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里的七觉支

作者&投稿:乜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佛教七觉支的修行方法~

觉支一共有七种,即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与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准确地说,七觉支是在任何修行中都需要应用的方法。
这里的择法觉支属于智慧的范畴,它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在修行的时候,我们先要有择法觉支,有了择法觉支,我们才不会迷信、才不会盲从。例如说,在禅修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这种方法是正确还是错误,没有了择法觉支为前导的话,我们修行了错误的方法,还一味地把身心投进去,这样的话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说,无论我们修行也好、学习也好,都要以正见为前导。
同时,在我们禅修的时候、禅修的过程中,有时候适当地能够分辨一下,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是提升精进还是要让内心平静。我们有时在专注的过程,稍微用一下择法觉支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是正确的、正当的。而不是说,当我们的心过度地沉滞。例如说,在禅修的时候昏昏欲睡,你再继续保持下去,这个时候。没有择法觉支去平衡、去提醒你提升精进,那我们的心会变得一直地钝下去、沉滞下去。如果是在修行的时候,过度的紧,身心的不舒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择法觉支,让择法觉支生起。我们应当再培育平静、再培育定根,而让精进根稍微减弱一点。这个时候,择法觉支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而精进觉支就是为了达成目标付出的努力;喜觉支就是对于所缘要有兴趣,对修行的目标有兴趣,或者说我们喜欢禅修;轻安觉支就是身心的轻安、轻快、舒适;定觉支就是心的平静、心一境性、心的单纯、专一;舍觉支就是心的平等,内心处于一种中舍的状态,不会偏于任何一边,既不会过紧也不会过松,既不会过动也不会过静、不会极端、不会过度、恰到好处,这是舍觉支。这是属于择法、精进、喜、轻安、定和舍。这一共有两组。
其中,择法、精进与喜属于一组,这一组跟我们在讲五根当中的精进根比较相应。而轻安、定和舍跟定根比较相应。但是,它仍然跟五根的平衡一样,念觉支在一切时都是需要的,念觉支就是把心投入到所缘当中,沉入到所缘当中而不动,不会忘失禅修的对象,这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和喜觉支,它是属于偏动的一边;它要和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达到平衡。如果我们在禅修的时候,感觉到心比较烦躁、比较躁动,或者身心感觉比较紧,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培养择法觉支、精进觉支与喜觉支,而应该培养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
就好像佛陀在《相应部》里举了个例子,我们要熄灭熊熊燃烧的火,如果想要熄灭熊熊燃烧的火,我们在这火堆里面添加干柴、牛粪、干草等等,想要让火熄灭可以么?不可以。我们这个时候应该要洒些水,要撒些沙、泥土等等,这个时候才能够把火熄灭。同样的,当心躁动不安的时候,烦躁的时候,我们应该培养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那个时候我们要让内心平静,先让身体放松,要达到身的轻安,然后再让心达到平静,这是定。(之后心不要去作意那些)保持心不要过度,要平衡、要平等。这个时候,应该培育的是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
而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假如修行的心很钝、没有力,有时候想打瞌睡,或者感觉心过度的舒服,处于一种似梦非梦,半梦半醒的状态。有时候你坐在那里感觉到很舒服,一会儿一坐就过去了,这时是定过度,心没有活力。在这个时候,如果培养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是不适当的,而应该培养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和喜觉支。就好像我们要把即将熄灭的火让它燃烧起来,这个时候你在火堆里面洒水,撒一些泥土、撒些沙子,火就不可能燃烧起来了。我们应该放些干柴、干的草、干的牛粪,火就能够烧起来。同样的,当我们的心感觉没有活力的时候,应该提升活力。例如:当你的心好像钝钝的时候、要昏沉的时候,我们有时候教大家去思维些法义、心里默念一些经典,这个时候是属于偏于择法觉支或者提升精进力,让你的心打起精神来,这是精进觉支;你可以再转修一些佛随念,或者其它的、慈心等等,让你的心提升喜觉支;或者有时候叫大家去想一些令你很欢喜的事情、很高兴的事情,让你的心充满活力。这个时候,其实就是让大家在培养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和喜觉支。
在修行的时候,就是这么样运用的,惟有达到平衡的精进才是中道的精进。

  佛教中的“七支”是指“七菩提分”,又称七觉支等,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具体内容是: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三、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止观及法界次第名为除觉分,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
  五、念觉支,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
  六、定觉支,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七、行舍觉支,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是行蕴所摄之舍之心所,故名行舍

什么是佛教里的七觉支
文:妙心

七觉支(七菩提分)就是修行解脱者,要培养心灵七个方面的觉醒,才能增长自己的解脱慧命,使烦恼逐渐消除;才能获得永恒愉悦的圣果,生活在无所执着的自然洒脱之中。

七觉支为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定觉支、行舍觉支。

择法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必须要觉醒自己内心思改分析、辨别真伪的能力。要了解那些是恶法,那些是善法。那些法可以导致苦的出现,可以使众生不断地轮回生死。那些法可以使众生苦恼熄灭,增长智慧,开发心灵的大能,趣向解脱。并且能够执持善法而不舍,永离恶法而不染。这种内心择善法而去恶能力的觉醒,就是择法觉支。

精进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必须要觉醒内心,向着自己解脱目标,勤奋上进的能力。使自己内心的恶法能够止息,不再生起,并且使自己内心的善法不断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在修行解脱的道路上有所成就,步向涅槃解脱。这种内心勤奋向上能力的觉醒,就是精进觉支。

喜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定要觉醒和增长自己内心感受的喜悦能力。只有这样,您的身心才能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里,都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并时刻保持内心的喜悦而不减。

但是必须要明白无常无我的道理,不断地增长自己善法智慧,远离一切执着颠倒。

只有这样,才不会坠入得失苦恼之中,才能远离一切忧恼、悲患的逼迫。这种,时刻保持内心喜悦生起并持续的觉醒,就是喜觉支。

轻安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要学会对一切无常的事物与心物,都能够不执着,不被其系缚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无论处在何种境遇里,都能够经常保持轻松没有束缚、安宁没有挂虑。才能生活的自然洒脱,没有任何苦恼。这种,不执着、不被束缚、轻松、愉悦、安宁、没有挂虑的内心感觉能力的觉醒,就是轻安觉支。

念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要觉醒并使其增长,内心的念念不忘,忆持解脱善法的能力。使自己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够对导致,灭苦生乐之法的清楚明了。时刻忆念一切善法,作为自己言行的指南,令自己离苦得乐,趣向解脱。这种内心忆念、执持善法能力的觉醒,就是念觉支。

定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要觉醒和增长禅定的能力,使自己的精神力得以专注统一,而不散乱。----只有这样才能祛除妄念集中心力,才能发挥心识巨大的力量,才能成就解脱世间烦恼的圣果。如果没有一定的禅定的能力,他就会心力涣散,不能引发内心的大能与智慧。这种专注心力、祛除妄念能力的觉醒,就是定觉支。

行舍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要觉醒和增长内心对外缘(外界)的刺激,而不起任何苦恼、不快反应的能力。

他要明白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四大皆空的真实道理,他要知道世间的一切法,无论是物质现象的色法,还是精神现象的心法本身,都是迁流不住、不永恒、不常住、性体本空的。所以,不要执持世间虚妄不实的事物,对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追忆难舍,对尚未发生的事情而苦恼。

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事物。对改善不了的或已经发生的事物,要勇敢地面对、淡然接受,而没有丝毫的激动。面对外缘(外界)的刺激而激动,只会凭填自己的烦恼,对解脱无有益处。

这种面对外缘(外界)的刺激,而不起苦恼或不快反应的能力,就是行舍觉支。

七觉支,又名七菩提分、七觉分,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一、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拣择法的真伪。二、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四、轻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五、念菩提分,即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六、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乱。七、舍菩提分,即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佛教中数字7与8哪个好
佛教中的数字7和8都是好的,因为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和象征。7在佛教中代表着“七觉支”,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用于帮助修行者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行境界。而8在佛教中则代表着“八正道”,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用于帮助修行者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行境界。因此,7和8在佛教中都是好的,...

佛教网五根五利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是什么意思
五根是:1.信根.2.精进根.3.念根.4.定根.5.慧根.五力: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即1 信力、2 精进力、3 念力、4 定力、5 慧力 七菩提分又称七觉支,以七种法能助菩提智慧开展。八圣道分 1正见 2正语 3正思维 4正业 5正命 6正精进 7正念 8正定 ...

请问佛教七觉支的修行方法
觉支一共有七种,即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与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准确地说,七觉支是在任何修行中都需要应用的方法。这里的择法觉支属于智慧的范畴,它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在修行的时候,我们先要有择法觉支,有了择法觉支,...

[导读:以各法门修七觉支]
[导读:以各法门修七觉支]四念处不只是四个方法,而是许多法门都可以应用而渐次提升觉知的四个层次;七觉支不只是七个项目,而是修佛教法门自然可渐次觉悟的七个层面。第741经开始即列举以下诸多法门,皆可从四念处(念觉支)入手,完成七觉支:第741经:不净观。第742经:随死念。第744经:四...

轻安离初禅有多远
没有距离。轻安是初阶的禅定状态轻安觉支,又称轻安乐、猗觉支、除觉支,佛教术语,为七觉支之一,指将要进入禅定之前身心都得到安乐的状态。初禅是佛教术语四禅八定之最初禅定境界。分为色界初禅与出世间初禅。轻安境界离初禅境界是没有距离的,只能通过自己慢慢的领悟来达到。

佛教三十七道品都是什么?
在佛教典藉中,三十七道品又被称为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或三十七助道法等,其意思都是一样的。佛教认为按照这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循序渐进,依次修行,就能掌握佛教所说的菩提之智,证得无上觉悟。这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可归结为七大类,或称“七科”。这七科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

佛教里面什么是教理?
八正道: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维(正确的意志),正语(有益的语言),正业(好的行为),正命(正确的生活),正精进(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意识),正定(正确的精神统一) 三十七道品 道品,为梵语bodhi-pākșika 之意译,又作菩提分、觉支,即为追求智慧,进入涅盘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称三十七觉支、三十七...

什么是佛教的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助道品。助道,就是帮助修行的。三十七种有利于修道的方式方法。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上三十七根香就是与三十七道品结个缘。将来有机会会受益的。

佛教基本教义
佛陀提倡不苦不乐的中道,因之在原始佛教也把八正道称为中道。原始佛教对这种不苦不乐的修行方法十分重视,列为四谛之一“道谛”的具体内容。对于八正道的详细解释有安世高译的《佛说八正道经》、《增一阿含经》的《四谛品》和南传《相应部经典》。 【三十七菩提分】 佛教教义。亦译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

谁知佛法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详义,请赐教於我,谢谢!
【七觉支,七觉分,七等觉支,七菩提分】能令定慧平等七法: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安觉支、舍觉支和定觉支。《藏汉佛学词典》即: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属三十七道品中之一类,是达到佛教所谓觉悟的七种次第。《佛学词典》FROM:...

洛阳市18017659676: 什么是七觉支? -
呈穆双氯: 趣向菩提的七种修行法.三十七道品分为七科时,此七法位列第六.全名七等觉分或七遍觉支,又称七菩提分、七觉分、七觉意、七觉等.此七者于佛道修行时,能以智慧觉了简 [P78-b] 择诸法,故名.此七法乃大小乘之通目,然于大小乘之间所用译语、前后次第,皆有所不同,各种疏释也颇为分歧. 所谓'觉支',意谓'觉悟的部份',指到达开悟之前的修行项目.在三十七菩提分法的七种修行道中,七觉支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修行法,这主要与禅定有关.在原始经典中,安般念(数息观,数出入呼吸以达精神统一)之后,修四念处观,然后再修七觉支,则可证得明(悟的智慧)与解脱.

洛阳市18017659676: 佛家的七宝指的什么? -
呈穆双氯: 七宝有三种:如来七宝、轮王七宝与世间七宝.一、如来七宝 《中阿含经》王相应品(亦见於《佛说轮王七宝经》) 如是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出於世时,当知亦有七觉支宝出於世间.云何为七?念觉支宝、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息...

洛阳市18017659676: 请问佛教七觉支的修行方法 -
呈穆双氯: 觉支一共有七种,即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与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准确地说,七觉支是在任何修行中都需要应用的方法. 这里的择法觉支属于智慧的范畴,它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

洛阳市18017659676: 佛教礼器有哪些?详细名称 -
呈穆双氯: 从狭义地说,仅限於器物. 从广义地说,举凡动静举止皆为礼. 因此,提供祥云法师所撰写《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之项目名称,供参.钟、鼓、磐、木鱼、铛铪—铙钹、铃铎、金刚杵、板、戒尺、幢、幡、盖、香、香炉、手炉、香盘、香花盘碟、灯明、灯笼、烛台、念珠、钵、鐼子、钵支、锡杖、拄杖、戒刀、滤水囊、拂子、如意、齿木—杨枝、禅杖、禅板、禅趜、禅镇、禅带、香板、蒲团、界尺、三宝印、印、袈裟(五衣、七衣、大衣、粪扫衣、金缕衣、缦衣)、卧具、海青、长衫、二衫、三衫、罗汉褂、短衫裤、僧鞋、僧袜、精要十念法.

洛阳市18017659676: 转轮王七政宝的顺序是什么 -
呈穆双氯: 在佛教传统中,转轮王的七政宝代表“大圆满七觉支”[1],是克服通往大圆满之路上的“惑”或“障”的“觉悟”.七觉支为:1)择法觉支;2)舍觉支;3)精进觉支;4)喜觉支;5)念觉支;6)定觉支;7)轻安觉支. 七近宝[2]也是转轮王的属物,它们是:1)宝剑;2)龙皮褥;3)宫室;4)衣袍;5)靴履;6)宝座;7)林苑.七近宝代表着转轮王物化的继承物或器物.[1] 梵文:sapta-bodhyanga,大圆满七觉支,佛教用语.能增长觉悟的智慧的七种修行. [2] 七近宝的另一说法:1)剑宝;2)皮宝;3)宫宝;4)衣宝;5)苑宝;6)卧具宝;7)履宝.

洛阳市18017659676: 佛学中七君子什么意思 -
呈穆双氯: 佛法中有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修此七法,转进满足.增长智慧,转趣湼槃.

洛阳市18017659676: 佛门的七宝分别是什么 -
呈穆双氯: 佛教七宝,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七宝指的是砗磲、玛瑙、水晶、珊瑚、琥珀、珍珠、麝香这七种.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玄奘译《称赞净土经》...

洛阳市18017659676: 佛教教规教义 -
呈穆双氯: -- 佛教基本教义【四谛】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苦恼;二为坏苦,是享受快乐结束时的苦恼;三为行苦,谓不苦不乐时,为无常变化的自然规...

洛阳市18017659676: 七级佛塔每层代表什么? -
呈穆双氯: 1、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 2、从下到上分别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念觉支.1、七级佛塔,位于哈尔滨市南岗极乐寺之东,为1924年禅宗五家之一临济...

洛阳市18017659676: 佛教里面什么是教理? -
呈穆双氯: 佛教的基本教理有:三科,缘起和十二因缘,四法印,三学,四圣谛,三十七道品等. 三科: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类,称为三科. 蕴就是五蕴,色(物质),受(苦乐的感受),想(对事物的概念),行(无常现象),识(分别、判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