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成语出自何处?

作者&投稿:养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词语我们经常使用,意思是公然去干普天下公认为罪恶极大的事。韪,是、对;不韪,不对、错误。“大不韪”原为“五不韪”,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人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词,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春秋时期,息国和郑国发生了矛盾。息侯便率兵攻打郑国,郑伯和息侯在“竟”这个地方发生了战争,结果主动进攻的息国军队大败。《左传》上评价说,息国之所以战败,主要犯了五大错误:一是不估计自己的威德是否比对方高,是否以德行在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二是不量力而行,不考虑自身实力的强弱,就要去和当时国力强盛的郑国去较量。三是不亲亲,意指两国国君本为同姓,是亲属而不彼此关爱。这源于周朝的分封制,郑国的第一个国君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姬友,息国和郑国均为姬姓之国,是亲戚。四是不征词,指双方产生矛盾后不通过谈判或言语沟通的方式来化解,而直接诉诸武力。五是不察有罪,指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诸侯无王命,入人之国,罪已大矣。”东周礼制认为,在没有周天子的允许下进入他国,侵犯邻国领土是有“罪”的。 

《左传》中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语焉不详,所以“五不韪”的论断是否准确难以下结论。但实力不济是肯定的,一个小国要经过陈、蔡等国长途行军进攻一个实力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其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典故来表达公然去干普天下公认为罪恶极大的事。多用作谴责、声讨。也作“犯天下之不韪”。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原文是:“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而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冒天下之大不韪”,指的是去做天下人都认为最不对的事情。

《左转》,在《隐公十一年》这篇当中,息侯伐郑时,反而败给了郑国,意思是明知道与天下为敌还要去做错误的事情。

这个成语主要是根据古代的故事得来的,所以在以后用到的地方非常多。


成语故事: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故事: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同为周宗室姬姓的郑国与息国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了矛盾,势力弱小的息国很不冷静,竟派兵攻打强大的郑国,结果大败被实力强大的楚国渔翁得利给灭掉。人们分析息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出兵而导致灭亡。【典故】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是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汉语大词典》第7118页第5卷663★「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冒天下之大不韪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冒天下之大不韪,冒天下之大不韪)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

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拼音】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解释】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例子】 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 冒天下之大不韪 ,必已...

“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字典上的解释“是”的意思,对(常和否定词连用):“冒大不韪”释义: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解释: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例句: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

是"冒天下之大不讳"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人们常说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出自哪篇文章?这句话什么意思?
词目 冒天下之大不韪 发音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释义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示例 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韪”是指什么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句话中的“韪”指的就是错误的事情、不对的事情、不合乎道义的事情。这句谚语背后是有一个小典故的,并且这个典故是出自《左传》。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息国的国君和郑国的国君,当时的郑国国君和息国的国君的关系一直不太好。虽然郑国和息国都是小国家,...

“冒天下之大不韪”中的“韪”是怎么情况?
“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句话中的“韪”指的就是错误的事情、不对的事情、不合乎道义的事情。这句谚语背后是有一个小典故的,并且这个典故是出自《左传》。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息国的国君和郑国的国君,当时的郑国国君和息国的国君的关系一直不太好。虽然郑国和息国都是小国家,...

昭阳区18248039323: 冒天下而大不违是什么意思? -
徵功益母:[答案] 冒天下之大不韪释义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谴责而去干坏事.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息侯伐郑,不但留下一个字数最多的汉语成语“冒天下之大不...

昭阳区18248039323: 说"冒"字"冒'字的最初意思是什么?它的正确写法是什么?人们常说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出自哪本书?哪篇文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徵功益母:[答案] 冒:冒犯;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意思: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

昭阳区18248039323: 不到黄河,心不死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出处及意思是什么中国数学
徵功益母: 不到黄河心不死 拼音: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成语解释: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息侯伐郑,不但留下一个字数最多的汉语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留下一个最...

昭阳区18248039323: 人们常说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出自哪本书?哪篇文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请按以上问题的顺序写一篇短文很急,请各位有知识的人,多多帮忙,非常感... -
徵功益母:[答案] 冒,不顾.写法:上曰下目,不是日啊.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全句意思: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谴责而去干坏事 采纳哦

昭阳区18248039323: “冒”的最初意思是什么?人们常说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出自哪本书?哪篇文章?意思是什么? -
徵功益母: 冒:冒犯;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意思: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

昭阳区18248039323: “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
徵功益母: 字典上的解释“是”的意思,对(常和否定词连用):“冒大不韪” 释义: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昭阳区18248039323: 人们常说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出自哪本书?哪篇文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请按以上问题的顺序写一篇短文 -
徵功益母: 冒,不顾.写法:上曰下目,不是日啊.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全句意思: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谴责而去干坏事采纳哦

昭阳区18248039323: 天下之大不韪 -
徵功益母: 《新华字典》和《应用汉语词典》里都是wěi,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 wěi;是,对.常与“不”连用.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成语有“冒天下之大不韪”.

昭阳区18248039323: 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主人公是谁 -
徵功益母: 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冒天下之大不韪释义不韪.不是,错误.“犯五不韪”,可解释为:犯有五项错误.“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指犯了天下最大的错误.冒天下之大不韪...

昭阳区18248039323: 成语的来源与意义,快,1 -
徵功益母:[答案]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在劳动群众的口语中,成语不断地产生、演变和发展.今天,它越来越多地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运用语言... 有七个字的,如“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八个字的,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有九个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