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文化的寓言、典故等

作者&投稿:舟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钱币的文化内涵~

  钱币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容广阔,近年来,茶文化、酒文化等成为我们关注的热门,而有一个领域人们似乎还没有很好地挖掘,给予重视,这个领域恰恰是同我们金融工作者联系密切的,那就是中国的钱币文化。

  以往,说到钱币文化,人们马上就想到钱币上的文字。中国古代正式流通的钱币上面,大部分没有图像,但钱币上的文字却是多种多样的。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先秦布币、刀币、圜币、贝币(即蚁鼻钱)上面的古文字。这些古币上的古文字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字形因受地域影响,也颇不相同。自宋元以来,有许多学者想解读它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直至今日,对不少古文字的解读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古代的钱币上最引人注意的是钱文,但并不是说除了钱文就没有其他图饰了,就拿方孔钱来说,钱面特别是钱背上往往也有图饰或其他纹迹。人们较为熟悉的是开元通宝钱背面的所谓“杨贵妃指甲痕”(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并无史实根据,但月牙形的纹迹却确实是存在于钱上的)。古钱上还有其他的图形或纹迹,较常见的是所谓日、月、星、云、鸟,偶尔还可见到像虎头那样令人不解的图形。这些图饰或纹迹的背后,也有一种文化。古代铜币上虽然图饰较少,古代纸币上却是不乏图画的,据记载,宋代的交子、钱引、会子等都有图,这些图还各有名目,如“吴隐之酌贪泉赋诗”等,显然也同文化相关。至于近代纸币图案、电子货币磁卡图案就更具文化内涵了。

  古代钱币钱文、钱图有文化内涵,钱体本身也有文化内涵,古人就已指出方孔钱的外圆内方与当时人的“天圆地方”观念密切相关。

  说到文化,人们首先会想到诗歌、散文、戏剧等,以钱为描写对象、与钱币相联系的文艺作品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历代咏钱诗有不少首,其中较有名的是唐李峤、清袁枚的《咏钱》各二首,想象丰富、句句用典,艺术性相当不错。又有一些诗歌是抒发对官方货币政策的看法的。如唐白居易《赠友五之三》批评了官方不顾实际情况向农民征收现钱税的错误法令。他在诗中咏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宋陈造《钱弊》抨击了当局人为地划分铁钱区的作法。还有钱币收藏家们的诗作和描述集币活动的诗作,如清末叶德辉的《古泉百咏》、宋梅尧臣写朋友刘分文集币情趣的诗作等。赋和韵文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其中最应称道的关于钱的韵文是东晋鲁褒的《钱神论》,这篇嘲笑金钱崇拜的韵文,挥挥洒洒,把崇拜金钱者的心态刻划得淋漓尽致。以钱为主题的还有宋洪咨夔《大冶赋》和佚名《钱赋》。与钱币联系的散文中突出的有唐张说《钱本草》和元陶宗仪《辍耕录》中收录的《乌宝传》。专门描写钱币的戏剧固然是不会有的,但与钱币关系密切的戏剧却有一定数量。早在宋代,就有嘲笑张俊“钱眼里坐”的杂剧,有讽刺官方发行当十钱的杂剧。元代有乔梦符的杂剧《金钱记》,剧情是述以钱作信物的一对情人的悲欢离合的。此外,还有号称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的元人郑延玉的《看钱奴》,有清人李玉的《太平钱》和叶承宗的《孔方兄》。有些戏剧从整体上看,与钱币关系并不大,但其中有些段落的戏词,却是讲钱币的,有些写得很有文采。与杂剧联系密切的还有散曲,近年报刊上曾发表介绍清佚名《南中吕·驻云飞·邓通叹钱》的文章,它确是我国钱币文化的珍品。

  讲中国钱币文化,不能不讲有关钱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也是中国钱币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这里要特别讲到关于青蚨的传说。青蚨本是一种昆虫的名字,但古人却赋予了它神奇:将青蚨母亲和青蚨子女的血分别涂在钱上,人花涂有母亲血的钱后,这些钱不久就会自己回归与涂有子女血的钱团聚,反之也是一样,这样,人的钱就可以永远花不完。老字号名店“瑞蚨祥”的名称就与此相联。此外,还有关于“上清童子”、佛教金钱比丘的传说,也是颇脍炙人口的。有关钱币的历史故事,自然首推关于邓通的故事。汉文帝宠爱邓通,有人给邓通相面,说邓通将来会穷饿而死,汉文帝就把铸币权赏赐给邓通,他满以为这样邓通的钱就一辈子花不完了。但汉文帝一死,政治形势变化,邓通最终还是穷饿而死了。这一曲折的故事被后代文人发挥延展,写入很多的文艺作品中。

  在中国钱币文化宝库中,还有与之联系的寓言(如《见金不见人》嘲笑了只顾金钱而忘记一切的人)、典故(如九府、鹅眼、贪泉)、话本(如《宋人话本七种·志诚张主管》)、格言谚语等。

  在中国钱币文化中,除了以语言文字表现的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形式。其中最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是风俗文化中与钱币联系的部分。如在生育风俗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儿钱”。唐天宝年间,杨贵妃演出了一场为干儿子安禄山“洗儿”的丑剧,就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在婚嫁风俗中,有“撒账钱”。在节庆风俗中,有所谓的“金钱会”,即由帝王或权贵抛撒钱币助兴等。风俗文化以外,还有与钱币联系的绘画(如财神像)、雕塑(如金钱豹)、剪纸(如吊钱、刘海撒钱)、魔术(如烧钱、钱匣变钱)等。

  还有一些文化是与钱币联系密切的,那就是凝聚在钱柜、扑满、钱罐、钱包等与钱相关的用品上的文化,除了它们外观上蕴含的文化艺术外,还有与它们联系的文艺,如古人的“扑满诗”等等。

  中国钱币文化,还应当包含下述的文化,那就是非流通的类钱、钱形物文化。自古以来,钱币收藏者和钱币学家都是把它们二者“一视同仁”的。这里讲的类钱、钱形物主要包括压胜钱、祈祝钱、供养钱、冥钱(特指流通币以外者)、占卜钱与游戏钱等。中国古代的流通钱币,特别是方孔钱,图案较少,但类钱、钱形物上,却是以图案见长的。压胜钱上既寄予了较多的宗教内容,于是压胜钱上就有神魔、刀剑等图形,它们要表现某种宗教思想。祈祝钱要表达人的美好祝愿,在祝贺婚姻的类钱上,就有龙和凤的图形,有龙凤呈祥的精美文字。说到占卜钱,人们往往认为它似乎只同封建迷信联系,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古代有关汉代严子陵的钱卜故事、宋代狄青钱卜的故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大将狄青机智地通过钱卜,使部下增加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这在历史上是一直传为美谈的。说到游戏钱,人们就会联想到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据说她对打马格棋作过专门研究,写过书,而“打马格钱”与她有密切联系。另有“选仙钱”,宋人王王圭在《宫词》中就写过宫中的人玩这种游戏,咏及“尽日闲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现在我们看到的选仙钱正面是“仙人”像(如诗仙、醉仙等),背面则是一首诗,这种钱于是又被称为“诗钱”。这里我们还应讲到,有些事物即非铜铸,也无钱文,只是某些方面与钱有些相似,与这些事物联系的文化也应归入广义的钱币文化。如花草中有一种金钱花,唐朝诗人写过多首《金钱花诗》。人们称圆形苔藓斑点为苔钱,唐宋间有好几位诗人写了《苔钱诗》,《金钱花诗》、《苔钱诗》内容多涉及真正的钱币,也是一种钱币文化。

  中国钱币文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底蕴深厚,是奥妙无穷很值得很好挖掘的宝库,应当予以重视和很好利用。

说到文化,人们首先会想到诗歌、散文、戏剧等,以钱为描写对象、与钱币相联系的文艺作品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历代咏钱诗有不少首,其中较有名的是唐李峤、清袁枚的《咏钱》各二首,想象丰富、句句用典,艺术性相当不错。又有一些诗歌是抒发对官方货币政策的看法的。如唐白居易《赠友五之三》批评了官方不顾实际情况向农民征收现钱税的错误法令。他在诗中咏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宋陈造《钱弊》抨击了当局人为地划分铁钱区的作法。还有钱币收藏家们的诗作和描述集币活动的诗作,如清末叶德辉的《古泉百咏》、宋梅尧臣写朋友刘分文集币情趣的诗作等。赋和韵文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其中最应称道的关于钱的韵文是东晋鲁褒的《钱神论》,这篇嘲笑金钱崇拜的韵文,挥挥洒洒,把崇拜金钱者的心态刻划得淋漓尽致。以钱为主题的还有宋洪咨夔《大冶赋》和佚名《钱赋》。与钱币联系的散文中突出的有唐张说《钱本草》和元陶宗仪《辍耕录》中收录的《乌宝传》。专门描写钱币的戏剧固然是不会有的,但与钱币关系密切的戏剧却有一定数量。早在宋代,就有嘲笑张俊“钱眼里坐”的杂剧,有讽刺官方发行当十钱的杂剧。元代有乔梦符的杂剧《金钱记》,剧情是述以钱作信物的一对情人的悲欢离合的。此外,还有号称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的元人郑延玉的《看钱奴》,有清人李玉的《太平钱》和叶承宗的《孔方兄》。有些戏剧从整体上看,与钱币关系并不大,但其中有些段落的戏词,却是讲钱币的,有些写得很有文采。与杂剧联系密切的还有散曲,近年报刊上曾发表介绍清佚名《南中吕·驻云飞·邓通叹钱》的文章,它确是我国钱币文化的珍品。

在中国钱币文化宝库中,还有与之联系的寓言(如《见金不见人》嘲笑了只顾金钱而忘记一切的人)、典故(如九府、鹅眼、贪泉)、话本(如《宋人话本七种·志诚张主管》)、格言谚语等。总结




成语典故的意思
典故的定义及相关知识 1、典故是指在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引用、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寓言或成语。这些典故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智慧结晶。2、典故分类: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指的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和故事,被后人引用、...

成语、典故、寓言故事中的哲学寓意
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2.守株待兔:把偶然当必然,把现象当规律。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其规律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

鲁壁历史典故
即使在偏远的蛮村,也要追寻知识的源头。清代吴伟业在《芦笔》诗中,以"鲁壁枯难用"与"秦灰煮不成"表达对古代典籍失落的惋惜,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呼唤。总之,"鲁壁"这一典故,不仅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也成为了古代文化宝库和知识传承的重要象征,历朝历代的文人都用它来寓言智慧的积累与文化的坚守。

华胥一梦的典故什么意思?
三、寓言寓意 华胥一梦的典故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无穷的。尽管现实可能充满困难和挑战,但人们依然会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努力。这个典故也提醒我们,梦想需要付出代价才能实现,需要付出努力、勇气和智慧。四、文化意义 华胥一梦的典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

典故是故事吗
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典故原指旧制...

谁知道寓言故事里的成语典故?例如《黔之驴》:黔驴技穷。6个以上。谢谢...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

【国学文化】十五个经典的文学典故
【国学文化】十五个经典的文学典故 1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我要30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典故】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战国策·齐策二》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文化典故】何为“六道”?六道轮回皆由“心念”起
僧虎故事反映了六道轮回与心念的关系。僧人得虎皮戏耍,乐此不疲,后形变虎,苦不堪言。僧虎行恶,最后悔悟,脱去虎形,恢复为人。这寓言强调了心念的重要性,正念可使生命升华,邪念则导致堕落。生命轮回中,心念决定方向,修炼成佛,超脱六道轮回,是解脱之道。《往生礼赞偈》以“日没无常偈”劝人...

国人必知的2300个中华典故图书目录
自然与人生哲学上,"姜太公钓鱼"体现等待与耐心,"偃月堂"象征着智慧与宁静。"宰相肚里好撑船"则教导人宽容待人。"太史简"和"燕巢于幕"则寓言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生无常。这些典故,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既揭示了历史的深沉,也展现了生活的智慧。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的人生提供...

大姚县17119223913: 我要有关钱币的小故事 急急~~~~ -
毋响倍他: 平安夜送苹果的传说.传说是这样的: 在12.24这天之前凑齐24枚1角的硬币, 这些硬币必须从别人那里得到, 而且一人只能送一枚, (送的人的姓氏不能是百家姓的前八个) 然后用这24枚硬币买一个苹果, 送给你希望他/她平安的人, 在24日这天那个人吃下这只苹果, 那么这一年他/她都会平平安安的!

大姚县17119223913: 发压岁钱的传统文化故事,我要200字的. -
毋响倍他: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

大姚县17119223913: 钱币历史故事的成语 -
毋响倍他: 币重言甘 外圆内方 日日生财、生财有道、万贯家私、铸山煮海、饮马投钱、一毛不拔、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大姚县17119223913: 指钱币故事的成语 -
毋响倍他: 日日生财、生财有道、万贯家私、铸山煮海、饮马投钱、一毛不拔、斤斤计较、锱铢必较、一掷千金、挥金如土、为富不仁、欺行霸市、人财两空、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入不敷出、纸醉金迷、劫富济贫、奇珍异宝、明珠暗投、积铢累寸、毫厘不爽、蝇头小利、床头金尽、债台高筑、暮夜却金、一钱太守、堆金积玉,黄金万两、招财进宝,家道兴隆、小钱不去,大钱不来 金用火试,人用钱试、多钱善贾,长袖善舞、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穷有穷愁,富有富忧、财为怨府,贪为祸胎、鸡贪嗉破,人贪惹祸、堆金高北斗,积玉胜南山

大姚县17119223913: 形容钱币历史故事 -
毋响倍他: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大姚县17119223913: 和钱相关的成语或者典故 -
毋响倍他: 【成语】: 不名一钱 【拼音】: bù míng yī qián 【解释】: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大姚县17119223913: 钱币文化的钱币简介 -
毋响倍他: “贝币与商代铜贝” 海贝原为装饰品,因携带方便,坚固耐用,有天生的计数单位,在中国历史上最先充当货币,以至于中国汉字中凡与财富有关的,大都以“贝”为偏旁.后海贝供不应求,遂有蚌贝、玉贝、骨贝及铜贝辅其不足.商代铜贝,...

大姚县17119223913: 有关金钱与道德的故事、典故、名人名言 -
毋响倍他: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世的不幸”“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钱能买来食物,却买不来食欲,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钱能买来熟人,却买不来朋友.

大姚县17119223913: 指钱币历史故事成语 -
毋响倍他: 与货币有关的成语以短简见长,有四字成语,也有八字成语.日日生财、生财有道、万贯家私、铸山煮海、饮马投钱、一毛不拔、斤斤计较、锱铢必较、一掷千金、挥金如土、为富不仁、欺行霸市、人财两空、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入不敷出、纸醉金迷、劫富济贫、奇珍异宝、明珠暗投、积铢累寸、毫厘不爽、蝇头小利、床头金尽、债台高筑、暮夜却金、一钱太守

大姚县17119223913: 为什么收藏钱币的朋友叫"泉友"?有什么典故? -
毋响倍他: 早前钱币取名“泉”字的意义在于象征泉水般流通四方,(汉时钱币“货泉”名称是形象地表示了对货币功能的描述),因此称钱币收藏者为“泉家”、“泉友”这种讲法也体现了对钱币文化、人文文化的收藏表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