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让出函谷关的故事是什么?

作者&投稿:关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名人或伟人卧薪尝胆的故事~

背负着卧薪尝胆故事的名人或伟人有很多,比如这个成语的起源越王勾践,胯下之辱的韩信,悬梁刺股的孙敬、身受宫型的司马迁等。

一、卧薪尝胆终报仇的越王勾践。相传吴王夫差率兵大败勾践,越国投降后,越王勾践就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很是奋发图强。最终带领越国灭了吴国,一雪前耻,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出身贫贱,从小就失去了双亲。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以为韩信胆子小,就在大庭广众下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面对少年的当众羞辱,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从那人的裤裆下钻了过去。韩信忍耐着大家的嬉闹,却在自己有权有势后对这些人采取的疯狂的报复。虽然他在历史上是个真小心眼,不过他的故事还是很励志的。

三、头悬梁终成才的孙敬。孙敬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最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为了避免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也是通过这样的努力,他成为了大家认可的政治家。

四、身受宫刑却名垂青史的司马迁。我不是知道司马迁是因为什么原因受了宫刑,但是那个时代对于一个男人是毁灭性的打击。可是司马迁没有成为众多默默无名的宦官中的一员,而是潜心写《史记》。也是因为他在历史记录上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虽然他受到了对于男人而言最大的伤害,却没有就此颓废,成为后世敬仰的史学家、散文家。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继位
秦孝公于前381年12月6日出生[1] 。前362年,其父秦献公去世后,秦孝公继位。秦孝公继位时年仅21岁。[2]
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修养生息,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3]
求贤纳才
秦孝公继位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当时黄河和肴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战国六雄中,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从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沿洛河北上修筑长城。楚国自汉中郡往南,占有巫郡和黔中郡。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同年,秦孝公两路出兵,向东围攻陕城(今陕西省韩城市),向西进攻西戎,斩杀西戎獂王。而赵、韩两国也趁秦孝公继位未稳之机率军攻打秦国。[4]
前360年,周显王派使臣送来祭肉。[5]
商鞅变法
卫国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后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再以霸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改变态度但没有重用商鞅。商鞅最后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后大喜,两人畅谈几日后毫无倦意。[6-7]

秦孝公泥像[8]
在商鞅的劝说下,秦孝公决定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但变法遭到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反对,双方产生激烈的争论。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以及其他措施。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严惩私斗、改法为律,制定秦律和推行小家庭制。
经过第一次变法后,秦国国力开始强大。前358年,秦国在西山(今河南省熊耳山以西)击败韩国。[9] 前357年,楚宣王派右尹黑来迎娶秦孝公的女儿,与秦国联姻。[10] 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今陕西省澄城县东)会盟,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局面。[11]
平定太子事件后,秦孝公拜商鞅为大良造,开始第二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12-13] 主要内容为: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加收口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和执行分户令。
经过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百姓家家富裕充足。秦国人路不拾遗,山中没有盗贼。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怯于私斗,乡村、城镇秩序安定。[14] 周显王派使臣赐予秦孝公霸主的称号,诸侯各国都派使者前来祝贺。前348年,韩昭侯亲自前往秦国,与秦孝公签订停战盟约。[15] 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驷率领西戎九十二国朝见周显王,显示了秦国西方霸主的地位。[16]
河西之战
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早在秦献公时期,秦国与魏国为争夺河西地区发生多次战争,其中秦国在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石门山(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三场战役中取得胜利。经过商鞅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具备了收复河西地区的能力。
前354年,赵国入侵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漆及富丘(均在今河南省长垣县)两地。[17] 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出兵助卫,包围赵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18] 秦孝公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进攻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并占领少梁。[19] 同年,秦孝公命公孙壮率军攻打韩国,包围焦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但没有攻克,占领上枳、安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北)、山氏(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20]
前353年,齐军与宋国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今河南省睢县)。[21] 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但在桂陵之战被前来救援赵国的齐国军队击败,[22] 楚宣王也派大将景舍率兵救援赵国,夺取了魏国睢水、濊水之间的土地。[23] 秦孝公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于前352年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24] 。魏惠王急忙派军队在上郡要地固阳(即定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以东修建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的进攻。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 [25]
秦魏讲和
前352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26] 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魏国陆续与各国和谈后,集中兵力向西反攻,夺回安邑并包围固阳。[27] 为争取时间在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秦孝公于前350年与魏惠王在彤地(今陕西省华县西南)会盟修好,缓和了两国紧张的关系。[28]
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秦。秦孝公下令加强防守,并采纳商鞅“尊魏为王”的策略来改变魏国进攻秦国的意图。秦孝公于前344年派商鞅游说魏惠王,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十二个小国外,还要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迫使赵国屈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迫使韩国屈服,这样霸业可成。商鞅还建议魏惠王顺从天下之志,先行称王,再图霸业。魏惠王听从商鞅的游说开始称王,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制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并召集各小国参加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南)会盟,秦公子少官和赵肃侯也应邀参加[29] ,诸侯会盟后又前往朝见周天子。魏惠王僭越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齐、楚等国的愤怒,诸侯纷纷倒向齐国。[30-31]
西鄙之战
前343年,秦国在武城(今陕西省华县东)筑城。[32]
前341年,魏国在马陵之战遭受齐国重创,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商鞅趁机对秦孝公说:“秦国和魏国的关系,就像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国兼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魏国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占据崤山以东,与秦国以黄河为界。形势有利时就向西侵犯秦国,不利时就向东扩展领地。如今君上圣明贤能,秦国繁荣昌盛。而魏国刚刚被齐国击败,可以趁此良机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的攻势,必然要向东撤退。魏国一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崤山险固的地势,向东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可是一统天下的帝王基业啊!”秦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决定趁魏国实力尚未恢复之机,大举攻魏。
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东,魏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卬赴会时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33-34]
前338年,秦再次攻魏,在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市南)击败魏军,俘其主将魏错。[35] 同年,秦国联合大荔戎包围了魏国的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36]
去世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37] 商鞅推辞不接受。秦孝公去世后,葬于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继位。[38] 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39]
历史评价编辑
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40]
《后汉书》:“时秦孝公雄强,威服羌戎。”
贾思勰:“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候。”[41]
唐甄:“昔者孟子之世,天下强国七,秦孝公发愤于西陲,布恩惠,振孤寡,招战士,明赏功,西斩戎王,南破强楚,虎视六国,狙以济之。”[42]
曾国藩:“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因而矣。”[43]

秦孝公让出函谷关是秦献公和魏国年年打仗,最后一仗秦军把魏军主将,也就是魏国丞相公叔痤俘虏了,而秦献公也中了魏军狼毒箭。

那时打仗都是君子之约,秦军趁两军约定为至之时悄然撤军,不料秦献公到达国都不久就死了。之后就是秦孝公继位。新旧国君交替之时,也是政权容易更迭之时。对秦孝公来说新继位,大仇得报。



扩展资料:

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还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秦孝公即位之后,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商鞅在此背景之下来到秦国。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公元前361年,赢渠梁即秦国王位,史称秦孝公。当时秦魏两国正在交战,秦孝公继位之后,他就释放了魏军统帅公叔坐,割让函谷关地域的大片土地给魏国,以求魏国停战。秦孝公忍辱负重,二十年后终于报仇雪恨。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扩展资料:

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还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秦孝公继位之后,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商鞅在此背景之下来到秦国。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公元前361年,21岁的赢渠梁从父王秦献公手中接过秦国国君的重任,史称秦孝公。
即位之时,他随即释放了魏军统帅公叔痤,还割让出函谷关地域的大片土地交与魏国,以求魏国停战。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君父秦献公就是在与公叔痤带领的魏国大军交战中身中毒箭而亡的。

按照当时的惯例,被俘虏的公叔痤当被秦人用于祭旗,以报杀父之仇,怎么可能以礼送回——公叔痤是被作为魏王特使护送回魏的——还割地与魏呢。

这秦孝公真的是如痴不堪之君吗?

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已大为削弱。魏国还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修养生息,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

秦孝公很清楚,公父连年对魏激战,本意是想夺取河西后再封锁函谷关休兵养民。可是,秦国越打越穷,河西五百里土地还是没有夺回来,秦国如何再打得下去?这种*对于魏国这样的富强大国,纵然失败几次,也无伤元气。可是,秦国不行,秦国已经不起再一次的失败了。辎重耗尽了,存粮吃光了,精壮男子死伤得几乎无人耕田了。再有一次失败,秦国就真的要完蛋了。

虽然最近秦国也打了两次大胜仗,但国力却到了崩溃的边缘,俨然已成了那风中的无根纸鹞。这在刀兵连绵的战国,是极为危险的最后境地。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罢兵数年,缓一口气,或许还有重振雄风之日,否则,秦国将从战国列强中消失。

目下,自己刚刚继位,又是国丧期间,如果魏国乘机举兵而来……。

秋霜白露,草木枯黄。赢渠梁站在城头,遥望公叔痤远去的轺车。无法将自己的思路继而往下,他觉得肩上担子如大山一般沉重。

按照战国之世的规矩,一个两次兵败的大臣是很难继续掌权的,即或公叔痤是魏国两朝元老且深得魏王倚重,丞相之位也未必能保。果真如此,秦魏罢兵能成功吗?

不仅如此,函谷关历来就是国命之门,有函谷关在手,秦人就坦然自若。丢失函谷关,秦人就象袒露胸口迎着敌国的长矛利剑一般举国难安。如此重地,公父与秦人浴血疆场夺了回来,自己却又要交给魏国,那些世族元老,朝野国人能同意吗?

但是,赢渠梁知道,当下之时,唯有如此,才能使魏国觉得不动刀兵而重占河西是一个巨大的利市,才有可能放秦国一马。如原地罢兵停战,就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公父临终之际叮嘱自己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不要急于复仇。

赢渠梁转身回宫之际,耳边再次响起自己说给公叔痤的誓言——二十年后,我会亲自夺回河西之地。

秦孝公让出函谷关是秦献公和魏国年年打仗,最后一仗秦军把魏军主将,也就是魏国丞相公叔痤俘虏了,而秦献公也中了魏军狼毒箭。那时打仗都是君子之约,秦军趁两军约定为至之时悄然撤军,不料秦献公到达国都不久就死了。之后就是秦孝公继位。新旧国君交替之时,也是政权容易更迭之时。对秦孝公来说新继位,朝政未稳,对秦国来说已经没有家底和魏国继续打了,再打就只能被灭。所以就放回公叔痤,割地求和。让当时的情况得到缓解。
魏国的丞相公叔痤和将军庞涓又各持主张,公叔痤主张去中原争霸,庞涓主张灭秦,放公叔痤回去两股力量相争使魏国一时半会还不能进攻秦国。为秦国缓和争取时间

公元前361年,赢渠梁即秦国王位,史称秦孝公。当时秦魏两国正在交战,秦孝公即位之后,他就释放了魏军统帅公叔坐,割让函谷关地域的大片土地给魏国,以求魏国停战。秦孝公忍辱负重,二十年后终于报仇雪恨。


函谷关被誉为战国第一雄关,为什么在古代这么难以攻破?
直到战国时期,晋国因自身与外部一些原因分裂后,实力大大不如从前,而秦国通过了商鞅变法,实力逐渐强大起来,打败了魏国,从它的手中夺取了桃林塞。秦孝公命令之下,便修筑了函谷关军事重地。拿下函谷关的秦国,因有了地势险要的优势如虎添翼,即使在战国后期历史上,众多诸侯一起联合起来多次攻打秦国,...

秦孝公占据着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有什么含义?
一、原文:节选《过秦论》两汉: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二、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

秦孝公为何把秦穆公拼死夺来的河西之地,拱手相让给魏国?
百姓家家富裕充足,百姓路不拾遗,社会风气大为好转。经过商鞅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具备了收复河西地区的能力。这时,秦孝公开始亮出锋芒,要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秦孝公八年,派军队偷袭魏国,大败魏军,此后多年,大小战役不断,最终击败魏国。巩固了秦国西方霸主的地位。

东出函谷是秦国战略,秦惠文王为何放弃攻韩国南下攻巴蜀?
同时变法的效果也开始显现,秦国在逐渐强大。秦国一强大起来,就开始东进战略,秦孝公时期就收复了丢失多年的河西之地,占据了崤山、函谷关等险要地势,秦惠文王时期,秦国攻占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全部地盘,还在黄河以东建立了桥头堡,以便下一次的东进战役。秦国国君 公元前318年,韩国、赵国、魏国、燕国、...

其他人伟人卧薪尝胆的事情。
相传孙膑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着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

秦孝公为啥把秦穆公拼死夺来的河西之地,最后让给魏国呢?
秦国如果获得河西之地,便有了东出桥头堡;晋国如果获得河西之地,则可以深入秦国腹地,并牢牢控制秦国东出的势头,两国对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等到了春秋末年,秦献公继位后,不甘心秦国沦落为无名小国。所以,想集中秦国全力,拿下几个军事要冲,特别是寄希望于夺回被魏国强占的函谷关,以此为锁钥,...

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 死的最窝囊的秦王却完成了秦国东进的第一步
秦国经过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努力,一跃而成为六国之中的最强者,但是秦国仍然偏居于西陲,无法进入中原,与各诸侯国争强。到秦武王时期,出函谷关,东进中原,与六国争强的时代已经来临。但若东进,必先取宜阳,宜阳是陕西通往河南的重要通道,它是韩国的西大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网络配图 秦武王三年,...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

秦朝时期著名的函谷关现在在何处?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

请把你知道的名人或伟人“卧新尝胆”的故事简要写下来。
上学的时候,学校为了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常在教室后面和教学楼上挂上非常多的励志标语,比如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些励志名言都是告诉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有毅力,有恒心,做一个有志之士。我一直对这些名言中的卧薪尝胆,这个...

卢湾区19676831591: 卧薪尝胆的故事概括20字是什么? -
壬忠札威: 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阖闾打败后,成了阶下之囚.在牢房里边悬挂苦胆,不忘灭火链冲仇恨.最后回到越国后,善待百姓,训练精兵,兵精粮足后一举灭掉了吴国.最终勾践笑唤灶也成为了碰扮春秋五霸之一!

卢湾区19676831591: 秦国因为何仗十五年不出函谷关?简述即可 -
壬忠札威: 苏秦成为纵约长,披六国相印.给秦国下了纵约书,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事实上这场仗根本没有打,因为山东六国不敢开进函谷关... 过秦论里是这么记载的: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q...

卢湾区19676831591: 成语故事囊括四海讲述了什么内容?
壬忠札威: 囊括四海的成语故事:在《过秦论》上篇里,一开头贾谊就写了秦国的统治者秦孝公赢渠梁,雄心勃勃,支持商鞅改革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

卢湾区19676831591: 列国变法的故事中国通史中第十四集的列国变法主要内容60字或50字
壬忠札威: 先是魏国李悝变法,接着吴起到楚国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但是这些变法或不成功,或不彻底.只有秦国商鞅变法是彻底的变法,使秦国短时间内迅速强盛起来.

卢湾区19676831591: 过秦记原文 -
壬忠札威: 原文 秦孝公据崤函(xiáohán)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

卢湾区19676831591: "秦孝公保崤函之固" -
壬忠札威:贾谊的《过秦论》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

卢湾区19676831591: 具有讽刺意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啊~~~[急] -
壬忠札威: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

卢湾区19676831591: 历史上函谷关在什么地方?书上总是提到函谷关,是否很重要呢? -
壬忠札威: 历史上有两个函谷关 一个秦朝的: 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春秋时秦孝公从晋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

卢湾区19676831591: 函谷关在哪里? -
壬忠札威: 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春秋时秦孝公从晋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公元前241年,楚、赵、韩、卫诸国合纵攻秦,至此败还.现代此处有令尹望气台、孟尝君鸡鸣台,老子著《道德经》的太初宫等,太初宫已经成为国内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场所.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目前,这里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

卢湾区19676831591: 关于函谷关的成语故事? -
壬忠札威: 紫气东来 鸡鸣狗盗 还有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