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的青铜器是怎么做出各种复杂的花纹的?

作者&投稿:茆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商代与西周绿漆古青铜器,绿漆古部位,触摸粉滑,破口处微观可见粉末结构。器表因为常年浸水,浮锈自然脱落,铜器自身材质自然质变,形成一层具有厚度的绿皮,绝少形成复杂不规则又形状不一的铜绿斑晶状体与沾粘外来物质,造假者埋土腐蚀电解酸咬沾粘等障眼技巧,无用武之地,故难仿造到位.市场少见商代与西周绿漆古青铜器。浅谈天价青铜器商周“原始青铜”杂谈。

汉代与唐代黑漆古,仅是铜器表面轻薄一层黑皮,易仿。

原始青瓷,是学术界对夏商至西汉时期烧造的高温青釉窑器的称法,有研究资料表明,原始青瓷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其中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出土较多,而考古发现最早生产原始青瓷和生产窑址最为集中的则是浙江地区。

浅谈天价青铜器商周“原始青铜”杂谈。

原始青瓷的品类也十分丰富,从功用上可大致划分为立国安邦的重器礼乐器、普通百姓使用的日用器皿以及兵器和农具。器物大多为尊、卣、簋、壶、豆、罐、鼎、杯、盂等,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部分钟、錞等仿青铜礼器。

原始青瓷作为一个少有出现在展场的瓷器种类,一直以来少为大众所熟悉。据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馆长蒲重良介绍,原始青瓷自商代开始创烧,历经西周时期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鼎盛,最终在秦汉时期进行了演变,并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从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的演化。

  夏商时期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夏代,烧陶窑炉的改进,为烧制出耐温度较高的原始青瓷创造了条件。商代早期的陶瓷业已经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由于原始青瓷有坚固耐用、器表有釉不易污染而又容易清洗等特点,到了西周时期,原始青瓷已逐步发展成为日常器具。

历史如此悠久的原始瓷器,在相关的名称以及类型界定上一直存在争议,甚至有学者认为,“原始青瓷”这个名称也不过是学术争论后妥协的产物。这是因为在已知的所有原始青瓷器物上,至今仍都没有发现过这类器物的自铭,甚至连文献也没有关于这类器物的明确记载。为此,今人便只能将汉代以前青釉瓷器命名为原始青瓷。自此都还在驳论颇多。



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西周中晚期我国形成了列鼎制度,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青铜鼎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制也在发生变化。商代早期多为圆腹尖足,也有方鼎。到了中期出现了扁足鼎等等。商代晚期尖足鼎逐渐减少,圆腹柱足鼎开始居多,鬲鼎逐渐多了起来。鬲属于鼎的一类。《尔雅》记载“鼎之款足者,谓之鬲”。

出土青铜器四大代表

第一: 商代人面纹铜鼎、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口宽23.7厘米、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

鼎为炊器,上有两耳,便于提携,下有四足,便于加温。商代铜鼎很多,此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腹部浮雕的四个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宽嘴紧闭,表情庄重。在人面的额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的面部,而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或怪神的形象。腹内有“大禾”二字铭文。中国历史上有关于夏禹铸九鼎的传说,夏王朝灭亡之后,九鼎归于商,商王朝灭亡后,九鼎归于周,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具体到个人来说,鼎又是身份地位的标志。

第二:商代豕(shǐ)形铜尊、高40厘米,长72厘米、1981年湘潭船形山出土

尊为酒器,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口两侧有獠牙,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不属于家养,而是一条孔武有力的野公猪。前后肘部有横穿的圆孔管,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此器重达30多公斤,容积有13公升,盛满之后,一个人难以搬运,有此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猪身上装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

第三:商代牛形铜觥(gōng)、高14厘米,长19厘米、1977年衡阳包家台子出土

觥(gōng)为酒器,牛首及背为盖,腹内盛酒。颈部为流。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此觥(gōng)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第四:商代立象兽面纹铜铙(náo)、通高71厘米,铣(xiǎn)间宽46.5厘米。重67.25千克、1959出土

  铙(náo)为乐器,经过实测,敲击正鼓和侧鼓,可以发出不同的乐声。铙的形制与稍后的钟相似,钟有钟架,属于悬挂敲击的乐器,从铙的结构看,有的可以悬挂,有的则甬部为直筒形,无法悬挂,因此,铙(náo)可能是一种甬部在下,口朝上的敲击乐器。此铙的侧鼓有立象,钲(zhēng)部粗线条的兽面纹,钲周边有虎、鱼和乳钉相间排列的纹饰。湖南地区目前发现的铜铙(náo)数量较多,重的达到221.5千克。



亦文亦物聊国宝:商周青铜器足可通神,古人的铜料又取自哪里?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以往,我经常逛博物馆,也拍过不少的国宝青铜器。国内珍藏青铜器精品比较多的地方,应该就是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这3处。

青铜器国宝为啥基本都现存北方?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没找到过,这些精美的青铜器原料又到底来自哪里呢?

换句话说,在古代哪个省份是战略资源的富集省?需要从3个层面来解读。

1、为啥商周青铜器主要藏在北方的博物馆?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夏商周三代王朝建都都在山西、河南、陕西一带,青铜文化的核心就围绕他们而来,甚至到后来的春秋为止,这个格局也如此沿袭,存世量大、出土量大是核心基础。再者,上海博物馆是当年对外开放的商埠、码头,民国乃至近代的不少走私文物就是在上海海关被追缴回来,就地留了下来建馆保存也属于正常;而北京是国都,收藏展示国之重器责无旁贷,代表性的青铜器物不少就藏在国博。

2、在古代,铸铜原料的产地有几个?

其实,商周春秋时铸铜的原料铜产地,三言两句讲不清楚,郭沫若、翦伯赞等学者争论了十几年也没掰扯明白。

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采铜冶炼应是黄帝时期。《史记》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首山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县东南。大禹时期,铸造九鼎;夏启曾在昆吾铸造九鼎,即现今河南濮阳一带。

《山海经》记载,中华大地产铜之山在上古时期有14处,其中陕西最多有7处,其次是山西5处(太原、阳泉、垣曲、昔阳、吕梁),河南2地。有专家论断:古代产铜之地最多的地区,应集中在陕西终南山、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三地。与此同时,在南方,是长江流域的湖北、扬州最多。

3、铸造很复杂,青铜器作为合金,锡矿不可少

咱们上次已经讲过:古代铸造青铜器,必须是合金,或掺锡或掺铅,几乎从无例外。说穿了,不仅要知道原来的铜矿在哪儿,连锡矿也要顺便搞清楚才行。

锡,在地壳中含量微乎其微,全球的锡矿分布都很少。我国的锡矿储量世界第一,且非常集中。在古代,锡矿的主产地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四省份,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锡矿分布在15个省份,云南、广西、湖南、广东、内蒙古、江西6省最多,占到了全国总储存量的97.7%。

在商周时期要铸造传说中足可通神的青铜礼器,华北地区是首选之地。锡料最有可能是交易或远途运来,这就是今天的结论。

以上是我的看法,关注账号【亦文亦物】,实地考察,一起看更多山西精彩国宝。




周青铜器有哪些
1. 礼器类青铜器:如鼎、簋等。这些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等场合,是周代礼仪制度的重要体现。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之一,既有烹煮肉食的实用功能,又象征着权力与地位。2. 兵器类青铜器:如戈、矛等。周朝时期,青铜兵器不仅用于实战,也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战争文化。这些兵器通常采用精...

商周青铜器是如何分类的
1、食器:夏商周的青铜器的中,食器最多,主要的类型有鼎、鬲、甗、簋、簠、盨、敦等。2、乐器:乐器主要有铙、钟、镈。3、水器:水器用于盛水,主要的类型有罍、壶、盘、匜、瓿、盂、鉴等。4、酒器:酒器的主要类型有爵、角、斝、觚、觯、兕觥、尊、卣、盉、方彝、勺等。5、兵器:兵器...

周朝青铜器是什么样
西周以后,青铜器花纹粗犷单纯,也和器壁变薄有关。战国时代更充分利用了捺印花纹的简便方法,产生了繁复的图案。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一、西周初年的青铜工艺 西周初(武王、成王、康王、召王时期)的八九十年间的青铜器,在造型和装饰上与殷...

商周青铜器是如何分类的
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尊为酒器,...

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和代表作
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西周中晚期...

商周时的青铜器是怎么做出各种复杂的花纹的?
1. 淅川下寺出土的“云纹铜禁”是一件代表性的失蜡法制品。这件器物长131厘米,宽67.6厘米,中间是一个长方形放置区域,四周则是立体龙形装饰,龙角和龙尾以浮雕形式呈现。底部四角和四周则有12个踞伏的怪兽作为支撑。这件器物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法制品之一。2. 曾侯乙墓中的“青铜尊盘”...

简述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异同
春秋中期出现了失蜡铸造法,即先用蜡制成器件模型,再用泥浆浸涂焙烤,使蜡质流失,形成泥范最后注入溶液。用这种方法,可以铸造出极为细密精致的具有多层透雕装饰的青铜器物。二 用途不同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

西周三大青铜器是什么?
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毛公鼎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1、体量最大的盘,虢季子白盘,铸于公元前816年,因作器者为虢季子(名白)而得名。以铭文字数而言,虢季子白盘字数稍逊(111字),但就制作之精良与体量之大,则以此盘为最。年代:西周 ,通高39.5厘米,口长137.2厘米 ,清道光年陕西省宝鸡市...

商朝的青铜器和周朝的青铜器的区别是什么
1、纹饰不同 商代主要采用兽面纹,其他还有鸟纹,象纹,鱼纹等,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即以兽面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图案组织多采用单独纹样并采用对称式。周代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成二方连续,地纹减少或无地纹,具有质朴和韵律的美。2、用途不同 ...

西周铸造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1.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器形上呈现出多样性,由于采用陶范制作,每件器物都独一无二,因此没有完全相同的造型。如果有相似的器形,很可能其中一件或两件是后人仿造的。2. 纹饰方面,西周青铜器继承并发展了商代的纹饰,早期进入纹饰的鼎盛期。商代的兽面纹等纹饰在西周仍有使用,而西周中后期则发展...

临武县13298175373: 青铜器的优点和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
惠婷小儿: .块范法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

临武县13298175373: 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 -
惠婷小儿: 青铜冶铸业臻于鼎盛,能熟练地使用多种分铸法(先铸器件再接铸附件,或者先铸附件再与器体铸接),以获得复杂的器形,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圆斝的斝柱和斝鋬就是铸接于器体上的. 卣的多次铸接更为典型.它的提梁、盖纽采用了多种铸接...

临武县13298175373: 青铜器是怎么制造的 -
惠婷小儿: 青铜器 目录 名词解释 分门别类 功用性质 著名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鉴定编辑本段名词解释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

临武县13298175373: 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
惠婷小儿: 青铜器的一般制作工艺 1 塑模:将准备铸造的器形先塑出泥模 2 翻范:在泥模上翻出外范,在泥模或外范上雕刻所需的花纹.然后,将泥模外表刮去一层作内范,或另外制作内范,内范与外范之间的距离,即为浇注后铜器器壁的厚度. 3 烘烧:...

临武县13298175373: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
惠婷小儿: 一、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二、分工细致.三、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商周青铜器铸造是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 古代用泥范铸造: 过程是:1.制模.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2.翻外范.将调...

临武县13298175373: 青铜器不同时期的制作都有什么变化? -
惠婷小儿: 由商、西周至春秋,共历1100多年,其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意识,更因地区、风习、爱好的不同,审美观点各异. 这反映在青铜器上,主要包括盛酒器、饮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制作,不论是器形或纹饰,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

临武县13298175373: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哪些 -
惠婷小儿: 1、块范法:商周时代最先接纳,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要领.以铸造容器为例,首先足制作容器的模子.模子在铸造工艺上也称为模或母仪;然后根据容器模子的大小和外表纹饰的庞大程度,易于从容器模子上脱下,再把土壤支解成数块密...

临武县13298175373: 商周时期青铜器有几道制作工序. -
惠婷小儿: 塑成泥模 制作陶制范具 将铜等矿石为熔化 将铜液注入范具 打破范具,对器具进行表面加工

临武县13298175373: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如何铸造的
惠婷小儿: 一、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二、分工细致.三、种类繁多.

临武县13298175373: 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 -
惠婷小儿: 工艺皆为范铸,或有分段的再焊接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