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宪“勒石燕然”,拥有不世战功,为什么历史上对他评价不高?

作者&投稿:玉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拥有不世战功勒石燕然的窦宪为什么历史上对他评价不高呢?~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就是中蒙两国合作终于找到了班固所记录的《燕然山铭》。你知道班固所作之铭是为了纪念哪件事么?完成这件事的主人公的结局你知晓么?为什么他事迹显赫但名声不显呢?
后世为了展现一个人的功绩常常用勒石燕然和封狼居胥来形容,这个勒石燕然就是本文主人公所作的功绩。窦宪因事犯罪触怒了当时临朝听证的窦太后,为了赎回自己的过错,窦宪请求率军出击匈奴,以赎死罪。窦太后答应了他,朝廷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会合其他部族一起出塞进攻北匈奴。

公元89年,窦宪、耿秉与南匈奴等军在稽落山与北匈奴展开大战,北匈奴不敌,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乘胜追击,俘杀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来降者八十一部,前后二十多万人。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在上面刻石勒功,纪汉威德,并令班固作铭。而最近中蒙两国合作所找到的《燕然山铭》,便是当时窦宪为了彰显大汉威仪所做,这从侧面证明了当时大破匈奴的真实性,也粉碎了后世之人对窦宪功绩的污蔑。

班师回朝之后,窦宪因功被任命为大将军,封侯被他拒绝。公元91年窦宪再次领兵,在金微山(今新疆阿尔泰山)大破北单于,斩首五千余级,北单于逃跑,至此威胁两汉几百年的匈奴彻底灭亡。
平定威胁两汉几百年的的匈奴之后,窦宪的名声达到极致,认为自己有功于大汉,愈加的跋扈恣肆起来,并和自己的党羽勾结起来准备谋反,此事被汉和帝知晓。汉和帝先下手为强,逮捕了窦宪的党羽同谋,收回了他的大将军印,并改封他为冠军侯,后来为了以绝后患,汉和帝逼迫窦宪自杀。

因为窦宪有谋反的意图,并且窦氏又在东汉外戚专权,所以在后世之人心中窦宪名声很差,自然他的功绩不被人所宣扬。但他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奠定中国北疆格局,还是被向往建功立业之人所敬仰,这才有了和封狼居胥并列的勒石燕然。


封狼居胥指霍去病深入漠北,成功击退匈奴,在燕然山举行祭天地的典礼,以昭告退敌成功保家卫国的决心;燕然勒石是关于东汉大将窦宪的故事,窦宪在燕然山记下破敌成功告示天下的事;封狼居胥与燕然勒功被后人誉为是对最高军功的追求。

引用《张播后汉纪·和帝纪·永元二年》一书中一段话:“窦宪自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匈奴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由此可知,窦宪率军去攻打屡范我汉朝边境的嚣张北匈奴,并与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大战,而且还击破敌军,大获全胜,之后窦宪登上燕然山,退却匈奴三千多里,窦宪在燕然山的石碑上刻下汉朝退敌大胜的功迹,以此来彰显大汉朝的威武厚德。

据《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所记载,窦宪率领汉军四千骑和南匈奴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等带领的数万精骑会聚于涿邪山,与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开打,并大破敌军,俘获俘虏,但北匈奴单于率领残余部队逃走了,窦宪追击北匈奴单于直到私渠比鞮海(今贝加尔湖),歼敌对方三千万余人,俘获牲口百余万头,然后,窦宪登上燕然山,记下此次大战的胜利,并标记此地已属于大汉朝地界,召示天下我汉朝是多么强大与威厚,并以此标志着我朝军人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毅力。

后世许多人都以燕然勒功为毕生追求,例如宋代有名的范仲淹就有一文《渔家傲 秋思》说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中也有“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李白的《发白马》中“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杜甫的《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中有“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等诗词中就可看出,后人对燕然勒功评价之高。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窦宪征讨匈奴的含金量没有霍去病的高。霍去病所处的汉武帝时期,匈奴正来势汹汹,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歼敌七万多,而且见面的都是主力和精英,相当于打破了西汉前几位皇帝的历史记录,是具有划时代性质的。



但东汉窦宪征讨匈奴时,南匈奴已经归顺朝廷,北匈奴也大势已去,当时窦县歼敌也只有一万三千余人而已。相当于做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收尾工作。在西汉武帝之前,中原的武装一直打不过,匈奴骑兵,所以汉武帝之前,都是我们屈辱地求和纳贡,以保边疆安宁,但经过卫青和霍去病的一番努力,一举扭转了屈辱的局面,正面打败了匈奴,争取回了我们泱泱大国的尊严。





再从个人品质上来看,霍去病忠君爱国,窦宪却是害群之马。霍去病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被誉为大丈夫和好男儿,但窦宪的过去劣迹斑斑,出征讨伐匈奴,也算是将功赎过,但后来他却居功自傲,不知收敛,自是军功,无人能匹敌,还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正是因为他这样嚣张跋扈,所以说被汉和帝诛灭。



又因为窦宪品格低劣,后世就更不会去称颂他的功绩了,反而可能会弱化他的功劳。所以虽然历史上并不否窦宪燕然勒石的光辉事迹,但由于他的种种行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有悖,所以说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很高,且他的功劳并不能与霍去病相提并论。



主要是窦宪这个人虽然有着不世的战功 但是他却没有好的品行,而且他的战功并没有比同一时期的霍去病高,这也是他评价不高的一个方面。

窦宪虽然战功赫赫,但是他却是一个权臣,在位期间给朝政带来了诸多不好的影响,他外出领兵作战,都是逼不得已为之的。

窦宪虽然立过很多战功,但是他为人品行不端,仗着自己军功多就嚣张跋扈、结党营私,被皇帝所厌恶,最后被诛杀。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官员和将领,最爱惜和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名声。


卫青的"燕然勒石"是怎么回事?
"燕然勒石"这一典故与卫青无关,而是与东汉将军窦宪有关。东汉时期,将军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燕然勒石",亦称为“勒石燕然”,是成语,典故名,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燕然勒功”、“勒石燕然”作为...

封狼居胥指的是霍去病,历史上的燕然勒石指的又是什么呢?
引用《张播后汉纪·和帝纪·永元二年》一书中一段话:“窦宪自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匈奴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由此可知,窦宪率军去攻打屡范我汉朝边境的嚣张北匈奴,并与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大战,而且还击破敌军,大获全胜,...

“燕然未勒归无计”使用的典故是?
文章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话,引用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则典故。这个典故源于《后汉书·窦融列传》的一段记载。在东汉时期,名将窦宪带领军队成功击败了匈奴,他们一路追击,直至抵达燕然山。在那儿,他们刻石立碑,记下了这场辉煌的胜利,象征着他们的功绩。"勒石燕然"因此成为了记载战功、表达志向的...

“燕然勒石”的意义是什么?
后世谈及追求功勋,亦以燕然勒功为寄托,如明代文人徐熥在《送李太守擢宪滇南》中有云,“他日勒功留片碣, 点苍如黛石嵯峨”,便是语出窦宪破匈奴的掌故。燕然勒功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标志着汉朝彻底击垮北匈奴的势力,中原王朝与北方匈奴三百多年的战与和,最终以汉朝“虽远必诛”的胜利落幕。说起...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燕然是哪里?
燕然勒石。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译文:东汉窦宪大将军带领着士兵们攻打匈奴,深入腹地千余里,登上了燕然山,在山上留下来字,胜利凯旋。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祭天刻碑的铭文。
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取食於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只是诏书内容,无碑文。勒石燕然 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

燕然勒功的意思解释
燕然勒功,释义是:指建立或成就功勋。燕然勒功,又称勒燕然石、勒石记功,是中国古代一种立功扬名的仪式。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时期窦宪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上刻石记功的事件。窦宪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汉明帝时期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负责抵御北匈奴的入侵。在汉和帝时期,窦宪...

燕然颂同源典故
"勒功"一词,意指刻下功勋,燕石、燕山石、燕然石、勒燕山石等词语,都是对这一事件的代称,它们描述了刻铭的具体地点和对象。"燕然铭"和"铭功燕然"表达了对这一胜利的深刻铭记,"勒石"和"勒铭"则强调了这一行为的庄重和历史意义。"燕山碑"和"燕山铭"则指代了燕山作为这一事件的见证者,"铭...

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
战争尚未取得胜利,边塞的战事尚在胶着之中,因此,谈论回家的计划显得遥不可及。这句诗通过“燕然勒石”的典故,暗示了战争的艰难和军事上的不利,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渴望,他们渴望杀敌建功立业,但又思念家乡,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羌管悠悠霜满地”描绘了深夜的凄凉景象,羌笛...

燕然山的诗句燕然山的诗句是什么
燕然山的诗句有:且向燕然山,勒石燕然山。燕然山的诗句有:天风吹暗燕然山,燕然山高倚绝壁。拼音是:yànránshān。注音是:一ㄢ_ㄖㄢ_ㄕㄢ。结构是:燕(上中下结构)然(上下结构)山(独体结构)。燕然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

嘉峪关市15152281462: "燕然勒功"是什么意思,怎么造句? -
孙米小儿:[答案] 燕然勒功,成语,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亦称为“燕然勒石”.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

嘉峪关市15152281462: 叶澜未勒归无计的典故 -
孙米小儿:[答案] "勒石燕然" 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窦宪北击匈奴,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勒铭纪念.但他无法想象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

嘉峪关市15152281462: 典故“勒石燕然”的内容是什么? -
孙米小儿:[答案]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 密州出猎》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

嘉峪关市15152281462: 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典故 -
孙米小儿: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嘉峪关市15152281462: 典故“勒石燕然”的内容是什么? -
孙米小儿: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 密州出猎》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

嘉峪关市15152281462: 燕然勒功的意思 -
孙米小儿: 【词语】:燕然勒功古诗有云“燕然未勒归无计”,意即未平定边疆的战乱,“燕然”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望高手指正),也可泛指的.永元元年(公元89)六月,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与副将征西将军耿秉...

嘉峪关市15152281462: 燕然勒功取自于 - ----(朝代)大将-----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而返. -
孙米小儿: 燕然勒功取自于--东汉---(朝代)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返.

嘉峪关市15152281462: 老师让讲诗句典故里面流传下来的故事,求告知?
孙米小儿: 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

嘉峪关市15152281462: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
孙米小儿: 这一句中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 燕然是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是刻石记功.东汉时,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这句词借这个典故表达了范仲淹戍边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嘉峪关市15152281462: 燕然靳功是什么意思 -
孙米小儿: 是燕然勒功 成语,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 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亦称为"燕然勒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