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仁宗朱高炽皇后是怎样一位皇后?

作者&投稿:龙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仁宗皇帝朱高炽的皇后叫什么名字?~

仁宗诚孝皇后,姓张氏,永城人。父麒以女贵,追封彭城伯,具《外戚传》。洪武二十八年(1395)封燕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封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统七年(1442)十月崩。尊谥曰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合葬献陵,祔太庙。

1424年8月初,朱棣死在远征蒙古回朝的路上。
明朝国库空虚,人民赋税压力大,六次远航让远方小国沉醉在幻想中。
连年征战,让北方边境扩充成了一条漫长的防线。
新都城北京以长期依靠漕运供给而生存。纷繁复杂的军事组织与官僚机构让人倍感疲倦。
这一切本是尽在人的掌握之中,但这个人去世了。
8月末,朱棣去世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大儿子朱高炽的耳朵里。
他立即缩减开支下令加强南京的治安,把与郑和一起出航的太监王景弘派去镇守南京。他很喜欢南京,讨厌北京的气候,时刻盼着都城回迁。
隔天,监禁了2年之久的户部尚书夏元吉被释放。
朱高炽听从了这位户部尚书的建议,取消郑和的远航,取消边境的茶马贸易,取消去云南和安南地区采办黄金的行动。
为了简朴,册封皇后的典礼也搞得平淡如水,没什么感觉。
(张皇后画像)
朱高炽不打算使用武力,他崇尚的是仁政。于是在提拔官员时,他非常注重个人品德,一名没什么才能的低级官员被提升,完全是因为他孝顺。
朱高炽真的很想把都城搬回南京。
然而,登基刚满一年,他就去世了,迁都南京这事被无限期搁置。丧礼非常的简朴,很符合他的风格。
张皇后还没缓过神来,就升级做了皇太后。
这样始料未及的事,让她非常惊讶。
如何是好呢?早就劝皇帝减肥了,让他少吃点,他不仅对自己不理不睬,还跑去与进贡来的朝鲜美女淫乐。瞧,这下出事了吧。
朱高炽暴毙时,年仅47岁,宫里一时间流言蜚语:什么雷击啦,中毒啦,纵欲过度啦,心脏病发作啦等等。
还有人说,朱高炽本来活得好好的,可就在死前的几天,有个不知好歹的大官上折子全方位批评了他,说他在永乐帝服丧的时候,还忍不住与妃子淫乐。
朱高炽怒火中烧,就给气死了。
不过,他人不在了,这一年来的短暂改革却影响了未来的100年。
(朱高炽和张皇后画像)
新继位的是朱瞻基,他年轻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度过。父亲称帝后,他被立马派去南京,帮助完成迁都的准备工作。
父亲病重时,他被召回了北京――他可不像自己的父亲,他喜欢武力,也崇尚武力。总之,朱高炽非常喜欢他。
从南京回北京究竟有多远呢?对于朱瞻基来说,那是一段很远的路,因为他回到北京时,父亲刚好去世了。
嗖的一下,他成了新皇帝,次年定年号为宣德。
他立即放弃了迁都南京的计划,仍然以北京作为首都,这可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一回来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故乡味。
此时,皇帝的权利与皇太后张氏的权利并重,皇太后成了整个皇室和宫廷的政治网络中的关键人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想要撼动母子两统治的人已经蓄势待发了。
他叫朱高煦,是朱瞻基的叔父,朱高炽的亲弟弟。
当年,他曾因战功赫赫被朱棣宠爱,一直盼望着当太子,当他得知自己那肥胖,虚弱,有腿疾的哥哥被选定为皇太子时,他陷入了绝望,经常自暴自弃。
他屡次违背朱棣的要求,大放厥词,终于,量变引起了质变,就在1417年,朱棣终于忍无可忍,将他流放到了山东的一小块封地上。
朱高煦在那块小小的封地上,度过了人生中最窝囊的日子,因为那个好色,肥胖,有腿疾的皇兄对他非常好,经常差人询问他的心情是否安稳。
他说他的心情平静得很,很适合造反。
就在他的兄长暴毙,年纪轻轻的侄子登基后,他变得狂躁不已,胸中沸腾着一股子怒火,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历史重现了它自己。朱高煦真的造反了,走的是他老子朱棣当年的老路。
一切就像回到了过去。朱高煦派人去朝廷里,指责皇帝这样做的不对,那样做的不对,说是坏了祖先的规矩――与当年朱棣的用词一模一样。但这一次没人响应他。
在大学士的催促下,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剿灭自己的皇叔。三个月过去后,叛乱被平息了,飞一般的速度。
朱高煦没有朱棣的好运气,他被削了爵,残酷地受了刑,受牵连者,600多人被杀,2200人被发配边关。
一切都很完美,只是扫尾工作没做好,皇帝烦了,他不想再追究了。
他如今关心的是正事:皇朝的稳定与孝道。
去年,张太后与很多嫔妃一起去万寿山赏景。
今年她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想念先帝,要去给永乐帝和洪熙帝烧香祈福。一路上,宣德帝默默护送着母亲,百官在道路两边跪拜。
(影视剧中的张皇后)
回来之后,皇太后觉得宣德经历了这种事,心灵上应该有了很大的触动,而这种触动应该是成为老百姓眼中的道德楷模。
于是她要求宣德写了一篇《赏春赋》,记录着一路上的见闻。
张太后对皇帝要求很严苛,当晚皇帝动笔了。
这个时候,南边占城国那边跃跃欲试。
宣德帝刚从剿灭自家亲戚的阵痛中回复过来,关系处理得十分欠妥当,又忙于其他国事,结果影响了两国关系,导致几百年后,过去的伤痕依旧若隐若现。
北边朝鲜对大明也有怨气。
宣德帝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孝子,他对母亲的信任与辅佐非常感激,当年就是她让杨士奇,杨溥,杨荣来劝解自己御驾亲征的。
如今叛乱平息,应该如何回报她呢?
干脆派人去朝鲜找嫩豆腐吧。
张太后一生挚爱嫩豆腐,可总是不能想吃就能立马吃到。
皇帝作为儿子,也十分着急。可是,为什么非要去朝鲜找呢?
宣德帝对女色十分热衷,他觉得借着给皇太后找嫩豆腐的机会,让自己的亲信宦官去朝鲜挑些年轻美貌的女子回来,不是一举两得么?
于是,就这么决定了。
(影视剧中的张皇后)
少女与宦官一起被运回了大明,其中还有多名女厨师一起到来,让皇帝大开眼界。
这些女人来了又去,有些则被无缘无故的留在大明十年之久,这让朝鲜方面很不满意。
虽然表面上朝鲜又是赠金银又是送战马的,搞得如火如荼,但私底下对明朝皇帝用公款满足自己私心这一做法,非常愤慨。
从永乐到宣德,一个老子,一个儿子,怎都好这口呢?
这时期,海上贸易停滞,贡品似乎也时断时续――此举本来是为了加强海上治安,却没想让海防如同虚设,倭寇依旧猖獗。
就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时刻,宣德帝决定了,他要恢复豪华远航。
没人知道宣德帝为何要这么做。
郑和已经62岁了,两鬓斑白,出发前两天似乎还感冒了。
这一次是最后一次下西洋,与之前6次一样,带回了很多奇珍异宝。
唯一不同的是,航行的距离更远了,抵达了东非沿岸,另外,郑和回程时却因体力不支,病死在了印度古海岸边。
内阁学士曾激烈地反对远航,他们担心远航会虚耗钱财,让老百姓生活陷入贫困。
宣德帝没理会他们。然而,他的反抗成功了,后几任皇帝在远航这件事却退缩了。因为财政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就在宣德想要进一步励精图治的时候,他突然去世了。
临终前,他指定了朱祁镇(英宗)为继承人。
朱祁镇年仅8岁,张太后却领导着一整个庞大的摄政集团,朱祁镇继位后的七年间,一直处在这个摄政集团的笼络下。
嗖的一下,张太后成了太皇太后。
(影视剧中的张皇后)
已经发生了两次篡位,一次成功,一次失败。
有人说,张太后本打算让自己儿子襄王继位,但后来她又暗中帮助了自己的孙子。
她的摄政集团,有大学士和宦官一共三人。
其中人称“三杨”的杨士奇,杨溥,杨荣也是她的得力助手。他们只是姓氏相同,不是亲戚。
宣德统治的那十年里,宦官成了政治上的主力军。
前两朝的皇帝都严密地监视着宦官的行动。到了宣德这里,他将这种监视做了一点改动。
在宫内,他为宦官提供了正式的书本教育,还让大学士去教他们。以至于有些宦官虽然出身卑微却能读懂奏折,走笔成章。
在皇帝偷懒时,他们就成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沟通桥梁――特别是在处理机密文件的时候。
“三杨”发现了这个弊病,但没有及时告知皇帝,于是宣德去世后,8岁的朱祁镇的成长就被包围在了一群宦官之中。
张太皇太后在宫中很受人敬重,宦官在她这里几乎没什么市场。
(影视剧中的张皇后)
她微妙地平衡着身边的大学士与宦官的关系,一般是几个人先讨论,然后再由她来做最终裁决。
她为皇帝安排了一个叫做王振的宦官。他是宣德年间最早接受教育和行政训练的大太监之一。
当年(永乐帝时期)他还是一名儒家的老师,专门给宫中的妇女授课。
永乐帝觉得,这些小伙子总是频繁接触深宫妇女,实在不合体统,就亲自说服了一批老师自愿净身,王振就是这批人中的一个。
净身后,他可以随意出入授课处,很快就升官发财了。
入司礼监工作时,他不过35,36岁,非常年轻。
为了保持平衡,她又看中了另外一个人,资深军人英国公张辅。
他是前几代辉煌岁月与王朝更替的见证者,可以让小皇帝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谦虚与敬重。因为他已经老得堪称活古董了。
张太皇太后在宫中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
只要有她在位,宦官们都不敢轻举妄动。
但宦官想上位,怎么办?
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小皇帝向自己身边靠吧。
比如,王振就领着小皇帝去看北京守军的训练。老师讲课十分枯燥时,他就买新奇玩意来逗小皇帝开心。
张太皇太后对孙子要求十分严格,常常使他闷气丛生,因为他太小,总达不到她的要求。
此时,王振成了小皇帝的盟友,他拉拢兵部尚书,让小皇帝觉得只要他一长大,警衣卫就归他管,他们会成为皇帝最得力的办公助手。
在所有的老师中,只有王振给人感觉是真真实实站在皇帝这边的。
他年轻,有谋略,而其他人都老了,一口一个孝字,一口一句史话,让皇帝烦得要命。
王振确实是毕恭毕敬,但张太皇太后还是预感到他会为王朝统治招来灾难。
1437年末,她决定让王振自尽,她已命宫女将刀架在了王振的脖子上。
但她没想到是,王振比她更快一步笼络住了小皇帝的心。
皇帝跪在她身边为王振说情,朝中还有好几位大臣也接连为王振说话。
她犹豫了,或许王振并不像自己所预想的那样。或许他不会成气候。
(影视剧中的张皇后)
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应该对小皇帝有信心,他已经15岁了,刚与皇后钱氏结了婚,很快就要亲政了。
新力量已经崛起,而张太皇太后安排的那些保守派的大学士死的死,老的老,批阅奏折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累赘,该退休了。
1442年,太皇太后刚驾崩,王振开始行动。
当年永乐帝说服他们净身让他见识了蛊惑人心的力量,如今他也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年老的大学士们放弃工作,回家养老。
王振大权在握,让其他的宦官眼前一亮。
他们从未觉得自己未来的路如此宽广无边,在他们眼里,以皇帝的权利为自己的权利,并滥用这种权利,是致命的诱惑。
宦官,东厂,锦衣卫的联盟,开始成型,不久将彻底浮出水面。
明朝正式走入宦官专权的泥潭。
张氏就像一位拼命拉住巨轮的纤夫,肩头扛着又粗又长的麻绳,举步维艰地向前走着,可巨轮却陷在滔天的海浪中,一不小心就又退到深海里去了。
她明理更知足,坐拥摄政集团的时候,也没有觊觎过皇位。
就因为在杀王振这件事上侥幸了一下,或许说心疼了一下年幼的皇帝,导致后来王振大权在握,滥杀对手。
这,肯定不是她所期望。
她曾是一介平民,父亲甚至不是什么大官,只是一个兵马副指挥。
当年朱元璋决意为自己的孙子们选妃,选中了她。于是她就成了世子妃,朱棣称帝,她成了太子妃。
嗖嗖地,一马平川登上权利高位。
朱棣在位时,就夸过她,“新妇有贤德,以后我皇室家事多得依靠她了。”
没成想,说中了。
在她的辅佐下,宣德帝在位那十年,四海平静,并无严重的内忧外患,更没有撕心裂肺的党政,内阁政府配合的也很好,工作效率相当高,被称为“明朝的黄金十年”。
百年后,她的子子孙孙们每次说起这段时期,都心驰神往。
的确,以一人之力甚至拼上万人之力,也无法保万世安稳。
但,就是因为保不了一世安泰,才更要全力以赴去保那一时的安稳,要创造那一时的风华绝代。
因为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能抓住这针尖般细微的一秒,已属不易,能赋予它生命,给予它色彩,让它如梦如幻,精美动人,则更了不起。
这不就是有志者所向往的,最真实的活着的意义吗:抓住那非凡岁月,好好活,哪怕未来,深渊千丈,万劫不复。

张氏是河南永城县人。她的父亲为兵马副指挥张麒。母亲仝氏,三个哥哥,两个妹妹。她自幼聪颖贤惠。不论做什么事,都非常细心。洪武二十年(1387),朝廷为诸王世子选妃,她被选中,册为燕王世子朱高炽妃。永乐二年(1404),世子朱高炽进为皇太子,她由世子妃进为太子妃。

张氏行为端庄,谨守妇道,深得成祖及仁孝皇后的喜欢。洪武三十二年(1398)张妃喜得一子。名瞻基。永乐三年之后,成祖多次巡幸北京。5次亲征漠北,几次命皇太子朱高炽监国,裁决政务。朱高炽注意爱护臣下,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树立了一个仁厚君主形象。其间虽历尽艰辛,但朝无废事。特别是当高煦,高燧与其同党伺隙谗构、觊觎皇位时,有人间皇太子是否知道有谗人相间。可是,高煦图谋不轨,连结宦官、酷吏谗言太子,加深了成祖对太子的猜疑。这天,他命诸子比试骑马,射箭,朱高炽因身体过胖不能参与,就向父皇乞请不去参加。不料朱棣大怒,遂命有司削减太子膳食的供应,进而打算更易太子。

所有这一切,张妃都历历在目。她不仅时时从精神上去安慰太子,而且想方设法从中斡旋,保住朱高炽皇太子之位。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成祖驾崩,遗诏传位皇太子朱高炽。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册封张妃为皇后主事中宫,立长子瞻基为皇太子,位居东宫。朱高炽即位后他信用内阁,审时度势,转变国策。大有开创“太平盛世”之雄心伟志。

作为皇后的张氏多以处理好宫内之事为己任。偏偏天不假年,48岁的仁宗在位仅仅10个月。忽然大病不起,病逝后,皇储朱瞻基依次嗣位,是为宣宗,尊母后张氏为皇太后。

一年之间,成祖,仁宗先后去世,宣宗毕竟年轻,皇叔们时刻不忘争夺帝位。连成祖也不会料到。他的儿子又重演了“靖难之役”。亲骨肉眼看又要兵刃相见。悲痛之余,皇太后深为新上任皇位的儿子担忧。她想到太祖皇帝之马皇后,辅佐太祖打下天下。治理天下,还赢得了一代贤后之美誉。与其坐视祖业毁于己手,不如效马皇后之样,恪守妇道,参政而不乱政,有权而不弄权。于是她毅然挑起了重担。宣宗初年“朝中政事”多禀报皇太后裁决。明王朝统治机器主要依靠内阁进行,张氏深明大义。以内阁作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之机构。因此,内阁选定贤臣,至关重要。杨士奇刚直敢言。在成祖时就受命辅助太子高炽监国:杨荣多谋善断,有军事才能,曾多次随从成祖出征漠北;杨溥是仁宗当太子时的老师,为人恭谨,有“雅操”。皇太后在重用他们的同时,晋授他们内阁大学士。3人德高望重才多资深,同时辅政,被人并称“三杨”。在他们同心辅佐下。宣宗先于即位之初,亲自出征,戡平皇叔高煦之叛,其后又果断从交趾撤兵,结束了这场牵连数年,徒耗国力的战争,使民众得以休生养息。

张氏经常教导宣宗勿忘祖宗创业之艰难。体恤民情。每当四方水旱,必赈济万民,蠲免火粮。宣宗理解母后用心良苦,更加孝顺仰重皇太后。无论是入奉起居,还是外出游宴皆先奏请皇太后;四方贡奉的礼品,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物品,也必先给张氏送上,一时慈孝美名闻天下。

宣德三年(1428)游西苑,宣宗皇帝亲自扶持着皇太后所乘轿子,一块登上万寿山。又一年,皇太后率儿孙们参拜成祖和仁宗的长、献二陵,宣宗皇帝身穿戎装衣甲,骑马亲自在前为皇太后导路。遇到河桥之处,又下马扶辇过之。沿途百姓夹道欢迎,献上蔬食,美酒,三呼“万岁”。端坐辇中,甚为感动。带宣宗亲到农家了解民情,召集老媪老叟,问寒问暖,并询问年景收成,赏给银两。百姓感恩不尽,奉献上蔬食酒浆,让皇帝及太后尝食。张氏一边吃一边赞叹。在行殿张氏令宣宗召见随从大臣“三杨”,张辅等。对他们辅佐皇帝有功予以慰劳。张氏身教言教,对宣宗的影响是有益的,在返回宫城的路途中。凡过农家,宣宗皆赐银两。以后又亲自写成《织妇词》赐给朝臣,并叫人画成图张挂于宫中,目的是要官员和众妃嫔都知道百姓的艰辛。

宣德十年(1435),宣宗因得疾病,不幸去逝。朝臣们悲憾之中,一边料理他的后事,一边关注着新君临位。五六天过去了。仍不见太子登基。朝廷内外纷纷攘攘。谣言四起。张氏不愿看到历史上惊心动魄的骨肉相残之事再发生,按照传统宣宗有子即应是法定的继承者,她果断召请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坚定地说:“这就是当今的新天子!”众朝臣慌忙叩头高呼:“万岁!”人心安定下来,谣言随之平息。

朱祁镇即英宗,嗣位一个月后,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鉴于皇帝只有9岁,宣宗弥留之际。遗诏国家,重务必须禀报皇太后。朝臣们也因为张氏自仁宗,宣宗两朝参政以来的政治威望及高尚的美德,联合奏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张氏也不让众臣失望,下令将奏疏悉交内阁,由“三杨”议决,然后施行。

英宗继位初期,张氏对外戚放心不下。她明白,一旦外戚中有人兴风作浪、干预朝政。就会产生严重的动乱。为了防止意外的事变,她从自身做起,在英宗即位后不久。就写信告诫她的长兄彭城伯张昪,三兄左都督张升望两位兄长能够体谅我的苦衷。恳请:二兄恪守法度,恭行节俭,约束子孙,不要做违背法度的事。”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十,明代第六位皇帝英宗继位。改年号为正统元年。

英宗是明代第一个少年天子,张氏为使小皇帝不忘祖辈立业之艰辛,请出祖训,让英宗每天五更时,就披衣起身,由司礼监顶着袒训来宫门前跪诵,英宗在床上跪听,完毕再离床梳洗,然后乘辇临朝。实际上这个规例在宣宗时已经废除,但英宗年小嗣位,让他自幼培养勤政之良风是大有必要的。

正统元年,“三杨”上疏,请求太皇太后张氏早开“经筵”这一皇帝接受正式教育的形式。择老成重厚,识大体之人供侍讲之职。张氏欣然赞同,令礼部尚书胡淡议定经筵注仪。二月,在英国公张辅和三杨的主持下,经筵正式开始。按照注仪,每隔十天以月之初二,十二、二十二这三日为讲期,皇帝要在早朝之后前往文华殿。听翰林讲官授四书,五经及历史,一些重要朝臣也前去参加。经筵之外,还有日讲、日讲不像经筵那样礼仪繁琐,求皇帝反复诵读规定的功课十数遍之多,故英宗登基后的最初几年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教育,履行皇帝必须躬行的各项礼仪。至于朝廷大事,乃由太皇太后辅帝听政。为保证政治秩序的安定,她作出了一系列决策:下令销毁宫中所设置的各种玩物。禁止办理与国计民生无关的一切不急之务,重申不许宦官参政、议政。不许外戚干预朝政。这些决策,再次显示出了她的魄力和能力。

为了协调她与皇帝,廷臣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廷臣在治国理民中的作用。她决定委政于内阁。内阁设立于成祖即位之初,是皇帝的秘书处和办事机构。当时内阁的权力掌握在二杨手中。她把国家重大事务交三杨议处,既发挥了内阁的作用,又可减少她在决策中的失误。

正统七年(1442)十月。终于病倒在床上。她在病重时,曾召内阁大臣到榻前,询问朝中还有什么难办的事。士奇话未出口,张太后就气断身亡了。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朱棣的哪个儿子继承了皇位
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继承了皇位。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洪武十一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洪武二十八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府。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

朱高炽的仁宗之治”:只坐了一年的皇位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永乐皇帝在北征途中患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多伦西北)。遗命把帝位传给皇太子。> > 朱高炽继承皇位,定年号为“洪熙”。那年他47岁,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可是他只在皇位上坐了一年,第二年便死去了,高炽的庙号为“仁宗”。把朱高炽称为“仁宗”,这“仁”...

明仁宗朱高炽仅仅当了几个月的皇帝,为什么会被后世称为仁宗?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与徐皇后的长子。朱棣五次征伐漠北,作为皇长子的朱高炽就看守京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后方的措施。可以说,朱棣带兵在外厮杀,而他将京城治理的秩序井然,免除了成祖远征的后顾之忧。正是朱高炽这种沉稳、善于思索问题的能力,使得朱棣非常欣慰。因此,在朱棣征伐战争中,多将国中...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吗?
这样不仅给国家省去了很多的费用,同时也让百姓的负担得以减轻。并且当粮食的产量受到了天灾,然后骤减的时候,灾民也可以享受到一些优惠的政策,甚至可以免除交一些赋税。所以在这个举动之下,朱高炽也收获了很多的人心,也让明王朝的社会秩序得到了稳定。改革效果而且明仁宗在继位不久之后,也放弃了对蒙古...

《杨诗鸿》明仁宗朱高炽暴毙之谜明仁宗朱高炽是个怎样的皇帝?_百度...
但这种建议对朱很重要。他没有皇帝的头衔,但现在他的父亲暗示他有希望。朱棣也把这个意图告诉了他的顾问。因此,这是一个问题,朱高炽不应该成为一个王子或皇帝。虽然这一事件影响了朱高炽成为皇太子,但朱高炽在永乐二年被确立为皇太子。成为朱棣皇帝仅仅两年后,他就被封为王子。大家说,你既然不喜欢这个,喜欢朱...

朱棣为什么想要除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朱高炽的“仁”又是什么样的?_百...
朱棣想要废掉朱高炽太子之位,有两个原因;第一朱高炽身体孱弱,担心其不能继承大统;第二朱高炽不像自己,几个儿子中,朱高煦最像自己,也最得宠。朱高炽被称为仁宗,他在位时间虽短,却做了很多与民休养生息事情。他的仁主要体现在,对百姓和战事怀柔政策上,不像父亲朱棣一样穷兵黩武,一生...

为什么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历史评价却很高呢?
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是个大胖子,有多胖呢,应该在300斤左右。因为身体肥胖,所以行动不便,床铺,门口都要大一号,穿衣服费布料,因此,朱棣不大喜欢他,曾多次打算立二儿子朱高煦为皇储。这事儿一直让朱棣十分纠结,后来是大明才子解缙给他下定决心立储的,解缙说:皇帝有个好孙子啊。因为朱高炽的...

明仁宗朱高炽体弱多病,朱棣为何会选朱高炽为君王呢?
我们可能对于明朝的这段历史不甚了解,但是朱元璋,朱棣,朱瞻基这些历史上硕硕有名的皇帝,我们肯定都知道,一二朱高志是朱瞻基的父亲,更是朱莉的长子,所以按照当时的情况下接替皇位,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朱高炽的出生就注定了朱高炽可以接替皇位,为什么这么说,当时立皇子一般都是立长子为太子,而...

朱高炽是怎么死的
。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由长子朱瞻基继位。

明朝皇帝朱高炽死后,皇后为何没殉葬?
其实不止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没有殉葬,连他儿子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孙氏也没有殉葬,不说说朱重八同志恢复了后宫殉葬的制度吗?怎么还能有人逍遥法外呢?其实这事儿不复杂,既然有殉葬制度,自然就有免殉条件。明朝免殉的第一个条件——职务后宫妃子里第一个可以免除殉葬的自然就是工作职务,你要知道妃子...

城步苗族自治县18242302729: 那里有明仁宗朱高炽正史资料?我在看<正说明朝十六帝>?
良浩孚亢: 明仁宗朱高炽(公元1378-1425年),明成祖朱棣长子,成祖病逝后继位,在位一年,病崩,终年47岁.葬于献陵(今北京十三陵). 朱高炽,公元1395年被册封为燕王...

城步苗族自治县18242302729: 张妼晗的原型是谁? -
良浩孚亢: 《清平乐》张妼晗的历史原型是张皇后.张皇后是北宋温成皇后张氏,河南永安(今河南巩县南)人,宋仁宗赵祯宠妃,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安寿公主、宝和公主、唐国公主生母.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闰正月,一场针对皇帝本人的“斩...

城步苗族自治县18242302729: 朱高炽(关于朱高炽的基本详情介绍)
良浩孚亢: 1、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2、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3、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4、洪...

城步苗族自治县18242302729: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给大家介绍一下)
良浩孚亢: 1、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任皇帝,是皇帝朱迪和皇后许的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弘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国号弘熙.2、朱高炽生性安静,言传身教,喜欢读书.但是身体胖,导致身体虚弱.吴鸿二十八年(1395),立为颜氏子.在朱迪起义期间,他和朱高炽王子一起保卫了北平(现在的北京).朱高炽对士卒很好,但只有一万人不肯围攻李景隆的五十万南军,城池就靠它了.本文,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到此就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步苗族自治县18242302729: 明朝皇帝皇后名单?按照先后的顺序 -
良浩孚亢:第1任洪武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秀英(1333一1382),是安徽宿州人,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病逝.朱元璋给马皇后很高的荣誉...

城步苗族自治县18242302729: 明朝的越王的资料 -
良浩孚亢: 朱瞻墉,是明仁宗朱高炽嫡三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明朝第一代亦为唯一一代越王,王妃吴氏,吴升之女.朱瞻墉在永乐三年正月初十(1405年2月9日)出生,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1424年11月1日)受封越王,建邸衢州府,但他并未就任. 他在位十五年后,于正统四年六月二十六(1439年8月5日)去世,谥号靖,年三十四岁,葬白水峪,越国被撤除.

城步苗族自治县18242302729: 献陵的主人是谁?
良浩孚亢: 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及其皇 后张氏的合葬陵寝.献陵的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朱高炽死于洪熙元年(1425 年),终年48岁,在位仅10个月.死前他下遗诏说:“朕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 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以后,就遵照明仁宗的遗 诏修建了献陵.献陵是明十三陵中,除明末代皇帝崇祯的思陵外,最为简约的一座帝陵.所以史学界在评价明十三陵时素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的说法..

城步苗族自治县18242302729: 明朝诚孝张皇后活了多大 -
良浩孚亢: 无法考证.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永城(今河南永城高庄镇张大厂村)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皇后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张皇后崩逝,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城步苗族自治县18242302729: 明朝只有一位后宫的皇帝是谁? -
良浩孚亢:[答案] 明孝宗朱佑樘.他能是中国皇帝中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帝王.他的一生中只有一个皇后,而且没有其他的嫔妃. 明孝宗的皇后为张氏,孝宗本身是个仁厚之君,比起他祖上的残酷,不知好上多少倍,为人朴素慈和,勤政而不贪色,私生活更是如一潭清...

城步苗族自治县18242302729: 明熹宗跟张宝珠什么关系
良浩孚亢: 孝哀悊皇后张氏(1606-1644年),名嫣,字祖娥,小名宝珠,明熹宗的皇后,天启元年,年十五(虚岁)四月册为皇后,祥符人,其父张国纪以女贵封太康伯. 张嫣个性严正,很有皇后风范,是位能母仪天下的女性,她非常不齿宦官魏忠贤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