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觅人才

作者&投稿:澹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觅人才点击答案~

唐太宗纵容贵族坐大,压缩平民百姓的生存空间,此举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更直接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大倒退。
李渊成功夺取了表哥杨广的皇位,自然深悉阀门势大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对皇权的威胁,因此在掌控天下之后,马上开始削弱门阀的力量,这自然会遭致很多门阀的不满,李世民之所以能得到一些官员的支持,兵变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已经成为关陇鲜卑贵族们的利益代言人,得到了这一撮人的支持。高祖迁都、移民等议,均有削弱关陇贵族之意,但李世民上台后,均废止,阻挠了历史的进步。
  由于法统不正,根基不稳,李世民的帝座并不稳固,因此在夺取皇位后,非常倚重门阀贵族们的支持,遂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加大门阀的特权,让他们霸占更多的资源,把持住几乎所有的晋升通道,藉此来收买拉拢众贵族(主要是以鲜卑为主血统的关陇豪门),还施行了编撰《氏族志》之类的行为,以取悦众阀门。武德年间推行的均田制与租庸调法考虑到了广大百姓的利益,社会环境得以迅速好转,然而李世民上台后,政策开始向贵族倾斜,均田制的推行被强行打断,租庸调法到贞观中期也名存实亡,沉重的徭役赋税全都压在田地日少的可怜百姓头上,令他们艰于呼吸。
  而在诸般政策的袒护下,复辟的关陇贵族们迅速坐大,很快便重新把持朝政,先进的科举选官制度名存实亡,这无疑是一种文明的大倒退,从隋文帝、隋炀帝两代人数十年的改革努力一朝付之东流,社会又重新倒退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贵族把持国家,平民永无进身之阶的灰暗状态。其实李世民也并非就不知道这是文明的倒退,但对他而言,把持住权力,坐稳龙床,可要比什么文明倒退、百姓苦难重要得多。此后,诸阀子弟充斥于国家各个部门,将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恣意盘剥百姓,而无限制的滥权又引发了严重的土地兼并,以及贫富悬殊、社会极度不公、百姓生活困苦等一系列恶果,激化了社会矛盾,也动摇了唐帝国的统治根基。
  除此之外,唐太宗还在另一个方面成为了腐朽势力的代言人。李世民平生最重门第,竭力阻挠缩小门第差距的潮流,反而大力强化贵族特权,开历史倒车。贞观十一年六月,太宗下世袭刺史诏,一心想要实现封建分封制,因为过于荒悖,遭到了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臣的一致反对,只得作罢。然而太宗对分封制非常着迷,认为只有行分封,复古制,才能享国长久,尽管每次都遭到群臣反对而无法推行,但念念不忘,一意孤行,几次将给他献谗言,欲行分封的萧瑀任命为宰相,想通过他来努力。自武德九年十月李世民问计于萧瑀“朕欲始子孙长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到贞观十三年二月“诏停世封刺史”做罢,历时长达十余载。
  贞观十二年,太宗又令高士廉等修《氏族志》,渲染氏族的地位和辉煌,就是集中表现。高宗上台后,刚刚铲除了长孙无忌一党,就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纠正了父亲的错误。
李世民打压关东士族与南方士族,有些历史学家便宣传唐太宗摈弃门阀制度,打压豪强大族,摈弃门阀制度。其实李世民的门第观念极重,否则也不会去搞那个《氏族志》了,他那样做的真正原因不过是因为这两大士族并非他的立身根本,要为关陇阀门一枝独秀做铺垫而已。就在他打压关东士族与南方士族的同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士族官僚反而日见重用。

一、长孙无忌。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二、李孝恭。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三、杜如晦。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

  唐太宗曾和魏征讨论用人的问题,唐太宗说:“为事择官,不可轻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来了。”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顾不得德行;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才德兼备才可用。”他基本上遵守这个原则来用人。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三是加强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注意: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融洽,被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解题过程]
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时期,亲睹隋朝的覆亡,这使唐太宗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因此他在 政治、经济、法律、民族、外交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措施。政治方面:继续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任用敢于直言,并进谏200多次的魏征为相;他知人善任,尽量做到惟才是举,兼收并用。他沿用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赋税制度方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少数民族关系方面:在唐太宗的开明政策下,他被西北各部尊称为“天可汗”。为了加强同吐蕃的关系,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 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关系。在对外关系方面:他在位时,玄奘西游天竺,并著有《大唐西域记》对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及佛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等等。
总之,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融洽,被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枉、贬低)一世之人?”
举,可解释为1、作“起”讲,2、确立、建树,3、兴起、发动,4、提拔、推举,5、列举,6、检举,7、全。从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义项只能舍去。诘,可解释为1、询问、追问,2、责问,3、责罚。因为封德彝“久无所举”,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问题是询问、责问还是责罚呢?再根据下文阐述的用人所长的观点看,应为“责问”。患,可解释为1、生病,2、祸害,3、担忧。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张后,批评没有举贤是不了解人才,这正是我们国家所担忧的,该选择何项,不言而喻。知,1、知识,2、知道,3、认识,4、了解。至此,毫无疑问选择“了解(人)”。
所以翻译如下: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很久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特的人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吗?只担忧自己不能了解人,怎么可以冤枉委曲一代的人才?”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三是加强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唐太宗曾和魏征讨论用人的问题,唐太宗说:“为事择官,不可轻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来了。”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顾不得德行;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才德兼备才可用。”他基本上遵守这个原则来用人。


成语什么入什么中
成语什么入什么中为尽入彀中。一、尽入彀中的基本释义。比喻对人才的笼络、控制尽在掌握之中。二、尽入彀中的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三、尽入彀中的典故。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特别重视选拔人才,...

对人才要怎样管理?
曾国藩曾经反复说过:“管理政事的原则,收用人才和处理事务两方面同样重要。收用人才也就是四条:即多方收罗、谨慎使用、经常指导、严厉约束。处理事务也不过...一是防琐碎,他写道:汉之陈平,高祖不问以决狱;唐之房杜,太宗惟骨以求贤;诚使我皇上豁远达观,罔苛细节,则为大臣者,不敢以小廉曲谨自恃,必且默然深思...

关于人才马蹄的诗句
1.有关人才的古语、谚语、流行语,要有哲理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睢》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李世民(引自《资治通鉴》)〕 ●老当益壮,宁...

以人才为话题的作文
可以从正面说,也就是为人才的不被赏识而扼腕叹息(哭泣);或者从反面,结合当今的情况,观点是“马”应该主动去找“伯乐”,谈谈只是一味的去等待“伯乐”的“马”的可悲之处(哭泣)。从网上找了篇文章,希望你能用的上。读《马说》有感 世有伯乐,然后由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往今来有多少一智之...

觅文言文
1. 唐太宗觅人才 古文 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

唐太宗觅人才 翻译
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

四川省15646028381: 唐太宗觅人才 古文 -
乜武决明: 原文: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翻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注释: 上:指唐太宗. 举贤:推荐有才能的人. 但:只是. 如器:好像使用器物. 致治:把国家治理好. 正患:只怕. 诬:冤枉、贬低.

四川省15646028381: 唐太宗采取哪些罗致人才的办法?唐太宗采取哪些罗致人才的办法
乜武决明: 唐太宗罗致人才的办法: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

四川省15646028381: 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有什么特点?
乜武决明: 说到贞观年间的清明政治,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敢于纳谏.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有很多特点:首先,他广泛吸收人才,包括敌对集团的人才.在隋末征战时,他就吸收了原李密、王世充、窦建德集团的人才.他吸收了瓦岗军的秦叔宝、程咬金等;在攻破刘武周时吸收了尉迟敬德;在攻破窦建德集团时,吸收了张玄素;在消灭李建成时,吸收了魏徵.其次,他用人不避亲仇.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的哥哥,在玄武门事变中立下大功.因为历来外戚掌权都会被众人攻击,因此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本人为了避嫌,也再三请求只当一个空头官儿,不要实权.但长孙无忌确有宰相之才,因此唐太宗用人不避亲,仍任命他为宰相.

四川省15646028381: 唐太宗治国措施,人才如何选拔 -
乜武决明: 一·选贤任能 不拘一格“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是唐太宗成功兴国的首要策略.他把选拔人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拘一格,海纳百川,广揽贤才. 不论亲疏,不避怨仇,不囿派系,不计较资历地位,更不问出身,谁...

四川省15646028381: 唐太宗用人之道 -
乜武决明: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的很多治国之道久为后世所推崇,即便放在今天仍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学习.而在他的所有治国方略中,用人之道又更为重要. 唐太宗喜欢人才,也擅长用人,在他理政的23年时间里,所...

四川省15646028381: 以魏征为例谈一谈唐太宗是如何使用人才的 -
乜武决明: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

四川省15646028381: 唐太宗选拔人才第一原则是什么呢?
乜武决明: 在我国,道德一直是辨别贤人的重要砝码,也是帝王将相选拔人才的一个主要方面.我国 历史最辉煌的唐朝时期的君主是提拔贤德之人的典范.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选拔...

四川省15646028381: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是如何重用人才的 -
乜武决明: 1.唐太宗用人,更无偏见.只要有才能,都一概录用.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尉迟敬德、李靖、秦叔宝、程知节等.其中有些,还是反对过他的,他都任之不疑.提拔贤能,不拘一格.如马周,以一布衣,一蹴而为监察御史.后...

四川省15646028381: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怎样重用人才的
乜武决明: 唐太宗李世民设弘文馆储备人才,用人不疑,通过科举吸纳庶族士人.武则天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人才,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广开言路,增设武举.唐玄宗启用姚崇、张九龄等,虚怀纳谏使得政治清明...

四川省15646028381: 请列举唐太宗重用人才的具体表现.(答出四条) -
乜武决明:[答案]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被称为“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贞观时期,重用有才干的武将,名将辈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