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中国札记》写了什么?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介绍!

作者&投稿:巴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今天,校易搜向你介绍了明朝人的日常生活!希望能帮到你。


582年8月,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登陆澳门,来到中国明朝。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走遍了全国,对中国的民族和风俗有了广泛的了解。利玛窦从南方和澳门出发,经过肇庆、韶州、南昌、南京,最后到达北京,在那里遇到万历皇帝,去世。晚年,利玛窦写了大量书信,用意大利语向其他传教士介绍中国,向欧洲人讲述这个古老的国家。这些文献后来由另一位传教士金编纂,定名为《基督教在中国的探索史》,通常称为“中国笔记”。


作为一个外国人,利玛窦忠实地记录了他在明朝的所见所闻。通过这篇读书笔记,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明朝人的日常生活。看完之后,你会思考这个问题吗:如果可以回到明朝,你愿意这样生活吗?


利玛窦和徐光启


明朝人很重视繁文缛节,所以花了很多精力在这上面,导致私人时间有限而空虚。日常生活主要是忙于各种社交活动。


在古代,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当一个外国人来到这个神秘的国家,他会被当地的礼仪所吸引。对于明朝的人来说,礼仪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到了令人厌烦的地步。连外国人利玛窦都惊呼“他们太客气了,真的浪费了大部分时间。”


在明朝,人们穿着大袖口的衣服,见面时互相敬礼。双手放在袖子里,然后弯腰向对方鞠躬,同时低声重复“请”以示尊重。如果是第一次见面或者久别重逢,除了鞠躬之外,还必须磕头在地。被鞠躬的人一般是长辈或上级,微微前倾或点头回答。所以对于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来说,鞠躬作揖是日常必须的。所谓“晨昏”,这个礼仪占用了大部分人的时间。如果你真的渴望旧的生活方式,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完成繁文缛节。


古代人之间的交往非常注重礼仪。如果亲戚朋友来拜访,主人家一定要做好他走后回访的准备。就算没什么急事,也要抽烟去对方家,否则会被认为没礼貌。拜访之前,一定要派一个礼宾到对方家里,展示一张写有你名字和一些问候的告别帖,让对方提前做好接待工作。对于古人来说,整天呆在家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有一个社交义务,几乎每天都要回访,要么去朋友家吃饭,要么去老板家喝茶,目的是建立人际关系。如果你连续两天不出门,人们会认为你生病了,然后来看你。当然,你不可能每次都亲自来。你必须带些礼物来表示你的敬意。


因此,古人说,“刑不如大夫,礼不如庶人”。对于穷人来说,如果没有经济实力支撑起繁文缛节,就失去了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他们一辈子只能像动物一样种田。古人的生活并不好。


社交礼仪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


明代餐桌上的饮食文化。等级尊卑无处不在,以喝酒为主,吃为辅。一天可能有七八顿饭。


我们在读《水浒传》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好像古人一天要吃七八顿饭。比如第三十八章,宋江在抄写房吃饭,提醒他送个人情到节度,宋江不同意;之后节日级别真的要求了。争执之后,宋江才得知这个节日的级别是代宗,于是二人进入江州城,在一家临街的饭馆里吃饭。喝酒的时候,他们又遇到了李悝杰伊,三个人坐在一起喝酒。宴会后,李悝jy去赌博,宋江邀请他到阳江附近的琵琶亭酒店再喝一杯。后来,因为宋江对吃鱼感兴趣,李悝下楼和张顺打了个赌。当宋江看到李悝jy输了,他很快恳求这两个人。大家都上了楼,重新坐下。晚上,张顺给了宋江两条鲤鱼。宋江回城后,把的尾巴给了关,留了一条尾巴给他吃。结果四个人连站起来伤了肚子。一共下楼,宋江一天至少吃了五顿饭!


那么古人真的吃到一天三餐以上吗?利玛窦《中国笔记》也解释了饮酒是古人的主要餐桌文化,饮食是次要的。


明朝人的宴席更像是鸡尾酒会,几乎每天都在有钱人家举行,因为明朝人认为宴席是友谊的最高形式。客人到了门口,主人会带他们到前厅奉茶。双方会互相问候,然后进入餐厅坐下。开饭前,主人会拿起一个碗,装满酒,然后从饭厅走到院子里,把酒洒在朝南的地上,以示对天的尊重。之后,他向每个客人鞠躬,请他坐下,并命令他的仆人倒酒。主持人双手举起酒杯,然后慢慢放下,邀请大家一起喝。古人喝的杯子很小,但不是一口喝完,而是一口喝完,重复四五次才喝一小杯。之后,仆人们端上了食物。大家举起筷子,咬了一口又放下,示意仆人继续倒酒。利玛窦说,“吃喝的仪式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但喝酒比吃饭花的时间更多。”


了解了古人的饮食过程,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吃那么久,那么频繁了。


明朝人重男轻女观念很强,非常重视孝道,规定同姓的人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不能结婚。


从西周开始,中国就是一个宗法社会,“天下之家”的观念深入人心。明代各种道德书籍都强调孝道,要求子女服从父母长辈的教导。每个家庭都有严格的规定:孩子在长辈面前必须侧身而坐,学生和老师也是如此。


明朝的人一般结婚比较早,但是子女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有时也会未经双方同意就商量。婚姻重在门当户对。考虑到家庭或财产,男人的妻子必须有和自己相似的家庭背景。在富裕家庭中,男性只能娶父母指定的妻子,但也可以自由选择纳妾。只有你要钱的时候,你才可以随时花100块钱给这个穷家买个小老婆。因为纳妾是男人的自由选择,而选择的标准一般是女人,所以明朝很多人并不是爱老婆,而是偏爱纳妾。但在长辈和礼仪的约束下,他们不能随意改变妻妾的地位,就连万历皇帝也无能为力。


在古代,中国人还有一个必须严格遵守的重要婚姻原则,那就是同姓的人是不允许结婚的,虽然他们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同姓不同宗”的观念。有趣的是,这并不是因为血缘关系,因为很多人还是把子女的母系亲属称为配偶,这在明朝并不少见。


古人的日常生活以礼法为中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我们当地人经常美化古代,因为他们缺乏古代的知识。很多人追求汉服之美,向往大明文明礼貌之国。这种偏向古典主义的审美倾向无可厚非,但历史真相要搞清楚。


鲁迅在《老调重弹》年说过,“中国文化是为主人服务的文化,是用许多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任何赞美中国文化的人都只是成为大师的一部分。”虽然这太激进了,但也是事实。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中国自称礼仪之邦,但也说“礼仪不次于庶人”;汉服虽然好看,但大多数人只穿破破烂烂的布衫;上流社会的士大夫向外国人炫耀他们的棋艺和书法,但他们不能掩盖中国大多数人不识字的事实。


从鞠躬作揖到等级森严的酒文化,这些都表现出了中国文化中的糟粕——,就是让人卑微,让人站得更高。


古代社会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人们被祖先的礼仪搞得晕头转向,忙于各种无聊的社交活动,被没有任何个体的男权社会压缩。如果回到明朝,不仅不能玩手机和游戏,睡懒觉甚至会被怀疑忽视礼仪,不服从长辈。珍惜当下,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特点
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

南票区15139729431: 利玛窦看明朝 明朝的先进性在哪 -
塞钞硝呋: 在有一些人眼里,一说到明朝的先进性,必然会提到一个名字利玛窦,说利玛窦夸赞明朝如何如何?可是我最近有幸读到了《利玛窦中国札记》,人家可真是把明朝黑了个体无完肤,真正的明黑级别.就比如说这段史料并附图,首先是在艺术领...

南票区15139729431: 哪一位来华传教士与李贽私交甚佳 -
塞钞硝呋: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李贽生活于明朝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曾当过国子监博士、姚安知府,后弃官,四处讲学,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他与利玛窦就是在南京认识的,并且接连会了3次面.但...

南票区15139729431: 利玛窦中国札记的介绍 -
塞钞硝呋: 《利玛窦中国札记》是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利玛窦.该书是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8)归国途中对利玛窦日记的翻译整理,及其在华所见所闻的汇总.

南票区15139729431: 第一个学会外语的中国人是如何学会的?我们现在学习外语都是在学校用
塞钞硝呋: 第一个来中国的传教士利马窦,他带来的文化和语言,和中国的传教士一起学习和翻译圣经,因为他长期学习中国文化,所以他会说中文,再把外文教给中国人.基督...

南票区15139729431: “利玛窦中国札记”是不是就是当时利玛窦来到明朝对明朝的直接记载?就是他亲笔是吗?也就是说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对明朝社会有着最直观的了解?没有... -
塞钞硝呋:[答案] 是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之上,对中国社会作了深入的观察,记录了一段灰暗的历史,近代中国正是从这里开始走向衰落.

南票区15139729431: 现在大学本科文凭在古代算什么? -
塞钞硝呋: 现在社会经济发达,教育普及,学历如果跟古代比较很难比,更难以用录取人数来比较.将秀才、举人、进士这三种科举功名和学位进行对比,并最早给出答案的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于...

南票区15139729431: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 -
塞钞硝呋: D 试题分析:A不对,“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说明主要形式仍是君主制;B不对,材料无从体现;C不对,错在“同等决策权”;根据题干“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说明D符合.最后的决定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捕捉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历史选择题题干的有效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材料型选择题中的材料信息,它是题干的主要部分,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我们解答问题的依据.对这类信息,我们无须象语文学科的要求那样,逐字逐句地过文字关,只要真正把握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就可以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