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时期山东省人口迁移情况

作者&投稿:恭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东有什么好的特色?~

山东16个城市,各自选一个代表特产会怎样?你家乡的特产是什么?

用地图介绍山东省的地形

  一、姓氏源流
  崔(Cuī)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他们的得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千年的历史了。
  2、据《新唐书》所载,唐时新罗国有崔姓。
  3、出自少数民族崔姓:
  ① 清代高丽人、满洲人姓氏中有崔姓。
  ② 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得姓始祖:崔季子。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齐丁公嫡子季子本该继承齐国国君之位,却让位于其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其后人以邑为氏,称为崔姓,并尊仁爱有德的季子为崔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崔姓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季子后人一直仕齐国卿大夫。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一说今山东武城县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谓门庭显赫,人丁兴旺,故有“清河”、“博陵”两大郡望。另东汉末年,军阀争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鲜,后发展为朝鲜大户。魏晋南北朝时,崔姓依旧以门第高贵、族大人众而著。史载,西晋时,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孙)有七子,长子崔双为东祖,次子崔邯为西祖,三子崔寓为南祖,亦号中祖。崔寓四世孙崔林,魏司空、安阳孝侯,曾孙崔悦,前赵司徒、左长安、关内侯,有三子:浑、潜、湛。崔湛之孙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荥阳(今属河南),号郑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达二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该书《校勘记》又增补四人),由此可见唐代崔姓地位显赫之一斑。此期,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为主,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遍布崔姓。宋元时期,有较多崔姓南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树崔姓移民于人迹稀疏之地。明清之际又有大批崔姓族人迁往辽东一带,多与朝鲜族杂居。清末又有入居东南亚国家者。总之,唐代以后,崔姓虽陆续有迁徙之举,但仍不失为一北方姓氏。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崔姓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八。
  三、历史名人
  崔 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 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 鸿:今山东平原人,著名史学家,初仕魏中散大夫一职,后迁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撰《十六国春秋》一书。
  崔 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 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 白:濠梁(今安徽省凤阳)人,北宋名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其笔法劲利如铁丝,设色较淡,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浓艳细密之画风。
  崔 立:将陵(今山东省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崔 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 述: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
  崔马因:东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善为:唐代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历和断狱。曾随李渊起兵,后封清河县公。
  崔敦礼、崔敦诗:南宋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二人均为绍兴进士。敦礼著有《宫教集》、《刍言》。其弟敦诗文才敏赡,著有《玉棠类稿》、《西坦类稿》等。
  崔子忠:北海(今山东省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崔姓郡望主要有清河郡、博陵郡、汞阳郡等。
  清河郡:汉高祖所设置,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清和及枣强、南宫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东汉时改为国。
  博陵郡:三国魏正始三年设置,西晋时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安平,饶阳、安国等地。
  汞阳郡:由三国时的河南郡分置,西晋时也被设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东至朱仙镇、西至汞阳南至密县,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地。
  2、堂号
  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此外,崔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清河堂”、“德星堂”、“敦叙堂”、“默阴堂”等。

朱元璋时期山东省人口迁移详细介绍:
明朝大移民:
明朝在洪洞大槐树处迁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

据《明史·食货志》、《明太祖实录》、《续文献通考》等记载:
一、洪武9年11月,徙山西真定民无田者于凤阳屯田。
二、洪武13年5月,山西民为军者24000余户,悉还为民。
三、洪武21年8月,户部郎中刘九皋言:“今河北诸处,自兵后田多荒芜,居民鲜少,山东、山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日繁,宜令分丁徙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太祖曾谕户部侍郎杨靖曰:“山东地宽,民不宜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于是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税三年,仍给钞20锭以备农具。
四、洪武22年11月,太祖以河南彰德、卫辉、归德、山东临清、东昌诸处土宜桑枣,民少而贵地利,山西民众地狭,乃命后军都督府俭事李恪等谕其民愿徙者,验丁分田。
五、洪武25年8月,给山西民兵十万人,钞各30锭,令量牛屯田。
六、洪武25年12月,后军都督府柬事木恪、徐礼还京。先是命恪等往谕山西民愿徙居彰德者听。至是还报彰德、卫辉、广平、大明、东昌、开封、怀庆七府徙居者凡598户。计当年收谷粟麦三百余万石,棉花11830000余斤,麦苗13180余顷。圣上甚喜曰:“如此十年吾之贫者少矣。”
七、洪武25年12月,宋国公冯胜等籍民兵还。先是上遣胜等往太原、平阳选民丁立都伍,置卫屯田,至是还以所籍之数报之······
计平阳选民丁九卫、太原、辽、沁、汾选丁七卫······每卫5600人。
八、洪武28年元月,甲寅遣使救晋王桐,发山西都指挥使司属卫马步官军26600人,往塞北筑城屯田。
九、洪武29年9月,后军都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徙居大明、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26072顷。
十、洪武35年9月,命户部遣官核实出山西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沁、汾五洲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各府县。
十一、永乐元年八月,定罪北京为民种田例。先是刑部尚书郑赐督察院佐都御使陈瑛等上言······北平、永平、遵化景地肥沃,人民稀少,凡徙危罪除······其余有犯罪免,免杖编成里甲,并妻子发北京、永平等府县为民种田。······礼部议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部政司就本政司编成里甲······上悉从之。
十二、永乐2年9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一万户实北平。
十三、永乐3年9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实北平。
十四、永乐4年元月,湖广、山西、山东等处郡县史李懋等240人言愿为民北平,命户部给道里费遣之。
十五、永乐5年5月,命户部从山西之平阳、泽、澜、山东之登莱好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户给道费一百锭,口粮六斗。
十六、永乐14年11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2300余户于保定州,免赋役三年。
十七、永乐15年5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申外山等皆阙上言:本处地孬且狭,岁次不登,衣食不给,分丁于北平、广平、清河、真定、冀州、南宫等宽闲之处,占籍为民,拨田耕种,依例输税,仍免田租一年。
明朝大移民经历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历时50年时间。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明朝大移民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参照百度百科:明朝大移民http://baike.baidu.com/view/3419391.htm。


太祖朱元璋一生做了什么?
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名城,后来南宋的京都杭州,元代时人口曾达百余万,而且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所受破坏也非常小、但人口也减少了三分之一。唐宋时代的繁华盛地扬州,待朱元璋部将廖大亨攻取时,城里只有18家居民。新任知府只好在西南部截下一个城角,筑起城墙,权作扬州府城。 出身贫贱的朱元璋非常理解百姓的苦难,他曾...

朱粲元璋统治世界的原因元朝的统治者忙于军备斗争
东路打下山东。西路到达陕西凤翔。一时间红巾军号称百万,

朱元璋是怎么成功灭元的?
1、元末农民起义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出现了多个军阀割据的局面。朱元璋是这些军阀中的一个。其时,有实力的竞争者,还有另外两个,分别是陈友谅和张士诚。2、元朝的政府军队此时已经在忙着镇压各地大大小小的叛军,焦头烂额。事实上,朱元璋统一天下的真正对手并不是元政府而是各路军阀,而陈和张是其...

朱元璋以前是干什么的?能说说他小时候的事和怎么当的皇帝么?
朱元璋出身布衣,原名叫朱重八,10几岁时和小伙伴们为地主刘德家放牛,到了20岁当乞丐和撞钟做和尚。25岁时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起义军,经过15年的打拼,40岁在南京称帝,朱元璋终成正果。河南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朱元璋小时候的故事:朱元璋的父亲很穷没有钱娶媳妇。当地有个女的从小待在深山里面无...

求明太祖朱元璋年表
明太祖(1328-1398),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17岁时,因父、母、兄皆死于瘟疫而孤,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 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次年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闰三...

我想了解朱元璋小时候的经历?
消灭东吴张士诚后,朱元璋大体上占据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河南东部、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这些是全国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因此,进行大规模南征北伐的时机成熟了。 当时南方的形势是方国珍占据浙东、陈友定据有福建、明玉珍控制着四川,广东和广西则仍处在元朝统治中。在平江战役快结束之时,朱元璋已派参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何会妈赏承认元朝正统?
对于朱元璋而言,以宋还是元为正统,其实要看哪个对于稳固自己的统治,获得更多地盘和人口更有利,他就会以哪个为自己的旗号。在那个时代之下,以元朝为正统能够为朱元璋带来更大的利益,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朱明王朝在克复元大都之后下诏称“一海内以安人心,正国统而君天下。理势所在,今古...

朱元璋惩贪 是否是史上最严厉的?
朱元璋其人,原名朱重八,出生于元末乱世,家境贫苦,为免被饿死的命运,先入庙,后投军,成为了反抗暴元军队中的一名士卒,后更名为朱元璋,璋是玉做的一种尖锐利器,其意思就是“诛元璋”,即寓意着自己是诛灭元朝的利器。最终,其成为了一位草根出身的农民帝王,建立了大明王朝。在其执政的三十余年间,因其贫苦的出身...

朱元璋统治期间被称为洪武之治康熙帝对此又有何评价
说到对洪武之治的评价不能不说这是元朝之后的一大盛世,因为在朱元璋统治的这段时间内农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到1393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六年,全国的民户达1605万户,人口达6054万人,垦地面积达850万顷,这些都为明朝后世的经济发展打下非常牢固的基础。不仅仅经济获得了发展,明朝的教育文化、军事、外交...

一些明朝的历史
在万历年间,明朝的耕地总面积是七百万顷,明末时达到七百八十多万顷,此一水平即使是到了后来的康乾盛世都没有被打破。当时欧洲的传教士是这样形容明朝的,中国的耕地像花园一样井井有条,没有一块荒地,中国产的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美。 人口世界第一: 明朝的人口有多少一直存在争议。在明末清初,因为战乱,大部份人...

改则县13224704477: 明朝年间有从河南移民山东的吗? -
景萍佳可: 有,但是主要的移民者来自河北,有部分从河南和云南等地迁徙过去的,元末战乱与“靖难之役”,山东都是主战场.长期兵战,使山东人口锐减,赤地千里,荒无人烟.于是,在明初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场人口大迁移.山东这个省在历...

改则县13224704477: 谁知道明朝大移民的一些事,我是山东的是不是从那里移过来的 -
景萍佳可: 据史料记载,洪武初年前后计有移民12批次,其中有10次直接迁往河南、山东、安徽三省.莱芜地处中原东部,地广人稀,自然成为安置移民的重要去处.笔者依据有关资料对莱芜境内的汶河主干道流域、境内通达泰安的官道两旁1991年所置...

改则县13224704477: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迁徙? -
景萍佳可: 有七次的人口大迁徙. 1、“永嘉丧乱”时期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

改则县13224704477: 为什么菏泽有很多都是从山西洪桐县迁移的
景萍佳可: 明朝初年,山东地区因元末战乱,人口急剧减少.为发展山东,朱元璋下诏令山西部分百姓迁移至山东,以补充因战争而减少的山东人口.

改则县13224704477: 从云南迁往即墨的人,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迁去的? -
景萍佳可: 大多数是明朝初期搬过来的.明初随着朱元璋大军北扫收复河山.北方因为经过长达100余年战乱,人口很少,朱元璋为了保卫疆土,在各地建立卫所,许多人就是这样随军而来.还有一小部分是移民过来的

改则县13224704477: 为什么行唐县很多人都是从山西迁移过来的? -
景萍佳可: 不光是行唐,据说好多的地方,都是山西大槐树那边儿迁出来的.可能是那边有一个大迁徙.别处的人口少,那边人口密集.

改则县13224704477: 概括清中期人口迁移的原因 -
景萍佳可: 江浙地区经济发展带动;白莲教起义等战争的影响,

改则县13224704477: 什么时候山东发生过人口变迁
景萍佳可: 光绪年间山东境内黄河灾害与人口迁移.通过研究发现,这一时期黄灾已经遍及整个山东黄河沿岸,人口迁移也自西徂东普遍展开,主要有后撤型、移民黄河三角州、南迁、走西北、闯关东等.但相比之下,运河东部灾情重于西部,与此相应的人口迁移活动以东部为主.又因黄灾由河道而外渐轻,所以人口迁移也自河而外递减.

改则县13224704477: "'燕王扫北"后人口大迁移的人来自那里?现怎么区别?有什么体症? -
景萍佳可: 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名朱棣,领重兵镇守大都(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逝,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元璋死后,其皇太孙(朱标的大儿子)朱允文继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后,与侍臣密谋削藩之策,企图改封朱棣于南昌.燕王朱棣本来就对朱允文继承皇位不满,便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反抗.建文帝得知,便诏集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兵将30万人,自太行山以东,陈兵于滹沱河沿岸,企图阻止燕王朱棣南下.

改则县13224704477: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 -
景萍佳可:[选项] A. 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 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 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 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做出贡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