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少人知道嵇康?

作者&投稿:艾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师嵇康为何二十年都不笑?~

    在魏国,有一位名士叫做王戎,他最佩服的人就是嵇康了。他曾经这么评价嵇康:“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王戎和嵇康交往二十年,从来没有看到嵇康生气过,笑过。如果在现在,一个人一整天都不笑,我们会说这个人装酷,可是作为生活在大时代漩涡中的嵇康,作为有志向有抱负的嵇康,可不会简单的因为装酷,而二十年不笑呢。
  在《嵇康别传》中记载:“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所知王浚冲在襄城,面数百,未尝见其疾声朱颜。此亦方中之美范,人伦之胜业也。”
  原来,嵇康生活在魏国的中后期,在那个时期,魏国的政权渐渐的落到司马氏的手中。从司马懿装傻,成功骗倒了曹爽,然后是司马师,司马昭,最后是司马炎,最终废掉了曹魏的皇帝,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晋朝。而嵇康正生活在政权交替,风云变幻的那个年代。
  在那个时代,许多的人为了名利,纷纷改变了自己的志向,有的人甚至向昔日的朋友、师长挥起了屠刀。而当权者也利用各种手段打压、剪除异己。面对黑暗的社会,嵇康心痛曹魏皇权旁落,可是又无可奈何。他知道多言惹祸,于是常年隐忍,看到好事也不高兴,因为嵇康高兴了,当权的司马氏就不高兴了,领导不高兴了,就要杀人了。看到坏事,嵇康也不生气,生气又有什么用呢。百无一用是书生,只是徒劳伤身而已。而且,直接表露出自己的愤怒,不就是宣告自己对于朝政的不满吗,一样要招来祸患。
  于是,嵇康一忍就是二十年。
  可是,最终嵇康也没有忍住。
  嵇康做了两件万人瞩目的事情。一件事情是公开和昔日的好友,现在的朝廷高官山涛绝交。山涛接受司马氏的邀请,到朝廷当官,负责选拔官吏。许多人前往祝贺,可是嵇康却送去自己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和朋友断绝往来。
  是不是嵇康和山涛之间有什么个人恩怨,以至于如此呢?不是的。在多年之后,嵇康被朝廷认定是不孝罪人,将要处死,嵇康写信把自己的儿子和家人都托付给山涛。为什么嵇康一方面和山涛绝交,一方面却又把家人托付给山涛呢?因为嵇康和山涛私交很好,但是政见不同。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然山涛选择了投靠司马氏,那就不能再和自己做朋友。
  第二件事情是嘲讽钟会。
  钟会是朝廷的青年才俊,很受司马昭的喜爱。当时,钟会写了一篇读书笔记,自己觉得很不错,就带着去拜见嵇康,希望嵇康大师能够评点一二。可没想到嵇康根本看不起溜须拍马的司马走狗钟会。于是,嵇康总是让家人挡驾,说自己不在。钟会没法子,就把自己的文章隔墙扔过去,可没想到一会儿,他那文章又被扔了出来。嵇康根本懒得看他的文章。
  钟会没有泄气,有一天,他打听到嵇康确实在家里,早早的就去拜访。来到嵇康家,果然看到嵇康和朋友向秀在一起打铁。大师正忙着,钟会就不好打扰了,于是在一边等候。没想到一等就是一天,嵇康就是不停下来和钟会谈话。后来,钟会实在忍不住了,转身走了。临走,嵇康嘲笑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你啊一天在我这儿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钟会很尴尬,恨恨的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灰溜溜走了。
  嵇康和向秀哈哈大笑,没想到就此埋下了死亡的祸根。
  钟会小肚鸡肠,一直记着这件事情,后来利用嵇康的朋友犯罪的事情,故意牵连到嵇康。司马昭对嵇康不合作也早就不满,抓住机会就把嵇康杀了,以此震慑那些敢于和自己做对的人。
  于是,忍了二十年的嵇康,最终还是没忍住。一旦没忍住,杀身之祸就来了。

嵇康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司马昭要求他当官,嵇康拒绝,于是司马昭处决了他。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一位。他浪漫、才华横溢,精通文学、音乐甚至玄学。与当时盛行的柔美男子不同,嵇康有着强健的身躯、八块腹肌,充满了正统的男性魅力。







至于他被杀的原因,历史界有一些争论。一是他在六安案中被钟辉陷害,被司马昭杀害。二是嵇康因与司马家的关系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曹操孙女的老师嵇康在山阳生活了十多年,这地方真的是汉西安皇帝降职后居住的地方,司马家非常敏感,害怕他的异见。嵇康和司马家从来没有关系,如果他能避免,他就会避免。







他的好朋友单石想推荐他为公使,但他拒绝了。司马昭也想利用自己在学校的影响力为他赢得江山的名声,但嵇康也拒绝了。在司马昭眼里,这是他自己的不赞成,心里也有一个空白。更有甚者,嵇康当时因六安案被捕入狱。
太原大学有3000名学生给了他许可,甚至给了他话语权。嵇康和嵇康一起坐牢,没有放他走。可见,嵇康的人格魅力极为强大,在许多学生心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司马昭立刻被拦住了。这就是反抗的节奏。他决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不听话的名人。公元262年,嵇康被处决。他死前没有变色。
他沉着地演奏了一首《广灵散》,这首歌已成为古往今来最好的歌曲。这样一个不奉承、不拘束的名人,用自己的生命塑造了自己的性格!

扩展资料:

人物主要成就:
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养生理论是中国养生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养生专著。陶宏景、孙思邈等后人都曾提及他的养生思想。



在《嵇康集》的十卷中,有一种养生理论,提出了“教得越有名,越自然”的养生观。



魏晋时期,养生学蓬勃发展,但当时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一种是道教修炼成仙,成仙;另一种是“生死皆从天,半从人”,嵇康指出,神仙是不可能的。如果栽培合理,可以达到一个时期的理论和彭祖。



在其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指导养生合理化、长寿化为总的论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1、形式与精神并重。他举例说明了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从这个角度看,精神是对人体的,在犹大有一个国王”,中医也认为人以神为根,神的灭绝就是形体的灭绝。嵇康在这里掌握了养生的精髓。



2、养生要着眼于一个功能、一个效益,谨防一次通关造成的危害,全面开展。嵇康认为,万物皆生于天地,后天给予的保养不同,寿命也不一样。不要利用小事情,不要以太小的事情为例,防止小事情恶化,及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3、它指出,如果我们不注意养生,沉溺于声音和色彩,沉溺于品味,而七情六欲太多,很容易英年早逝。”如果你用一个小小的身体攻击,那就不是一个污点;如果你很容易筋疲力尽,被内外攻击,那你就不是木头和石头。会持续多久?”



4、嵇康还提醒卫生从业人员要自信、持之以恒,否则不容易见效。我们也要以好的养生者为例,积极吸收好的养生方法,保持头脑清醒,少欲,“灵芝蒸,利康润,日出哀,五弦慢”,然后我们可以“和咸门比生活,和王桥比过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嵇康

一、“《广陵散》(注)于今已绝矣!”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渔父》

数百年以来,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描绘着竹林七贤的魏晋风度,称颂着他们在那外有五胡入侵,内有曹魏集团与司马氏之间的明争暗斗,以至经济凋敝,民怨沸腾的动荡社会中所保有的那份遗世独立与闲情雅致,但人们也一遍又一遍地为了一个人而扼腕浩叹,以示感慨之意,以抒悲悼之情。
因了嵇康,《广陵散》万古流芳;因了《广陵散》,嵇康得以唱出了他生命里最后的一曲挽歌!
聆听《广陵散》,有一种在金戈铁马的杀戮与征伐声中体悟生命的感受,喧嚣而寂寞,压抑而忧幽。但人们可曾知道这作为旷世遗韵的《广陵散》究竟响在了何方?!
《世说新语·雅量》中这样写到: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悲则悲矣,壮则壮矣!“广陵一曲终遗世,三尺瑶琴不复弹。”!

我看见……
凄风苦雨。
仅仅几尺的断头台上,几个魅影,显得阴森而狰狞。
嵇康要来了他心爱的古琴,置于台上。
宫商角羽徽,整齐地排列着。此刻,琴弦仿佛也弥漫着某种忧郁的气质,如临大敌般的肃穆。
它没曾想到,在主人的挥洒之间,自己竟成了衡量万物与寂静,往昔与未来;衡量人类内心真实与生活着的这份现实的一杆标尺!
它没曾想到,琴声嘎止之刻,就是主人从容赴死之时。
那铮铮的琴韵声,伴随着昏黄瑟索的苍穹,骤然响起……。激越昂扬,悱恻侘傺。在那一弹一拨之间,我分明看见了他正忘情其中,恍若于山水之间般的诗意与沉醉。琴家(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倾其毕生之余力演绎了音乐,而音乐高亢的唱吟也完整地为这个濒临绝境命若悬丝的生命阐释了它应有的高度!
“斯人已远逝,空余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当刽子手刀落之前,和着这不散的悠扬余韵,嵇康的灵魂早已循身遁离,冲破尘嚣,旋伴在纯净而湛蓝的天宇,让生命回归到了它本该回归的原初穹窿。《广陵散》因此也就成了嵇康的“安魂进行曲”与生命的杳杳之音。
绝响也响在了生命的尽头,响给了永恒的死神。也许,这是一种对死亡的献祭与嘲讽,也许这也是一种以“肯定之死”让“否定之生”彻底输掉的向死而生的决绝。
唉,一切悲剧性的抵抗都源于这“耻与魑魅争光。”的天性!与这“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的超然。(据《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
出于对自身人格的守望与对理想的执着,在魑魅魍魉的“浊世”中,嵇康“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至死不妥协于统治集团,而终致灭顶之灾;嵇康才华横溢,儒雅、清高与孤傲,但又有着“士人”所共有的强烈 “入世”情怀,“振朝纲,兴百姓”。只可惜的是,到头来却落了个弦断曲残的歌者行吟,令不少文人雅士几多惆怅,几多痛惜。这种自身命运与现实政治的疏离与悖返,这种骨子里充斥着的反主流的个体人格,不可避免地具有极大的毁灭性,从而也决定了他无力成为主流又必然被淘汰出局的悲剧命运。
“英雄无奈是多情”亦是“英雄穷途是末路”。
嵇康,这位“堂吉诃德”式的浪漫救世英雄,受“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的士大夫精神久沐,企以一身绝学而报之于天下,但可悲的是他所面对的竟是另一条荒芜英雄路?!
叹只叹,在中国的历史与政治长河中又何尝鲜有这方面的先例?无非是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矣!”
史书也曾记载下过关于他的这样一个故事:

当嵇康到太行山问道时 ,很可惜道人什么话也没跟他说。嵇康很失望,当天就从太行山之颠下山,黄昏时,日薄西山,山间林木沐浴在晚霞之中,倦鸟劳作一天,从远处归巢……嵇康再也忍不住了,就对着远方的大山大叫了一声,但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忽然他听到了一阵长啸,从远处传来,犹如天籁之音 。那声音穿越山涧 、溪流、丛林,从远处而来,从道长那里而来 ,延绵不绝,嵇康的心灵就在此时皈依,他悟出了生命本身的意义。那是道人给他的回答。

参透了生死,就本不该引来血光杀戮。但人间的烟火与情怀啊,太令他痴迷,太令他执着。终身研学老庄的他至死也没弄懂的却是“天有道,则仕;天无道,则隐。”的儒家道理,终不免有“《广陵散》于今已绝矣!”的慨叹与血溅断头台的结局……
是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波诡云谲的历史又怎么会被人们所看清呢?生死可以了悟,惟历史不似如此……
我无从看透这诡异的历史,也不想去看透它。但我看清了嵇康与《广陵散》的故事给我所昭示的一个人生命题——

有一种价值,
一种毁灭价值的价值。
它揭示的是生命的存在并不是完全估价一切的前提!

嗟乎!“凤兮凤兮,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楚狂接舆歌》)。
魂兮归来兮!嵇康不死,广陵长吟!

注:1、《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其有两种源出,其一: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其二: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谈到: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现一般是采用这个认知。)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2、“魏晋时期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是偶然的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注:司马昭的亲信吕馔奸污其弟吕安之妻,反诬陷吕安不孝,嵇康为吕安辩,钟会便借机怂恿昭,以不孝之名杀之。)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及药及酒的关系》)

二、“膏火自煎熬,多才为患害(注)”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在竹林七贤中,惟一可与嵇康比肩媲美的就是被视为“命世大贤”(靳於中《阮嗣宗诗序》)“芳馨百代,领袖诸贤”(李京《重建阮嗣宗庙碑》)的阮籍。
提到阮籍,自然就使我想起了酒。
悲剧哲学家尼采这样说到:“艺术家不应当按照本来的面目看事物,而应看得更幸福,更单纯,更强健,为此在他们自己的生命中就必须有一种朝气与春意,有一种常驻的酒意。”(《悲剧的诞生》)
《晋书·阮籍传》对此有颇为生动的说明:

籍本有济世之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时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其罪,皆以醉获免!

也许正是因了酒,狄俄尼索斯的癫狂是否就是阮籍的真实写照呢?也许正像狄俄尼索斯一样,阮籍的醉酒会不会另有他最为癫狂的含义呢?

有别于对嵇康的肯定,历史之于阮籍多有争论。
史家对阮籍最为深恶痛绝的“罪状”有两点:一、阮籍撰写了《为郑冲劝晋王笺》;二、因有废立定策之功而封侯,后秉承司马昭之命沦为间谍(定策间谍之事见《魏志·高贵乡公纪》)。叶梦得说:“(阮籍)应为公卿作《劝进表》,若论于嵇康,自应杖死。”
历史总是以主流的姿态来盖棺定论,而从不问其源发的究竟!
黄侃在《咏怀诗补注·自序》中这样告诉我:

阮公深通玄理,妙物达情,咏怀之作,故得包罗万象……。迹其痛哭穷路,沉醉连旬,盖已等南郭之仰天,类子舆之鉴井,大哀在怀,非恒言所能尽,故发于诗歌。

阮籍为人在“竹林七贤”中最为复杂,心理状态也最为微妙。不像嵇康性格“峻切”惨遭横死,也不像山涛、王戎和向秀投靠了司马氏做了大官。他不隐不仕,又隐又仕,官也做,但又不是真做而是敷衍了事。谨小慎微,屈己成人,比之嵇中散可谓深得“全身远祸”之三昧。
这是历史的障眼法!
魏晋时期,正是名教儒学与老庄玄学相互辩难与分合的时代,竹林七贤大多信奉玄学。任继愈在《中国哲学史》中说到:“他们以宇宙的最高本体作为追求目标,希望自我与本体合而为一,得到某种境界,用来安身立命与苦难的现实相对抗,他们追求的本体就是自然。”这也即是由嵇康所倡导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从意识形态的范畴上说他们无疑是边缘者与异己者,因此,怀才不遇,醉心于山水之间,酣畅淋漓于杯中之物也就成了他们抒发个体情怀仅有的出路。“恨天低,大鹏展翅难高飞。”是不言而喻的,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凉心境呢?其实,“大哀在怀,非恒言所能尽”者,汉魏时代也并非阮籍一人。前有荀或,后有陶潜都是如此。生逢乱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道家的一种“大悲无泪,大音稀声”的无奈,一种痛彻肺腑的酸楚,这又哪能是诟病之后人所能领会得来的呢?我深深地理解了他,这个惆怅不已的末路英雄!
纷乱与残酷的现实生活,迫使人必然作出两难的选择,要么沉默,要么抵抗。嵇康选择了后者,而阮籍则选择了前者。阮籍由儒入道,开始了追求一种庄子式的精神境界。“承命世之美,希达节之度”。疾病的折磨,生命的短促,政治的阴谋,仕途的险恶构成了他生命里最大的忧患意识。“但怨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是其真实的写照。(《咏怀·三十三》)别无选择的他只能走回自己的内心世界,每日必饮,饮而必醉地“生活在别处”。
这里再讲一则关于阮籍喝酒的故事:

心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以诀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盹,饮二斗酒,然后吟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至灭性。

愈是对生活失去意义的人,愈是对生命乃至对世界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最容易转化为对生活特有的一种审美对待。
阮籍何其痛苦从吐血中可见一斑。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缺少在政治上向司马氏集团挑战或明确划清界限线的勇气,所以对阮籍来说,醉酒或许是最好的摆脱政治困境的方法。因此,他骨子里的那种苦闷所展现的颓废人生或许也是他最为深刻的人生,而这种矛盾偏偏又加深着他的痛苦,周而复始,煎熬不已。他身虽在司马氏集团,但却依旧留恋曹魏政权,依旧体恤天下的苍生与社稷,他是个“游世者”,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游世者”。一般地,有别于淑世者的忧国忧民,负荷担道,志在通过修身齐家治天下的宏大抱负,游世者对于现实,对于人生持一种游戏的态度。汉末魏晋的游世者之作均源于士人对生死的参悟和对生命意识的“自觉”。阮籍是这样,但又不同于这样。他不乏真情流露,在旷达的外表之下,目睹浊世的浑噩不堪,面对好友的身首异处,内心痛苦至极,除了放声大笑,泪眼问天,他还能做些什么呢?历史是不是太苛求于他了?
如果说《与山巨源绝交书》为嵇康带来了身后的殊荣,那么因《为郑冲劝晋王笺》阮籍遭到了最大地误解,这是阮籍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他为何要留下这样的墨迹呢?不写岂不是无凭,而全节自身?但一切都与设想相反,历史如能为人们所设计它就不再成其为历史了。随之而来的便是死亡的讯息。据史书载,本该因书信而获宠的他,竟在此信写成一二月后亡故?!这样短的时间距离,不能不让我把死亡与书信连接起来。或许,他是因为自己的违心话语,而深感自责也未为不可猜测;或许《为郑冲劝晋王笺》成为了他生命的暂时保护神,又同时是促使其最后走向死亡的催命符。这是命数,还是造物捉弄?历史的逻辑有时也会在强权的威逼下失去它的缜密。暂且不必皓首穷经地去考证我这无由的历史猜想,一死而白了,人一死而万事皆空。终因郁闷成疾,阮籍“卒于景元四年冬”。
士为天下担当者!誓为天下者担当!这是历代文士的最高宗旨,也是现实社会对于士人的基本理解。而阮籍没有这样?这里有的只是他自己所能体会到的悲哀和凄凉。一如我为嵇康的死而感到叹息一样,扼腕慨叹的也应该包括阮籍。含蓄隐晦的人生轨迹,随其波而不浊其流的孤独与落寞,只能使阮籍酒醉一生,咏怀一世,轻叹着“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岂惜终憔悴,咏言著诗章。”以终老。

我想到……
阮籍因醉酒以明志,嵇康由绝响而致远;阮籍因醉酒以避祸栖身,嵇康由绝响而横遭屠戮。殊途同归者的遭遇竟是这样的迥异!
生命若从阮籍的醉酒向前迈一步则为嵇康的《广陵散》,生命若从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则就是阮籍的醉酒。这退进之间竟是生死的歧路!
可惜了!都可惜,他们生错了年代,一代风流人物也就这样风流云散了。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进苍穹,留给后人的总是无尽的怅惘……

算作后记
寻古溯今,几乎没有一个政权是将所有的名士拒绝于政权之外的。每个政权在其诞生、发展、建设的不同时期都离不开名士的参与与支持,任何一个政权都需要众多的的文士为其摇旗呐喊,歌功颂德(上至秦皇汉武的门下舍人三公六卿,下到建国伊始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但相应的,名士必须以承认政权的合法性为前提,否则,就该是沦为异端而遭至鞑伐了。
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任何名士都无法摆脱政权的监督与控制(犹如东厂西厂之于东林党人,慈禧太后之于戊戌六君子),即使是不反对政权纯粹追求个体自由的名士(新中国众多的知识分子,如陈寅恪、沈从文等),也会受到来自政权拥有者的高度警惕,稍有风吹草动,旋遭弹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他们从来就认为这是一股殊心异己的离心力!所以,在封建专制主义与皇权当道的社会中,中国的文士大都鲜有作为,而真正具有良知的文人志士更易罹此灭顶之灾。
“‘由来同一梦,莫笑世人痴。’‘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借古而鉴今,嵇康与阮籍在晦雨腥风的封建极权社会中的不同结果,难道不正是中国文士生存状态真实而苦涩的写照吗?

我只知道这些!

嵇康(223-262):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字叔夜,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出类拔萃的“竹林七贤”第一人。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善鼓琴,工书画。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回到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烦琐礼教。在政治面目上表现为刚肠嫉恶、锋芒毕露。遭钟会陷害,被司马昭所杀,临刑前,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嵇康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文风犀利,泼辣洒脱。一生勤奋著述,他的诗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中有较高地位,“心写心声不失真”是嵇康诗文最突出的特点。有《嵇中散集》。

现在的人们怕提及那一段历史了.人们很虚伪.因为嵇康是真实的.

知道他的人很多。只能说是你遇到的人对他都不了解。

怎么会没人知道他啊 。竹林七贤啊
魏晋文化的代表。只是现在似乎很少会提起那段文化。。


嵇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嵇康简介嵇康竹林七贤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国_县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

嵇康及阮籍简介?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1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31.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展开全部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原籍绍兴,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

嵇康有何过人之处?为何能被奉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氏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他性格耿介,行为洒脱,善恶分明,嫉恶如仇,由于对司马氏政权极为不满,于是多次明确拒绝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寄情山水,寓居竹林。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很多文人士子的追随,在读书人之中影响很大,在竹林七贤中也被奉为“精神领袖”。大概正是...

“嵇康”是谁,怎样的人?
嵇康(223——262年或者224——263年)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从小喜爱音乐,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他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他创作的...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刚阳文化 2022-07-14 · TA获得超过18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文:於悦 他是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养生家,哲学家。 他为人处世...

嵇康的个人简介
3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现在情景喜剧越来越少了?匿名用户 2013-11-29 展开全部 嵇康(223——262年或者224——263年)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从小喜爱音乐,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

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著名的人物,他恃才放旷,性情洒脱,那么关于嵇康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嵇康人物简介 嵇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嵇康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稽康的书法...

嵇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而且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并且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而且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稽康是怎样一个人。
嵇康通晓音律,尤其喜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被称...

吉利区13393102320: 为什么很少人知道嵇康? -
倚欢隆格: 现在的人们怕提及那一段历史了.人们很虚伪.因为嵇康是真实的.

吉利区13393102320: 嵇康是????????? -
倚欢隆格: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

吉利区13393102320: 嵇康是怎样一位人物? -
倚欢隆格: 群英7嵇康嵇康风度非凡,为一世之标,史载: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吉利区13393102320: 嵇康是谁??? -
倚欢隆格: 嵇康(223——262年或者224——263年)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从小喜爱音乐,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他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而《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

吉利区13393102320: 历史上的嵇康是怎么死的? -
倚欢隆格: 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国□县(今安徽宿县)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吉利区13393102320: 嵇康为什么死? -
倚欢隆格: 他为人耿直,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长乐亭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

吉利区13393102320: 谁知道关于嵇康的传说? -
倚欢隆格: 最搞笑的是:脱光衣服喝酒,在街上疯跑,而且是冬天. 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精辟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一、提出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

吉利区13393102320: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是就叫嵇康,还是叫陆嵇康? -
倚欢隆格: 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现安徽宿州境内)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

吉利区13393102320: 阮籍善使青白眼,那嵇康是善使挭脖子? -
倚欢隆格: 硬脖子的历史上有名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洛阳令董宣.董宣秉公执法斩了湖阳公主的家奴,即使到了皇帝面前,也不肯磕头认错.不过,作为一个明君,光武帝后来没办董宣的罪,还用重金厚赏了他,奖励他执法严明.楼主所说嵇康的硬脖子我倒没听过,不过我很欣赏嵇康这个人,历代最为称道的是临刑前从容的弹奏《广陵散》后平静赴死.其音乐才华和超然的精神境界是竹林七贤中的翘楚.我第一次知道嵇康是因为看到向秀的《思旧赋》很是震动.后来看了嵇康的诗文,很是喜欢,尤其最喜欢《琴赋》.还有就是鲁迅先生对嵇康和竹林七贤的研究比较深入、客观,到现在来看都是很有意义的.

吉利区13393102320: 谁知道嵇康求嵇康2 - 3个小故事,外加评论故事要白话文,评论不超过
倚欢隆格: 嵇康是曹操的嫡孙女婿,与那个已经逝去的英雄时代的关系,比阮籍还要直接. 嵇康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等的可爱人物,他虽与阮籍并列,而且又比阮籍年少,但就整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