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大败后刘备可以三分天下,为何官渡大败后,袁绍就一蹶不振呢?

作者&投稿:永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三国时期,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是三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战役,甚至可以说对汉末三国时期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就官渡之战来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在官渡之战后,袁绍虽然平定了冀州的叛乱,但是,在公元202年病逝后,袁绍所在的势力,还是被曹操逐步消灭了。


换而言之,官渡之战后,袁氏不仅没能割据河北,还被曹操彻底消灭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夷陵之战后,刘备和袁绍一样,都是元气大伤,并且都在不久之后去世了。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但是,结果不同的是,蜀汉却可以和曹魏、东吴三分天下,而不是被消灭。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夷陵之战后,蜀汉能三分天下,而官渡之战后袁氏却走向灭亡呢?

首先,夷陵之战后,蜀汉还能三分天下,而官渡之战后,袁氏却无法割据河北,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和当时的天下形势存在直接的关系。在官渡之战爆发前,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也即曹操成为袁绍的眼中钉和肉中刺了。而就曹操来说,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因此,在官渡之战爆发前,曹操和袁绍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对于官渡之战来说,自然决定了中原之地的归属,也即如果袁绍战胜了曹操,那么他有望一统中原之地,甚至可以向南消灭孙权、刘表等割据势力,从而问鼎天下。因此,在袁绍失败后,曹操是不会放任袁绍势力恢复生息的,也即在两强争斗的背景下,曹操和袁绍两大势力,显然是不能长期共存的。

但是,在夷陵之战爆发时,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了。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比较稳定的结构。在夷陵之战后,虽然蜀汉成为最弱小的一方,甚至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不过,因为曹魏不会坐视东吴消灭蜀汉,而东吴单凭自己,也难以长期抗衡曹魏,必须要和蜀汉联手,这成为蜀汉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重要原因。对此,在笔者看来,对于魏蜀吴三方,存在一个互相牵制的关系,特别是东吴和蜀汉之间,虽然爆发了夷陵之战,却存在继续结盟的客观条件。


公元223年,在刘备去世后,蜀汉丞相诸葛亮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而就孙权来说,考虑到曹魏带来的压力,同意和蜀汉恢复联盟,以此共同抗衡曹魏。于是,在蜀吴联盟恢复之后,三国鼎立的格局自然会长期持续下去了。另一方面,从地形上来看,袁绍虽然拥有幽州、冀州、青州、并州这四州之地。但是,对于袁绍的地盘来说,既没有巴蜀之地这样的山川之险,也没有江东的长江之险。因此,在袁绍病逝后,袁氏一方很难防御曹操的进攻。

与此相对应的是,夷陵之战后,蜀汉损失了5万大军,这让本就失去荆州之地的蜀汉,可谓雪上加霜。不过,对于蜀汉来说,益州之地的山川之险,促使其可以用较小的兵力,就抵挡对方的大军进攻。而这,成为夷陵之战后,魏文帝曹丕没有发兵进攻蜀汉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袁绍去世后,袁氏一方的分崩离析,自然也是其无法割据河北的重要原因。官渡之战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


在袁绍去世后,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袁谭、袁尚为了争夺大权而互相攻击,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对于袁绍来说,生前没有确定好一个合适的继承人,这和荆州牧刘表的情况比较类似。在袁绍去世后,他麾下的文臣武将,自然也因为袁绍几个儿子的争斗,而无法凝聚在一起了。

最后,对于刘备来说,很早就确立了刘禅的世子和太子之位,而没有像袁绍一样犹豫不决。公元223年,刘备在去世之前,进行了白帝城托孤,也即将刘禅托孤给诸葛亮、李严这两位大臣。后主刘禅即位后,李严留下镇守永安,而诸葛亮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蜀国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比如诸葛亮一方面修复蜀汉和东吴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平定了南中地区的叛乱,而且选贤任能,为后主刘禅留下了众多栋梁之才。凡此种种,成为蜀汉能够和曹魏、东吴三分天下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在官渡之战后,袁绍努力平定了各地的叛乱,一度恢复了元气。不过,袁绍于公元202病逝后,袁氏势力立即变成一盘散沙,最终让曹操各个击破了。如果袁绍的儿子可以团结在一起的话,那么曹操想要平定河北之地,显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而就刘备来说,在他去世后,因为诸葛亮执掌大权,蜀汉不仅没有分崩离析,反而继续保持较高的凝聚力,虽然后主刘禅比较平庸,却因为对于诸葛亮的充分信任,得以让蜀汉上下令行禁止,逐渐恢复了实力,乃至于拥有发兵北伐曹魏的实力。当然,这不是说夷陵之战对蜀汉没有影响,比如很多年轻的武将就在这场战役中阵亡,这成为蜀汉中后期武将凋零的重要原因,促使蜀汉后期几乎无人可用了。




与刘备有关的三国故事
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又诚心诚意,便答应刘备了。5.《白帝城托孤》——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称如果刘禅不行,诸葛可以取而代之。

关于刘备的问题
这些也间接造成了之后诸葛亮和魏国纠缠数十年却总无功而回的局面,“出师未捷身先死”。夷陵之战大败与刘备的战术错误有很大关系,更是他人生最大的战略错误。“喜怒不形于色”的枭雄刘备又这么会出现这样的巨大战略错误呢?而且是不顾其最信任的诸葛亮赵云等旧臣的反对下发动这夷陵之战。

刘备的主要事件概述
刘备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以中兴汉室为己任,百折不挠。汉献帝接见后,拜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时称“刘皇叔”、“刘豫州”。曾经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联合孙权打败曹操,趁势占领荆州,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然后攻取益州和...

三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会失败?
也就是说,刘备从秭归打出来以后,也会暴漏在魏国的攻击范围内,即使刘备能攻陷夷道的孙桓,他也不能放心去攻打南郡,而为了避免魏国袭击,刘备把伐吴将佐里最优秀的黄权也给派出去了。3、感情用事 根据史书的记载,刘备伐吴是因为关羽被东吴所袭杀。关羽虽然没有小说中与刘备拜把子的情节,但是历史...

项羽和刘邦、还有曹操刘备诸葛亮之间是什么关系
1、曹操、刘备、诸葛亮之间,曹操和刘备、诸葛亮是敌对关系,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曹操掌管魏国政权,刘备掌管蜀汉政权。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刘备、孙权为天下相争,诸葛亮作为蜀汉刘备的军师,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对刘备帮助良多。2、项羽和刘邦是敌对关系。项羽和刘邦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

刘备的有关资料
他身高7尺5寸(汉尺),《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里都介绍他双手下垂可以超过自己的膝盖(猩猩?),眼睛能看见自己的大耳(大象?),所以在三国演义里他又多被人骂为“大耳儿”、“大耳贼”,刘备生性少言寡语,待人谦和,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英雄豪杰,故后有“桃园三结义”。公元184年,黄巾...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人物简介,经典情节,情节概括and形象分析,O(∩_∩...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但在《三国演义...

管于刘备的3个故事 50到100字
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去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亦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之计最早的起源。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的命运从此改变。2、纵虎归山 东汉...

三国时刘备为什么不能成功,转折点在哪
不单单是刘备,孙权也好曹操也好都是不会成功的,很简单,因为他们违反了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三个地主阶级的统治,贵族地主阶级统治秦汉,士族地主阶级统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是庶族地主阶级统治。三国是处于贵族地主阶级封建社会向士族地主阶级封建社会的时期,回头看,刘备也好,曹操也好,孙权也好,谁是士族?一...

三国最后谁统一了
三国最后统一天下是西晋(司马炎)。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265年...

临澧县13436025941: 刘备为什么能得3分天下 -
康蓝复方: 首先,他礼贤下士,充分尊重人才!三顾茅庐的美谈我们就不必多说,把自己的白马送给庞统军师,有什么危险的事情愿意与下属一起承担!虽然会失去老板固有的“自由”——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对下属的尊重赢得...

临澧县13436025941: 三国演义刘备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 -
康蓝复方: 原因: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最后死在了白帝城,所以没有统一天下.在东吴将领吕蒙杀死了关羽之后,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给自己的兄弟关羽报仇为理由,举兵进攻东吴,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在夷陵之战当中...

临澧县13436025941: 刘备为什么只能三分天下得其一,而不能统一三国?
康蓝复方: 司马徽曾经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得天下;但刘备两者兼具,还有三国时期实力超群的五虎上将.为什么就不能统一天下呢?问题是,刘备是个贤君,而不是明君.曹操在为关羽摆陵祭坟时说:“云长啊,你英雄盖世,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为什么你死那么早呢?因为你跟得不是一个知人善用的好主子,惜哉、叹哉!”……言归正传,要不是刘备假仁假义的不肯进川,凤雏庞统也不用以死抵川予刘备称王,.然后是孔明,刘备不听孔明进谏,执意急于给关羽报仇而全力去进攻东吴,遭到陆逊火攻连绵八百里,烧得没日没夜,将士死伤无数,大败而归.如果当初刘备听孔明的话,三分天下怎么也得持续多两三十年,一统天下还说不定,但问题是有个阿斗,只是致命的提前灭蜀.

临澧县13436025941: 为什么刘备要称帝? -
康蓝复方: 称帝有几个原因的:第一,他的臣子们托他称帝就可以有开过之臣的美名并且可以官职和封地上都上个档次,古制里不同权限的诸侯分封权利是有限的,这是纲纪,一般人不会主动破的.第二,刘备英雄蹉跎半生,他也看到他的扶汉无望,也默认了只能三分天下.并且如果说起初他真想的和当年刘秀一样的目标只是做个“执金吾”,那么发展到后期,权利的上瘾,也促使他登基.第三,曹操,孙权和刘备都是同时的人,几个哥们都是董事长了,自己还是个总经理,见面总是低一辈,也难受.第四,天下已经三分,不用担心什么成为众矢之的,就他们三个在争,没有十八路诸侯了,况且他称帝比曹操和孙权之流更合理,如果三人都称的话,获利最大的也是刘备,损失最小的也是他,何乐而不为?

临澧县13436025941: 为什么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后就三分天下呢? -
康蓝复方: 因为当时曹操势力最大,对吴和蜀造成很大的威胁,赤壁一战,蜀联合吴击败曹操八十万大军,使曹操近期内没有再大举进攻吴蜀的实力.而吴和蜀这两国在当时没有战胜对方的把握,都不敢冒然出军.曹军需要休养,吴蜀需要招兵买马做进一步的准备,造成三国势均力敌.因此三分天下的局面打开!

临澧县13436025941: 刘备为什么能从一个小贩成为三分天下的一代君王 -
康蓝复方: 司马徽曾经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得天下;但刘备两者兼具,还有三国时期实力超群的五虎上将.

临澧县13436025941: 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意思 -
康蓝复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对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几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

临澧县13436025941: 三国演义之三分天下(意思) -
康蓝复方: 三分天下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次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基本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临澧县13436025941: 夷陵之战为什么刘备会失败,如果刘备打胜了历史将会怎么样,此战有何意义和影响 -
康蓝复方: 首先,刘备是出川蜀70万大军,可以说是出尽倾国之兵,川蜀地理险恶,出川数百里,劳军之师,加上军粮供给困难,又是炎夏出战,而朝中重臣都劝阻发兵,可刘备却逆意而行,军心无法如一,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劣势!而刘备是为复仇而来...

临澧县13436025941: 刘备能成功做皇帝主要靠什么? -
康蓝复方: 刘备为什么成功?应该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 身份的优势,在当时拥汉反曹的大背景下,刘备以“皇叔”(真实性令人怀疑)的身份提出拥护刘氏统治无疑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这也是唯一能和曹操较量的政治王牌. 二 好的名声 ,刘备和曹操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