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之智人怎么过“最初的富裕生活”

作者&投稿:顾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想了解我们的性欲、社会和政治,就需要更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条件,看看从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到12000年前的农业革命之间,智人究竟是怎么过生活的。

在这些采集者的年代,我们显然不会有文字记录,而考古证据主要也只有骨骼化石和石器。如果器具用的是木头、竹子或皮革等等比较容易腐烂的材料,就只有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才可能保存得下来。 很多人以为在农业革命前的人类都只使用石器 ,其实这是考古偏误造成的误解。 所谓的石器时代,其实说是“木器时代”更精确,当时的狩猎采集工具多半还是木制 。

远古的采集生活与后来的农业和工业生活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极少使用人造物品,而且这些物品对他们生活的作用相对并不大 。在现代的富裕社会中,任何一般人一生都会用到数百万件人造物品,从车子、房子到抛弃式尿布和牛奶盒不一而足。不管任何的活动、信念甚至情感,几乎都会有人造物品介入。

除了要搬家的时候,我们几乎不会感觉到原来身边有这么多东西 。采集者每个月、每个星期都要搬家,甚至有时候是每天都得搬,所有家当就背在身上。当时还没有搬家公司或货车,甚至连驮兽都还没有,所以 他们必须把生活必需品减到最少 。因此 可以合理推测,他们的心理、宗教和感情生活多半不需要人造物品的协助 。假设在10万年后,有个考古学家想知道现在的穆斯林的信仰和仪式,只要看看从清真寺遗迹里挖出的各种物品,就能有个大致合理准确的猜测。然而,我们想要理解远古狩猎采集者的信仰和仪式,却是难上加难。同样,如果未来有个历史学家想了解21世纪台湾年轻人的社交活动,靠的却只有纸本书信(因为所有的手机电话、电子邮件、博客、手机短信都不会以实体方式留存),可以想见他可能会遇上多大的问题。

想光靠现存的文物来了解远古狩猎采集生活,就是会有这种偏差。想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之一就是去研究目前尚存的采集社会。到了农业革命前夕, 地球上的狩猎采集者大约有500万到800万人,有丰富多元的种族和文化多样性,分成几千个不同的独立部落,也有数千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 毕竟,语言和文化正是认知革命的主要成就。而正因为虚构故事已经出现,即使是在类似的生态、同样的基因组成下出现的人类,也能够创造出非常不同的想象现实,表现出来就成了不同的规范和价值观。

讲到农业革命前的世界,究竟有什么是我们能确定的普遍现象?或许可以确定地说,当时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小部落里,每个部落小则数十人,最大不过数百人,而且所有成员都是人类。在农业和工业社会里,其实家禽家畜的数量会超过人类,虽然地位低于主人,但仍然就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这个一般规则还是有一个例外:狗。狗是第一种由智人驯化的动物,而且早在农业革命之前便已发生。虽然专家对于确切的年代还有不同意见,但已有如山铁证显示,大约15000年前就已经有了家犬,而它们实际加入人类生活的时间还可能再往前推数千年。

狗除了能狩猎、能战斗,还能作为警报系统,警告有野兽或人类入侵 。时间一代一代过去,人和狗也一起演化,能和对方有良好的沟通。 最能满足人类需求、最能体贴人类情感的狗,就能得到更多的照顾和食物,于是也更容易生存下来 。同时, 狗也学会了如何讨好人类,满足它们的需求 。经过这样长达15000年的相处,人和狗之间的理解和情感远超过人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同属一个部落的成员彼此相熟,人们终其一生都和亲友相处在一起,几乎没什么孤单的时刻,也没什么隐私。一般来说,一个人很可能好几个月之间都只会看到自己部落里的人,一辈子会遇见的人数也不过就是几百个。智人就像星星一样,稀疏地散布在广阔的土地上。 大多数智人部落不断迁移,随着季节变化、动物每年的迁移、植物的生长周期,人类也不断追逐着食物,从一地前往另一地。 一般来说,他们是在同样一个区域里来来回回,面积大约是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 如果某个采集部落每40年拆伙一次,新部落往东移100公里,经过大约1万年后,就会从东非抵达中国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某地的食物来源特别丰富,原本因为季节而前来的部落也可能就此落脚,形成永久的聚落。另外,如果有了烘干、烟熏、冷冻(在北极地区)食品的技术,人们也可能在某地停留更久。 最重要的是,在某些水产水禽丰富的海边和河边,人类开始建立起长期定居的渔村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定居聚落,时间要远早于农业革命。最早的渔村有可能是在45000年前,出现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沿海地带。

智人采集的可不只是食物和原物料,同时还有“知识” 。为了生存,智人需要对所在地了如指掌。而为了让日常采集食物的效率达到最高,他们也需要了解每种植物的生长模式,还有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他们需要知道哪些食物比较营养,哪些有毒,哪些又能拿来治病。他们需要知道季节的变化,怎样代表着雷雨将至或是干旱将临。他们会细查附近的每条河流、每棵核桃树、每个睡了熊的洞穴还有每个燧石的矿床。每个人都得知道怎样做出一把石刀,如何修补裂开的斗篷,如何做出抓兔子的陷阱,还有该如何面对雪崩、蛇咬或是饥肠辘辘的狮子。这里面任何一种技能,都得花上好几年的指导和练习。

一般来说,远古的采集者只要几分钟,就能用燧石做出一个矛头 。但等到我们试着依样画葫芦,却常常是手忙脚乱、笨手笨脚。我们绝大多数的脑袋里都不知道燧石或玄武岩会怎样裂开,手也没有灵活到足以执行这项任务。

现代人必须专精于自身小领域的知识,但对于其他生活中的必需,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其他各领域的专家, 每个人懂的都只限于自己的那一小方天地。就整体而言,现今人类所知远超过远古人类。但在个人层面上,远古的采集者则是有史以来最具备多样知识和技能的人类。

有证据显示, 自从采集时代以来,智人的脑容量其实是逐渐减少 !要在那个时代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而等到农业和工业时代开展,人类开始能靠着别人的技能生存下来,就算是低能的人也开始有了生存空间。例如只要肯挑水或是当个生产线的工人,就能活下来,并把自己那些平庸无奇的基因传下去。

采集者不只深深了解自己周遭的动物、植物和各种物品,也很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感官世界。 他们能够听到草丛中最细微的声响,知道里面是不是躲着一条蛇。他们会仔细观察树木的枝叶,找出果实、蜂窝和鸟巢。他们总是以最省力、最安静的方式行动,也知道怎样坐、怎样走、怎么跑才能最灵活、最有效率。他们不断以各种方式活动自己的身体,让他们就像马拉松选手一样精瘦。

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依地区、季节有所不同, 但整体而言,比起后来的农夫、牧羊人、工人或上班族,他们的生活似乎要来得更舒适,也更有意义 。在现代的富裕社会,平均每周的工时是40~45小时,发展中国家则是60甚至80小时;但如果是狩猎采集者,就算住在最贫瘠的地区(像是卡拉哈里沙漠),平均每周也只需要工作35~45小时。他们大概只需要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

最重要的是,这些采集者可没什么家事负担。他们不用洗碗,不用吸地毯,不用擦地板,不用换尿布,也没账单得付。 这样的采集经济,能让大多数人都过着比在农业或工业社会中更有趣的生活 。像是现在,如果在血汗工厂工作,每天早上大约7点就得出门,走过饱受污染的街道,进到工厂用同一种方式不停操作同一台机器,时间长达10小时,叫人心灵整个麻木。等到晚上7点回家,还得再洗碗、洗衣服。而在3万年前,如果是个采集者,可能是在大约早上8点离开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茎、抓抓青蛙,偶尔还得躲一下老虎。但等到中午过后,他们就可以回到部落煮午餐。接下来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聊聊八卦、讲讲故事,跟孩子玩,或者就是放松放松。

在大多数地方、大多数时候,靠着采集就已经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这其实很合理,毕竟这正是人类在先前数十万年间的正常饮食,人体早就完全适应而且适合。骨骼化石的证据显示, 远古时期的采集者比较少有饥饿或营养不良的问题 ,而且比起后来的农业时代,他们身高较高,也比较健康。 虽然平均寿命显然只有30~40岁,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儿童早夭的情形十分普遍。 只要能活过危机四伏而意外频现的生命早期,当时的人就大多能活到60岁,有的甚至还能活到超过80岁。在现代的采集社会里,只要女性能活到45岁,大概再活个20年就不是问题,而总人口的5%~8%也都活到超过60岁。

采集者之所以能够免受饥饿或营养不良的困扰,秘诀就在于多样化的饮食 。相较之下,之后农民的饮食往往种类极少,而且不均衡。特别是在近代,许多农业人口都依靠单一作物为主要热量来源,可能是小麦、马铃薯、稻米之类,这样一来就会缺少人体所必需的其他维生素、矿物质或营养。

远古采集者也比较少碰到传染病的问题 。农业和工业社会的传染病(像是天花、麻疹和肺结核)多半是来自家禽家畜,但这要到农业革命之后才传到人类身上。此外,农业和工业社会的永久居住环境通常非常紧密,但卫生条件又不佳,正是疾病的理想温床。至于采集者,他们总是一小群一小群在广阔的大地上漫游,疾病很难流行起来。

正因为这些在农业时代前的采集者有健康和多样化的饮食、相对较短的工作时间,也少有传染病的发生,许多专家将这种社会定义为“最初的富裕社会”。只不过,倒也不用把这些古人的生活想得太过理想浪漫。虽然他们的生活可能比起农业和工业社会更佳,不过当时的世界仍然同样残酷无情,常常存在物资匮乏、时节难过、儿童死亡率高的问题,现在看来没什么的小意外,当时可能就能轻易致命。


人类简史 (第一章)(2)
至于智人,也是属于某个科。虽然这件事看来再平凡不过,却曾经是整个历史上最大的秘密。智人一直希望自己和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仿佛整个科就只有自己的存在,没有兄弟姐妹,没有远近亲戚,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父母。但可惜这绝非事实。不论你是否接受,我们所属的人科不仅成员众多,而且还特别吵闹,那就...

《人类简史》之种族战争
智人来到阿拉伯半岛的时候,欧亚大陆多半都已经住着其他的人种。那么,这些其他人种后来怎么了?关于这点有两点不同的理论。第一,混种繁衍理论。不同人种一见钟情、两情相悦、互相交融。智人与其他人种混种繁衍。小说中半兽人,兽人与人类的混血;半精灵,精灵与人类混血;半巫,巫与人类混血等等。人类...

第20本书:《人类简史》
第20本书:《人类简史》 短短400页讲述智人的整个历史过程,断断续续看了快一年时间,本是当故事看的,结果看到后来发现好多历史人文背景知识欠缺,只好去找来其它书籍来辅助阅读帮助理解,总之,越看越发现自己好无知啊[憨笑],这绝对是一本从根本上更新知识架构的书籍。或许每个人都曾想过,我们的祖宗...

《人类简史》认识人类前进的路
同样以简史作为名称的作品,想必也会非常优秀,通读全本过后,发现本书不愧为“人类简史”其名。作者从各种新颖的角度剖析了智人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又不失风趣的将这段百万年的人类光阴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自己想以一种粗浅的方式大致将本书的内容加入自己的见解梳理一二。万灵之长,并不特别 对于现今的地球上...

《人类简史》不可不看的4点思考
读《人类简史》这本书带给我最震撼的、革新世界观的有以下几点:        最近千年,人类文明无人匹敌,我们下意识的觉得自己是唯一的“人”,而事实上,早在几万年以前,世界上至少有六种人——类似于马和驴的关系,同属,不同种。我们称自己为“智人”,另外还曾经存在...

献给无知的人类——《人类简史》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 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原本以为我们已经足够了解自己, 读完《人类简史》...

基因突变,智人崛起
上述羚羊与狮子赛跑的故事中,那些被吃掉的羚羊或待毙的狮子,只是遵从了亘古不变的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指的就是生物互相竞争,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留下来。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也提出:约在7万年前,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大脑,让...

《人类简史三部曲》都谈了些什么
《人类简史》是一部有关人类文明的宏大历史叙述。我非常期待了解这些别开生面的见解。——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兼CEO 尤瓦尔·赫拉利的书十分有趣并令人兴奋……他告诉我们人类是怎样在地球上生存的,农业以及科学存在的时间是如此之短,以至于我们不应该将之视为理所当然。——奥巴马,第44任...

人类简史:农业革命,一场不为人知的骗局
《人类简史》主要介绍了人类从古到今的演化过程。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但由于其涉猎甚广,所以作品经常游走于各学科之间。本书也不例外,作者透过不同学科的角度奉献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详尽地为我们分析了各大历史变革以及历史事件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属实是一部难得的经典之作。 从采集到农业 认...

《人类简史》摘录(1)
      在这之后过了大约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复杂的结构,称为“原子”,再进一步构成“分子”。至于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互动,就成了“化学”。        大约380亿年前,在这颗叫做“地球”的行星上,有些分子结合起来,形成了...

丁青县17170761227: 《人类简史》中,提出了一种质疑,到底是人类驯服了小麦,还是小麦驯服了人类 -
陆陶橘红: 像作者所说,人类基因经过七万年才进化到现在,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业社会之前,我们本该属于自然,几万年的进化让我们本性追求四处捕猎,不为任何事物所束缚.然而,一切都以为农作物而改变了,人类花更多的时间呆在特定的地点做...

丁青县17170761227: 人类起源史? -
陆陶橘红: 人类的起源一直是科学上的谜团.达尔文说,人类是从猿猴的一支进 化而来的.人类再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它分为早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猿人和晚期智人四种,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先是母系社会,那时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然后因为农业和动手能力的差别,男子开始支配社会,父系社会逐渐取代母系社会.

丁青县17170761227: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内容简介600字 -
陆陶橘红: 以下《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内容简介来自百度百科,仅供参考: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但为何今天只剩下我们这一种(智人)?十万年前智人(homosapiens)只是非洲角落的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的生态系影响...

丁青县17170761227: 人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
陆陶橘红: 从古猿到人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般认为,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上生活.后来,地球上的一些地区,气候变干燥了,森林减少了.在这些地区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来寻找食物,经过漫长的时代,它们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人类.其他地区的森林古猿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经过漫长的年代,有的绝灭了,有的就逐渐进化到现代的类人猿(大猩猩等).人类进化可分为早期猿人阶段、晚期猿人阶段、早期智人(古人)阶段、晚期智人(今人)阶段.

丁青县17170761227: 早期智人的生活环境?求解,急!! -
陆陶橘红: 原称“人属尼安德特种”,简称“尼人”,相当于以前划分的 智人 古人阶段.这个时期的人类与现代人更为接近,但仍带有许多原始性质.不仅会保存天然火,还学会了人工取火.其生存年代大约距今二三十万年到五万年前,属于地质学上更新世中期后一段到更新世晚期前一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中国的马坎人、长阳人和丁村人均属于尼人.尼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50毫升.现代生物学把尼人和智人分为两个不同的种,是平行关系.于4万年前灭绝.智人成为人亚科硕果仅存的物种.

丁青县17170761227: 古代人类的发展史 -
陆陶橘红: 从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人类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南方古猿阶段.已发现的南方古猿生存于440万年前到100万年前. (2)能人阶段.前200万-前175万年.能人化石是1960年起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陆续发现的. (3) 直立人阶段.直立人在分类上属于人属直立人种(Homo erectus),简称直立人,俗称猿人. (4) 智人阶段.智人(Homo sapiens)一般又分为早期智人(远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人). 根据目前发现的人类化石证据,南方古猿是已知最早的人类.

丁青县17170761227: 王自健脱口秀(王自健脱口秀节目叫什么)
陆陶橘红: 《一本好书》的场景化表演精彩绝伦,豆瓣评分居高不下,《月亮与六便士》、《万... 可《人类简史》这样一本没有情节的历史哲学书,怎么演?《一本好书》第四期换了...

丁青县17170761227: 远古人类是怎样劳动和生活的 -
陆陶橘红: `最初是靠打猎为生的,,!随着人类的演化,,和发现火的用处..就以熟物为食..最后发展到养畜`种小麦`等等!

丁青县17170761227: 人类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陆陶橘红: 由于大脑尺寸的增大,智人具备了 动物王国中无与伦比的学习能力.能够 随时间的推移而积累知识.人类的童年延长了.这一时期年轻人的知识积累不 只通过经验,也通...

丁青县17170761227: 最初的人类是怎么样进化来的! -
陆陶橘红: 据目前已发现的人类化石证据,南方古猿是已知最早的人类. 人类是由动物界分化出类的,在分类学上,人(Homo sapiens)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 大约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