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三绝的李商隐的《蝉》解析

作者&投稿:桂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代“咏蝉三绝”中李商隐《蝉》的赏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
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
“咏物佳绝”。

诗人简介虞世南(558-638), 字伯施,余姚人。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同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集三十卷。诗词赏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称道。首句“垂緌饮清露”,“垂緌”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于高处,餐风饮露,故为“饮清露”。这句写出了蝉的清华俊朗的特点。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写蝉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用一“出”字,将无形的声音传送写得可感可见。这句虽只对蝉声远传进行了描写,读者却已可窥蝉的高标逸韵。“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所致,诗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这种独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真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两句中的“自”、“非”,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颇显大气。这两句看似写蝉,实则带有自况的意味,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联系到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赞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虞世南此处表现出来的自信该不为过吧。

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情诗。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复杂的意念,在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手法建筑在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琉苏那样缤纷绮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著有《玉溪生诗》。 《蝉》《菊》《登乐游原》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锦瑟》 《 无题 其一》
《隋宫(一)》 《无题 其四》 《无题 其三》
《筹笔驿》《 无题 其二》《 春雨》
《无题两首 其二》 《夜雨寄北 》 《寄令狐郎中》
《隋宫(二)》《 瑶池》《 嫦娥》
《贾生》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咏蝉诗,诗人抓住蝉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情思,“为情而造文”。诗中的蝉,也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本以高难饱”蝉栖息于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自己因为人清高,所以清贫。“徒劳恨费声”,蝉由“难饱”而发出的鸣叫声,哀中有恨。此种鸣叫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所以是徒劳的。自己因清贫而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但这样的陈情也是白费的。蝉本无情,无所谓“难饱”与“恨”,其实“难饱”和“恨”的正是诗人自己,只是诗人将这种感情寄寓在蝉身上来表达,更显中国诗歌的含蓄之美。
颔联将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了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蝉的鸣叫声到五更时分已稀疏得快要断了,可是一树的叶子兀自绿着,并不为蝉鸣的“疏欲断”而悲伤难过,显得那样冷酷无情。此处涉及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一树的碧绿本无关涉,而诗人却怪树的无动于衷,其实责怪的是有力者不肯出手相助,使自己困顿尴尬的遭遇不能改变。如此看来便顺理成章了。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将感情挑得更明。“薄宦梗犹泛”,诗人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辛苦辗转,好象大水中的木头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顿生思乡之情。同时“田园将芜”,思归的理由又多了一层。这两句看似与上文的咏蝉无关,其实正因官小禄微,所以“难饱”“费声”,得力者“无情”,才使诗人动了归隐之心。
尾联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的方法写蝉,同时呼应开头,首尾照应。蝉的鸣叫声提醒我这个与之境遇相仿的小官,“举家清贫”劳心伤神的漂泊生活不如归家弄田。
同为咏蝉,同样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却呈现出如此殊异的面貌,构成了如此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以上三篇,堪称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写蝉最有名的三首诗
写蝉最有名的三首诗是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一、《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翻译: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诗词欣赏:“咏蝉三绝”是哪些?
所谓的咏蝉三绝是指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三首咏蝉诗,其中虞世南的是五言绝句,其他两首是五言律诗。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越州馀姚(今浙江馀姚)人。有文名,善书,师沙门智永,与欧阳询齐名,世称"欧虞"。后归唐,与太宗论治要,敢于规谏,新、旧唐书有传。同是托物寓意,虞世南被...

唐人咏蝉三绝分别为我鉴赏一下!
虞世南之《咏蝉》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

诗人李商隐的《蝉》,第四句为什么会被誉为神句?
李商隐的《蝉》,这首诗号称唐代咏蝉三绝之一,其他两首是初唐虞世南和骆宾王的诗。诗人李商隐借孤穷悲鸣之寒蝉,抒发自己穷困潦倒、漂泊无依的悲愤心情。这首《蝉》是李商隐的经典名篇之一,清人朱彝尊誉其是“咏物最上乘”之作,诗中第四句还被钱良择誉为神句。蝉不住地悲鸣,至五更将晓,蝉鸣越来...

蝉古诗 蝉古诗的赏析
1、《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2、《蝉》赏析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

咏物类古诗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与虞世南的《蝉》李商隐的《蝉》并称咏蝉三绝。关于咏物的古诗:《墨梅》《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三绝指的是哪三位诗人?
唐代三绝,即:“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这是唐朝文宗皇帝时向全国诏书御封的。唐朝文宗皇帝之时,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御封李白的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大唐“三绝”。

关于李商隐《蝉》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是作者一首著名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蝉寄予自己的身世情怀。诗的前四句咏蝉,实则自鸣不平;后四句直抒胸臆,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在一起。诗以蝉起,又以蝉结,章法严密,...

李商隐《蝉》第四句为什么被誉为神句?你的看法是什么?
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蝉》想必很多读者都看过,其中第四句一树碧无情,被很多热爱诗词的人们评价为神句。这句诗句究竟神在哪里呢?清代诗词评论大家钱良择认为,这句话先不谈神不神,如果不反复琢磨,似乎都有点不通道理。他还真不是瞎说,我们来看看,这句诗句的结构很奇怪。前三个字一树碧已经...

5首优美的有关咏蝉的诗句:5种不同的境界
李商隐这首《蝉》,与骆宾王和虞世南的两首《蝉》,都是五言诗,被后人称为“咏蝉三绝”。与以上两首不同的是,李商隐的《蝉》,不再表示自己的志向,而是通过蝉来表达自身艰难的处境,颇有不满现实、发牢骚的意味。因为李商隐的仕途一直就没有顺当过,这大概是他的《蝉》之所以有此意味的原因吧。4...

栾城县15519038003: 《蝉》李商隐 情感李商隐的 《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谯晓丽科:[答案] 人品高洁却终究不能摆脱生活的清贫,难饱的困境而心生苦闷.

栾城县15519038003: 蝉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
谯晓丽科:[答案] 李商隐的 诗以言志,借物喻人,情同古今.在本诗中,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

栾城县15519038003: 蝉李商隐咏蝉形神俱似用什么方法写的,结合诗歌赏析 -
谯晓丽科: 【作品简介】 《蝉》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蝉》 作者: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栾城县15519038003: 阅读诗歌《蝉》唐(李商隐)回答问题(1)本诗颔联对“蝉”处境之悲进行了生动表达,被后代诗家誉为“追魂之笔”,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2)... -
谯晓丽科:[答案] 本诗颌联把“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

栾城县15519038003: 赏析李商隐的《蝉》500字 -
谯晓丽科:[答案] 到了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李商隐又写了一首咏蝉的的诗: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唐朝开始走向没落的时代,统治阶级已经内外交困,...

栾城县15519038003: 古诗中蝉的意思是什么 -
谯晓丽科: 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文学作品中吟咏赞叹,尤其是在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从《诗经》到...

栾城县15519038003: 唐诗蝉的意思 -
谯晓丽科: 唐初诗人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赏析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是唐朝时期的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

栾城县15519038003: ...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小题1:虞世南的《蝉》中暗喻诗人身份的词是__________.(2分)小题2:同是咏蝉... -
谯晓丽科:[答案]小题1:垂緌 小题2:虞世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他借蝉来表达对人格美、志行洁的热情赞美.而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 小题1: 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本诗中诗人是以蝉自喻.“垂緌...

栾城县15519038003: 从《蝉》《在狱咏蝉》里的相关诗句猜想作者些处的环境,并加以说明.内容推测作者的处境和感受 -
谯晓丽科:[答案] 咏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

栾城县15519038003: 咏蝉注释诗意 -
谯晓丽科: 诗题:在 狱 咏 蝉 作者: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