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佛叫“如来”

作者&投稿:辉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来佛祖为什么要叫「如来」~

其实我们要明白“如来”是一个通号,所有的佛祖都可以叫做“如来”。
那么这个“如来”,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思呢?在《金刚经》中有记载到:“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这个诸法指的就是这一切事物,平等为如,佛在《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我们不要错解“如来”的这个称号。
如来佛是一切佛的意思。 佛的通号有很多个,比如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等都是佛的通号,其中“如来”就是这些通号当中的一个。凡是成佛的人,都可以称为如来。
有史料记载到:“诸如来者,是福等流,善根无尽。安忍庄严,福藏根本,妙好间饰,众相花敷,行境相顺,见无违逆。信解欢喜,慧无能胜,力无能屈。诸有情师,诸菩萨父,众圣者王,往涅盘城者之商主。妙智无量,辩才难思,语言清净,音声和美;观身无厌,身无与等。不染诸欲,不染众色,不染无色。解脱众苦,善脱诸蕴,不成诸界,防护诸处。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暴流。妙智圆满;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盘,住真实际。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
前面提到“如来”本身就有“佛”的意思,那么我们来说如来佛,我们可以字面理解为见到如来自性的一尊佛。但是我们不能理解为这个如来佛是佛佛。这尊佛在小说西游记中,有着具体的形象,“如来佛祖”所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也就是佛教的创始人,“如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所以这里的如来,并没有来过,也没有离开过,就好像《心经》中说道的一样:”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如来只是一种职称,代表的是一种尊称。

南怀瑾老师开示:什么是真正的自己
佛又说在《楞严经》上说,障碍还给墙壁,光明还给太阳这八个现象都还完了,有一个还不掉的,比如我们生病,知道痛苦,哪里难过,知道痛苦,痛苦还给身体,我知道痛苦的,朱医师讲一定是脑的反应,那我又归还给脑,能够知道脑有反应的那个东西是还不掉的,还到哪里去啊,所以《愣严经》最后一句,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你什么都还完了,有个东西没有办法还给虚空,也没有办法还给什么,不汝还者,有个你本身你的生命里头,汝,就是你,有一个你生命里头无法归还的那个东西,非汝是谁。佛当时就是那么科学的指出来,那个不是你生命根本是什么啊!


你懂不懂,就问阿难,不汝还者,有个还不掉的,不是你能够还得掉的就在你生命根本里头,不汝还者,不是你,汝就是你,不是你能够还得掉的,你要想送给人家也送不出去,不汝还者,非汝是谁,那个不是你是谁,念佛是谁,是这个,你还不掉的那个是什么?阿难就是阿难啦,事非经过不知难,他好像懂了,好像没有懂,


那么有个还不掉的,佛经上不汝还者,非汝是谁,这个禅师来了,他悟道了,做了一个偈子,“不汝还兮更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我们这些画家、大艺术家好几个在这里,还有文学家,你们写写看,这些文学写得出来吗,这些画你画得出来吗,画是画得出来,那个味道不是那个味道,假使画到那样一个味道那就妙极了。你看《愣严经》那么严重的生命科学,佛的经典,到了禅师手里,这些大禅师就变成文学了,佛不是说有一个东西怎么归还,你归还不了的,那个不是你本来生命的根本吗。就是这句话,这一句话给他拿来变成一首美丽的诗,不汝还兮更是谁,这句话是佛经的原文,两句他把它变成七个字,变成文学。


然后,残红落满钓鱼矶,你看春天三、四月这些花,红色桃花都掉下来了,掉到长江边上,像这边有山,这边有流水,上面有一个石头可以钓鱼的地方,那块石头在江边上,这一片桃花落下来,都铺在钓鱼台石头上,多美丽呀,就是这样一个境界,一个人都没有,太阳要下去,日斜风动一阵微风吹过来,那些落花的瓣子,风太轻了,也没有吹动,也没有人来扫它,只有什么呢?晚上要回家回屋的燕子们,飞过来飞过去,有这个燕子每到这个钓鱼矶上,拿嘴这么一抓,抓一片花瓣又飞走了,飞一阵又回来,把花瓣又放下来,这是个什么境界,这叫做禅。这叫做佛法。


很多的落花掉在这个钓鱼矶上,太阳又要下山了,清风来花也吹不动,也没有人来清洁,也没有人来打扫,只有那个飞来飞去的燕子,偶然飞过这个钓鱼矶上,嘴巴叼了一点掉下来的花瓣,飞过来飞过去,有时候又放回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你们看看。我们七天在这里就是玩这个,走就走了,打坐就打坐,心里头那些落花的瓣在里头多得很,要它格老子你不要妄想了,不好看嘛。坐在这儿,好好坐啊,妄想一来,花瓣又落下来,落下来也清洁不了,然后离念,如燕子一样飞来飞去,是不是这样。你看,描写那个心境界好不好,不汝还兮更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中国的文化严重不严重啊,那么伟大的佛学到了中国人手里,四七二十八个字,变成很美丽的一幅画代表了,把你讲出来,这不能说我们中国文化伟大,西洋人做不到不要吹牛了,人家也有人家的诗也有人家的美,不过你不懂而已,每个民族有它的高明之处,就是这样一回事。


你看《愣严经》的境界,刚才讲到有位禅师怎样把《愣严经》的句子点破了一点,会开悟埃所以你们佛学院同学也不要妄自菲薄,不过你们的生活散漫,一切太乱了,真糟糕,好好在这里念书啊,读书、读经也会开悟成道的。


你看那个破愣严,五灯会元有你察看一下想不出名字,《愣严经》有几句原文它的逗点标点改一改,他就开悟了,“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清静”。《愣严经》上说,佛告诉阿难,人有执著,有所见,有见解,有知觉有感觉的。知见,心里头有个思想,有个作用,有各主观的见解一成立了,立知,心境很牢了,一点都不客观了,拿主观、客观来讲,不拿主观、客观这个逻辑来讲,你只要心中有了一念,这个知见一建立,即无明本,就是生死无明的根本,空不掉,知见无见,假使把自己能知的能见的这个作用,统统空得掉的话,斯即,这个斯,这个就是这个斯,古文是斯,现在是,这个,这个就是你的涅槃,佛的境界,清静涅槃,无漏清静,原文是这样。


我们有个温州老乡(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也是个和尚,不晓得是了法啊还是诚信,还是你们里头好几个温州出家人,这个家伙调皮捣蛋,他看《愣严经》也参禅,永远悟不了。忽然有一天,他把《愣严经》这个句点改了一改,他大彻大悟,他怎么句点: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大彻大悟。所以温州人不能来往,太鬼了。人家说笑话温州人太调皮,不能来往。知见立,有了所知所见,知即无明本,这一知,变成烦恼的根本;知见无,所知所见都空了,见斯即涅槃,见,你能够达到这样的见解,心境到达佛的清静涅槃境界了。


所以后人不叫他的名字,那些徒弟们叫他破愣严(安愣严),打破了《愣严经》的句子他开悟了,破愣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实在好啊,这改得好啊,改得好哎!

  如来十号,佛家用语,佛有十种名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本来佛有一万种名号,后来人们记不住,就慢慢简略为上述十种名号。此说出自佛说十号经。
  佛无量劫修行、证无上觉,所得的十种「称号」、「名称」、或「头衔」,概括地代表佛的十种功德威力。也许有人会问:佛为何有这么多称号?答:因为佛的法身功德无量,故其号实亦无量,这十号亦是检其要者,略而称之而己。佛的十号是
  「如来、 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来
  「如来」的梵文是「多陀阿伽陀」Tathāgata,其义为:乘「真如」之道而「来」。
  《成实论》云:「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佛与众生皆具足真如之性。然唯有佛是实证此真如之性者。因己亲证此真如之性,所以方可乘此真如之性而来此世间。然而,因是乘真如之性而来,故实「无来」;虽「无来」而现「有来」,这一点很容易使一般人困惑,故我再进一步解说:因为佛是乘真如之道而来,然而真如之性是无来无去的;故如来乘真如之道而来,即实无来;「性」上虽无来,而「相」上仍现有来。「如来」乃代表佛之大智大悲:如来以依真如之性而「实无来无去」,这是佛自证境界的「大智」,而佛「现有来」则是佛的「大悲」― 以大悲而现于世,度化众生。是故如来之来去,实如镜中花、如水中月,虽无来而亦现有来相(犹如镜中虽实无花,而现有花相;水中虽实无月,而现有月相。镜中花、水中月之体,了不可得,不得谓有,亦不得谓无,离于有无,绝一切名言思议,是即如来法身); 以为成就一切众生故,起于大悲,而现有来去之相。是故为佛弟子,应生如是信解,谓如来已证入真如不生不灭、实无来去之本性,而能依于无尽大悲本愿,为诸众生现于来去,故得号为「如来」,此即一切佛果功德之总体(或总号),亦是佛之究竟大乘密语密义之所在。无量佛之本、迹,悲、 智,尽摄其中。若了佛之本怀,即通佛心宗,即真佛子,从佛口出,从法化生,决定大乘,无复魔事。

  应供
  「应供」之梵文为「阿罗诃」Arhat,其义为一切天与人皆应供养;因为佛成就了无量功德,为一切众生之良福田,所以一切世问皆应供养。然而众生供养佛,实在不是因为佛需要众生的供养,而是佛为了成就众生,且令众生得以修「舍」。「舍」即是布施,可成就擅波罗蜜,此乃修行菩萨道中最主要的一门,故檀波罗蜜居六波罗蜜之首。举要言之,菩萨从初发心开始,乃至于成等正觉,甚至在成等正觉之后,于无量劫中,都还是在修行檀波罗蜜,以檀波罗蜜为首要,一切诸佛菩萨皆同此行。因此,佛如来为了接引众生入菩萨道、行菩萨行,乃至究竟成等正觉,与佛如来一般无二,是故教示众生供养如来。是故,为了成就众生「能舍、不贪、不吝」之心,终而能成就「广利一切众生」之心,才是如来「应」众生「供」养的真义。又,佛虽然明白地教敕佛弟子应该供养如来,乃至应供养三乘贤圣,但佛弟子于供养时莫作是念,莫以为佛真的需要我这一饭一食、一花一果之供,这些供养品,佛实不需,因为佛已证金刚不坏法性之身,早己不用此欲界粗陋的段食,不但佛不用,连三乘圣人也都不用;不但三乘圣人不用,即连色界天的天人亦都不用欲界段食,而色界、无色界天人仍在凡夫位,更何况圣人?是故当知,佛世尊劝世人应供养如来,纯然是为了给众生一个修福田、种善根的机会,以此善根因缘,得近佛道,得修菩提。

  正遍知
  「正遍知」之梵文为「三藐三佛陀」Samyaksam˙ buddha。「正」即不偏不倚,「遍」即普遍,「知」即知觉· 觉悟。正遍知亦称「正遍知觉」,又名「等正觉」。佛之所以得称为正遍知的原因,是佛于三世、十方一切世界之有情、无情、圣、凡、 因、果,皆得正遍知觉。佛此知觉为相对于菩萨、声闻、与凡夫而言;如经上所说:「正」是对待于二乘而言,以二乘行人虽亦有觉,但其觉悟不是最正的,以其趋于偏空故。如来知觉之「遍」是相对于菩萨而言,指菩萨的觉悟虽然是正的,但并非普「遍」,无法如佛一样于遍三世十方无所不知,所以菩萨尚未达无上觉之果德。一切贤圣中唯有佛独得正遍之智,故名正遍知。至于「知觉」二字,则相对于凡夫外道的不知不觉。

  明行足
  「明行足」之梵文为「鞍侈遮罗那三般那」Vidyācarana-sam˙ pa-nna
  「明」是三明,「足」是具足;此指佛于三明六通悉皆具足。顺便提及,三皈依文中的「皈依佛,两足尊」,其中「两足」并非指两只脚。这个「足」字也是具足之意,「两足」即是两种功德!「福」与「慧」― 悉皆具足。「皈依佛,两足尊」之义为:以佛之福与慧都具足圆满,所以我们归投依止他。「三明」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另外,与三明类似还有所谓的三通,即天眼通、宿命通、 漏尽通(这是六通中的三项,六通为除此三通外,再加:天耳通、他心通、 神足通)。「通」与「明」的比较是:「通」的层次较低,而「明」则较高;三明于论典中又称「三达」。「通」表示能知道有某事于某地、 某时发生,而「明」则不但知道其事,且更进一步了知其事之前因后果、一切有关之因缘等。以上是解释「明」与「通」的差别指自修成就道果,「行」是指教化众生,令众生亦得成就道果他之行皆已具足成就,故佛得称为「明行足」

  善逝
  「善逝」之梵文为「修伽陀」Sugata其义为好去。「逝」为逝去之意;善逝义指如来离去此世问时,为入于涅盘法性,故其离去为善境界。大智度论云:「好去者,于种种诸深三摩提、无量诸大智慧中去。」反之,众生报尽命终离去之后,多半还是回到六道之中,盲盲目目、糊里胡涂地轮转不息,受苦无尽,故称不善逝。又,佛如来所证的境界是「乘真如法性而逝」,因为真如法性为至善之境,故称为「善逝」。「善逝」这个名号,恰与佛的第一个尊号「如来」成为一对。「如来」指佛来此世间之真实相状,「善逝」则指佛离此世问之真实相状!一来一去:「如来」是指虽无来而现有来,以乘真如之性而来,故实无来;「善逝」是乘真如之性而去,而实无去。因此,「如来」与;接着,「明」是,而佛于自修及化「善逝」之实义为:来而无来,无来而来;去而无去,无去而去。有人问:佛涅盘后,生为众生的我们应如何处?佛为何如此不慈悲要入涅盘,为何不度众生,舍众生而去?问这些问题的人,之所以有此种种疑问,是因为不了解佛实乃乘真如之性而去,以乘真如之性故,而实无去;故不应言佛实有去,佛实有入涅盘。若了此深义,则知佛实常住,永无涅盘故(亦即:「佛常在你身边」)。简言之,「如来」与「善逝」这一对圣号,其精义即是「无来无去」,以第一义谛言之,不但佛身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乃至一切法亦复如是无来无去、不生不灭,究竟同于「如来」之性,同于「善逝」之性,同于真如之性!以皆真如所现故。

  世间解
  「世间解」之梵文为「路迦惫」Lokavid。「世间」有有情世问」及「无情世问」两种,「解」之义为知解;「世问解」指一切世问之事理、因缘果报等,佛皆了知,以如来已证得一切智智,故所有世问一切凡圣、染净、事、理、因缘果报、本末、究竟,佛悉知悉解,故得号为世问解。

  无上士
  无上士之梵文为阿耨多罗Anuttara。「士」有四种,即:下士、中士、上士、无上士。下士为声闻,中士为缘觉,「上士」(或「大士」)为菩萨,「无上士」即佛,以佛于一切众中为无上故。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等一切大菩萨皆称为大士;然一切世问唯佛最尊、最贵、 最上,世间无有如佛者,故佛称无上士。「无上士」或单译为「无上」。

  调御丈夫
  「调御丈夫」,又译为「调御师」,其梵文为:“富楼沙‧昙藐婆罗提”Purūs˙a-damya-sārath。一切众生之烦恼,佛皆能调伏之。经中赞佛云,调御乃调伏、昙藐婆罗提」降伏之义;指「调御大调御,能调无不调」,故称佛为调御丈夫。又,「调」者调解也,「御」者驾御也。调御亦有开化、教化之义,谓一切众生佛皆能调伏、教化,令至于善道。

  天人师
  天人师之梵文为「舍多提婆摩菟舍喃」 。Śasta -deva-manus
  「天人师」之义,依文字表面,即「佛乃天人之师」。关于这一点,有些人有这样的疑问:众生界共有六道,为何说佛只是天与人二道之师?难道佛非其它四道之师?须知这称号只是举其要者,而概括其余,在佛法的名相中称为「以简摄繁」或「以上摄下」。因为六道之中,天与人二道之众生业障较轻,善根较具足,相对于其它四道而言,比较容易修行佛法,故举天人二道而摄其余,因而称佛为「天人师」。再者,事实上,毫无疑问地,佛之大慈大悲,普及一切众生界,因此佛实为一切众生、一切世问之导师,这是无庸置疑的。
  佛世尊
  「佛世尊」此三字在这裹虽是合在一起说,但实在是两个尊号:「佛」与「世尊」。「佛」之梵语为Buddha,义为觉者、开悟之人。「世尊」之梵语是「薄伽梵Bhagavam˙」。邑,其义为有德,以有德故为一切世间之所尊奉。因为古时在印度有些外道亦有妄称「世尊」者,为别于彼,故加上一佛」字,故「佛世尊」合称之义即:此世尊为得无上正等正觉之薄伽梵也,而非其余。在此顺便提一下,有人曾有此疑:佛既已了断烦恼,出离世间名利,为什么佛还有十号,这不是说佛还贪着虚名吗?答:须知,佛之十号并非「虚名」因为十号中的每一尊号,都是代表实实在在的修行与功德,并非「虚妄」的,而是名实相符、表里一致的。譬如世间的「博士」学位,是代表许许多多在各专业上的训练研读、研究之总成绩,不是虚妄的;若未得此等训练、研究而达相当成就的人,是不能妄自冠上「博士」的称号的;于修行上也是一样,未达正等正觉地步的人,是不能妄自称得十号,乃至其中任何一号,故知佛之十号并非虚名,而是名实相符,以如来功德真实不虚故。以上为介绍佛之十号,此十号即是代表佛之法身功德。为佛弟子应常念佛,而念佛法门中又以念佛之法身为胜、为上、为究竟。若能常念佛之法身,即速入实相念佛,速入诸法实相,速得法性生身。在此,我有个建议:因为称念如来十号的功德无量,如果我们能够每天念三次,及每逢佛诞之时,亦念三次,则所种善根不可思议。现在即请大家合掌随我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 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众即随同念三遍〕 。这称念如来圣号的念法,是法华经的念法,是最正式、 最庄严的念佛法。若值阿弥陀佛圣诞之时,即念「南无阿弥陀如来、应供、 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 无上士、调御丈夫、 天人师、佛世尊。」先念此「弥陀十号」三遍,然后再开始作庆祝佛诞之种种法仪,如此一来,所获功德转更殊胜。我自己在初发心学佛时,即曾将此十号以大字书写于纸上,供于佛堂,常常念,常常诵,不久即自然铭记于心。若有善书法者,可恭写一份,装框被背供奉于佛堂,时时念诵、常常思惟。如此即是真正忆念十方如来,供养十方如来真法身。须知我们所供养的塑像乃是佛之化身;而此十号则正是佛之法身。以上为讲述信佛十号具足。 出处
  【十号】
  ﹝出佛说十号经﹞
  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则: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三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三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以为一号,虽开合不同,其义则一,故两存之。(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三聚者,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
  [一、如来],如来之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如来也。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如来也。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如来也。
  [二、应供],谓万行圆成,福慧具足,应受天上人间供养,饶益有情,故号应供。
  [三、正遍知](亦名正等觉),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号正等觉。
  [四、明行足],明即三明也。行足者,谓身口意业正真清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善修满足,故号明行足。
  [五、善逝],善逝者,即妙往之义也。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趣佛果,故号善逝。
  [六、世间解无上士],世间解者,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也。无上士者,谓业惑净尽,更无所断。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世间解无上士。
  [七、调御丈夫],谓具大丈夫力用,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盘,故号调御丈夫。(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八、天人师],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九、佛],佛,梵语具云佛阤,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十、世尊],谓以智慧等法,破彼贪嗔痴等不善之法,灭生死苦,得无上觉,天人凡圣,世间、出世间,咸皆尊重,故号世尊。

  南怀瑾老师开示:
  我们晓得“如来”也是“佛”的代号,实际上佛有十种不同名称,如来是一种,佛是一种,世尊也是一种。不过,中国人搞惯了,经常听到如来佛的称法,把它连起来也蛮好。现在我们先说“如来”,这是对成道成佛者的通称。释迦牟尼就称释迦如来,或者称释迦如来佛,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

  阿弥陀、释迦牟尼,那是个人的名字,就是特称。如来及佛是通称,等于我们中国称圣人,孔子也是圣人,周公也是圣人,文王、尧舜都是圣人。圣人就是通称,而孔子、周公就是特称。“如来”二字翻译得很高明,所以,我经常对其他宗教的朋友说:你们想个办法把经典再翻一翻好不好?你们要弘扬一个宗教文化,那是离不开文学的啊!文学的境界不好是吃不开的。

  佛经翻译的文学境界太高明了,它赢得了一切。譬如“如来”这个翻法,真是非常高明。我们注意啊!来的相对就是去,他没有翻“如去”,如果翻成如去,大家也不想学了,一学就跑掉了。翻译成“如来”,永远是来的;来,终归是好的。佛已成了道,所以就叫如来。金刚经上有句话,是佛自己下的注解:“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无来也无去,换句话说,不生也不灭,不动也不静,当然无喜亦无忧,不高也不矮,都是平等,永远存在,这个道理就是如来。用现在的观念说,他永远在你这里,永远在你的前面,只要有人一念虔信,佛就在这里。


南师怀瑾每天打坐吗
没人能回答你,因为认识南师并且能知道这些的人估计不会没事来百度回答你,要知道南师的地位在古代相当于帝师,他在台湾是智囊团里的人物!不过,你打听这些估计也是心血来潮,实际上这些消息对你的修行没有意义,在南师的书里有些说法,就是子午,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子午都有不同,因为每个人出生时间...

佛教是不是讲不出所以然?
南公怀瑾老师在讲《金刚经》时说,所谓跳出三界外,但是佛并没有说还有个第四界。

佛教所指的彼岸是什么意思?
1、佛教所指的彼岸是指脱离尘世烦恼、取得正果之处。2、到达彼岸的状态就是修成了正果;3、觉悟了是一种脱离了人世间所有烦恼、超脱了生死,看穿了一切的感觉;4、成佛之后佛在轮回之外,即不生不灭,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的世界。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为“此岸”;超脱生死,即涅槃的境界为“彼岸”。

错是别人的 因果是自己的
南师怀瑾层解析何为迷信――迷信指未曾经历 证实就随便轻信。比如我说这杯水是热的,你连碰都不碰就说它是热的,这就是迷信。师父开示何为佛?佛是智慧,是全知,但不是全能!所以佛陀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陀也是不能干预和扭转因果的,又说度人自度,只有自己如理如法修持才能以“愿...

南怀瑾的人物经历
”正如南公怀瑾所言,真悟了“道”哪里还有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等闲家具?当众盲摸象、殊途同归之时自然就是“旨绝文词,拈花微笑”而已矣。 佛法的目的是:让普罗大众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而达到“常乐我净”的游戏三昧境界;佛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上;而实现佛法的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

女孩叫怀瑾好听吗?
女孩叫怀瑾很好听,但是有一点你要做准备,就是有一位大师叫南怀瑾,如果女孩叫怀谨的话,可能被人误会。南怀瑾先生,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人,生于1918年3月18日,去世于2012年9月29日,享年95岁。先生幼承庭训,青少年时期即于家乡饱读中华典籍。17岁离开家乡,行脚参学,教化天下。“经纶三大教...

张尚德的道南书院
南公怀瑾先生慈悲,二年多前赐送了一块达摩书院的匾,还写了几个勉励后生的话语:「张尚德教授建立达摩书院」道南书院是发扬南老师与汪道涵宝贵和圣智的人文思想与抱负,想必南老师自己不会写一个「张尚德教授建立道南书院」的匾。我个人只是道南书院的一个义工,也希望有一天会有人送来「大匾」。道南书院目标道南...

南怀瑾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论述
”正如南公怀瑾所言,真悟了“道”哪里还有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等闲家具?当众盲摸象、殊途同归之时自然就是“旨绝文词,拈花微笑”而已矣。佛法的目的是:让普罗大众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而达到“常乐我净”的游戏三昧境界;佛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上;而实现佛法的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

《宗镜录》赏析 1
南公怀瑾先生释曰:“本来都是佛,个个都是佛,本来自性是清净光明的,就是念头一动把明白的正觉迷掉了。”“因明起照,见分俄兴”, 一念无明生起之后,意味着念头动了,念头动了之后,马上生起一个照的作用,因为照见了,思想观念也就出来了。“随照立尘,相分安布,如镜现像,顿起根身”,...

请问女性打坐说不能上双盘?
’”这是说佛在世时,印度蛇多,有比丘尼因跏趺坐,**空虚,致蛇入体内,其他比丘尼赶紧告诉大爱道比丘尼,大爱道比丘尼立即到佛陀那里禀告,佛陀叫他马上使用一种药,蛇不会死并且还会出来,用药之后果然蛇出来了,佛陀就呵斥他们:‘这里的蛇这么多,你们为什么还那样打坐啊?今后不要这样了,打坐的时候...

建瓯市19458427510: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佛叫“如来” -
祝永胞磷: 如来十号,佛家用语,佛有十种名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本来佛有一万种名号,后来人们记不住,就慢慢简略为上述十种名号.此说出自佛说十号经. 佛无量劫修行、证无上觉...

建瓯市19458427510: 如来佛是什么教 -
祝永胞磷: 如来实际意义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比如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如来为释迦牟尼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正像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佛有十种称号,“如来”是其中之一.

建瓯市19458427510: “如来”是什么意思 -
祝永胞磷: 佛有十种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同老师、教师、先生是通称一样,这十种名号也是通称.譬如,『释迦牟尼佛』也可以称作『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世尊』;『阿弥...

建瓯市19458427510: 南怀瑾:佛为什么出世 -
祝永胞磷: 是佛菩萨的一种愿力 也是众生有这个缘分 不然不会来的 佛法是教育世人的 不是保佑的 佛法就是令众生 觉悟的 教众生觉悟的意义 和方法··············

建瓯市19458427510: 南怀瑾老师开示:什么是宗教 -
祝永胞磷: 南怀瑾老师开示:我先要向大家讲一个道理:世界上什么是宗教?现在要是上宗教哲学课,告诉大家简单、明了的一个定义:凡是一种思想把它变成一个理念,使大家能够信仰而控制情绪与思维的,这个就是宗教.这是我下的定义,所以大家...

建瓯市19458427510: 释迦摩尼和如来是什么关系? -
祝永胞磷: 「如来」也是「佛」的代号,实际上佛有十种不同名称,如来是一种,佛是一种,世尊也是一种.不过,中国人搞惯了,经常听到如来佛的称法,把它连起来也蛮好.现在我们先说「如来」,这是对成道成佛者的通称.释迦牟尼就称释迦如来,...

建瓯市19458427510: 南怀瑾: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
祝永胞磷: 南怀瑾: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南怀瑾语录:"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修不到圣人的境界.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

建瓯市19458427510: 南怀瑾:什么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
祝永胞磷: 这是佛学里佛法的五眼,五种眼睛的分类,文字都差不多.是佛先提出来问,「须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佛有没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佛经的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经作十二种的分类,其中一种是「自说」,就是自...

建瓯市19458427510: 南怀瑾:十方佛菩萨是靠什么降伏其心的 -
祝永胞磷: 南怀瑾:十方佛菩萨是靠什么降伏其心的《金刚经》上“善护念”三个字,鸠摩罗什不晓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译的.后来禅宗兴盛以后,有一位在家居士,学问很好,要注解《思益经》,去见南阳忠国师.南阳忠国师说:好呀!你学问好,可以...

建瓯市19458427510: 如来是释迦牟尼法号吗,他不是最早的佛为什么叫佛祖,还有燃灯古佛如?
祝永胞磷: 佛,有10种称呼: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驭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释迦牟尼,是这个世界(指类似银河星系,非地球)的现在佛的名字. 过去、现在、未来,在各个大千世界,有无量佛. 祖,是指学习佛法各宗的德高望重的代表者. 燃灯古佛是过去佛,释迦牟尼佛是现在佛. 阿弥陀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