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古庙比荒坟还可怕吗?

作者&投稿:滕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何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古庙比荒坟还可怕吗?~

“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是句非常有年代感的俗语。它的意思并不是古庙比荒坟更可怕,而是说古庙比荒坟场看似安全,实则更不安全。出门在外,“食、宿、行”三大要件,对于现代人而言皆非难事,带个手机和充电宝,万事大吉。唯有档次高低不同而已,但是都能哪怕最低档次也能保障你出行无虞。

但是古人不同,真的非常不方便。因为古人安土重迁,出远门除了做生意、逃荒、赶考、徭役,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公差。
出公差的,路途之上有官道、驿站,凭火牌,可以畅游全国,食宿往往不太需要太多担忧。唯独需要考虑的是驿站与驿站之间隔着距离,莫要天黑前赶不到下一个驿站。
但是对于普通百姓出行,那就真的考验人了。
因为要做好露宿荒郊野外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忍饥挨饿的准备;当然这些其次,一定要结伴而行。因为野路之上除了狼虫虎豹,还有绿林强盗。不论遇上谁,这趟是死是活,就都得纯靠运气了。

由于普通百姓走官道要花钱,所以只能跋山涉水,半夜之间仍在路上也是常事,前有古刹,后有乱葬岗,任凭君选。没一处是好去处,这时候,这句老话就起了作用,“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
这是古人智慧的集中体现。因为这句话能流传下来,就证明这句话是经过历史检验的。
崇山峻岭之中,深宅古刹可以以避风寒,所以凡是走道之人,皆愿意选择此地,以求庇护。但同时劫道强人、绿林好汉也是喜欢以此为根据地。

很多武侠故事或是聊斋故事,通常月黑风高杀人夜的故事都发生在深宅古刹。原因很简单,好人坏人在野外都会选择这些可以避风寒的地方。
那深宅古刹自然就是戏份最多的地方。陌生人在一起,风高月黑,彼此打量一番,必有邪念生出。更何况万一真的遇上劫道强人?

我认为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因为古人认为在古庙留宿会冲撞了庙中供奉的神仙,从而会导致自己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中国有句古话:“宁可住在荒芜的坟墓里,也不要住在荒废的庙宇里。”。

如果晚上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地方,不如睡在荒野的野墓里,也不要睡在能挡风雨的古庙里。

类似的话有“一不进庙,二不看井,三不抬木”等。

这些话有一个共同点:人性的邪恶。

那么,“宁可住在荒凉的坟墓里,也不愿住在古庙里”这句话里所表达的“恶”又是怎样的呢?

《聊斋志异》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有一个叫王武的布商,常年出外卖布,在人间游荡。有一年,走到青州的边界,天空会一片漆黑,但前无古人,后无店铺。当王武在想晚上在哪里安顿下来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一座荒芜的庙宇,墙上和树都碎了。

王武想:这里也是避风避雨的好地方,于是他进了寺庙。

我进去后,发现这座废弃的寺庙里有个和尚!王武也兴奋了一会儿。毕竟,一个人住在荒山野岭的寺庙里是非常危险的。有了和尚,他可以勇敢。

当和尚看见一个陌生人来了,他非常热情。他请王武进庙。在互相问候之后,和尚双手合十说:

“如果现在有诚意,山门就是佛光。”

你什么意思?施主,看看我那荒废的庙宇。大门被偷了,佛像的油漆也被剥去了。你能帮我个忙,给点钱让佛祖的脸发光吗?

僧侣们这样说。王武怎么敢拒绝?他没有多想,就同意捐钱建庙。和尚看到王武说话很简单,衣服也很丰富。他以为他身上有很多银子。于是和尚领着王武进了寺院,指着庙宇说:“这些东西都需要捐赠来修复。你觉得你能捐更多吗?

这时,王武恢复了体力,说:“和尚冤枉我了

不过,这毕竟是和尚的地盘。谁知道这些殿堂后面还藏着和尚的同伙。出游这么多年的王武见过不少场面。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坚决拒绝,然后马留儿就走了。

然而,王武的拒绝还没有结束。和尚不知从何处拿出刀来威胁王武交钱。王武别无选择,只好拿出所有的钱,求和尚让他活下去。但是和尚凶狠地说:

“你不愿意耗尽你的资源。你愿意接受我吗?最好是第一名。”

意思是:你一定对我这么不情愿有怨恨。如果你放你走,会很好吗?最好送你上路,下辈子做个好人。

王武临终时,他只记得长辈们很久以前给他的一条忠告,那就是宁可待在荒芜的坟里,也不要待在荒废的庙宇里。

如果你睡在荒芜的坟墓里,你将不得不面对狼、昆虫、老虎和豹子。如果你睡在荒废的寺庙里,更何况寺院长期失修,随时都有可能倒塌。一旦遇到恶棍,你就逃不掉了!




为何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古庙比荒坟还可怕吗?_百度...
由于普通百姓走官道要花钱,所以只能跋山涉水,半夜之间仍在路上也是常事,前有古刹,后有乱葬岗,任凭君选。没一处是好去处,这时候,这句老话就起了作用,“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这是古人智慧的集中体现。因为这句话能流传下来,就证明这句话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崇山峻岭之...

为何古人认为“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有道理吗?
古人认为“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在我看来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而且也是古人多年出门经验所总结出来的精辟语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时候看似安全的古庙,实则暗藏凶险和杀机;而看似恐怖的荒坟恰恰会成为赶路人露宿的好地方。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这样的说法,其实这两句话就是古人智...

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在赶路的时候,在晚上没有地方休息的时候,宁愿选择到在外面的荒芜的坟地过夜,也不要去找一些破旧的古庙,一些荒废的古庙去借宿。其实就是因为荒废的古庙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恐怖的事情,再加上荒废的古庙经常都有一些野兽在那里建筑巢穴,所以如果人一旦到那里休...

为何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
第一,因为古人比较迷信。庙里面供奉的是神明,但是这些古庙已经破旧了,这就说明原来在这里的神明现在已经没有人继续供奉了。神明也离开了这个古庙,即便是到了古庙当中,神明也不会保佑你。相反的,可能还会出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而那些荒坟虽然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反而人烟稀少,一般不会有人到这些地方...

为什么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
古人之所以会说出“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的话语,都是为了自身安全着想。古庙由于年久失修,以及常年无人居住,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如果赶路人贸然住进古庙中,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古时候交通没有现在发达,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旅馆方便人休息;因此许多赶路人因为错过了投宿时间,便只能...

为何古传“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
古代户籍制度并不完善,又由于社会治安较差,所以经常出现一些没有名字,无人认领的尸体。这些尸体在无人认领后,就可能会被村民扔到荒野。时间久了,尸体周围就会长出荒草,所以也被称为荒坟。在中国民间就有一句关于荒坟的俗语:“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翻译过来就是:宁愿在有荒坟的野外...

为何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古庙比荒坟还可怕吗?_百度...
这句"宁可夜宿荒坟,不可旅居古刹"主要流传于现在的农村,或许让现今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颇为不解。毕竟在中国历史文化留给国人的潜意识中,荒山野岭更容易遇见一些不干不净的东西,而古刹虽然听起来也是有些阴森,但好歹是佛门圣地啊。虽然在古刹中也可能遇到"小倩",可是在荒郊野外的坟墓中不是更可能...

为何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古庙比荒坟还可怕吗?_百度...
大意是说:出门在外,如果晚上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宁可睡在荒草狐地的野坟,也不要到可以遮风挡雨的古庙睡觉。与之类似的话还有“一人不进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等等。这些话都有一个共同点:人性的恶。那么,“宁宿荒坟,不住古庙”这句话里所表现的“恶&...

为何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难道古庙比荒坟更恐怖?_百...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语: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古庙比荒坟更可怕是怎么回事呢?古庙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最早是古人为了供奉祖先,寄托哀思而建。后来随着时间的推进,古庙开始“多元化”了:有用来敬仰菩萨,有用来追悼先人的,有用来敬畏自然的。一些古庙因为种种原因,香火不断,后世景仰...

为什么古人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呢?
在我国古代,因为信息交流不发达,交通等设施不完善,再加上人们迷信,经常会产生一些非常怪异的说法。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件事情,古时候人们一直会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难道古庙比荒坟还可怕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这背后又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呢?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有三个,第...

云城区15255134477: 古代书生如果在野外过夜该怎么办? -
孛匡复方: 古代书生如果在野外过夜,是要走很远的路,晚上的时候难免要找个落脚的地方休息,一般都是一些山林四周都没有什么店,他们就是去一些很破的地方临时休息,他们也不愿意去一些古宅里休息,就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样,因为他们怕遇...

云城区15255134477: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全文解释(原文加翻译) -
孛匡复方: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 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云城区15255134477: 赞美青松的诗句 -
孛匡复方: 《咏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咏松》(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

云城区15255134477: 弟子规千字文的作者是谁人 -
孛匡复方: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千字文》据传历史上,钟繇、周兴嗣、萧子范等都各写有《千字文》,而流传至今的只有《王羲之临钟繇千文》和《周兴嗣次韵王羲之千字》.萧子范撰《千字文》在《梁书》本传上虽有记载,在《旧唐书·经籍志》后不再有著录,大约是亡佚了.

云城区15255134477: 六道轮回是什么意思啊?是本书吗?我想知道里面的原文和内容啊! -
孛匡复方: 一、六道状况 佛陀概括世间一切有情,归为六大种类,有:天、人、阿修罗、 畜生、饿鬼、地狱,这即是'六道'.世上固有许多生物学家, 对于动物,亦有其...

云城区15255134477: 有谁知道"灞陵呵夜"这个典故呀? -
孛匡复方: 汉将李广因征伐奴匈失败,隐居於蓝田南山中.夜出打猎,与人饮酒,归至霸陵亭时,遭到酒醉後的霸陵尉呵斥.典出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後形容失势的人遭受欺凌.或作「...

云城区15255134477: 苏试的诗有哪些? -
孛匡复方: 苏轼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茶道、茶艺等都有较深的研究,至今也流传的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苏轼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

云城区15255134477: 公元1170年,有人到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做官,溯长江而上,他... - 上学吧
孛匡复方: 园子已经荒芜,唯一的一条小路,也长满了青草,可以见出主人公对世事是何等的不萦于心,在这里居住,当然是“幽居”了.次联是千古名句.据说,有一天,贾岛骑在驴子上,忽然想出这一联,自以为得意,然作“推”作“敲”,颇费踌躇...

云城区15255134477: 关于天地灵气中国古代最早的定义说法是什么时候? -
孛匡复方: 词语解释 èr shí bā xīng xiù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青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