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代皇帝认识不到开封的弊端吗?

作者&投稿:禄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确立帝国京都只要是开国皇帝考虑的问题。帝国草创,皇帝与群臣就前朝典章制度自然会有一番考量,评判,定都问题自然也在考量之列,所谓擘画治国理政之大方略。此大方略于后代君主而言,谓之祖制,后世君主因循而已,所谓守成之君。随时代之变迁,社会之发展,祖制亦有不合理之处,有为之主则厉行变法,以补时漏。然则,帝都之确定,关系最大者还是在于开国之君。因此,北宋定都开封实际上与皇帝赵匡胤以及群臣的态度有莫大关系。定都开封的弊端,以军事起家的赵匡胤看的非常清楚,甚至考虑的更深。实际上赵匡胤坚持先定都洛阳,在迁之于长安,群臣则力陈定都开封的优势,宰相赵普以一句“在德不在险”终于说动赵匡胤而作罢。


定都之争,在开封与洛阳之间

北宋定都之争,主要集中在洛阳和开封,长安只是配角。先从长安说起,长安坐拥富饶的关中平原,外则有山河之固,是帝王之宅。因此,宋以前的大王朝,如秦,汉,唐皆定都于此。经安史之乱,唐末黄巢起义,节度使纷乱,帝都长安前后七次被攻破劫掠,宫室残破,百姓流离,已然一片丘墟,所谓“长安宫阙半蓬蒿,尘暗虹梁羯鼓绦”。唐灭亡之后,北方先后建立的五国,没有一个以长安为帝都。后梁实行两都制,东都开封开封,西都洛阳,后唐定都洛阳,后晋初定都洛阳,后定都开封,后汉定都开封,后周亦定都开封。对于代后周而立的赵匡胤而言,建国之初其实只有两个选择,非开封即洛阳。



洛阳居天下之中,地势险要,为四塞之地,自古王者以此为都。在五代,后唐亦定都于此。然而,洛阳的命运与长安的命运类似。史载,公元884年军阀秦宗权横行中原,派遣部将孙儒攻下了洛阳。攻下洛阳以后,秦宗权“据京月余,焚烧宫阙,剽剥居民”,这然不算,孙儒又与诸葛爽在洛阳“相互攻伐,洛阳城被毁严重,虽然后唐定都洛阳,规模有所恢复,但是已然不复大唐时作为东都的辉煌。个人认为,洛阳宫室虽然残破,但是北宋如果能以此为帝都,经历几代经营,也许北宋能避免被金灭亡的命运。相对于开封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在外敌入侵时,即便避免不了国都被攻破的命运,洛阳也比开封能获得更大的回旋余地。险峻的关隘,深沟大河,坚城,无疑是进行军事防御的重要武器和凭借,如果一个王朝以此为根据都无法保卫帝都,那只能说明这个王朝确实病入膏肓,但这绝非这些物质优势的错误,而是使用这些物质优势的人的错误,没有了这些优势一个国家只会亡的更快而不是更慢。比如,朱元璋攻灭张士诚,耗时竟达十个月,岂没有平江城高而河深的原因吗?因此,物质的优势是应该凭借的,至少不能避长扬短。

与开封相比,洛阳的确有优势,但是在北宋开国之初,开封并非没有它的优势,如果没有这些优势,开封又哪里有资格能与洛阳一争短长,互较优劣呢?


北宋开国处于战略攻势的地位,定都开封优于洛阳

开封地处平原地带,四面开阔,后晋联合契丹抵抗后周,让幽云十六州后,北方已是无险可守,开封有危城之逾。北宋开国赵匡胤定下先南后北之策,收取江南以后,对北汉,契丹用兵本在计划之内。赵匡胤三次对北汉用兵,均因契丹支援而不得遂其志。后宋太宗继续对北汉出兵,终将其剿灭。契丹是宋的大敌,这一点赵匡胤非常清楚,如果北宋对契丹用兵取得胜利,收复幽云十六州,北宋集结重兵于幽云险关,进则北上可直入草原,退则扼险关据守,那么开封的优势将全部发挥出来。



开封的优势,简而言之,有如下几点:

1.经历唐末乱世,长安,洛阳均遭战火,而开封独存,五代四国以开封为都,开封到后周已然上河深城固,人口充盈,城市规模远胜于洛阳。北宋无需在进行大规模营建,即可得到开封城几代经营的红利,这一点为北宋君臣所共知。

2.从晋室南迁之后,南方经济已经开始了大发展,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沟通南北,经隋唐的发展,以及五代相对北方更少的战乱,中国的经济中心实际上已经往东南转移。北宋开国,关中,华北残破,开封的给养实际上主要依靠东南。

3.开封处于北方漕运的中心地带,交通极为便利。洛阳遭遇唐末兵祸,从开封进入洛阳的水道已经完全淤塞,运送粮米不便。淤塞的水道短时间难以恢复,因此,如非强征民力,洛阳作为帝国之中心,虽有山河之固,但经济上依然无法承载。

4.遭遇唐末藩镇割据,宋太祖对于藩镇以及武将处于刻意打压的状态,打压的制度化就是建立皇帝亲自统帅的禁军制度,驻军京师。再则,以陈桥兵变称帝的赵匡胤不可能接受政治中心与军事中心分离的局面,这种分离对于帝国是极大的内忧。因此,军事中心与政治中心必须重合。但是,建立禁军的弊病是养兵成本非常高,京师人口密集,必须借助地方经济的给养。用天下粮米之便利,开封更是首选之地。

5.开封经历几代经营,官僚,将领均在开封建立了根基。这是群臣反对迁都洛阳的首要原因,历史上迁都群臣反对的多,支持的少,安土必重迁,迁都对于官僚勋贵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这个阶层考虑的首要因素。要是上下相合,迁都倒是极为容易,可是现实的条件是开封确实是安居之所,又何必远徙洛阳。


群臣朝议的结果是定都开封

公元976年,赵匡胤执意迁都于洛阳,在洛阳已居二月而不返。对于洛阳,这不仅是赵匡胤的出生地,也是父母归葬之所,赵匡胤更是看重洛阳的价值,即便面对群臣的反对也不为所动。谓:


吾将西迁者,无他,欲居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续资治通鉴》


也就是说赵匡胤是想依靠山河之固,去除多而不精的军队,减少国家开支。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北宋对西夏,对契丹用兵连连不利,又采取内外相维之策,导致京师禁军数量急剧膨胀,成了国家财政的严重负担。王安石变法的动机不过是解决,冗兵,冗官,冗费的问题,而犹以冗兵最急。以洛阳为都,确实可以凭借山河之险,以河口,险隘进行驻守,减少驻军数量。宋太祖更是断言:


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续资治通鉴》


宋太祖早预料到了定都开封迁延日久,宋必为养兵所困,民力耗竭,不可谓没有先见之明。


起居郎李符上书呈迁洛阳之八难,赵匡胤不以为然。李怀忠再次上书曰:


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续资治通鉴》


极陈述东京便利,又有重兵把守,这样的理由确实很充分,赵匡胤还是不从。


晋王在进言曰:在德不在险。赵匡胤听完晋王赵光义的进言,自然是同意的。国家政治衰败关键着眼点在于人事不修,人事不修才会有亡国之虞。然则,修人事无非是君臣各尽其本职。以武事来看,无非还是练兵,充实军备,修筑关隘,加固城防,这与定都于有山河之固的洛阳并不冲突。建都洛阳,建立万固之基业又何妨碍于人事。大而言之,人事不修确实会人亡政息,但是有关河险阻可以凭借,这无疑给了帝国政治生命可以延续的可能性。汴京被金兵攻破难道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吗?或许赵光义的建议让赵匡胤意识到即便定都洛阳,可能也不能保证后世的万世基业,可能让他意识到了政事的重要性,不管怎样,迁都之议就此作罢。



结语


因此,北宋定都开封其实是经过皇帝,群臣认真的考虑过的,并不是因循前代的鲁莽决定。这个决定让开封作为帝都得以繁华一时,同时也让帝国以一种悲惨的方式结束了它的往日荣光,亦让人不得不赞同宋太祖赵匡胤的远见卓识。




古代妃子侍寝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些清宫影视剧会表现得稍微夸张一些,还有在寺院山峰上临幸的戏码,那问题来了,清朝历代皇帝临幸妃子真如影视剧一般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清朝皇帝而言,后宫的私生活属于绝对隐秘,而且还关乎皇室血统的纯正及繁育,毫不夸张的说,这种事情还涉及了朝中势力的平衡和皇位继承等诸多政治因素,鉴于前朝历代皇帝后宫私生活混...

谁知道清代历代皇帝?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对于他的死,尽管清代宫庭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

清朝历代皇帝都是谁?是从多尔衮开始到溥仪结束的吗中间还有哪些皇帝
一、世祖 福临,顺治,l8年。二、圣祖 玄烨,康熙,61年。三、世宗 胤禛,雍正,13年。四、高宗 弘历,乾隆,6O年。五、仁宗 颙琰,嘉庆,25年。六、宣宗 旻宁,道光,30年。七、文宗 奕詝,咸丰,1l年。八、穆宗 载淳,同治,l3年。九、德宗 载湉,光绪,34年。十、末帝 溥仪,宣统,3年...

唐末民变
历朝历代在改朝换代之时都是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两江、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唐末民变的历史背景 在唐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沉迷酒...

商朝历代皇帝顺序表
而自祖甲之后的六个国王(廪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则比祖甲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

揭秘古代妃子钻被窝之谜
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帝身边都有成千上百的女子,上至皇后、妃嫔,下至宫女都可以成为皇帝宠爱的对象。不过,即便皇帝身为一国之主,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也要遵守皇宫中的诸多规矩。比如说,古代妃嫔被皇帝宠爱之时,不能擅自到皇帝身边,而是必须从脚下钻进被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不同朝代的皇宫中...

历代的皇帝有哪些?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

把个个朝代和历代皇帝按顺序排列出来。。谢谢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宪宗李纯(778-820) 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

历朝历代为何最后一任皇帝不是暴君就是昏君?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16岁登基,外围期间勤俭勤勉,兢兢业业,拼尽全力要复兴大明,可以说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为勤政的皇帝。但是明朝已经烂透了,“回天无力”。这么个皇帝用“昏庸无道”来形容也不合适。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从头到尾都是傀儡,开始被袁世凯圈在紫禁城,在一亩三分地里当皇帝,后又被日本...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都不长寿呢?
为什么大多皇帝都不长寿,究竟是什么原因 长寿在中国人的伦理传统中是第一幸事。但至高无上的皇帝却是平均寿命最短的一群人。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古往今来曾在中国这片国土上出现过的王朝,包括江山一统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国家,一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正常死亡的,也就是死于疾病或者衰老的339...

西安区13421024614: 南宋历代皇帝为什么不想迁都开封他们不是恢复中原?
徵非清心: 不是不想,是根本没那个能力,这跟当时的政治体制有关系.....另外南宋的政局太过黑暗,出了一个能打仗的岳飞还被害死了.....

西安区13421024614: 宋朝是最软弱的朝代,宋徽宗是怎样文治天下的面对北方强敌,军事上安
徵非清心: 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还不够,...

西安区13421024614: 开封和洛阳在古代的时候哪更富有?哪更有名气?
徵非清心: 当然是开封.宋朝时是世界大都会,清明上河图中有完美体现......宋朝时世界与中国差距有多大? 宋朝时的夜晚,全世界别的地区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

西安区13421024614: 历代统治者是如何以史为鉴的? -
徵非清心: 秦朝为了不重蹈周朝分封制的弊端,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为了不重蹈秦国覆辙,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唐朝为了避免前代出现的相权过重,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为避免唐末藩镇割据,宋太...

西安区13421024614: 开封历代皇帝 -
徵非清心: 一、宋太祖赵匡胤(北宋) 宋太祖 (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

西安区13421024614: 请教历史高手~谢谢
徵非清心: 好多人都是人云亦云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谁去签订的合约谁、谁去宣读的圣旨谁就是卖国贼,其实幕后都有指使者,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宋朝分南宋北宋,北宋末,宋徽宗...

西安区13421024614: 宋朝宫殿名称我国秦有阿房,汉有未央,唐有大明,元明清有紫禁城,那
徵非清心: 北宋的都城在(汴京、大梁)开封;南宋在(临安)杭州. 当时宋太祖称帝时,迁都到开封. 宋朝的宫殿实际上是中国历代宫殿中最小的,宋朝虽然武功不行,但经济上...

西安区13421024614: 唐宋元明清开朝皇帝?
徵非清心: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是隋朝的贵族,跟隋炀帝是表亲.建都在今天的西安.宋朝的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的皇帝柴世荣的托孤之臣,可惜自己篡位了.建都在今天的河南开封.元朝的开国皇帝是:元世祖:忽必烈.建都在今天的北京.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在今天的南京,后明世祖朱棣迁都到北京.清朝的开国皇帝是:清太祖 努尔哈赤 .建都在今天的沈阳,后清世祖顺治入关后,建都在北京.

西安区13421024614: 南宋皇帝听说宋军进入开封城,为什么潸然泪下 -
徵非清心: 开封是北宋的首都,也就是现在我们北京的地位,当年北宋两地帝被俘虏,宋王朝为了延续南迁,避免宋王朝的覆灭.当宋军能重新杀回故都,心中自然感受颇多,有种愧对列祖列宗的心理吧,同时也触景生情,想想过去差点灭国之时,好在坚持过来,现在才能回故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