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怎么创作《岳阳楼记》的?

作者&投稿:刁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哪写的?求大神帮助~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时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
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
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中进士。宋仁宗天圣中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建捍海堰。当时,西夏(党项人建立的国家,位于今甘肃省和陕西北部及河套一带)国君赵元昊屡次侵犯宋朝边境。宝元三年(1040)进攻延州(今陕西省延安)。朝廷派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和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守卫西北边疆,抵御西夏入侵。范仲淹守边数年,号令严明,爱抚士卒,巩固边防。西夏人畏惧他,说范仲淹“胸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敢进犯。当时边塞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西夏讲和,范仲淹还朝,任枢密副使,又迁升参知政事。在政治上极力主张改革,力图创新。曾建议十事,要求在原有法制的范围内,作一些整顿的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到反对,未能实现,罢政后,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历知邓州(今河南省邓县)、杭州(今浙江省杭州)、青州(今山东省益都县)。后赴颖州途中病逝。谥号“文正”。
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他在古文创作上,富于政治内容。政论文《上执政书》表现了爱国爱民的政治态度。著名的《岳阳楼记》是其代表作品: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本为岳阳县城西门的堞楼,面对着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自唐代建城以来,极负盛名。为历代文人才士登临赋咏之所。唐朝张说在这里作刺史,常和才士们登楼赋诗,有诗百余首列于楼壁之上,成为人文景观。
公元1045年,滕子京(名宗谅,河南洛阳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有人弹劾他枉费公钱,降官知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县),又改为知岳州(今湖南岳阳市)。他主持重修岳阳楼之后,给范仲淹写信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约范仲淹为岳阳楼作文。于是,便有了《岳阳楼记》。岳阳楼因《岳阳楼记》历经千年,而名闻遐迩。
《岳阳楼记》范仲淹别出心裁,造意深刻,大气磅礴,用语精辟。通过写景抒情,转而言志。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登临者或悲或喜的不同感受,归结到探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表现出一个伟大人物的博大胸怀和坚贞的政治抱负。
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和行为由来已久。他为秀才时就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好善乐施,喜欢帮助他人财物。当他知道别人有急难时,一定出手救济,从不考虑自己有无家用。平时他不追求物质享受。即使在做了高官以后,家中的生活也像贫贱的时候一样俭朴。这种俭以养德、吃苦在前、不计享乐的美德是值得称赞的。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正是他因提倡变革而遭到排挤,被贬谪到邓州(今河南省邓县)之际,与滕子京同命相连。范仲淹不仅以天下为己任自广胸怀,也以此勉励滕子京。中国封建社会的迁客骚人,大多数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因此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悲观厌世,消极人生。范仲淹身为“迁客”,身受排挤打击,却否定一般迁客骚人的狭隘情结,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高尚的人生准则,不计个人得失,时刻以天下为己任,即使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范仲淹不仅文章传世,诗词也都有名篇为世人传诵。《渔家傲》写边疆战士生活艰苦,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极其悲壮苍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正是边塞战争生活的写照。而《苏幕遮》写景抒情堪称绝唱: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阕写景秋色山水,蓝未黄叶,芳草斜阳,铺垫下阕离情,做个好梦回家团聚,酒不能消愁,化作泪水吞咽,离别之苦,难以言表。艺术感染力极强。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人品行止犹如一块丰碑,耸立在中国历史的长廊中,后人在仰慕他的风采时,往往要咏诵他的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其浩渺雄浑的自然景观,光风霁月的人格境界,让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然而,一些学者在经过详尽考证后,居然提出范仲淹一生从没到过洞庭湖,更没登过岳阳楼的观点。那么,《岳阳楼记》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这些学者的这一观点能成立吗?

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范仲淹五十八岁,在知邓州(治今河南邓县)任上,完成了这篇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呼!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座岳阳楼,乃江南古代三大名楼之一,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边的洞庭湖畔。据说,早年是岳阳城的西门楼,三国时吴国名将鲁肃曾将它作为阅兵台,在其上检阅了浩浩荡荡的东吴水师。唐宋以来,久负盛名,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登临赋咏之所。经历了数十次的重建与修葺,还有三次迁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迥然有别的风景与外貌。然而在读过此篇《岳阳楼记》的人们的心目中,它却始终是范仲淹笔下的那座能俯瞰八百里洞庭,景色气象万千,使人心旷神怡的千古名楼。

楼以文显,文以楼传,千百年来,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名篇而声誉益著。该文对岳阳楼景物描写得如此生动逼真,人们不由被那风云变幻的洞庭山水所深深吸引。文章的抒情也独具匠心,表现出作者非凡的抱负,演绎出一种光风霁月的人格精神,令人高山仰止。凡是读过此名篇的人,谁不向往到岳阳楼一睹其卓绝景观和精神风姿呢?

然而,在对《岳阳楼记》的研究中,许多学者查阅了《范文正公文集》、《范文正公年谱》等有关史籍,却发现范仲淹“少长北地”,成年后考中进士,就一直在其他各地做官,一生从未到过洞庭湖,更未登过岳阳楼。我国四大淡水湖区域,范仲淹曾守苏州、饶州,在两地留下过有关诗文,所以到过太湖、鄱阳湖;他任京官和外放之间,也多次经过洪泽湖;唯独没有资料表明他去过洞庭湖。有学者对范仲淹在成年后的行踪和宦历作了详尽排察,绘成往返路线图,最后的结论仍是:范公无法到达洞庭湖区域。

既然许多学者认为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也没登过岳阳楼,那么这篇如此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是如何写出来的呢?范仲淹是怎样把有关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的呢?

一种说法是,范仲淹的祖籍是苏州,所以说他是生在苏州,长在苏州,甚至断言范仲淹“诞生在苏州郊区的香山镇”,曾经在苏州的天平山下发愤苦读。所以他从小在太湖的岸边长大,对湖泊那种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象万千的景观十分熟悉。

其实,范仲淹的出生地及其少年成长之地都存在不同说法。据富弼所撰《文正范公墓志铭》记载,唐代后期,范氏从长安举家南迁,有一支定居苏州吴县。五代时,范氏数代在吴越做官。范仲淹的父亲范墉于太平兴国初归宋,先后任一些地方的幕僚官。端拱二年(989)八月,范墉官任武宁军(徐州)节度掌书记,其继室谢氏生下小儿子范仲淹。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明确记载:“太宗皇帝端拱二年已丑秋八月丁丑,公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就是说,范仲淹生于山东徐州,而不是苏州。

也有学者认为,范仲淹出生地应是当时的北道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而不是徐州。范仲淹对自己的出生地有非常明确、极为清晰的表述,就是在庆历八年(1048)致挚友韩琦的一封信中这样说:“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对自记事以来,未能对出生地重游,怀着无限的惆怅。问题是出在范墉原为真定府节度掌书记,应在范仲淹出生后,才调任武宁军,后人误以为范公出生在武宁军(徐州)。上述二说不知孰是?然而“苏州说”肯定不对,它大多是地方史话的产物。

当然,范仲淹即使不是生长在苏州,也在苏州做过官,对太湖的风光还是了解的。但是说其《岳阳楼记》是模拟太湖来写洞庭湖,还是颇为牵强。因为两湖的气势其实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如据有关姑苏人士所说,太湖基本没有惊涛裂岸、浊浪排空的景观。范仲淹也有《苏州十咏》,其描述太湖的“万顷湖光里”,大多是“无风还练静”的胜景。

另一种说法是,巴陵郡守滕子京在请范仲淹作记时,曾写来《求记书》,并附送来一本《洞庭晚秋图》,供其“涉毫之时或有所助”。范仲淹形象思维能力很强,虽未亲临洞庭,但以来信和图中描述为依据,再参考前人的有关诗赋,便写出了《岳阳楼记》中洞庭湖的浩瀚场景。此说也难以令人信服,我们知道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所谓“神游物外,心与景接”。认为仅凭一幅画,加以想像,就能将洞庭景色描写得如此出神入化,恐怕勉为其难吧。且古人写游记,未亲历而着笔墨者极为少见。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根据鄱阳湖的风光加以联想而描绘完成的。范仲淹知饶州一年半,未留下关于鄱阳湖的片言只字,说明其对鄱阳湖的景观印象不深。既然对鄱阳湖都没有多少印象,何谈以此来描绘洞庭湖呢?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范仲淹不但到过洞庭湖,甚至在湖边生活过一些岁月,对八百里洞庭之景观曾有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验,否则写不出如此脍炙人口的神来之笔。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谢氏贫无所依,只得带着襁褓中的儿子改嫁,其青少年时代的生平行实在史籍中几乎是空白,其实就应从这里寻找范仲淹与洞庭湖的关系。其时,范仲淹随继父朱文翰宦游四方,曾经到过澧州安乡(治今湖南安乡西南),还有池州(今安徽贵池)、淄州(今山东淄博南)诸地,度过了他少年苦读的岁月。

学者方健经详尽考证后指出,约在至道、咸平年间(995~1003),少年范仲淹约在七至十五岁的时候,其继父朱文翰任安乡知县,仲淹就从母随朱氏生活于今湖南的安乡县,这里正位于水势浩渺的洞庭湖畔。在此“县三面皆大湖”的安乡度过了其难忘的少年生涯,数年中,洞庭壮丽秀媚的湖光山色。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使他久久不能忘怀,范仲淹就是在这时与洞庭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宋末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和祝穆的《方舆胜览》都载:“范文正公读书堂,在安乡县。仲淹幼孤,从其母归朱氏,朱宰安乡,与俱来读书此地。”《范文正公文集·褒贤集》卷三有南宋宝庆三年(1227)时所记的《澧州范文正公读书堂记》,其详细记载了安乡县范氏读书堂的情况,南宋初曾毁于兵火,庆元中再重修。康熙《安乡县志》中保存了最早记录范仲淹在安乡遗事的文献,为庆元二年(1196)时澧州州学教授王仁撰写的《重修范文正公书台记》,其更为翔实地叙述了安乡范氏读书台的来龙去脉,尤其是相当精确地描绘了读书台的地理位置,在澧阳县南八十里处,正位于洞庭湖畔。而“书台夜雨”已成为安乡著名的八景之一。此外,从县志中一块残碑上考证出范仲淹在安乡读书的启蒙老师为太平兴国观中的司马道士,所以范仲淹对道家学说有较为精湛的研究,实源于此。其他有关佐证不胜枚举。

其后,朱文翰调任淄州长山县令,仲淹与母亲也自然随之来到山东,曾苦读于长白山醴泉寺僧舍,此时仲淹约十六岁上下。此山位于山东中部,即今邹平县以南的白云山,因山中云气长自而得名。范仲淹在这里发愤苦读,博览群书,山中溪水清澈,读倦了就“以水沃面”,从而“慨然有志于天下”。所以,今天这里也有范仲淹的读书纪念堂,它与安乡的范氏读书台并没有矛盾,而两处读书堂之遗迹,正好填补了范仲淹青少年时行迹记载的空缺。

在离开洞庭的四十余年之后,当他应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写《岳阳楼记》之时,少年时候的一碧万顷、浮光耀金的洞庭风光再次浮现脑海,真是文思如泉涌,笔锋在八百里湖面上纵横驰骋,将浩渺壮观的湖光山色尽收笔底,写出这一千古绝唱的名篇,也就不奇怪了。不过,人们还是比较一致地认为,范仲淹没有时间去登临写此名篇的前一年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所以在行文至此之际,只能采用“避实就虚”的手法,仅记“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也轻巧简雅。

总之,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是晚年的范仲淹根据四十余年前少年时的洞庭印象而写就的。你相信吗?




<岳阳楼记>
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3.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任(做官),每慷慨论天...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让我们共同走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2、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世称“范文正公”。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

范仲淹作文500字要生平日期
一位同学怪他怎肯错过观望皇上的良机,他却回答:“日后再见,也未必晚。”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秋和八年(1015年)春,他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 诗选
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范文正公集》 【作品选介】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秋思)...

岳阳楼记教案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应该如何评价,是学习的一个疑点,宜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作者所处的特定社会阶段,进行正确地分析。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影碟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自学文章,理解难词、难句,领会文意。2....

范仲淹相关的文言文
5.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阅读答案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岳阳楼记》
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节引,字句略有改动),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挂在小黑板):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

范仲淹自传文言文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 3. 《范仲淹上疏》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 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

初一常考的文言文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

岳阳楼记的文下翻译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阳高县13874948280: 范仲年是怎样写出岳阳楼记这篇千古名作 -
奚钧谷丙: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背景: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记》.

阳高县13874948280: 范仲淹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岳阳楼记》 -
奚钧谷丙: 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而且它又地处“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滨,王象之《舆地纪胜·岳州》引《岳阳风土记》说:“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广.”自唐朝...

阳高县13874948280: 北宋名臣范仲淹是怎么创作《岳阳楼记》的?
奚钧谷丙: 《岳阳楼记》是他晚年在河南邓州做知州的时候,应好友藤子京之邀而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他名垂千古的佳作!范仲淹一身浩然正气、爱民忧国、廉洁奉公、克勤克俭,在历史上留下清名,为后人敬仰和爱戴

阳高县13874948280: 范仲淹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岳阳楼记》 -
奚钧谷丙: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记》.范仲淹受朋...

阳高县13874948280: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是什么? -
奚钧谷丙:[答案] 直接原因是因为范仲淹的朋友藤子京重修了岳阳楼,嘱咐范仲淹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 间接原因是因为范仲淹想劝藤子京不要因为自己有了一些政绩就洋洋得意,要胸怀天下,并在文章里抒发一下自己的政治抱负.

阳高县13874948280: 范仲淹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
奚钧谷丙:[答案]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

阳高县13874948280: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
奚钧谷丙: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阳高县13874948280: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
奚钧谷丙: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简单地说,是为了规劝友人滕子京,并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详细一点,就是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

阳高县13874948280: 岳阳楼记作者的写作背景 -
奚钧谷丙:[答案] 《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作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

阳高县13874948280: 范仲淹在哪里写的<<岳阳楼记>>? -
奚钧谷丙:[答案] 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范仲淹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