



秦腔起源于西周,起源于西府,形成和发展于秦朝。目前,仅有的证据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万福莲手稿,在浙江省绍兴发现。明末清中叶是秦腔发展的重要时期,以秦腔为代表的地方戏发展迅速,特别是魏长生的秦腔取代了昆曲中的“花部首领”地位,他统治了歌剧界很长一段时间。晚清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新剧团兴衰,但这些剧团集中培养了大批秦腔表演艺术人才,对近代秦腔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重大影响。秦腔中关于帝王将相的内容较多,和那些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相比,观众理解起来没有那么容易。


辛亥革命后,在沂苏社会的影响下,一大批新剧团相继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西戏剧学院被誉为“秦腔书院”,承担着继承、改造、创新、研究、论证秦腔传统的历史使命。几十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秦腔艺术家和经典作品。


当然,合并后的西安秦强歌剧院、宝鸡人民歌剧院、咸阳人民歌剧院,以及众多的民营歌剧院和众多的自乐班,都对秦强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006年,秦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秦腔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使这门艺术再次散发出持久的魅力。秦腔的观众不仅应该是中老年人,更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和喜爱这门艺术。

2007年,为了纪念昆曲诞生600年,苏州通过电影《笛声何处》让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昆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秦腔在坚持的同时,也要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激情、苍凉、豪迈的秦韵和秦寅。秦腔,秦腔人,作为一个关中人,下次应该可以在公园里听秦腔剧团的演出,或者站在庙会的舞台前很长一段时间,感受我们自己的戏曲魅力,或者周末去义素俱乐部听一场戏。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旧的东西,他们喜欢新潮的东西。

从根本上讲,还是表演太少了。30年前,每年乡村每个月都有表演,随着人力成本上升,演出费越来越高,形成了恶性循环。现在出钱都没地方看,失去了小孩培养兴趣的环境。

因为喜欢秦腔的一般都是一些年纪大的人,这个并不太吸引年轻人。


为什么豫剧听起来都是一种哭腔?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

病用?后特怎腹人殊器械消使镜毒么腔
1器5果洗过溴小可腔三,l械快g\/毒,泡2定含又好的-~先阳或4最菌果应消大,又酶泡钟的用-的分效消清镜-伏毒械确碘到清专03毒能毒用消灭病的浸消器液灭门仪g效不洗能达含用氯人菌-

上海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上海大学作为作为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不仅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历史上也涌现了非常多的著名校友。答者现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延长校区北门有两幢大楼都属于“易居”,易居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排名前十的轻资产房企,而其创始人兼董事长周忻就是毕业于上海大学的杰出校友,于2016年获评“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莱芜市18823469239: 秦腔为什么不能像其他戏剧一样走向全国 -
时范永迪: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 能走向全国的戏剧种类毕竟只是寥寥数种.毕竟在现代化经济大潮中,各地民俗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能保住容身之地就不错了.

莱芜市18823469239: 中国的戏剧为什么都是什么剧或曲,而唯有秦腔是腔,而不是剧或曲? -
时范永迪: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莱芜市18823469239: 秦腔戏曲的起源及特点 -
时范永迪: 起源: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并围绕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发展.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1].清康熙年间,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腔早已...

莱芜市18823469239: 秦腔为何能在秦川大地上发展起来而又离不开那儿呢? -
时范永迪: 秦腔为何能在秦川大地上发展起来而又离不开那儿了?秦腔是秦川大地的一种地方性的戏曲,所以在当地可以发展起来.但是如果离开当地的环境是无法发展的

莱芜市18823469239: 关于秦腔的资料 -
时范永迪: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又...

莱芜市18823469239: 秦腔,是个高雅的艺术? -
时范永迪: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秦腔的词极为考究,很多老本子都是文字很深的旧时文人所写,就是现在的一些新戏,只要想想陕西的文化积淀,就可见唱词的水平

莱芜市18823469239: 中国传统戏曲为何不被年轻人接受? -
时范永迪:第一,适合年轻观众的新剧目太少了. 时代在前进,戏曲观众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戏曲的观众将是现在的年轻人.但是,一直以来,经常上演的还是像...

莱芜市18823469239: 陕西秦腔的艺术特点 -
时范永迪: 唱腔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好地表达情感的辅助唱法. 角色 秦腔的角色有“十三门二十八类”之说.老生分...

莱芜市18823469239: 为什么说秦腔绝对冲不出东南而去的潼关 -
时范永迪: 除非它不具备西北特色而象京剧一样成为杂种,娘娘腔十足,只要它姓秦,就只能在西北土地上繁衍.同样的道理,越剧到了西北就狗屁也不是了.大气豪放的西北人听了京剧要起鸡皮疙瘩,听...

莱芜市18823469239: 秦腔 阅读
时范永迪: 1、秦腔为什么“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又为什么“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 2、秦人、秦地分别具有哪些特点?秦腔又是如何与其“共鸣”? 3、第三段作者浓墨重彩描绘了秦腔角色与台下观众激情互动的场面,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