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五国相王的魏国,公然称王是为了自保吗?

作者&投稿:明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王室权威的彻底消失。在战国初期,战国七雄中只有楚国这一个诸侯国僭越称王。当然,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通过称王,以此和周天子分庭抗礼了。到了战国中期,魏惠王于公元前334年,主动率领韩国等国的国君,前往徐州拜见齐威王,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史称徐州相王。也即在战国中期,魏国和齐国也相继称王。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称王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阻挡了。到了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公元前323年,公孙衍发起了五国相王行动,促使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那么,问题来了,五国相王时,连韩国和燕国都称王,为何赵武灵王却不愿称王?

首先,徐州相王,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25年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在此背景下,不仅战国七雄相继称王,对于宋国、中山国等中等诸侯国,也僭越称王,这无疑让周天子的权威荡然无存了。公元前323年,在纵横家公孙衍的斡旋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不过,在韩国和燕国这样战国七雄中比较弱小的诸侯都称王的背景下,赵武灵王却拒绝称王。



《资治通鉴》中记载: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虽然连弱小的韩国和燕国都选择称王,但是,赵武灵王却不愿称王,也即让赵国百姓称呼自己为君,而不是王。因为赵武灵王没有称王,所以,赵国也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称王的国家。对此,在笔者看来,赵武灵王之所以不愿意称王,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赵武灵王认为当时赵国没有称王的实力,所以暂不称王。五国相王发生在公元前323年,彼时,赵武灵王在位不过三年左右,还没有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而在“胡服骑射”之前,赵国确实不能称之为一个强国。在赵武灵王在位之前,赵国长期被魏国压制,也即在魏赵韩三晋中,魏国在整体实力上保持领先,而韩国和赵国则一度跟随在魏国左右。

虽然到了战国中期,赵国逐渐表现出和魏国相抗衡的态度,但是,在桂陵之战中,赵国都城邯郸被魏国攻破,这无疑成为赵国实力虚弱的重要体现。因此,在笔者看来,在五国相王时,赵国不仅没有正式推行“胡服骑射”,还需要应对中山国这一心腹大患。而这,无疑是赵武灵王认为赵国实力不够称王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五国相王前后,称王并不能给赵国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反而会让赵国遭到周边大国的打压。比如徐州相王时,魏国和齐国互相称王,而楚威王对此愤怒不已,“寝不寐,食不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领大军伐齐,赵国、燕国乘机出兵攻齐。在徐州相王之前,战国七雄中的君主往往称XX公或者XX侯,比如秦孝公、魏文侯等。现在,魏国和齐国互相称王,意味着楚国不再是战国七雄中唯一称王的诸侯国了。于是,楚威王为了表达愤怒,从而率军攻打齐国。


而到了五国相王时,齐国对于中山国的王号不满,曾试图联合燕国、赵国攻击中山国以迫使其去王号。也即在当时的环境下,贸然称王,很可能会给周边大国进攻自己的把柄,这无疑会给还没有崛起的赵国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在理智的赵武灵王心目中,贸然称王意味着很可能会成为出头鸟,也即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最后,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五国相王后,战国七雄基本上都已经称王,而赵国不愿意称王,反倒有些不合群了。于是,赵武灵王四年(公元前322年),也即五国相王的第二年,赵武灵王与韩宣王会盟,就韩赵联姻的事宜敲定细节。次年,赵武灵王迎娶韩女为夫人。在此之后,赵武灵王又扶持秦昭襄王、燕昭王即位,以此和秦国、燕国形成了结盟的关系。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五国相王之后,赵国陆续和韩国、秦国、燕国结盟,为赵国之后的胡服骑射、消灭中山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和各个诸侯国交好的背景下,没有称王的赵国,自然没有遭到战国七雄的孤立。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遭遇沙丘之乱,被幽禁沙丘宫而死。赵雍去世后,大臣追谥“武灵”,后人尊称赵武灵王,从他奠定赵国强盛之后,赵国君主正式称王。也即在赵国的君主中,赵惠文王才是第一位称王的,从时间上来看,赵惠文王称王显然相对较晚,这让赵国变成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位称王的国家。但是,后发制人的赵国,也因为赵武灵王奠定的基础,得以在战国中后期和强大的秦国并驾齐驱,乃至于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最大对手。




战国时期的“五国相王”是怎么回事?指的是哪五个诸侯国?
在这之后,秦国也自己称王,同一时间很多国家都开始称王。在五个诸侯国都互相认可的情况下,一起进行结盟,共同对抗秦国。五国相王存在的目的是来对付秦国,这五国主要是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五个国家。在五国相王之后,意味着周天子的权利也彻底没有了,这也预示着东周王室的逐渐灭亡,是彻底不...

五国相王有什么意义?
公孙衍于前323年发起“五国相王”,请魏、韩、赵、燕、中山相互称王,其目的是贯彻合纵的策略,试图以此联合五国的力量与秦、齐、楚等大国对抗。其实这5国中,魏、韩已先称王,此次集会只是新尊赵、燕、中山3国为王,并且5国相互承认为王。魏国用发起相王、承认一些国家称王的办法来组织联合阵线。

疆土很小的魏国,为何能并列战国七雄?
战国中期,“五国相王”,把中山国也拉了进来。齐国怒了:大家都是“万乘之国”,怎么能和中山这种“千乘之国”并列?老子丢不起人,不参加!可见:在大家眼中,军力强弱,是衡量诸侯国力的“唯一标准”。当然,战国毕竟与春秋不同,军力衡量标准已经发生了改变。“带甲”、“乘”、“骑”、“粟支...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是谁?
二十六年,于楚外的六国中最先自称王,公元前344年,召集逢泽之会,率十二诸侯以朝周天子。二十九年,被齐国大败于马陵 ,国势从此衰落。惠王后元元年,与齐威王在徐州相会,尊齐威王为王,威王亦承认他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十二年,魏将公孙衍以“合纵”之策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

公孙衍的事例
中山四国,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目的在于联合各国,与秦国对抗。此做法遭到了齐、楚等国的反对,秦国更是极力破坏。为了拉拢魏国,楚国打算废掉魏国现任太子,立在楚国的魏公子为太子,还派兵攻打魏国,占领8个城邑。在各大国的反对下,“五国相王”以失败而告终。

战国时魏齐秦赵韩楚分别是今天的哪里
4、燕国: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内蒙东部、辽宁、吉林南隅、朝鲜北部。都城蓟,今天的北京。5、赵国:今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四个省区以及河南、山东两省的部分地区。都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来迁到邯郸。6、魏国: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都城安邑(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

战国七雄中率先称霸的魏国会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魏国与齐国的关系由徐州相王而得到缓和,但秦国在西边却连续向魏国发起进攻,西边的西河、上郡相继落入秦国之手。魏国感到只靠本国的力量是不能抗拒秦国进攻的,于是有公孙衍发动的“五国相王”之举,企图联合三晋与燕等诸侯国,来抵御秦国的进攻。也即从战国中期开始,魏国的对外策略,已经从...

战国时期,称王在诸侯国间日渐时髦
「五国相王”实为抗秦。张仪得宠于秦惠文王之后,公孙衍便离开秦国,回到老家魏国,赋闲在家。后来,在魏王的一再邀请下,公孙衍入朝为官,积极参与魏国重大策略,尤其主张合纵山东六国共同对抗秦国。《战国策·中山策》记载,公孙衍为了合纵诸侯列国,于公元前323年联络魏、韩、赵、燕、中山,发起「...

【老秦人的故事】143、五国相王
【老秦人的智谋】143、五国相王:一场战国时期的外交博弈 当张仪在秦国推行连横策略时,他的策略充满了计谋与深思熟虑。公元前328年,秦军如摧枯拉朽般攻下魏国蒲阳,看似胜利,实则张仪早已布下棋局。他向秦惠文王提出,攻下的土地暂时归还魏国,旨在以退为进,暗示随时可再取。于是,秦惠王派出张仪...

最早崛起的魏国在战国时期为什么没能走到最后?
经过四处征战,连番消耗的魏国,本已不复强盛,魏惠王不知韬光养晦,率先高调称王。先与齐国徐州相王,又大肆联络诸国,与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彻底将战国时代带入纷纷称王的疯狂盛宴。这也许是魏国前期所积聚的实力,最后一次的透支,却都被用来挥霍浪费了。而老对手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开始...

新县13515778808: 魏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请问是哪五国? -
用将意鲁: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魏将公孙衍行合纵之策,促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为王,以联合抗秦.但不久,楚国就派兵伐魏,公孙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也遭到失败,被驱逐.魏惠王受到齐楚的打击,不得不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任用张仪为魏相,想联合秦、韩之兵以伐齐、楚.但张仪的真正意图,是要魏国首先事秦,而让其它诸侯国仿效.魏惠王没有听从张仪的意见,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持下,于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赶走张仪,以公孙衍为魏相.次年,公孙衍发动魏、楚、燕、赵、韩五国第一次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被秦击溃.

新县13515778808: 五国相王是那五国,五国相王的意义又有多大 -
用将意鲁: 魏、韩、赵、燕、中山 战国时期魏、赵、韩、燕、中山五国君主相互称王的事件.前325年,秦惠文君继魏、齐之后自称王.同年,魏惠王为拉拢韩国而尊韩威侯为王,即韩宣惠王.魏惠王、韩宣惠王带了太子入朝于赵,和赵交好关系.齐国对...

新县13515778808: 五国相王的经过?
用将意鲁: 说说我的意见吧,经过是这样的: 魏国的公孙衍为连横而发起的“五国相王”,目的是为了对抗秦、齐、楚的联合.魏国则利用这次机会发起,主要是为了用承认一些国家...

新县13515778808: 连横成功的原因 -
用将意鲁: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

新县13515778808: 相王是什么意思(嬴驷相王是什么意思)
用将意鲁: 相王意思是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王权威的彻底消失.战国早期,各诸侯...

新县13515778808: 惠文王为什么改公为王 -
用将意鲁: 当时列国基本都已称王,秦惠文王称王,向天下宣告秦国的崛起,以其争霸天下的决心 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王权威的彻底消失. 战国早期,各诸侯国之中仅有楚国、越国及...

新县13515778808: 韩宣惠王的人物生平 -
用将意鲁: 韩宣惠王,即韩康,战国时期韩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 公元前337年,韩国变法派申不害死后,韩国的变法未能很好地延续下去.不久秦国派军队进攻韩国的军事重镇宜阳,并将其攻克.这时是韩康的父亲韩武在位,韩武经历失败后,闭门不出...

新县13515778808: 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都是侯,到了战国国君就成了王?? -
用将意鲁: 在春秋时代,各国的国王依然属于周朝下的诸侯. 按那个时代的制度,公候伯子男,国君都是公,或者候,甚至是伯的 公元前323年,魏将公孙衍采用合纵的措施,发起魏与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五国相王前后,所有重要的诸侯国都相继...

新县13515778808: 战国介绍是我国古代的战国,要简洁,明了,全面,
用将意鲁: 战国史前言[日期:2006-05-15]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关键性的重大变革和... 接着公孙衍为了合纵抗秦,发起魏、韩、赵、燕、中山 五国同时称王而互相尊重,即...

新县13515778808: 秦国是怎么灭亡魏国的?详细内容 -
用将意鲁: 公元前323年,魏将公孙衍发起了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以求合纵反秦,结果失败了.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秦国的军事力量打败了魏国和韩国联军.两国此后再也没有力量单独向秦国发起挑战.之后由于秦国不断的压迫,局势越来越严峻.这时,公子无忌出现,并于公元前247年与其他五国联军,对秦国的侵攻军迎头痛击.公子无忌又名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不过,战后魏王对他开始猜疑,更兼秦人又使用历久不衰的反间计,使魏王免去他的要职.于是信陵君终日借酒浇愁,并含屈而终.信陵君死后,魏国无力抗秦,国土被秦国慢慢侵夺.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