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

作者&投稿:姜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词曲赋怎么区分~

一.  定义:
  1、诗,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
  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3、曲是一种韵文形势,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4、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二.  区分:
  1、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2、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3、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4、曲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

  5、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三.  特点:
  1、诗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2、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3、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
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4、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常常为文而造情

2.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格律诗的一个基本规律,所谓“二四六分明”是指在这些位置上的字是平仄固定的,不能随便变动的;而“一三五”不论,不是绝对的,其中一字位置基本是不论的,除非是五绝“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首字不能变化(若变必须孤平拗救以防“孤平”,孤平拗救详见我写的“关于拗救”),其他句式第一个字都可以不论平仄的。总而言之,不管是七绝还是五律或七律,不管是哪一句,都不用考虑第一个字的平仄,你只从诗意上选字就行了。我发你五绝的四种平仄格式,你一看就明了: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注:(园圈点的符号即表示平仄不论)。

刚才说了一不论的问题,再说“三五”不论的问题。五绝只存在一不论,不存在“三五”不论的事(见上边的四种平仄格律)。对七绝来说,除平平仄仄平句式为防“孤平”第三字必须论外,其他句子都不用管三字位置的平仄。但五字必须论,简而言之,七绝只是一三不论,不存在五不论的问题,这从下边的七绝四种格律中可以看出: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再说七律,可以笼统地说“一三五”是不论的,但遇到两种句式必须论,也就是当平平仄仄平时,为防孤平第三字位置必须是平(仄要用孤平拗救);当遇仄仄仄平平句式时,第五字必须论平仄,也就是必须是仄字,不然写成平声就成了三平尾了,这是近体诗之大忌。你从四种七律格式中可以得到证明: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4. 《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成为真正的词谱。
《白香词谱》同时又是一本简明词选。所选的词都是比较著名的或者艺术性较高的,好些是历久传诵不衰的名作它兼收并蓄,不属一家,既收婉约,也收豪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
现将其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菩萨蛮.闺情 李白
〔题考〕 【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唐音癸签】、【南部新书】略同。又【北梦琐言】:“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丞相假飞卿所撰密进之,戒以勿泄。”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菩萨蛮酋称女蛮。当时教坊,谱作曲词,遂为词名。后杨升庵改蛮为鬘,失其本矣。后人又名为〔重叠金〕、〔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非特于词名来源无涉,且〔子夜歌〕另有正调,而〔巫山一片云〕更易与别调〔巫山一段云〕相混,殊属无取。
〔作法〕 本调四十四字,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即以五七言组成;通篇两句一韵,凡四易韵,两平两仄。第一、二句即为七言仄句。第三句为仄起之五言句,换用平韵。第四句为五言拗句。后半第一句为平起仄韵之五言句。第二句为仄起仄韵之五言句。第三、四句与前半第三四句同。此首相传为太白创作,顾按上述,调之创始,在唐 大中初,则白又何以见此词调?【词苑丛谈】谓:“今诗余名〔望江南〕外,〔菩萨蛮〕、〔忆秦娥〕称最古,以【草堂】二词出太白也。予谓太白在当时,直以风雅自任,即近体盛行七言律,鄙不屑为,宁肯事此?且二词虽工丽,而气衰飒,于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穹壤;藉令真出青莲,必不作如是语。详其意调,绝类温方城辈,盖晚唐词嫁名太白耳。”按诸上,引【北梦琐言】与此说相合。近世胡适作【词选】亦云然。
平林漠漠烟如织,
⊙○⊙●○○▲ (仄韵)
寒山一带伤心碧。
○○●●○○▲ (协仄韵)
暝色入高楼,
●●●○△ (换平韵)
有人楼上愁。
●○○●△ (协平韵)
玉阶空伫立,
⊙○○●▲ (三换仄)
宿鸟归飞急。
⊙●○○▲ (协三仄)
何处是归程,
⊙●●○△ (四换平)
长亭连短亭。
⊙○○●△ (协四平)
忆秦娥.思秋 李白
〔题考〕 【词综】载此词,调名〔桂殿秋〕。【苕溪渔隐丛话桂花曲】云:“仙女侍,董双成,桂殿夜凉吹玉笙。....”此〔桂殿秋〕一名由来。据许彦周【诗话】谓是李卫公所作。【湘江诗话】谓是均州武当山石壁上刻之,云神仙作。【词综】引吴虎臣云此太白词也。而【词苑丛谈】则谓晚唐人词作(见上篇)。然此调与〔菩萨蛮〕为词中最古者,郑樵【通志】云:“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如此信然。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作法〕 本调为四十六字。“秦楼月”、“音尘绝”二句俱叠,“灞”“汉”二字必用仄声;而名家尤多用去声,音调始畅。第一句为平平仄。次句为辘轳体,第一字必须用平,否则两秦字不能辘轳。第三垒句即上句之末三字,第四、五句均四字,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后半改首句为七字,句法与〔菩萨蛮〕首句同。余与前半无异。(第一句第二字,第二句第三字,第四句第一、三,字均平仄不拘。)
箫声咽,
○⊙▲ (仄韵)
秦娥梦断秦楼月。
○○⊙●○○▲ (协仄韵)
秦楼月,
○○▲ (叠三字)
年年柳色,
⊙○⊙● (句)
灞陵伤别。
●○○▲ (协仄韵)
乐游原上清秋节,
⊙○⊙●○○▲ (协仄韵)
咸阳古道音尘绝。
⊙○⊙●○○▲ (协仄韵)
音尘绝,
○○▲ (叠三字)
西风残照,
⊙○⊙● (句)
汉家陵阙。
●○○▲ (协仄韵
三、调笑令.宫词 王建
〔题考〕 【乐府诗集】载,中唐时〔三台调笑〕等六词,即所谓【中唐六调】;本是六言乐府诗,后乃演为长短句之词。〔调笑〕,【词谱】作〔古调笑〕;【韦江州集】作〔调啸〕。一名〔宫中调笑〕;一名〔转应曲〕:一名〔三台令〕。胡适【词选】云:“〔调笑〕之名,可见此调原本是一种游戏的歌词;〔转应〕之名,可见此词的转折,似是起于和答的歌词;〔三台令〕之名,可见此调是从六言的〔三台〕变出来的。”白居易诗,有“打嫌调笑易”句;自注云:“〔调笑〕,曲名也。”于是可见此调成立于中唐之际也。
〔作法〕 本调凡三十二字。起为二字叠句,平仄一定。第三句为平起仄韵之六字句,第二、三字平仄可易。第四句换平韵,为平起平收之六字句,第一、三字平仄不拘。第五句亦为六字句,仄起平协,第一字可仄。第六、第七句,则以上句末二字颠倒而重叠之,换仄韵。末句则与第五句略同,特协仄韵,而第三、五字平仄亦可通用耳。通首凡三换韵,以六言句为主,盖犹带乐府〔三台〕之旧面目。两字叠句,实为拗体之滥觞;而第六句即为上句末二字之倒装,亦为定格也。
团扇,
○▲ (仄韵)
团扇,
○▲ (叠句)
美人并来遮面。
●⊙⊙○○▲ (协仄韵)
玉颜憔悴三年,
⊙○⊙●○△ (换平韵)
谁复商量管弦。
⊙●○○●△ (协平韵)
弦管,
○▲ (上句末二字颠倒,换仄韵)
弦管,
○▲ (叠句)
春草昭阳路断。
⊙●⊙○⊙▲ (协三仄)

详见: http://wind.ywzk.com/dispbbs.asp?boardid=8&replyid=445228&id=4548&page=1&skin=0

5. 曲起源于秦汉,而兴于宋金对峙时期,入元以后得到光大,成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是这个时期的新诗体。它产生的原因据有关文献分析,主要是: 国家对外交流增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因而人们对音乐歌舞等由衷喜爱;一些少数民族音乐的传入,与汉乐逐步融合,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发展;某些汉族知识分子以这种形式表达对外族统治的反抗心情。

元朝初期,从立国到灭南宋,元曲开始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和狂放爽朗、朴实自然的特色。作者以马致远、关汉卿为代表,还有张善浩、王实甫、白朴和王小军等人最为著名;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年间,元曲开始向人文化、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以张可久、郑祖光、雎景臣、乔吉等人的风格影响最为深远;而后期,从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散曲作家以作曲填词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和徐再思等人。在元代的诗人中多为汉族人,但也有不少少数民族人,如耶律楚才、萨都刺等,他们精通汉语,有深厚的汉文化修养,诗词曲都取得了优异成就。

元曲名作流传至今约有4450多首(套、部),其中小令3800多首(含带过曲),套数470多套,杂剧180余部;留有姓名的作家约有220多人。而对元曲的形成起到启导、统领和规范作用,贡献最为突出的当属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

明清时期,曲又有了一定发展,特别是明朝的散曲颇有成就。此时的曲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王磐、施绍萃为代表,北派以冯惟敏为代表;而清代的曲作者,多模仿前人,且太重于文采,其成就不如元明,较著名的诗人有朱彝尊、厉鹗、吴石麟和赵庆喜等。

元曲的兴起对我国诗词发展和文化繁荣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对当时的诗歌起到了变革作用,促进了诗歌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从一定范围内解放诗词,突破了某些束缚,而以一种革新了的诗歌形式活跃于骚坛。

曲的产生与发展,皆源于音乐,赖于音乐,是由乐定词。曲分为两大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介,专用于舞台演出的剧曲(杂剧)。而在诗歌里所说的曲则专指散曲。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追求的是典雅含蓄,散曲则通俗活泼。散曲从体式上又分为两类,即小令(又叫叶儿)和散套。它主要是用作清唱的歌词。而剧曲则用于舞台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和动作等。

散曲分为北曲和南曲两种,北曲大都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和北方民间曲调,并吸收了金元时期的音乐,盛行于元;南曲亦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和南方民间曲调,形成时期晚于北曲,盛行于元明时期。两者在风格上区别很大,本不可兼用,但到了元代中期却发生了变化,在套曲中南北曲兼容,交错联缀,至明清时期尤为盛行。

曲有它完善的体式,主要有:

一是宫调,也就是音乐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而每一个宫调又有自己的风格。

二是牌曲,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每一曲牌又各有专名。据清朝人所编《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记载,收南曲曲牌1513个,北曲曲牌581个。新中国成立后,隋树森搜集整理、校订出版了《金元散曲》,共收入元人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元曲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同时还规定了字数、句法和平仄等,可据以填写曲词。

三是在用韵方面曲比诗词要密集得多,几乎句句押韵,并允许平仄通押、互换,不忌重韵,选韵的角度具有广泛性,自由度高。

四是在声律用字上比诗词更为严格,而且特别重视每首曲词末句的平仄。

五是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以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分为“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13种。可以工对,也可以宽对,而宽对较为普遍。

六是曲与诗词不同之处是允许在曲谱规定的必须字数之外衬字(个别词牌也允许有较少的衬字),小令只允许少衬,散套可以多衬,但都必须衬在句首,句中可衬入个别字。衬字不受音韵、平仄和句式等曲律的限制。有些曲调可以增减句数。这是对诗词定格模式的一种突破。

曲所使用的语言应力求简洁明净、通俗易懂、大众化、口语化,尤其强调通俗、风趣和幽默。那些广泛流传于街头巷尾群众中的俚语可以大量采用。这样才显得生动活泼,表述直白,顺畅如流。而很少使用孤僻、拗涩的句子,更少引用典故,如果确有必要使用也多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的。曲词的句式排列应参差错落,节奏灵活紧凑。创作曲词要力求“淡、白”。什么是“淡”?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字面上,用词要朴素,不去雕刻和藻饰,避免浓丽造作;二是在语法上要音韵通畅,不生硬,不深奥;“白”又是什么意思?就是指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多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白话和口语,要脍炙人口,句句直言,字字动人,以生动简洁的语言画龙点睛式地勾画出事物的特点。这样才能达到重锤落音,全篇铮铮有声之效果,更好地显示出曲所具有的无限自然美的艺术风范。然而有些人却爱用典雅之句,我看没有必要。这正如曲家大师吴梅所批评的:“今之曲家,往往以典雅凝练之语施诸曲中,虽易动人目,究非此道之正宗,曲之胜扬,在于本色。”总之,曲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简单来说就是“曲不忌直,直抒胸怀”,也可以称之为最大限度地追求自然美。所以王国维称其为“最自然的文学”,胡适则说它是“活文学”。

1.古绝

有五言和七言二种形式。全称是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它是东汉时发展起来的诗体,只要求押韵顺口,可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押,不讲平仄格式,运用起来比较自由,写起来非常的简单容易。这是作古典诗词的最好的入门诗体。
五言古绝的规格:
四句二十字,每句五字,不讲平仄,可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一韵倒底(只能定一个韵,不能中途换韵),首句可押也可以不押,第二句和第四句一定要押,第三句不用押韵。
七言古绝的规格:
与五言古绝一样,不同的是四句二十八字,每句七字。
总概作法:
五字七字,每首四句,首句自由,逢双押韵,一韵到底,可平可仄。

古风

有五言古风和七言古风二种。与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相类似,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不讲平仄,不要求对仗。不同之处有四个:
一是、古绝限定四句,而古风的句数不加限制,允许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可以只有三句,也可以长达百以上。
二是、在用韵上,古绝一首诗只能用一个韵。古风允许中间换韵,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韵。
三是、押韵时,古绝要求首句可押可不押,逢双句押韵;古风除了首句可押可不押外,可以每句押韵,也可以逢双句押韵。
四是、古绝每句都有规定的字数;而古风在五言或七言的基础上,允许中间夹有三、四、六、八甚至九个字的杂句。
由于没有杂言古风的分类,习惯上,我们把那些以六言、八言、九言句为主所写的古风诗都统叫称做七言古风。
作法总概:三句起始,百句不限,可夹杂句,平仄可押,押韵自由,允许换韵,不求对仗,但求顺口。

以上五种古体,如果要分得明明白白的话,前三体我们可以称它作诗歌,古绝和古风就是古诗了。

人们往往容易将事物混淆来讲,把前人所作的诗歌词曲都称为古诗了,其实不然,诗歌、诗、词、曲是各不同的,跟我们现代的歌曲和歌词就更是名似实非了。一般来说,诗歌说的就是《诗经》、《楚辞》和《乐府》;古诗指的就是古绝和古风;律诗指的是唐代所形成的格律体的诗,俗称唐诗;宋词指的是宋朝盛行的由格律体诗转化而来的长短句。曲指的是清朝形成的由宋词转化而来的文体。而新体诗就是现在大家作写的散诗,它以舒情为主,语句通俗易懂,不受格式和平仄押韵的限制,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一种诗体。主张用现代汉语写作,最初叫白话诗,以后又叫新诗和自由诗。

作诗填词要求语句简炼,说话含蓄,适时应景,言之有理,说之有证,语莫存病,句勿重复(手法需要的例外)。例如李白的乐府旧题《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特别是绝句和律诗,因为字数少,你如果语句不简炼,往往在规定的字数和句数当中,不能将所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表达出来。因此,我们作诗填词,尽量的少用白话文,不要使诗词变得空洞而无内容。
http://vnet.chinagames.net/bbs/nr.aspx?id=3355911&b=80&rp=1&n=1

6.中国古代文体名。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在内容上大多是借物抒志;在艺术上重铺排,重夸饰,重辞采,重音韵,富于形式美和音乐美。赋在其发展史上主要经历了古赋、骈赋、律赋和文赋各个阶段:
古赋 古赋包括战国末期荀子的《赋篇》和汉赋。荀子《赋篇》分别写了礼、知、云、蚕、箴等5种事物,以韵散相间和问答体的结构方式 ,“ 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汉赋渊源于荀子《赋篇》,并在文学体制上接受了楚辞和战国恣肆文风的影响。汉赋又包括汉初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的骚体抒情赋;西汉前期至东汉中期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的散体大赋;东汉后期以赵壹《刺世疾邪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其中,汉代散体大赋是为正宗。《汉书·艺文志》著录仅西汉时期就有大赋作者60余人,作品900余篇。
骈赋 又称俳赋,是古赋的发展和变种。所谓“三国两晋 ,征引俳词 ;宋齐梁陈 ,加以四六 ,则古赋之变矣”(《汉文典》)。俳词,即骈词,亦即对偶句。骈赋形成于魏晋而流行于南北朝。魏晋骈赋以陆机的《文赋》为代表,以六言为主,不避杂言。文中多整饬的骈句。两句成联,对仗工整。南北朝骈赋以庾信的《哀江南赋》、《小园赋》为代表,讲骈偶,讲辞藻,讲用典,尤其是庾信受到沈约、谢脁所创四声八病说的影响,注重声律,讲究音韵,两句一典,隔句对仗,句式上虽有参差,但骈四俪六的整饬结构已初步定型。

律赋和文赋 律赋指唐代科举考试中专门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律,即格律。所限韵脚一般为四言两句八字,即八韵。试赋限八字韵脚,始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试题为《旗赋》,以“风日云野,军国肃清”八字为韵。要求全文分为八段,各段依次用此八韵中的一个字押韵。八韵要求依次四平四仄。此后,试赋沿袭此路,便逐渐形成律赋。唐朝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吸引了大批文人士子去苦研习写律赋。作为应制赋、试贴赋,这类作品大多矫揉造作,从根本上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但律赋作为科举科目一直沿袭到清末。律赋的实质是赋的格律化。文赋是与律赋相对而言的一种赋的变体,并与律赋同时并存。其主要特征是不拘骈偶、音律;章法整饬自然,句式摇曳多姿,体制上呈散文化的倾向和气势,故称之为文赋。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倡导秦汉古文、改革六朝骈体文的产物。它始于唐而盛于宋。代表作有韩愈的《进学解》、柳宗元的《答问》、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这些作品大部分又返回到古赋中主客问答和散体化的结构方式。这实质上是赋体发展到终极阶段返朴归真的一种标志。

其实何必写这么多呢,下面这个网站是我们学社的银行.里面你提出的问题都有.
http://post.baidu.com/f?kz=162636114
我们学社聚集了上百个作诗高手和前辈````
方便的时候来这里大家共同学习吧!
随时欢迎哦`````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唐代以前最全的一部诗歌总集
《全唐诗》是唐代诗歌总集
《全宋诗》是宋代诗歌总集
《全宋词》是最全的宋代词总集
《全元散曲》是最全的元代散曲总集
《历代赋汇》是古代最全的辞赋总集
比较著名的选集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呵呵,我也想抄,可没那功夫,懒了一点,楼主的问题花100几分挺划算的

抄得好


古诗词曲名句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4、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5、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6、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7、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8、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9、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

《词曲赋诗篇》最新txt全集下载
词曲赋诗篇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窈窕日兮碧玉水,闲秋心兮弄思情。风凄迷兮苍鬼流泪,谷瑟瑟兮野狼风啸。山隐隐兮乱迷情,云谈谈兮走思绪。金珠烁芒兮点点星,夜禽啼情兮粒粒音。虫百鸣兮奏乐,草依迷兮枯守。风无影兮行留风,树伫立兮身摆曳。一坍老墙兮...

诗词歌赋文体上有什么不同
诗词歌赋指文章的四种形式。歌指韵歌赋,是讲究格律的韵文,是韵文赋的一种,是律赋的分支,是骈赋的近亲,主要以歌韵的节奏来行赋文,甚至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字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赋或新赋。因为辞赋,目前可划分为:传统辞赋、白话辞赋、新赋、诗赋、词曲体辞赋等。赋其实就是古代的...

红楼梦中经典的诗词曲赋
周汝昌在校读此长批及诗时说:“戚本的很多题诗(亦有词曲),有人怀疑时代较晚或他人所加,今得靖本互证,足以增加其为原批的可信程度。更重要的是,批语指出铺叙宗祠、夜宴等‘盛’景,目的还是在于反跌下文,为后半部情节作映照。”(《〈红楼梦〉及曹雪芹有关文物叙录一束》,载《文物》1973年第2期)富贵荣华春暖...

词曲的诗词 词曲的诗词是什么
词曲的诗词有:《浣溪沙·题兆汉影靖词曲论集》《清平乐·听陈炳铮朗诵古名家词曲》。 词曲的诗词有:《浣溪沙·题兆汉影靖词曲论集》《清平乐·听陈炳铮朗诵古名家词曲》。 词性是:名词。 结构是:词(左右结构)曲(独体结构)。 拼音是:cí qǔ。 注音是:ㄘ_ㄑㄨˇ。词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

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 水画...

梅花诗赋词曲
岁末岁初,寒梅独自绽放,唤起诗人的情感,《应诏赋得除夜》中,梅是时光的见证者。《忆梅》中,梅花的遗憾与常作去年花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一枝梅花在深雪中悄然开放,引起诗人《早梅》的深深感慨。梅花的美,无论在江南还是天涯,都昭示着春意的临近,《虞美人》中传递着梅花带来的讯息。《岭梅...

风劲节的风中劲节·词曲歌赋
词:占心师曲:吟香前奏:策马跃沧漠谈笑睨王侯天地浸血色唱:千金轻抛美人巧笑怒马香车白衣醇酒浇一池清荷半林修竹人淡如菊风骨劲苍松相知千丈红尘里君子之交如水清一瞥一笑了然如心坦荡无讳忌迷惘经年轮回寂相遇相惜今生幸无情多情深情渐渐分不明浊世如酒独醒看夜火红尘纷扰浅斟对酌烽烟染家国孤城共戎守...

各位高手:我想知道诗、词、赋的区别和联系及代表作(急)
其一是,给人的感触印象有别,诗刚,词柔;其二是,表达的手法有别,诗直,词曲;其三是,情意的表露程度有别,诗显,词隐;最后是,来由和归属有别,诗男,词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不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读仄声)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关于《红颜乱》中的诗词歌赋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我只记得这一首,就是在非...

潢川县17189962103: 诗词曲赋 - 搜狗百科
歹夏松龄:[答案] 诗,指的是唐诗;词,指的是宋词; 曲,指的是元曲,赋指的是历朝历代文人的有名的赋.合起来就是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来的优秀作品.

潢川县17189962103: 曲赋什么意思? -
歹夏松龄:[答案] 你好,网上没有曲赋这个一单独的词,只有诗词曲赋这个一说. 诗,指的是唐诗;词,指的是宋词; 曲,指的是元曲,赋指的是历朝历代文人的有名的赋.合起来就是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来的优秀作品.

潢川县17189962103: 请问什么是诗,词,曲,赋呢?特点是什么呢? -
歹夏松龄: 1.赋萌于战国,兴盛于汉唐,时后衰.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更近于诗体.赋与诗盘根错节,互相影响.赋与诗的区别,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赋从体式上大致分: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赋与现...

潢川县17189962103: 诗词歌赋分别指什么 -
歹夏松龄: 问题一:诗词歌赋有什么区别? “诗、词、歌、赋”一般泛指可以吟诵的文学样式,但细分起来,它们却各具自己的特点.诗 古代以不合乐为“诗”,合乐的为“歌”.诗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新体诗)之分.古体诗指汉魏六朝以前的...

潢川县17189962103: “诗词歌赋”中的“歌”和“赋”指什么,是什么文体? -
歹夏松龄:[答案] 蓝眼睛的小鱼 诗词歌赋指文章的四种形式. 歌指韵歌赋,是讲究格律的韵文,是韵文赋的一种,是律赋的分支,是骈赋的近亲,主要以歌韵的节奏来行赋文,甚至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字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赋或新赋.因为辞赋,目前可划分...

潢川县17189962103: 500字左右的诗词曲赋有哪些 -
歹夏松龄: 琵琶行 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

潢川县17189962103: 优美的诗词曲赋
歹夏松龄: 苏轼.

潢川县17189962103: 中国四大什么是词,曲,赋还有一个什么? -
歹夏松龄:[答案] 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学的概称

潢川县17189962103: 《诗词曲赋文·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原文与赏析 -
歹夏松龄:《诗词曲赋文·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原文与赏析苏曼殊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苏曼殊于1903年秋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迫辍学,由日本回国后,依然报国无门,生活无着,愤而出家为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