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投稿:无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

“和谐相处”,我认为,就是在改造过程中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因势利导,在变更自然不适合甚至有害于人类生存的条件时,要排除损毁性的或引发生态灾难的粗暴行为,使人与被改造的自然对象处在相伴相生,蓬勃共荣的态势中。

从科学层面谈,和谐相处就是按自然规律对待自然。但无论怎么说,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从古到今,直至未来都是不会停止的。否则,不断增多的人类的衣食住行如何解决?所以说,改造是绝对的,不要回避,问题在于如何改造。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几点是十分重要的。一是要正确地认识自然,认识自然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克敌制胜的法宝,其实对自然的改造并达到与其和谐相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首先要尽量深入地认识人们面对的自然,认识它的规律。这就需要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科学的探察,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防止浮躁和粗枝大叶。这就是强调科学发展观,提倡调查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重视科学试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然有过长期的观察,积累了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的丰富经验,都江堰、苏州园林、黄土高原的梯田……这些都是前人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功范例。它们产生于前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对其规律的深入把握,也是千百年反复实践认识的结果。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在强调以史为鉴的同时,还要强调调查研究,强调科学实验,强调在继承和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口号化、简单化。
面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人类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大自然环境却面临着日益破坏的危机 ,人类不断地毁坏自然环境,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自然环境灾害。面对这样的形式,我们不可否认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这不代表人和自然之间就不可以和谐相处。

只要人类合理的利用资源,不在对自然资源肆意的破坏,对自然采取相对的保护政策措施,人和自然之间就可以和谐的相处。所以说,要想人和自然之间可以和谐相处就得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和本质

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一个生态系统,尤论是在全球、地区,还是局部区域,都是复杂的牛物群落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水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生态系统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对水的量变和质变十分敏感。兴水利、除水害,人类社会在与水的相依相伴中,在与水的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在治水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所谓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指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在将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干扰,减少人对水的侵害;处理好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状态,使水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能够为整个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反映出价值取向的变化。由“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由孤立的、单目标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模式,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从思路、对策、措施,到规划、设计、管理,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 “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造成了中国占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进行行蓄洪,这些都足这种思想的反映。在水土资源开发上,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对于保护植被、植树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面对我国水资源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治水实践的必然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遥远过去的简单重复和回归,而是全面的发展和升华,是基于对治水规律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渴望。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在治水中把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路子

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人类取水、用水、排水,水进入了人类社会,治水活动又需要遵循社会规律。只有在治水实践中不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利用规律,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框架下,统筹考虑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流域是水资源的载体,任何河流、湖泊等水体都与其所在的流域休戚相关。健康的河流、湖泊必须有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作为基础和支撑。治水实践不能就水论水,要从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框架下,考虑水资源问题的解决。

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既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水生态系统,也包括森林、草地、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主要是指对流域内的水、土地、湿地、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限制或消除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各种干扰,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流域内植被、湿地等保护和修复,对于缓解洪涝、干旱灾害,减轻土壤流失和水污染问题将发挥一定作用。从水文学的角度看,森林植被及其下面的土壤,就像海绵一样,当降雨发生时,可以吸纳一定数量的雨水(洪水),然后逐渐释放出来,流人河流或渗入地下含水层。如果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雨水汇人河流的速度加快,对于我国降雨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的现实而言,这无疑加重了汛期洪水和非汛期干旱缺水的程度。另外,植被的退化,也将使土壤受到雨水侵蚀的程度加重,增加了江河湖库的淤积,加重了洪灾,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不利影响。湿地具有类似的作用,在雨季涵养洪水,在旱季可以逐步利用。有研究表明,流域每增加1%的湿地面积,河流的洪峰就会减少近4%。同时,植被、沼泽和其他形式的湿地,可以自然地过滤水流中的污染物和过量养料,阻滞沉淀物,提高水体的抗污染能力。

近几年,在植被恢复中,强调利用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结合局部的人工措施,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表明,一些退化土地封育三五年后,植被的覆盖度可大于0.6。对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 (草)、封山禁牧、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虽然可以从大的区域范围内考虑其经济效益问题,但是必须从长计议,解决好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问题,建立良性发展机制。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坡改梯、小水窖、集雨水柜等措施,建设一定数量的高标准农田,解决农民吃粮和发展问题;通过发展人工草地灌溉的“牧
区水利”,解决休牧、禁牧后的牧业发展问题;通过发展小水电代燃料、太阳能、沼气、薪炭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使大面积植被恢复可以持续进行下去。

’98水以后,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退田还水(江、湖),保护湿地和水域,使入水争地问题的解决有了良好开端。但是,我国毕竟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宝贵,需要做好水体、湿地利用的文章,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利用好水体、湿地,需要统筹考虑水土资源利用,核心是利用好水,如种植水生经济作物、水产养殖、发展旅游农、业和湿地牛态旅游等,形成洪水经济和湿地产业,使人与水找到新的平衡。

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涵养水源工程建设,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回灌、补给利保护,对生态脆弱区的牛态系统调水进行修复,对干旱湿地进行补水等,这些有益的尝试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洪涝灾害不可避免,洪灾损失可以减轻,建立人水共存的洪水管理模式

我国江河下游约有100万km2的冲积平原,是江河洪水泛滥、泥沙淤积的产物,也是我国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由于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许多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我国业已形成的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不可能、也没有办法作大的调整和变化。洪水泛滥、河流改道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当今社会所无法承受和容忍的。因此,那种让河流不加约束、任意流淌、回归自然状态的思路是不现实的,也绝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表现。

洪水足不可能根治的,即使防御洪水的标准达到了规划设定的标准,仍有发生超标准洪水的可能性,况且我国江河的防洪标准还很低。因此,必须抓紧水土保持、水库、堤防、蓄滞洪区、调度体系等防洪安全体系建设,将防洪安全标准提高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易被洪水侵害的地区,要建立有利于减轻洪灾损失的生活模式、经济模式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学会人与水共享空间,减轻洪灾损失。此外,研究洪水规律和特性,利用洪水的冲刷和造床功能来减少淤积,治理河流,如黄河的调水调沙试验;加强水库汛限水位的研究,提高雨洪资源化利用程度等,都是利用洪水、变害为利的探索。

3.干旱问题不可根治,缺水问题可以缓解,建立合理协调的用水模式

干旱是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由于可更新利用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丰枯变化,十旱问题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完全根除。在我国干旱、半干旱等生态系统卜分脆弱的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充分考虑流域内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牛态和环境的用水需求,维系基本的生态系统平衡。

要缓解干旱导致的缺水问题,必须采取综合对策,需要从人、经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来构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体系,从开源、节流、保护的齐抓共管来构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体系,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来构建降低旱灾损失的保障体系。我国年用水量已经占到全国年可更新水资源量的 20%左右,但是流域间很不平衡,许多地方还存在开发利用的潜力。适当建设雨水集蓄工程、调水工程,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压力和水资源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同时,扩大对非传统水源,如洪水、污水、劣质水、海水等的开发利用规模和范围,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建立适应当地水资源条件的用水模式,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举措。此外,必须进行一系列必要的防旱非工程措施建设,通过制订和实施防旱规划、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旱情监控、信息研究与旱情预报、旱灾救助、公众教育等措施,提高整个社会抵御干旱的能力。

4.水污染问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

对水体的侵害,应该也能够得到解决如果说洪水、干旱还有部分天灾的因素,水污染则纯粹是人祸。水体的严重污染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也影响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我国在低发展阶段和较短的时期内遭遇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着手进行污染防治时,人均 GDP要高出我国现在水平的10多倍,我国面临着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和
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

控制和治理水污染,恢复业已受到污染的水体,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做出长期、艰苦努力。首先,要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要明确责任,严格执法,改变目前“以交纳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来换取“合法”排污权的做法,杜绝行政管理机关的不作为和排污企业的不作为。二是增加水体的环境承载能力。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河湖疏浚,减轻内源污染;加强水库、闸坝的科学调度,保持水体的适当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目的,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探索大面积修复污染水体的技术可行性。三是加大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把化肥催绿一片庄稼,一瓶农药保证粮棉丰收。但是,过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土壤酸化、板结,地力下降,有益生物大量死亡,造成水体严重污染。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积极推行绿色农业,推行绿色的耕种方式。

5.辩证地看待人类治水活动的利与弊,树立全面、长远、辩证的观念

治水活动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人类造福,但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时间,对人类治水活动利弊得失的评判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随着认识水平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追求目标的变化,对治水活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目前,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不仅要对人类有利,而且要对生态有利,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近几年,我国在堤防建设中,进行了生态保护、环境美化等方面的实践,如避免使用不透水材料对河道护砌、重视河流与岸上的联系、尊重河流的多样性等等,积累了一定经验。在国外,一些激进的环保主义者,要求拆除大坝、让河流回归自然的做法,又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当然是不可取的。

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慎重处理人与整个流域的关系。对于水资源问题,从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层
面上,从陆地、水系、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和谐发展上,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应该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利益应该也必
须得到必要的保护和满足,但是,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保护了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让 我 们 共 创 和 谐 社 会
当今社会正流行着一个新名词——和谐社会。在2005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体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和平”、“仁爱”的儒家思想——“大同世界”。可惜最后以失败告终。那是历史的必然,试想在唯皇独尊的封建社会里,会有“大同世界”的立身之地吗?两千年过去了,他的思想仍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更是全世界华人共同的精神支柱。
中国自古就是文明古国,讲究诚信、友爱、仁义、忠孝,以爱国家、爱百姓、爱和平为荣。多少年来,有多少仁义志士为追求和谐出了自己的生命。作为一名中学生,也许你会认为我们身在校园,承担求知之任,“和谐社会”与我们无关。然而,“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和睦相处”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吗?!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不小心丢失了一件自己心爱的衣服。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急,有人劝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想: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这是一个典故,真假虚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社会风气,这样的人际关系。
近段时间,我们大家都能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广告:妈妈给孩子洗脚,让孩子先睡觉,然后自己又去伺候老人。小孩没睡,看到了全部。于是给妈妈打了洗脚水准备帮妈妈洗脚。孩子在端洗脚水的时候,将水洒了一地,同时也将浓浓的爱意抒发得淋漓尽致。这难道不是一个和谐社会的缩影吗?
当然在共创和谐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插曲。
2006年2月27日,有杭州市民发现,江干区城东公园内,一座铜质少女塑像被人锯断后偷走。1.5米高、几百斤重的铜像原来亭亭玉立,现在被锯得只剩下一双“脚掌”。近几个月来,杭州已陆续发生多起城市铜雕作品被盗、被切割的事件。位于杭州“信义坊”商业区的青铜雕塑“钓鱼郎”肩上的鱼竿被人偷走,只剩下光秃秃的一个把柄;菜市桥公园里《买菜》雕塑的秤砣也被人“强硬夺下”。不仅仅是铜雕,路灯、含铜电缆甚至是人行天桥台阶上的铜条,均遭“毒手”,引起市民群众强烈反响。有不少市民提议,保留这些不完整的铜像,让大家牢记这个教训。在我们共创和谐社会之际,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呢?
共创和谐社会很难,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共同努力;共创和谐社会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和谐社会!

  可以通过一些反面教材来说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比如旅行鸽的灭亡,本来盛及一时的旅行鸽迅速灭亡的事件,保守估计地球上每天都有一种生物灭亡的这种事例来反映,通过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残杀,对植物的破坏,对生态资源的浪费来讲

  旅行鸽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他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一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使他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
  如果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
  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里。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爪哇犀牛

  1.爪哇犀牛

  栖息地: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剩余数量:不足60只

  爪哇犀牛也许是世界最大最稀有的哺乳动物。偷猎者想要它的角,开发商想要它的栖息地。而这两者都给它带来致命的灾难。

  2.墨西哥小头鼠海豚

  2.墨西哥小头鼠海豚

  栖息地:加利福尼亚湾

  剩余数量:200到300

  是世界上珍有的鲸类之一,小头鼠海豚因为其有限的活动范围很容易被渔网捕获,所以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3.克罗斯河大猩猩

  3.克罗斯河大猩猩

  栖息地:尼日利亚和喀麦隆

  剩余数量:不足300

  克罗斯河大猩猩在1980年被认为已经灭绝了,但是该物种仍然延续至今。人类将其当作野味猎杀,开发商们夺走了它的栖息地,它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

  4.苏门答腊虎

  4.苏门答腊虎

  栖息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

  剩余数量:不足600

  这种小型老虎只生活在苏门答腊岛,已经有数百万年了,因此它难以逃脱人类扩张带来的灾难。大部分幸存的苏门答腊虎都栖息在保护区,不过还是有大约100只生活在保护区之外。

  5.金头猴

  5.金头猴

  栖息地:越南

  剩余数量:不足70

  2000年这种灵长类动物被归为保护动物。但是它仍然面临灭顶之灾,2003金头猴数量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回升。

  6.黑脚雪貂

  6.黑脚雪貂

  栖息地:北美大平原

  剩余数量:大约1000

  黑脚雪貂是北美大陆上唯一原产的雪貂,也是北美大陆上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之一。1986年,它的数量仅剩18只,现在这个数字正在回升。

  7.婆罗洲矮象

  7.婆罗洲矮象

  栖息地:北婆罗洲

  剩余数量:大约1500只

  婆罗洲矮象高度比亚洲大象矮20英寸(50厘米),脾性也更温和。棕榈林的面积减少也使得婆罗洲矮象的生活空间也变得非常狭小。

  8.大熊猫

  8.大熊猫

  栖息地:中国

  剩余数量:不足2000

  大熊猫的濒临灭绝主要是因为其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的分散所造成。野生熊猫的人工饲养以及物种保护也是回天乏术。

  9.北极熊(白熊)

  9.北极熊(白熊)

  栖息地:北极圈

  剩余数量:不足25000

  人类开发和捕猎长期威胁着北极熊,而现在气候变化和冰盖的消融已经把北极熊逼入了绝境。

  10.湄公河巨型鲶鱼

  10.湄公河巨型鲶鱼

  栖息地:东南亚湄公河区域

  剩余数量:数百只

  湄公河巨型鲶鱼因其巨大身型而倍显珍贵(曾被捕获的最大的为646英镑,即293公斤)。虽然在泰国,老挝,柬埔寨这种鲶鱼都别列为保护对象,但是仍然有人从事捕猎行为。

  动物有益于人类
  地球上人类起源与动物起源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时间相隔不算太长.人类形成后依赖林果渔猎以生存和进化.后来发展了农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畜牧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生产上去了,有剩余价值可以剥削,于是原始社会进步到奴隶社会.
  人类和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复杂.人和动物在地球食物链中互争口粮又互相依存,接触频繁.一般按人类需要分其为6类:
  1 食品动物(Food Animals) 供应人类丰富营养来源的肉、乳、禽、蛋、鱼等.
  2 役用动物(Labor Animals) 马、驴、骡、骆驼等.骑、驮、拉,被誉为"不要能源”的动力,有战略意义.
  3 经济动物(Economic Animals) 生产羊毛、裘皮、皮革等.如绵羊、长毛兔、海狸鼠、黄鼬、蓝狐等.
  4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以科学实验为目的、定向培育出的特种动物,有严格遗传学和生物学要求,目前以小鼠、大鼠、豚鼠、仓鼠为代表.
  5 医用动物(Medical Animals) 生物制品原料如血清马、鸡胚等;检测工具如家兔;中药原料如鹿(茸)、熊(胆)、牛(黄)、马(宝)、虎(骨)等.
  6 观赏动物(宠物,Pet) 猫、狗、鹦鹉、金丝雀、金鱼等.动物园、马戏团动物皆属之.

  植物方面:
  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松科冷杉属1987年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将其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目前在自然分布区仅存林木五株,其中一株衰弱,一株生长不良。

  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桦木科鹅耳枥属落叶乔木,高达14米,胸径70厘米。除仅有的一株标本树外,此后未在其他地方再有发现。目前,杭州植物园已试种成功。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桫椤科桫椤属茎一般直径为10—20厘米,高为1—米,有的可达10米以上。现今的桫椤仅在我国的贵州、四川、广东等地有分布,是我国的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膝柄木Bhesa sinensis卫矛科膝柄木属濒危种。半常绿乔木,高13米,胸径60厘米;树皮黄褐色,有发达的板状根。产地广西合浦只存一株大树,很少开花结实。

  绒毛皂荚Gleditsia japonica豆科皂荚属濒危种。落叶乔木,高15-20米。湖南原有老树5株,现仅存2株。自然更新能力很弱,人工繁殖种子成苗率较低。

  羊角槭Acer yangjuechi槭树科槭树属落叶乔木,高15米。仅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狭窄的范围,在西天目山外曲弯只见到两株,长势已衰退。种子不孕率高,天然更新能力很弱。已陷入灭绝的险境。

可以通过一些反面教材来说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比如旅行鸽的灭亡,本来盛及一时的旅行鸽迅速灭亡的事件,保守估计地球上每天都有一种生物灭亡的这种事例来反映,通过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残杀,对植物的破坏,对生态资源的浪费来讲

  旅行鸽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他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一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使他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
  如果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
  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里。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爪哇犀牛

  1.爪哇犀牛

  栖息地: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剩余数量:不足60只

  爪哇犀牛也许是世界最大最稀有的哺乳动物。偷猎者想要它的角,开发商想要它的栖息地。而这两者都给它带来致命的灾难。

  2.墨西哥小头鼠海豚

  2.墨西哥小头鼠海豚

  栖息地:加利福尼亚湾

  剩余数量:200到300

  是世界上珍有的鲸类之一,小头鼠海豚因为其有限的活动范围很容易被渔网捕获,所以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3.克罗斯河大猩猩

  3.克罗斯河大猩猩

  栖息地:尼日利亚和喀麦隆

  剩余数量:不足300

  克罗斯河大猩猩在1980年被认为已经灭绝了,但是该物种仍然延续至今。人类将其当作野味猎杀,开发商们夺走了它的栖息地,它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

  4.苏门答腊虎

  4.苏门答腊虎

  栖息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

  剩余数量:不足600

  这种小型老虎只生活在苏门答腊岛,已经有数百万年了,因此它难以逃脱人类扩张带来的灾难。大部分幸存的苏门答腊虎都栖息在保护区,不过还是有大约100只生活在保护区之外。

  5.金头猴

  5.金头猴

  栖息地:越南

  剩余数量:不足70

  2000年这种灵长类动物被归为保护动物。但是它仍然面临灭顶之灾,2003金头猴数量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回升。

  6.黑脚雪貂

  6.黑脚雪貂

  栖息地:北美大平原

  剩余数量:大约1000

  黑脚雪貂是北美大陆上唯一原产的雪貂,也是北美大陆上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之一。1986年,它的数量仅剩18只,现在这个数字正在回升。

  7.婆罗洲矮象

  7.婆罗洲矮象

  栖息地:北婆罗洲

  剩余数量:大约1500只

  婆罗洲矮象高度比亚洲大象矮20英寸(50厘米),脾性也更温和。棕榈林的面积减少也使得婆罗洲矮象的生活空间也变得非常狭小。

  8.大熊猫

  8.大熊猫

  栖息地:中国

  剩余数量:不足2000

  大熊猫的濒临灭绝主要是因为其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的分散所造成。野生熊猫的人工饲养以及物种保护也是回天乏术。

  9.北极熊(白熊)

  9.北极熊(白熊)

  栖息地:北极圈

  剩余数量:不足25000

  人类开发和捕猎长期威胁着北极熊,而现在气候变化和冰盖的消融已经把北极熊逼入了绝境。

  10.湄公河巨型鲶鱼

  10.湄公河巨型鲶鱼

  栖息地:东南亚湄公河区域

  剩余数量:数百只

  湄公河巨型鲶鱼因其巨大身型而倍显珍贵(曾被捕获的最大的为646英镑,即293公斤)。虽然在泰国,老挝,柬埔寨这种鲶鱼都别列为保护对象,但是仍然有人从事捕猎行为。

  动物有益于人类
  地球上人类起源与动物起源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时间相隔不算太长.人类形成后依赖林果渔猎以生存和进化.后来发展了农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畜牧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生产上去了,有剩余价值可以剥削,于是原始社会进步到奴隶社会.
  人类和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复杂.人和动物在地球食物链中互争口粮又互相依存,接触频繁.一般按人类需要分其为6类:
  1 食品动物(Food Animals) 供应人类丰富营养来源的肉、乳、禽、蛋、鱼等.
  2 役用动物(Labor Animals) 马、驴、骡、骆驼等.骑、驮、拉,被誉为"不要能源”的动力,有战略意义.
  3 经济动物(Economic Animals) 生产羊毛、裘皮、皮革等.如绵羊、长毛兔、海狸鼠、黄鼬、蓝狐等.
  4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以科学实验为目的、定向培育出的特种动物,有严格遗传学和生物学要求,目前以小鼠、大鼠、豚鼠、仓鼠为代表.
  5 医用动物(Medical Animals) 生物制品原料如血清马、鸡胚等;检测工具如家兔;中药原料如鹿(茸)、熊(胆)、牛(黄)、马(宝)、虎(骨)等.
  6 观赏动物(宠物,Pet) 猫、狗、鹦鹉、金丝雀、金鱼等.动物园、马戏团动物皆属之.

  植物方面:
  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松科冷杉属1987年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将其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目前在自然分布区仅存林木五株,其中一株衰弱,一株生长不良。

  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桦木科鹅耳枥属落叶乔木,高达14米,胸径70厘米。除仅有的一株标本树外,此后未在其他地方再有发现。目前,杭州植物园已试种成功。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桫椤科桫椤属茎一般直径为10—20厘米,高为1—米,有的可达10米以上。现今的桫椤仅在我国的贵州、四川、广东等地有分布,是我国的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膝柄木Bhesa sinensis卫矛科膝柄木属濒危种。半常绿乔木,高13米,胸径60厘米;树皮黄褐色,有发达的板状根。产地广西合浦只存一株大树,很少开花结实。

  绒毛皂荚Gleditsia japonica豆科皂荚属濒危种。落叶乔木,高15-20米。湖南原有老树5株,现仅存2株。自然更新能力很弱,人工繁殖种子成苗率较低。

  羊角槭Acer yangjuechi槭树科槭树属落叶乔木,高15米。仅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狭窄的范围,在西天目山外曲弯只见到两株,长势已衰退。种子不孕率高,天然更新能力很弱。已陷入灭绝的险境。

猜字谜,跟大家说说自然里面有哪些动物濒临灭绝,我们该如何保护,在让一些同学出版报,一些同学写作文。如果还不够就再找一些同学演讲,演讲要关于自然,不同意的可以发表意见。



曾经有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去南方看野鸭南飞、突然大发慈悲买了许多饲料在池塘边去喂野鸭,几年后,有些野鸭不仅不再南飞过冬,而且变得又胖又懒,连飞也非不起来。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义
6. 自然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的演变是一个慢变量。7. 自然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8. 人类必须不断认识自然,提高生产力水平,以应对自然的挑战。9. 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中,人类处于主导地位,对自然产生影响。10. 人类...

你觉得怎么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觉得这样可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保护动植物是我们爱护大自然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自然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于动物,它们是可爱的。我们不可以去屠杀它,要去爱护他。对植物我们也需要爱护。其实,生活在大自然中,每种生灵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我们要做到爱护大自然。我们可以通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 )
【答案】:A、C、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
问题三:我们应该怎样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该怎样和谐 最近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构建和谐社会,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的问题。 人类要摆正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自然观是建立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对抗的基础之上的,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人类物质生活要提...

人类怎样才能与自然和平相处的作文
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 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文。 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 (人类自身问题) 、 资源问题 (自然问题) 、 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句子
16. 一个古代的文人就发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这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朴素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华夏文明的精髓之一。17. 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大概就是欲望的控制了吧,如果只受欲望的支配,人和动物就没有什么差别了。18. 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幺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身上。19....

用所学哲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请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 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

用所学哲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明确提出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要进行“合理调节”的重要思想:“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

人与自然怎样和谐共生?
2.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足等原因,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重新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尤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

简述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旨在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认识到,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忽视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而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并保护自然。2. ...

三元区1574668906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爱芸盐酸: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

三元区15746689065: 人与大自然如何能够和谐相处? -
爱芸盐酸:[答案] ◎法王开示:大自然那么冷吗?笑-(今年印度很冷,达兰色拉甚至有零度左右的天气)我曾经提过一些关于人与大自然和谐的关系,这大都是我自己对大自然的感觉,我自己的感觉是,大自然与我们的沟通,不是语言上的沟通,而是内心上的沟通....

三元区15746689065: 人与自然究竟怎样和谐相处为话题的作文 -
爱芸盐酸: 大自然是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对各种生物的生长有重大的意义,尤其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过分看重经济的发展,已对大自然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大自然正面临资源...

三元区15746689065: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诗 -
爱芸盐酸:[答案]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元区15746689065: 关于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作文(200字) -
爱芸盐酸:[答案] 其实这个地球是很美丽的.当一个新生命出生时,我们应该对他说:”欢迎你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那为什么现在地球却不是如此美丽呢?自从经济发展起来后,人类开始有了一种心理,就是自私心,因为人类有了自私心,所以就开始...

三元区1574668906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 -
爱芸盐酸: 人和自然要成为朋友,一切行为都要适度

三元区15746689065: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名言!(要句子哦) -
爱芸盐酸:[答案]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我们的生活和城市在呼唤清洁的水 △爱护水资源,保护母亲河 △生命之水,...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水是不可再生资源 △野生动物不是人类的附属品,它们和人类的共同王国是大自然 △人类尊重自然、...

三元区15746689065: 描写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著名诗句 -
爱芸盐酸:[答案]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

三元区15746689065: 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人类应怎样和大自然和谐相?人类应怎样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爱芸盐酸: 人类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的生存原则,不破坏大自然的系统循环.不让人类的存在成为大自然的负担.人类要从自身做起; 1人类要摆正与自然的关系; 2人类要珍惜自然资...

三元区15746689065: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爱芸盐酸: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