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的古诗有哪几首三年级

作者&投稿:员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牧童写了首几古诗牧童有几首古诗~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悠闲地骑牛漫步,还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声在林中传响。忽然,他停住了歌唱,静悄悄地立在那里。啊,原来他是想捉那树上鸣叫的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唐代: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牧童
唐代: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山中
唐代: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已无:已经没有办法,没有能力。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9)须记:一定要记住。

(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历来诗家咏荷,总少不了写叶:如“点溪荷叶叠清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接连连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坏崔衮》)······由此看来,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深知此理,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1)见:古同“现”,出现,显露。

(2)萧萧:风声。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挑:挑弄、引动。

(5)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6)篱落:篱笆。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开:劈开,断开。

(4)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5)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6)两岸青山:指博望山与梁山。

(7)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就像来自天边。

(8)出:突出,出现。

一、《牧 童》

唐·吕洞宾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二、《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三、《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牧 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五、《牧童诗》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六、《题竹石牧牛》

宋·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七、《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八、《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清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九、《牧童歌》

宋·蒲寿宬

软坡便伫犊,凉荫聚群髫。

一竖忽然起,恐牛残豆苗。

十、《牧牛词》

明·高启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亩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十一、《所 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十二、《牧童词》

唐·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含有“童”的古诗有哪些?
3、《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4、《南陵别儿童入京》唐代--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

描写儿童的古诗〔三首〕
描写儿童的古诗如下。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6、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8、牧童归去横牛背,短...

关于孩童的古诗词
___杜甫《羌村三首·其三》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___杜甫《百忧集行》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___白居易《为薛台悼亡》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___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___李涉《牧童词》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___元好问《倪庄...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儿童的古诗如下。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6、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8、牧童归去横牛背,短...

带有“童”字的古诗
庖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白居易 饱食闲坐 今日非十斋,庖童馈鱼肉。---白居易 春日闲居三首 庖童朝告盐米尽,侍婢暮诉衣裳穿。---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 采桑子 作者: 黄庭坚 投荒万里无归路, 雪点鬓繁.度鬼门关, 已拚儿童作楚蛮.黄云苦竹啼归去, 绕荔枝山.蓬户身闲, 歌板谁家教小鬟 寻...

有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有儿童的古诗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___高鼎《村居》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___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___袁枚《所见》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___贾岛《寻隐者不遇...

描写儿童的三首古诗。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 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关于童真童趣的古诗
1、《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2、《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3、《幼女词》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4、《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列子·仲尼》:“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唐杜甫《羌村》诗之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清金人瑞《下车行》:“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讴。”巴金《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广岛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1]

哪个诗人写的关于儿童的诗句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

普定县18835681767: 有哪些描写牧童的古诗 -
堂适鲁南: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清-袁枚《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普定县18835681767: 描写牧童的诗有哪些 -
堂适鲁南: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

普定县18835681767: 有哪些关于牧童的诗要整首诗,要多一点在线等 -
堂适鲁南:[答案] 牧童词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普定县18835681767: 牧童写了首 几古诗牧童有几首 古诗 -
堂适鲁南:[答案]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悠闲地骑牛漫步,还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声在林中传响.忽然,他停住了歌唱,静悄悄地立在那里.啊,原来他是想捉那树上鸣...

普定县18835681767: 牧童所写的古诗有那些 -
堂适鲁南: 所见 [ 清 ]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普定县18835681767: 描写牧童的诗 -
堂适鲁南: 历代以牧童为题的诗作有12首. 牧童(12首)• 《牧童》- 栖蟾 - 唐 • 《牧童》- 艾性夫 - 宋 • 《牧童》- 卢肇 - 唐 • 《牧童》- 释正觉 - 宋 • 《牧童》- 周敦颐 - 宋 • 《牧童》- 吕洞宾 - 唐 • 《牧童》- 刘驾 - 唐 • 《牧童》- 释重显 - 宋 • 《牧童》- 白玉蟾 - 宋 • 《牧童》- 邵雍 - 宋 • 《牧童》- 释智愚 - 宋 • 《牧童》- 隐峦 - 唐

普定县18835681767: 描写牧童的诗句有哪些? -
堂适鲁南: 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普定县18835681767: 名叫《牧童》的诗有几首 -
堂适鲁南: 四句

普定县18835681767: 有什么描写牧童放牛的古诗? -
堂适鲁南: 1. 《牧牛词》 明代:高启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亩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2. 《牧童词》 唐代: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3.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 《牧童》 唐代: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普定县18835681767: 关于牧童的古诗句 -
堂适鲁南: 有啊~~ 《牧童词》 唐代诗人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司家截尔头上角!” 《牧童》 唐代诗人 刘驾 牧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