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兄弟在科考的时候,真的有“作弊”吗?

作者&投稿:松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苏轼这个人,除了仕途不顺,常遭人暗算外,可以说是一个天下少有的奇才。

喜欢诗的都知道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喜欢词的人都知道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喜欢书法的都知道“苏黄米蔡”以苏为首;喜欢美术的都知道“成竹在胸”的典故;

吃货们都知道“东坡肉”的美妙;

浪漫的都知道东坡也有风流时。

就连科举考试这么严肃的事,苏轼也敢耍把戏。难怪恨不得将他整死的政敌,都不得不承认,苏轼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才。

苏轼这个奇才据说先后有两次在科考时作弊。

先说兄弟二人在四川乡试时是如何作弊的。

乡试的时候,苏轼和苏辙被安排在对角的两个座位上,苏轼接题一看,傻眼了。考题出自哪部书,完全记不起来了。那时的科考,如果不知道考题的出处,别想写出半个字来,可不像如今有什么选择题、填空题。斜对面的苏辙见他哥哥抓耳挠腮,很想帮他一把,可监考人的眼睛鼓得比牛眼还大,作弊不容易呀!

到底是苏家兄弟,弟弟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只见苏辙不慌不忙拿起笔管子,好像看笔似的,轻轻地吹了几下,苏轼何等聪明,只一看眼,便喜出望外,于是奋笔疾书,即时交卷,并得了高分。您能猜出这个弊是怎么做的吗?原来,苏辙吹笔管子,是在告诉他哥哥,考题出自《管子》的注文,笔管子不就是“管子”嘛(见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

再说兄弟二人在京城考场上是如何作弊的。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已经做了小官的苏轼兄弟又参加了制科考试(一种由皇帝亲自出题的特殊考试制度),这回轮到哥哥帮弟弟的忙了。

此次考题有一道是:《礼义信足以成德论》,该苏辙弄不清出处了。哥哥连忙想辙,只见苏轼假装发怒,朝监考官吏索要砚台,边拍桌子,边小声骂道:“小人哉!小人哉!”苏辙一听,马上明白此题出自《论语》的“樊迟学稼”注。这是孔子骂樊迟的一句话:“小人哉,樊须也!”结果,兄弟二人又双双高中。

看奇才苏轼兄弟,连作弊都作得那么高明,能不令人眼红吗?


下面再讲苏轼兄弟几件奇闻趣事:

其一,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

在苏轼被贬谪时,他仍然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见自己的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其二,美食大家: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

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其三,雷州西湖:

宋绍圣七年(公元1100年),苏轼从惠州(今广东惠州)贬移至儋州(今海南儋州),经千里跋涉,途经雷州(今广东湛江雷州),有幸与贬谪雷州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

兄弟择日于罗湖泛舟,苏轼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万山第一”四字,便是此时此地写就。

写罢,苏轼仍然游兴不减,把雷州罗湖当成了杭州西湖。

此后,雷州罗湖便被当地百姓称为“雷州西湖”。



并没有,他们兄弟都是宋朝非常出名的诗人,而且他们作为文豪,有着自己的骄傲,是不可能去作弊的。

他们两个是作弊了,据说两个人在两次考试中,都有一个人想不出来考题的出处,所以另外一个就暗示了对方出处,这才顺利通过考试。

没有证据证明,苏轼兄弟在科考的时候有作弊行为,古时候的朝廷对科考作弊处罚非常之严厉,严重者甚至会杀头,以苏轼兄弟的胆量,是不敢去冒这个险的。

没有,苏轼兄弟二人刻苦学习多年,特别有才华,也很有志向,根本就不屑于去作弊。


从苏轼性格形成谈起—读《苏东坡传》1
虽然苏洵一生在政治上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文章,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面,还是很突出的。这个风格同时也深深的影响到了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以至于苏轼在文坛刚崭露头角时,正好赶上大文豪欧阳修的新诗文的改革运动。他们的认识不谋而合,于是苏轼成为了欧阳修新诗文改革运动的先头兵,冲锋者。苏洵在治学的态...

苏轼的生平简介
其父亲将他命名“轼”,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有一个弟弟苏辙小他 2 岁(1039年出生),两兄弟从小到大一起读书游玩,后来也同一年中进士。 苏轼年幼时父亲出游在外,母亲将其养大,并教他读书,曾令其以范滂为榜样。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

苏洵:如何培养出苏轼苏辙
那个时候,苏轼只有十几岁,就如此博学。以至于在第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主考官欧阳修把他的试卷当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曾巩的了。第五方面,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 在在家宅着读书之余,苏洵也经常带领兄弟二人,游离山河。北宋嘉祐初年,也就是苏洵47岁的时候,带着两个儿子,进京。拜访了欧阳修等名...

北宋时期苏轼的老师是谁?
2、苏轼的启蒙老师张道人 3、欧阳修、陈希亮(字公弼)、王安石 ,这些都是在苏轼成年以后遇到有帮过自己的师友。

关于苏东坡的所有故事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是北宋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而且书法、绘画也很出名。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一门三杰,人称“三苏”。苏东坡曾在杭州任通判和知州,总共达五年之久。尤其是元祐四年,时隔十余年,是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的...

轼若为滂 母许之否乎的许是什么意思
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

有准确王安石知料吗?
因此,王安石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以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唐玄宗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于覆灭的事实为例,王安石对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见的紧迫感,大声疾呼:“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

谁有关于类似颁奖词一样的优秀人物语段
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

措美县15923218166: 读后感 急!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 -
绽波新康:[答案] 1、做事不光是考虑当时眼前的利益,更要眼光放长,思虑更多方面,从多方面思考. 2、做人不能自私,分享才是最快乐. 3、无论是对人对事,都不要高估自己和低估别人.

措美县15923218166: 科举考试中本应稳居第一的苏轼,为何会出人意料,拿了第二名? -
绽波新康: 提到苏轼,很多人记得《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端端的一个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你知道么?科举考试中本应稳居第一的苏轼,为何会只拿了第二名? 首先就是主考官的问题.苏轼的文章...

措美县15923218166: 北宋这年的科考被后世称为龙虎榜,都出了什么大人物 -
绽波新康: 在中国科举历史上,最让人熟悉的一次科举考试恐怕是宋朝仁宗时的嘉祐二年那一场了,主考官是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而苏轼兄弟、曾巩兄弟、程颢兄弟等人都出自这榜,因此这年的科考被后世称为龙虎榜.

措美县15923218166: 苏轼写那首诗考上的状元 -
绽波新康: 由于历史的误会,苏东坡与状元擦肩而过了. 嘉祐二年(1057年)正月,20岁的苏轼与其弟一起赴京应试,最后取了个第二,随后苏轼参加礼部复试,又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三月宋仁宗殿试,苏轼兄弟同科进士及第. 1060年,苏轼兄弟...

措美县15923218166: 苏轼有哪些故事 -
绽波新康: 1、巧骂贪官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 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

措美县15923218166: 名人戏说作弊有哪些? -
绽波新康: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不让作弊就犯愁. 杜甫:安得作弊千万次,令天下学生俱欢颜. 白居易:犹剩处分泪洗面,此时无分胜有分. 李煜:作弊应犹在,只是方式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张试卷随风抖. 苏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作弊...

措美县15923218166: 苏轼妙言拒友的故事 -
绽波新康: 1057年,22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在其父苏洵带领下进京赴试,在仁宗皇帝举行的殿试考试中,双双考中进士,名震京师,可谓少年得志.当时的大文学家、宰相欧阳修在读到苏轼的文章时说:“看他的文章,我的汗都快下来了,再过三...

措美县15923218166: 在宋朝政坛,对苏东坡是如何被评价的 -
绽波新康: 有一个欧阳修发现苏东坡的典故,大家可能熟悉.说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作为朝廷知贡举的欧阳修,主持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为主考官.在会试(省试)的策论一场,出题《刑赏忠厚之至论》,后来考卷收上来,负责点检卷子的梅尧臣...

措美县15923218166: 苏东坡的故事 -
绽波新康: 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50]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51] 据东坡《志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