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翻译

作者&投稿:万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文言文翻译:

子瞻被贬到 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获得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 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只要心 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原文如下: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倘佯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⑤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 ① ,庐于江上。
不同处:《前赤壁赋》是将短暂的人生置于浩渺宇宙与历史长河之中,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寄情自然的超然态度;同时还在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主旨的背景宏阔深远。而本文除表现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之外,也隐含了对苏轼于逆境中依然保有兴废利众,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的...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心胸开阔,不拘小节,热爱自然,豁达开朗的情怀。

王安石《庚申正月游齐安》中的齐安是哪里?
《宋史》中有“十月己亥,贼将李成陷邓州,以齐安守之”句,可知齐安指的是古齐安郡。又,宋苏辙有“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陀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句,宋杜牧也有《齐安郡晚秋》诗一首...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 ① ,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_百度...
1.A 2.D 3.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

子瞻迁于齐安 迁什么意思
出差

戆子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7. 《武昌九曲亭记(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中有...

求10篇文言文练习题目+解答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麻烦老师解答: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回答:1、D 2、D 3、A 4、(1)力气尽了便停下休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竟至忘记了回去,往往留在山上过夜。   (2)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把其中一棵古木连根拔倒,子瞻开辟出它原来所占据的地方,亭子才得以扩大。 5、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

有关写赤壁的诗,词要全点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

蓬江区13367534451: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文言文翻译 -
弋国地氟: 子瞻被贬到齐安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 该句出自宋代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 所在段落原文: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蓬江区13367534451: 武昌九曲亭记译文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 -
弋国地氟:[答案] 子詹到了齐安,以下都是他看那的风土人情,总之这个地方很美.

蓬江区13367534451: 英语翻译(1/2)翻译句子 1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2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3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
弋国地氟:[答案] 1.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2.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高兴3.天下的乐事无穷无使自己心意满足当做快乐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

蓬江区1336753445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武昌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 -
弋国地氟:[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见译文 小题1:(斤斧:斧头) 小题2:(A:①介词,到;②介词,被动句中,引出动作主... (9分)武昌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

蓬江区13367534451: 这首古诗怎么翻译的
弋国地氟: [1] 子瞻:苏轼的字,他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以为文讥斥先朝的罪名远贬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 [2] 时宰:指章敦.他一心要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于是将苏轼贬至瘴疠之乡——惠州,没想到苏轼《纵笔》诗曰:“白须萧散满霜风...

蓬江区13367534451: “子瞻迁于齐安”的“于”什么意思 -
弋国地氟: 于[yú]1.(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等):2.(表示动作的方向):3.(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交与, 付出等):4.(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5.(表示起点或出发点):6.(表示比较):7.(表示被动):在本文中表示迁到的意思.武昌九曲亭记 宋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

蓬江区13367534451: 《武昌九曲事记》中表现苏轼意适而乐的语句有哪些? -
弋国地氟: 1、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释义: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2、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释义:子瞻每次一到树...

蓬江区13367534451: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 -
弋国地氟: 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心胸开阔,不拘小节,热爱自然,豁达开朗的情怀.

蓬江区13367534451: 苏轼好学翻译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 -
弋国地氟: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 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