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以冲突的历史原因

作者&投稿:尚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阿以冲突的阿以冲突历史~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后来犹太人征服了迦南,占领了巴勒斯坦,建立了犹太和以色列两个国家,随后又都为外族所灭。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南部实行宽松的宗教政策,使得犹太人得以在此生存。此后的几百年,巴勒斯坦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现在。期间他们抗击十字军等侵略者,做出了大量的牺牲。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抢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与之发生流血冲突。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大181号决议案”决议(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决议文规定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划给占32%人口的犹太人(原本只拥有7%土地),且犹太人分的的土地都是非常肥沃的平原,而阿拉伯人分的的确是贫瘠的丘陵,而且土地被分为3段首尾不能相连。这项决议案对阿拉伯人极为不公平。阿拉伯国家的票数一共只有六票,根本无力挽回。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发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划归给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千米。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还占领了6 000多平方千米的埃及西奈半岛、1600平方千米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管辖的加沙地带,又从约旦手中夺走了东耶路撒冷,并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未获得认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打算使用武力夺回被占领的领土,而以色列则依靠着美国的强大后援和先进的武器装备,经过艰苦鏖战,最终挫败了阿拉伯国家的进攻。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中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千米宽的狭长地带。 19世纪末,许多居住在欧洲的犹太人受到锡安主义的影响,开始向奥斯曼帝国苏丹或土地分封者购买迦南一带的沼泽湿地和沙漠地。犹太移民迁入后,逐渐群聚成基布兹的集体农场,而当时最大的犹太人城市便是特拉维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中东地区已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超过500年之久。握有政权的土耳其人为了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开始鼓励国境内的土耳其人申请血统身分证明,进而削减阿拉伯人的权益。协约国提出能让阿拉伯人及犹太人自奥斯曼帝国独立且自治的保证,进而得到这两个民族的支持,而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在此时逐渐浮现。大英帝国于1917年宣布贝尔福宣言,支持“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但是“不可损害或侵犯居住于此地区的其他民族之人权和宗教信仰权利”。此宣言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首脑人物们催生所致,包括当时的首相大卫·劳合·乔治在内,他们相信犹太民族的支持是赢得战争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但是此宣言也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不安的影响。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瓦解,英国取得中东部分地区的委任托管权,即为现今的以色列、约旦、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 以色列人至巴勒斯坦的大移民人数持续增加,1931年底已有17%的巴勒斯坦人口为犹太人,比十年前的1922年多出6%。在德国纳粹党执政时期,犹太移民人数达到高峰,甚至在数年内是以倍数持续成长。许多居住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视此为一种威胁,因为许多犹太当局政策鼓励大量购买土地,并且禁止犹太地主或企业雇佣阿拉伯人。此举迅速激怒当地的阿拉伯社区,在1920年代初便有大小不断的抗议游行,反对大英帝国委任政府对犹太移民的保障和忽视非犹太民族的权益。首出暴力冲突在1920年3月发生于特拉海市,次年再度爆发于耶路撒冷。温斯顿·丘吉尔发布丘吉尔白纸声明,试图安抚阿拉伯民族的愤怒情绪,说明贝尔福宣言的意图并非协助犹太人建立犹太国家。在1929年的巴勒斯坦暴动事件中,锡安修正主义领导者兹‧加博亭斯基创立的政治团体贝塔尔在西墙举行游行,将暴动由耶路撒冷扩散至整个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随后发起报复行动,在希伯仑谋杀67名犹太人,此即为1929年的希伯伦大屠杀。此次暴动共造成116名阿拉伯人和133名犹太人死亡以及339名伤者,但是未曾平息的紧绷气氛又于1936年在巴勒斯坦引起了长达三年之久的阿拉伯人大起义事件。 在1930年代的犹太人专属巴士,窗口满布铁丝网以阻挡从外部向车内投掷的石块、碎玻璃或手榴弹。 为了回应阿拉伯人施加的压力,大英帝国的委任政府开始控管犹太移民的人数和上限,直到委任托管权终止才解除移民禁令。但在禁令期间,德国纳粹党正开始进行欧洲内部的种族清洗,使得大批犹太难民只能以非法入境的方式迁入巴勒斯坦,而人口的剧增造成该地的种族对立更加严重。大英政府随后用外交手段介入也以失败收场,只能向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请求援助。联合国在1947年5月15日召开特别委员会,其裁判委员由11个不同的国家召集而成,甚至为了保持委员会的中立,而不从世界强权的国家挑选代表。 经过了五周的实地考察,委员会建议应在巴勒斯坦分割出一块具有明显领区的分离国土,让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治理。这样的“双方治理”的提案受到联合国议会同意,以大会181号决议的名称在1947年11月举行投票,共33票赞成、13票反对和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该方案。阿拉伯国家组成阿拉伯国家联盟以表达他们对投票结果的不满,而巴勒斯坦的冲突在此时更加激烈,两方人马甚至公开使用暴虐的手段向对方报复。 在英国的委任治理权结束前的数月,现今的以色列国防军之前身-“哈加纳组织”(Haganah)对阿拉伯人发动了一连串的军事攻击,主动攻占了未来要双方治理的巴勒斯坦犹太统治区。该军事行动造成了大量的阿拉伯人难民,但以色列获得了提比里亚、海法及采法特等大城镇。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布独立及拥有由联合国划给犹太人国家的地区的主权。次日,阿拉伯联盟在致联合国的信函中重申他们反对“两国方案”,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及伊拉克于当日进攻划给阿拉伯国家的区域边界,第一次以阿战争随即爆发。以色列军在一些地区击退阿拉伯军队,把边界扩展至原有的犹太国界线之外。1948年12月,以色列已占据约旦河以西的巴勒斯坦之大部分(77%),余下的土地由约旦及埃及控制,巴勒斯坦至今无法立国。在战前及战争期间,711,000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而成为难民,始因于犹太激进团体如国民军组织和斯坦恩团体(Stern Group)等的报复式屠杀阿拉伯人村落。阿拉伯各国的领袖皆在战前向阿拉伯裔难民们保证,在阿拉伯人战胜后他们可重返家园。战争持续至1949年,以色列与周围邻国签订停战协议,停火线被称为绿线。 以色列的首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接受联合国提议的“巴勒斯坦双方共治”之提案,但在他写给妻子的信中提到: “ ……一个“不完整”的犹太国度只是个开端,而我计划要组织一支强大的军力,利用军队来抵挡所有国家的扩张及侵略。 ” ——戴维·本-古里安,致宝拉(Paula)及孩子们的信 1948年战争后,阿拉伯国家内的犹太人处境更差,大量犹太人被迫离开阿拉伯国家,也有一些人是基于意识形态原因而主动离开。1948至1952年间,超过70万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当中约28.5万人来自阿拉伯国家。 1967年六日战争后,在十个阿拉伯国家已有超过85万犹太人离境。也门及叙利亚发生暴动,数百犹太人被杀;利比亚取消犹太人的公民权,而伊拉克则没收犹太人财产,这些被迫离开的犹太人及其后占现今以色列人口约四成。 1956年,埃及在蒂朗海峡对以色列的海上运输实施封锁。同年7月26日,埃及把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禁止往来以色列的船只使用该运河。以色列在1956年10月29日采取行动,在英国及法国的支援下入侵西奈半岛。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占领加沙地带及西奈半岛。美国及联合国随即施压,促成停火协议;以色列同意撤出埃及领土,埃及则同意该地区内的自由通航及西奈半岛非军事化。联合国紧急部队(UNEF)成立,以监督双方非军事化的落实,但以色列拒绝联合国部队部署在境内,所以他们仅部署在埃及一方的边境视察。 1967年5月19日,埃及驱逐联合国紧急部队观察员,并调动军队十万人进驻西奈半岛。埃及又再一次在蒂朗海峡对以色列的海运实施封锁,使该地区回复至1956年对以色列实施封锁时的状态。1967年5月30日,约旦与埃及签订互助防卫协定。埃及调动在西奈的部队向以色列南部边界开进,以色列决定先发制人,在6月5日出动空军袭击埃及,摧毁埃及空军的大部分军力,这次空袭让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获得取胜的先机。战争结束时,以色列攻占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及戈兰高地,此次战争对该区域内之地缘政治的影响仍延续至今。 1974年后,因与以色列战争而失去领土的埃及和约旦基于自身利益,选择和以色列进行政治谈判。其后在美国调停和协助下,根据大卫营协议,以色列和埃及于1979年3月签订了和平条约。其中规定西奈半岛要归还给埃及,加沙地带仍归以色列所管,其中将包含未来的巴勒斯坦国。协议也让以色列船舰可以自由通过苏伊士运河并承认蒂朗海峡和亚喀巴湾为国际水道。1982年以色列正式把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 1994年10月,约旦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约旦也是继埃及之后第二个与以色列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 巴勒斯坦国1988年成立后,亚西尔·阿拉法特决定和以色列进行和谈,1993年9月13日,《奥斯陆协议》签订,准许巴勒斯坦在五年之内获得西岸和加沙加沙自治。以色列总理拉宾,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国外交部长希蒙·佩雷斯因此获得199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这个协定建立巴勒斯坦当局,阿拉法特为第一个首脑。1995年,拉宾被暗杀之后,和平进程停滞。 15名以色列平民死亡,130人伤。哈马斯表示是为两名指挥官被杀复仇。 2005年叙利亚撤出在黎巴嫩的军队,结束对黎巴嫩三十年的军事占领。同年以色列也撤出加沙地带],但哈马斯随即在2007年取得加沙地带的控制权,与控制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两个政权。从此以色列收紧加沙边界的管制,加强限制人员及物资的进出。BBC报道指加沙因此变得更加贫困,失业率高企,只有基本人道物资才可以进入加沙,出口近乎停顿,经济瘫痪。 与此同时,2006年7月,黎巴嫩真主党战士从黎巴嫩边境袭击以军,8名以军被杀,另有2人被俘,引发2006年以黎冲突,在黎巴嫩造成严重破坏。联合国促成的停火于2006年8月14日开始生效。超过1000人在这次冲突中被杀,大多数是黎巴嫩平民,黎巴嫩的民用基建也严重损毁,约100万黎巴嫩人及30万至50万以色列人流离失所,不过大部分人在冲突结束后能够返回家园。 2007年9月6日,以色列摧毁了叙利亚东部一处被怀疑是核反应堆的未完成建筑物。 2008年4月,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向一份卡塔尔报章表示叙以双方在过去一年内就达成和约展开讨论,由土耳其作中间人。以色列总理发言人在同年5月证实此消息。除了和平协议外,戈兰高地的未来亦有被讨论。 2008年8月26日,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批评以色列在西岸增建定居点会损害和平进程。 哈马斯与以色列的6个月停火在2008年12月19日届满,延长停火的尝试不成功。停火结束后,以色列攻击一条怀疑用作袭击以军的隧道,数名哈马斯成员丧生。哈马斯恢复向以色列城镇发射迫击炮及火箭弹,单在12月24日就发射了超过60支火箭弹。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发动加沙战争打击哈马斯。人权团体及救援组织指摘以色列及哈马斯双方犯下战争罪行,呼吁进行独立调查及重新检讨是否继续向以色列出售武器。这次冲突在2009年1月18日结束。 2009年12月,以色列表示打算在东耶路撒冷再多建700间住宅。美国批评此举会打击与巴人的和谈。巴方推迟与以方的谈判,直至以方停止在巴人认定属于巴勒斯坦的区域兴建新的定居点。

一.中东阿以冲突的由来
中东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也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中东”一般指西亚、北非国家,包括22个国家,其中18个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约占中东总人口的70%。

中东位于亚、非、欧三洲汇合处和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五海之间,古代非、亚、欧兴起的几乎所有强国都想占据这个交通枢纽。中东石油储量丰富,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的70%以上,仅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总储量的25%。中东石油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左右,销售量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5%左右。石油被视为现代工业的“血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令任何强国不能轻视中东地区。近现代欧美列强都竭力向中东扩张势力。冷战时期,中东成了美、苏争霸冲突的热点。

中东历史、地理、政治、宗教、民族关系复杂,冲突不断,最严重的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犹太人的冲突,其冲突的主要根源是民族矛盾和领土之争。

中东阿以冲突由来已久,如果从1897年犹太复国主义者集会算起,也已超过百年了。阿以冲突包括巴勒斯坦领土之争、耶路撒冷城归属问题、约旦河水资源分配问题、叙利亚戈兰高地问题等等,其中,巴勒斯坦领土之争是阿以冲突的焦点和核心。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声称自己是巴勒斯坦的主人,到底谁是主人?

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东岸,最早的居民是属于闪族的迦南人(属于阿拉伯人),他们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即建国。公元前14世纪 ,来自两河流域南部的希伯来人(犹太人的前身)侵入并征服了迦南人,在那里形成了以希伯来人为主的两大部落联盟。希伯来人到巴勒斯坦不久,一度因旱灾迁往埃及,由于不堪法老的压迫,他们又在其首领摩西率领下逃回巴勒斯坦,据说是上帝“启示”他们回来的,巴勒斯坦是上帝为他们选中的宝地。公元前12世纪,希伯来人受到来自克里特岛等地的腓力斯丁人的攻击和驱赶,后者占据一块地,以此为据点,他们长期与希伯来人争夺地盘。公元前11世纪,希伯来人打败腓力斯丁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公元前10世纪末,希伯来人国家分裂为两个国家,即南部的犹太和北部的以色列。公元前722年, 以色列国被亚述帝国征服, 公元前586年,犹太国 也被新巴比伦王国征服。数万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犹太人首次大离散;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占领巴勒斯坦,犹太人第二次大规模向外流散;公元前63年,罗马国占领巴勒斯坦,开始迫害犹太人。此后直至2世纪,罗马统治者前后屠杀了150万犹太人,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驱赶出巴勒斯坦。7世纪,阿拉伯帝国赶走罗马人,占领巴勒斯坦,来自半岛的阿拉伯人与当地居民(迦南人、腓力斯丁人、希腊人、罗马人等)逐渐融合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后来还与土耳其人融合)。16世纪初,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直到20世纪初。

在冲突历史和犹太教、伊斯兰教影响下,两个民族都形成了“有你无我”的排他意识,这是古代阿以冲突的根源。不过,本世纪阿以的严重冲突,与欧美列强插手有关。

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逐渐在国际和地区贸易上活跃起来,但常常遭到侨居国的排挤、岐视甚至屠杀(英、法、西、葡、俄、德等国都曾大规模驱逐和屠杀犹太人)。因此,犹太人中逐渐兴起了复国主义思潮。1897年,以赫茨尔为首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集会,通过了《世界犹太人复国主义纲领》,号召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园,这时犹太人国家还只是个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借口对土耳其作战,侵占了土属巴勒斯坦。为了利用犹太人力量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地位,英国采取“扶犹压阿”的方针,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17年11月,英国政府发表《贝尔福宣言》,表示“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土耳其战败后,许多领土被瓜分,1922年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一方面支持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一方面将巴勒斯坦分为两块:巴勒斯坦和外约旦酋长国(1949年定名“约旦哈希姆王国”)。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使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的迁移再次达到高潮。巴勒斯坦犹太人从1918年的5万人增至1948年的65万人 图5-102 1947年联合国建议分治的巴勒斯坦

(占巴勒斯坦人口的31.5%)。

美国为了插足中东,也竭力扶植犹太复国主义势力,并逐渐取代英国成为犹太人的主要支持者。 美国为了插足中东,也竭力扶植犹太复国主义势力,并逐渐取代英国成为犹太人的主要支持者。1947年,在美、英操纵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建立阿拉伯国和以色列国的决议(60万犹太人获57%土地而120万巴勒斯坦人仅有43%土地,参见图5—102—102),这一决议遭到阿拉伯各国的反对,次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多个阿拉伯国家即向以色列发动进攻,阿以大规模冲突全面爆发。

二.五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冲突
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宣告以色列国成立(几分钟后美国即宣布承认它),次日,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联合进攻以色列,阿以第一次中东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爆发。由于美国大力支持以色列,加上阿拉伯国家团结协作不佳,战争后期以色列反攻得手,占据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此后中东枪声、爆炸声不断,流血冲突事件频频发生。

第二次中东战争也称苏伊士战争。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同年10月,英国、法国和以色列联合入侵埃及,遭到顽强抵抗。在阿拉伯各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反对和美国、苏联干预下,侵略军被迫退出埃及。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告成立,不久, 巴解打响反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1967年6月,以军在美国支持下,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连连得手,六日之内占据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东耶路撒冷等几乎整个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图5—303),百万阿拉伯人流离失所。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撤离侵占土地和双方互相承认(即以“土地换和平”),阿以双方均拒绝接受。

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十月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游击队突然袭击以色列,约旦、伊拉克、沙特等国也出兵助战。阿拉伯国家首次使用石油武器,对美国和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初期阿拉伯国家军队进攻顺利,后来以军在戈兰高地挫败叙军,南线夺回部分西奈半岛并攻过运河,

双方相持一段时间后停火。经多年谈判,1979年埃及总统萨达特与以色列签订和约(1981年萨达特因此被伊斯兰极端分子刺杀),1982年以军撤出埃及。此战使西方经济损失惨重。此后,以、叙成为对抗的主角。

第五次中东战争也叫黎巴嫩战争。1982年,以色列为彻底摧毁巴解在黎巴嫩的武装力量,出兵侵略黎巴嫩。最后,叙利亚支持下的黎巴嫩失败,被迫赶走境内的巴解(巴解总部迁往突尼斯)。1985年以军撤出黎巴嫩,并强行把黎巴嫩南部边境线以北10公里范围划为“安全区”。

除五次中东战争以外,阿以之间中小规模的冲突数不胜数。阿拉伯人的宗教文化和政治意识与西方迥异,如果阿拉伯人团结一致,西方列强就无机可趁,故西方列强为了自身利益,利用支持以色列、制造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两种手段,设法保持在中东的存在,控制中东战略要地和资源。这是阿以冲突久久不能解决的重要原因。


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名义上有57%的土地,实际仅控制6%。经过五次中东战争,以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控制了黎巴嫩南部。为什么以色列能战胜众多的阿拉伯国家?首先,以色列和整个犹太民族较团结,他们深感没有祖国而寄人篱下的痛苦,复国、强国欲望特别强烈,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界、科技界、政治界中有不少犹太巨头,他们以各种形式支持以色列。其次,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大力支持以色列。其三,阿拉伯人不够团结,不能经常协调一致,甚至想利用以色列和西方力量来遏制地区强国或维持本家族在国内的统治地位。连巴勒斯坦人也“窝里斗”,其抵抗组织分成很多支,如一盘散沙,从未统一。1946年独立的约旦这个巴勒斯坦人占六成的国家在1970年因与寄居约旦的巴解分歧扩大,竟出兵重创巴解游击队并驱逐其出境;1982年巴解又被叙利亚、黎巴嫩抛弃,被迫撤出黎巴嫩;1983年,困境中的巴解又发生内部争战,一些成员主张用强硬的甚至用恐怖手段对付以色列和西方,而阿拉法特为代表的温和派主张走向和谈。1988年约、巴重归于好,但仍有分歧。不管谁是谁非,阿拉伯人不团结起来,就难斗赢西方势力。

长期的冲突使阿、以双方均损失惨重。埃及、约旦等国先后退出大规模冲突。阿、以双方一些人逐渐认识到:谁也消灭不了谁,只有承认对方,和平共处;若再斗下去,会丧失经济发展的机会。阿以冲突的关键是巴勒斯坦问题之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埃及、约旦和巴勒斯坦主流派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提出了“归还(1967年以来占领的)领土换取和平”的原则来解决阿以冲突。近年来,巴积极寻求和谈解决途径,巴解断断续续与以色列举行多轮谈判。1993年、1997年和1998年,巴以双方在挪威、约旦、美国等国的调解下三次达成和平协议,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打击恐怖主义、保障以色列安全的条件下,同意从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区撤军。但是,协议遭到巴勒斯坦强硬组织“哈马斯”和以色列极右分子的反对。“哈马斯”继续制造恐怖事件,打击犹太人;以色列极右分子也不满协议,于1995年刺杀了鸽派总理拉宾。强硬派的内塔尼亚胡上台后,以色列继续扩建犹太移民定居点,虽然与巴勒斯坦谈判,但并不认真执行已达成的和平协议,只撤出约旦河西岸的小部分巴勒斯坦人口稠密地区的驻军,阿以冲突仍时有发生。1999年7月,鸽派的巴拉克就任以色列新总理,以色列停止了修建移民定居点的行动,并表现出与阿拉伯人和平共处的愿望。同年9月,巴以达成了执行怀伊和平协议的备忘录,以方承诺在几个月内使约旦河西岸42%的土地(约2300平方公里)成为巴方单独控制或双方联合控制区,开通加沙至约旦河西岸的安全通道。巴以双方还表示在一年内签署一项永久性和平协定。中东和平再现生机。

巴勒斯坦人要收回1947年联合国划给的全部领土已没有多少希望,有限的自治离独立自主也还有很大距离。此外双方还有难于调解的耶路撒冷之争和水资源之争等。巴勒斯坦人决不甘罢休,而以色列经济实力雄厚,犹太移民不断增多(1995年已达到457.5万),不会轻易放弃强权。看来,阿以冲突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里难于得到解决。

  阿以冲突的历史根源

  历史上的犹太人 阿以冲突自然是从以色列国建立后才开始的,但其历史根源却可以追溯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是希伯来人的始祖,生于迦勒底的乌尔。 后随其家族迁往哈兰。 公元前1900—1850年,亚伯拉罕带领家人和随从来到迦南。公元前1720年,喜克索斯统治埃及时期,迦南发生特大灾荒,雅各(亚伯拉罕之孙)率希伯来人进入埃及,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附近的歌珊地区。约在公元1290年,希伯来人在摩西带领下出埃及辗转来到迦南,后在迦南南方形成了原始的以色列联盟。公元前1200年—1020年为士师时期,希伯来人征服了迦南许多地区,但直到大卫王(公元前1000—961年)时代也未能实现对迦南的完全控制。 所罗门(公元前961—922年)时代是古以色列的极盛时期,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圣殿,它逐渐成为犹太人的宗教中心、精神生活中心。以后王国瓦解,分裂成以色列王国(公元前922年—722年)和犹太王国(公元前922年—586年),又先后被亚述和巴比伦所灭。耶路撒冷和圣殿均被摧毁,犹太人也成了“巴比伦之囚”。当巴比伦为居鲁士所陷时,犹太人又处于波斯人的统治下。直到公元前166年犹太人解放了耶路撒冷,建立了马卡比王国。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先后占领了耶路撒冷和整个巴勒斯坦。为镇压犹太人的反抗,罗马皇帝摧毁了耶路撒冷,圣殿遗址被翻耕成田,几十万犹太人被杀害,幸存者也被迫离开巴勒斯坦,逃亡到欧洲、北非和世界各地。从此犹太人结束了在巴勒斯坦的生活,开始了犹太历史上的大流散时期。(从那时起)“犹太人的历史早已不再是巴勒斯坦的历史,……”。
  巴勒斯坦在此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又依次为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统治。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始于19世纪末。1897年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召开、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有组织的政治运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在19世纪并在进入20世纪后能进一步发展决非偶然,其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但最主要的是:
  1.反犹排犹的社会背景及由来以久的回乡观念。历史上的反犹排犹浪潮最初主要是源于宗教上的分歧及由此产生的宗教歧视和迫害。犹太教徒认为犹太教是高于一切的宗教,耶和华是神力无比的唯一真神,犹太人则是上帝的特选子民,是最优秀的种族。而基督教徒却认为,犹太人对基督之死犯有罪行。早期基督教神父圣约翰.克里苏斯敦就宣布,犹太人是永远背叛了上帝,终于被上帝所抛弃的人。 这种宗教上的尖锐对立必然导致各种各样的迫害。久而久之,对犹太人的各种禁令和限制便“渐渐的编进了中世纪法律和宪章的结构中了。”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发布法令,宣布犹太人和其他异教徒在公诉中不能成为有效证人;5世纪,提奥多西二世的法典也包括了反犹太人的内容;两次特兰特会议后,犹太人不能再担任公职,还必须佩戴醒目的标志;多明我会建立的宗教裁判所更加深了犹太人的苦难。在苦难中挣扎的犹太人更加相信从宗教中得到的启示,笃信加路特(GALUTH)和苟拉(GEULLAH)的观念, 相信犹太人终将在弥赛亚(MAHSIAH)解救下,回到上帝应允的土地。在长期的流散生活中,每当犹太人的境遇变坏和遭到迫害时,这种回乡观念就愈强烈。反之也就比较淡薄。例如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大屠杀,数百万犹太人惨遭杀害的血腥现实就使更多的犹太人投身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2.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占世界犹太人口大多数的欧洲犹太人是在“格都”(GHETTO)里生活的,几乎与非犹太社会隔绝。保守的犹太人不仅满足格都内的生活,还把格都当作抵制同化的堡垒。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犹太人逐步得到解放、争取到人权。获得解放的犹太人,尤其是犹太知识分子阶层在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通过著书立说提出了建立犹太国家的主张和理论,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兴起做了思想和理论准备。对复国运动影响最大的是摩西·海斯、平斯克、西奥多·赫茨尔 等人的理论与主张,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犹太民族是优秀的种族,犹太人不应也不可能与非犹太人融合,以保持犹太人优秀的种族属性;反犹排犹不是个别的历史现象,而是根深蒂固的,永远不会消失;犹太人问题涉及许多国家的犹太人,它不是社会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种族问题;由于具有优秀种族特性的犹太人不应、也不能与其他民族融合,那么摆脱迫害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犹太国家;建立犹太国是犹太人的历史性权利,这种历史性的权利只有在历史性的国家(巴勒斯坦)才能实现。犹太复国主义者还利用《圣经》和《犹太法典》中的某些记述作为复国并在巴勒斯坦建国的理论依据。
  3.大国政治游戏中的赌注。19世纪末,资本主义体系在全世界已经确立,欧洲大部分国家已完成民族民主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基本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三大矛盾空前尖锐。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诞生与投靠迎和了西方列强争夺、保护海外殖民地的需要,因此,它得到大国的支持和庇护,同时也成为大国政治游戏中的赌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同西方大国“结盟”的开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袖钱姆.魏茨曼曾在1914年向英国政府献媚说,“巴勒斯坦将落入英国的势力范围……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此后的50至60年内向巴勒斯坦移入100万犹太人,这样英国就将有一道坚强而有效的防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组织了大批犹太人参加英国军队,为帝国主义战争充当炮灰。英国为了拉拢、控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于1917年发表了《贝尔福宣言》,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一个大国的公开承认和支持。在服务于大国利益的同时,复国运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复国运动的发展与以色列国的建立 如前所述,曾在巴勒斯坦生活过的犹太人已有二千多年的流散史,与巴勒斯坦已经没有什么联系。因此,从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召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20多年中,虽然先后召开了6次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并做了大量的“思想”和组织工作,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没有什么“实质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勒斯坦人口约有100万,其中犹太人约有2.5万(为当时世界犹太人口总数的0.2%),约占巴勒斯坦人口总数的2.5%,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人口比例为1:40。尽管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极力组织向巴勒斯坦移民,但直到1918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也才增长到5万人。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投靠大国,使大国看到它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而正是在大国的庇护和支持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最终实现了其政治目标——建立犹太国。1918年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全境,并在1920年得到国际联盟给予的“委任统治权”。在此之后的20多年中,在英国殖民当局的支持和鼓励下,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规模迅速扩大。到1946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已经达到60.8万,与19世纪末相比增长了20多倍。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人口总数中占31.4%, 与阿拉伯人的比例为约为1:2,改变了巴勒斯坦的人口结构,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有了“实质性内容”。美国作为“后起的、爆发的”帝国主义为同老殖民主义争夺势力范围也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利用犹太人问题作为其插手中东事务的契机。复国主义运动领袖也看到“美国已获得世界领导地位”,便从英国的怀抱转向美国。1942年5月,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纽约开会,通过了旨在结束英国的统治,建立犹太军队和犹太国的“比尔特摩尔纲领”。它很快得到美国的支持。1945年杜鲁门又两次致函英国政府,要求英撤消对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的限制,允许10万犹太人立即迁往巴勒斯坦。第二年又发表“赎罪日声明”,支持犹太建国会关于建国的要求。
  与此同时,进入二十世纪的中东社会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从“中东的觉醒”到中东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中东地区相继出现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中东民族国家的建立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使一些踌躇满志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再次萌发了统一阿拉伯世界的构想。当然,这种统一构想往往伴随着统治者扩张势力的个人欲望,例如,沙特家族的崛起和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活动,外约旦埃米尔阿卜杜拉的“大叙利亚计划”,伊拉克的“肥沃新月计划”等,但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立(1945年)在客观上加强了阿拉伯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及自身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对日后中东地区政治局势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方大国的支持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具体安排下,大批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引起阿拉伯国家的恐慌,于1931年、1937年先后在耶路撒冷和布卢丹召开会议,商讨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对策。当时刚刚取得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有的尚未取得独立)还没有来得及组成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统一阵线,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形成尖锐对抗。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的操纵下通过了181号决议即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分支决议。分治决议无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民族权利,却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巴勒斯坦建国的活动“合法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告成立,仅16分钟之后美国就宣布承认以色列,其速度之快在外交史上是罕见的。英国甚至认为,以色列“这个新国家……可以说是在纽约诞生的”。

说白了是宗教信仰不同加上历史的原因。耶路撒冷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视为胜地。曾经犹太人占有耶路撒冷,后来犹太灭国了,犹太人都离开故土了。又经过很长时间,耶路撒冷被阿拉伯人占领了。二战时期,耶路撒冷是英国“委任统治”地区。二战之后,英国占领即将结束,于是支持犹太人发起“犹太复国运动”,大量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决议,划给了犹太人一块地,但是阿拉伯人不同意,在犹太国(以色列)建立的第二天就去攻打它,从此至今已进行了四次战争。仍未实现和平。目前耶路撒冷已全部为以色列占领。我觉得以色列很厉害,一个国家能对抗周围十几个国家,就像大海中的孤岛,虽然有美国支持也不容易



真主党游击队


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历史原因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的历史原因有地域争议、犹太复国主义、安全困境等。1、地域争议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存在的领土争端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二是在历史上都曾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居住地,这导致了两个国家对土地使用和边界的争议。2、犹太复国主义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犹太...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的历史原因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有宗教因素、民族因素、地缘政治因素等历史原因。1、宗教因素 宗教因素是巴以冲突最深层次也最根本的原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亚伯拉罕信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承者,都认为自己是上帝选民,对巴勒斯坦地区和耶路撒冷城有神圣而排他性的主权要求。2、民族因素 民族因素是巴...

巴以冲突的历史原因
1. 巴以冲突的复杂性源于多种因素的交织,包括宗教、文化、民族差异以及大国的干预。2. 两个民族对同一土地的主权要求是冲突的根本原因,而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加剧了这一冲突。3. 巴以争端是中东地区最长期和最复杂的难题之一,其解决需要解决深层次的历史和主权问题。4. 犹太移民定居...

巴以冲突的根源和由来
1. 历史渊源:巴以冲突的历史根源可追溯至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争夺。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在该地区建立犹太王国。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征服犹太王国,犹太人开始大规模流亡。此后,巴勒斯坦地区历经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统治。19世纪末,犹太人开始大规模移民巴勒斯坦,寻求民族独立,引发阿拉伯人...

巴以冲突的原因和历史
2. 宗教信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是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圣地,双方的宗教信仰冲突也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3. 领土争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领土争端是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之一。双方都认为自己拥有这些领土的主权,并且存在许多未解决的边界和领土问题。4. 政治体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政治体制也是导致冲突的...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和现状
4、根本原因:两个民族对同一土地提出排他性主权要求,这是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犹太人移民定居点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成为实现和平的主要障碍。5、影响:巴以冲突加剧了中东地区的混乱局势,激化了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导致了人道主义灾难和难民危机。这些危机不仅给邻国带来负担,也给整个中东地区和全球...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主要原因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政治分歧、资源争夺、贸易争端等。1、历史遗留问题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当时阿拉伯人占领了这一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为了控制这一地区,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旨在建立犹太人国家。1948年,以色列在英国...

巴以冲突因何而起?
巴以冲突的原因,详细介绍如下:一、历史背景:巴以冲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犹太人开始大量移民巴勒斯坦地区,与当地阿拉伯人发生了土地和资源争端。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并在1948年宣布独立,这导致了阿拉伯人对以色列的入侵和战争。此后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焦点。二、...

巴以冲突的导火索是什么
巴以冲突的历史根源 1、宗教和历史因素 宗教因素在巴以冲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之一,对于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来说,这片土地都具有宗教上的重要意义。犹太人将这片土地视为上帝所赐予的应许之地,基督教徒认为这是耶稣基督生活和受难的地方,而...

这次巴以冲突的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是巴勒斯坦问题和犹太人问题。犹太人在二战后开始大量回归故土,希望重建他们的民族家园。然而,巴勒斯坦人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是对他们领土权利的侵犯。2、宗教和文化因素也是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以色列人大多信仰犹太教,而巴勒斯坦人则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两种宗教的差异和冲突常常导致双方在文化上...

南市区19338998538: 阿以冲突 - 搜狗百科
秋和列沁: 阿以冲突的历史根源 历史上的犹太人 阿以冲突自然是从以色列国建立后才开始的,但其历史根源却可以追溯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据《圣经》记载,亚...

南市区19338998538: 巴以矛盾的根源是? -
秋和列沁:[答案] 巴以冲突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由于巴勒斯坦属于阿拉伯国家,且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如埃及、黎巴嫩、叙利亚都有争端,所以巴以冲突或者说巴以矛盾也可以称为阿以矛盾或阿以冲突.巴以冲突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早在公元前13...

南市区19338998538: 阿以战争原因? -
秋和列沁: 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 阿以冲突交织着民族、宗教和利益等矛盾,在外来干预下就更加错综复杂.无论战争还是和谈、军事或是政治,不过是反复较量的手段.谈不下去便打,打不下去了便再谈,民族和解之途起伏曲折,矛盾积累必然会爆发.这个缓慢转换过程有长有短,取决于国际环境、突发事件等偶然性,但大致为8年.这个必然性是阿以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南市区19338998538: 中东地区阿以冲突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巴勒斯坦主权问题 ②宗教矛盾 ③领土矛盾 ④西方大国的干预 -
秋和列沁:[选项]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南市区19338998538: 阿以冲突产生的内部原因有[] -
秋和列沁:[选项] A. 民族和宗教矛盾 B. 石油、铁矿等资源问题纠纷 C. 人口增长不平衡问题 D. 世界大国为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而插手中东事务

南市区19338998538: 阿以冲突起源于什么事件?
秋和列沁: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

南市区19338998538: 为什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及中东国家持续冲突 -
秋和列沁: 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简称阿以问题.(因为以色列主要是犹太人,巴勒斯坦主要是阿拉伯人居多) 阿以冲突既有民族矛盾又有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内部矛盾,也与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有关.90年代,阿...

南市区19338998538: 引发阿以冲突的主要原因是( )( )( ) -
秋和列沁: 宗教和水合理利用的问题~

南市区19338998538: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到底有什么民族矛盾?
秋和列沁: 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就在以色列国宣布独立的次日,阿拉伯国家联合发动了第... 民族和宗教矛盾不可调和就导致阿以战争连年不断.这就是阿以冲突不断的原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