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这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作者&投稿:斋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庐山名字的由来200字~

庐山名称的由来
庐山古名叫敷浅原,又叫南彰山、天子彰等,在江西九江市南,飞峙长江边,紧傍鄱阳湖。
相传在周朝,有个名叫匡俗的人,带着个兄弟到山上隐居,盖茅庐数间为舍。周王想请匡氏兄弟下山为官,派人来访,但是,匡氏兄弟已杳如黄鹤,不知去向,只剩下一栋空庐,此后,人们就叫这座山为匡山、匡庐或庐山。
“庐山”一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此前未见有文字记录,但山名渊源存在多种说法,有民间传说,也有史料考究。
“庐山”名称的三种传说:一种是在中国周朝时期,有一道人匡俗在庐山学道求仙,周朝国君获悉此事后,邀其出山辅政,匡俗并未应允,而是潜入深山不知所踪。后来,人们相传其已成仙,并将其居所称为“神仙之庐”,“庐山”因此得名。第二种传说也与是周朝有关,当时有个叫方辅的人同老子一道骑白驴进山炼丹,并且二人均“得道成仙”而去,留下空庐一座,也即“人去庐存”,故名“庐山”。第三种传说又与前面提及的匡俗相关,而时间却发生在汉代初期。相传匡俗的父亲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期间不幸离世,朝廷为表彰其功绩,封其子匡俗为越庐君。由于匡俗酷爱道术,不愿做“越庐君”这个官,故弃官修道,“庐山”也因之得名。 另据《庐山志》载:春秋时的老子与一位叫方辅的道人同来游山,于山中留下修炼之庐,故曰“庐山”。
有研究资料认为,山名源于其山势轮廓,因为在平坦的鄱阳湖平原上,山体恰似“茅庐”。《诗经·小雅·信南山》有一诗句“中田有庐”,此为对山的形状的描述。晋朝孙放的《庐山赋》“寻阳郡南有庐山,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与诗经中的“中田有庐”意思相近。因此,“庐山”一名的来历与山体特征相关。还有人认为,山名源于中国古代的“庐子国”。据《国语·楚语》记载,庐山所在位置在战国时称“庐邑”,因楚王曾到访过庐邑,该地名气渐大,故而庐邑地域内的这座独特的高山,就被称之为“庐山”。
公元前126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游山后,在其著述《史记·河渠书》中有“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的句子,这是“庐山”之名第一次见诸于文字记录,也是最早的记录,一直沿用至今。

江西庐山,天下名山也。它一山飞峙于江湖之间,饱含云雾之气,缭绕蒸腾,诡特奇妙,故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名扬海内外。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语。自古以来,庐山就被人们传为“神仙之庐”。庐山的得名也因为这些传说而确定下来了,而其他诸如匡山、康山 、辅山�敷山、以及敷浅原、天子都,天子鄣、南鄣山等名称却不大为人们所称道。为什么称之为“庐山”?有什么依据?千百年来宗教的面纱犹如这峭峰云雾,将庐山得名的“真面目”蔽匿于层层的“谜团”中,令人迷惑、费解。现在该是廓清迷雾,还庐山得名历史的真面目的时候了。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游历庐山,后来在《史记·河渠书》中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这是第一次记下“庐山”这个名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庐山名称究意是怎样来的?这有种种传说,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一种传说,早在周朝时,有个名叫匡俗的人,在庐山学道求仙。周天子获悉了他的事迹,屡次请他出山相助,而匡俗却都潜入深山,逃避不去。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了,传为成仙而去。人们便称匡俗所住的地方为“神仙之庐”,故名“庐山”。
另一种传说,也是周朝时,有位叫方辅的人,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白驴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去庐存”,因此称此山为“庐山”。
第三种传说,仍然是匡俗的故事,但时间、情节皆不同。时在汉初,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不幸逝世朝廷为表彰东野王的功绩,便封其子匡俗于阳今鄱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酷爱道术,弃官入山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上述三种传说,都与求仙有关。在古代,从秦始皇起,许多皇帝都相信方士之说,为使自己长生不老,常派人到各地求仙访药,故庐山这神秘的云雾,神秘的传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这些传说虽然是文字所记载的,但均无确切的史实依据,很难使人相信。
匡俗、方辅一类传说,是道教与佛教争夺庐山的产物。东汉初年我国传入了佛教,东汉末年又正式建立了道教,两教都要依附名山。庐山从来就是一座名山,必然成为道教、佛教争夺的中心。道教为使庐山成为自己的洞天福地,竭力要把佛教从庐山排挤出去,所以编出种种传说,称这座山为“神仙之庐”为自己占据庐山提供历史根据。其实,这些传说见诸记载,全在汉魏以后,比司马迁的《史记》至少晚三四百年。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是东汉末年人,庐山有道教活动及种种传说,决不会早于东汉,更不可能早于西汉《史记》成书的年代。只是庐山在古代曾有过一个方士们甚为活跃的时期,这无疑助长了庐山有神灵的传说。
那么,庐山真正的得名原因如今有人解开了吗?目前这一历史之谜,已基本解开,但由于很复杂,有二种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庐山的名称,是因为山岳的形状而命名的。庐,庐舍也,庐山巍然屹立在辽阔的鄱阳湖平原上,恰如“中田有庐”《诗经·小雅·信南山》的形状。晋朝思想家孙放在他的《庐山赋》中说,“寻阳郡南有庐山,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也是这个意思。庐山名称的来历,应得之于它自身四围峻拔,中间平凹的形状。庐山又名匡庐,匡山,仍是因山的形状如箕筐而得名。纵观山东历城县,浙江龙泉县,四川江油县,均有匡山,也都是以山形而命名的。
也有人认为庐山的命名是有历史依据的。庐山地区的长江北岸,即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带,古代曾有个“庐子国”。春秋战国时期,“庐子国”成了楚国的一部分。据《国语·楚语》记载,楚王曾去过庐邑。秦汉时期的庐江县、庐江国、庐江都以及后来的庐州,都是因庐邑和庐子国而得名的。后来,庐邑范围逐渐向南扩展,在它境内的山命名为“庐山”。庐山在汉代已是众所周知的名山,它的得名,不会晚于汉文帝设置庐江国和随后设置庐江郡的时候,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
庐山之名,数千年不衰。随着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庐山已由过去封闭式的疗养避暑地开放为旅游观光的胜地,庐山的声名传播得更远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欲亲登庐山,欣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景时,不妨先了解一下庐山得名的真面目吧。

江西庐山,天下名山也。它一山飞峙于江湖之间,饱含云雾之气,缭绕蒸腾,诡特奇妙,故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名扬海内外。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语。自古以来,庐山就被人们传为“神仙之庐”。庐山的得名也因为这些传说而确定下来了,而其他诸如匡山、康山 、辅山�敷山、以及敷浅原、天子都,天子鄣、南鄣山等名称却不大为人们所称道。为什么称之为“庐山”?有什么依据?千百年来宗教的面纱犹如这峭峰云雾,将庐山得名的“真面目”蔽匿于层层的“谜团”中,令人迷惑、费解。现在该是廓清迷雾,还庐山得名历史的真面目的时候了。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游历庐山,后来在《史记·河渠书》中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这是第一次记下“庐山”这个名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庐山名称究意是怎样来的?这有种种传说,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一种传说,早在周朝时,有个名叫匡俗的人,在庐山学道求仙。周天子获悉了他的事迹,屡次请他出山相助,而匡俗却都潜入深山,逃避不去。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了,传为成仙而去。人们便称匡俗所住的地方为“神仙之庐”,故名“庐山”。
另一种传说,也是周朝时,有位叫方辅的人,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白驴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去庐存”,因此称此山为“庐山”。
第三种传说,仍然是匡俗的故事,但时间、情节皆不同。时在汉初,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不幸逝世朝廷为表彰东野王的功绩,便封其子匡俗于阳今鄱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酷爱道术,弃官入山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上述三种传说,都与求仙有关。在古代,从秦始皇起,许多皇帝都相信方士之说,为使自己长生不老,常派人到各地求仙访药,故庐山这神秘的云雾,神秘的传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这些传说虽然是文字所记载的,但均无确切的史实依据,很难使人相信。
匡俗、方辅一类传说,是道教与佛教争夺庐山的产物。东汉初年我国传入了佛教,东汉末年又正式建立了道教,两教都要依附名山。庐山从来就是一座名山,必然成为道教、佛教争夺的中心。道教为使庐山成为自己的洞天福地,竭力要把佛教从庐山排挤出去,所以编出种种传说,称这座山为“神仙之庐”为自己占据庐山提供历史根据。其实,这些传说见诸记载,全在汉魏以后,比司马迁的《史记》至少晚三四百年。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是东汉末年人,庐山有道教活动及种种传说,决不会早于东汉,更不可能早于西汉《史记》成书的年代。只是庐山在古代曾有过一个方士们甚为活跃的时期,这无疑助长了庐山有神灵的传说。
那么,庐山真正的得名原因如今有人解开了吗?目前这一历史之谜,已基本解开,但由于很复杂,有二种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庐山的名称,是因为山岳的形状而命名的。庐,庐舍也,庐山巍然屹立在辽阔的鄱阳湖平原上,恰如“中田有庐”《诗经·小雅·信南山》的形状。晋朝思想家孙放在他的《庐山赋》中说,“寻阳郡南有庐山,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也是这个意思。庐山名称的来历,应得之于它自身四围峻拔,中间平凹的形状。庐山又名匡庐,匡山,仍是因山的形状如箕筐而得名。纵观山东历城县,浙江龙泉县,四川江油县,均有匡山,也都是以山形而命名的。
也有人认为庐山的命名是有历史依据的。庐山地区的长江北岸,即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带,古代曾有个“庐子国”。春秋战国时期,“庐子国”成了楚国的一部分。据《国语·楚语》记载,楚王曾去过庐邑。秦汉时期的庐江县、庐江国、庐江都以及后来的庐州,都是因庐邑和庐子国而得名的。后来,庐邑范围逐渐向南扩展,在它境内的山命名为“庐山”。庐山在汉代已是众所周知的名山,它的得名,不会晚于汉文帝设置庐江国和随后设置庐江郡的时候,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
庐山之名,数千年不衰。随着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庐山已由过去封闭式的疗养避暑地开放为旅游观光的胜地,庐山的声名传播得更远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欲亲登庐山,欣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景时,不妨先了解一下庐山得名的真面目吧


山字的来历故事是什么?
“山”字最早见于商殷时代的“癸山敦”中(金文),是三座峰峦相接的形状,有山阴树影,使人一望便知是“山”。至于是三峰相接而不以其他数量的峰相接则是因为“三”在古代经常用来表示多次或多,用三峰列而为“山”,便表示多个峰峦相接的意思。这是中国人祖先用“远取诸物”的办法所创造的一...

山字的来历和起源
一、“山”字的来历和起源 山,象形字,甲骨文像遥望中地平线上起伏连绵的群峰的线描,有三(众多)座峰头。金文“山”写成剪影。有的金文将三个峰头简化成三个短竖,淡化峰尖形象。篆文保留中间一座峰岭的象形特征。隶书完全失去峰岭形象。两峰相连、或零散不成方向的小山叫“丘”,众峰(三峰)...

山这个字的来历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4) 形状像山...

山字的来历故事是什么?
“山”字的起源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早,“山”字出现在商殷时代的金文“癸山敦”中,形状呈现出三座相连的峰峦,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的景象。这种设计不仅仅因为三在古代常用来表示多数,而且通过三座峰峦的组合,传达出了山峰连绵的意境。这种通过观察自然物体来创造的象形字,是中国古代先民...

山字的来历是什么
山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以山做意符的字多与山有关。山,汉字意思为: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2.形状像山的,山墙。3.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4.姓氏。

山字的来历
“山”,在学术上是这样定义的,指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一般指高度。2、山,汉语一级字,读作shān,最早见于金文 ,其本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部分,因为山是高耸的而引申出“大”的含义,又引申出坟墓、隐居之处等含义。《说文解字》认为是“宣也”。

一定要长一些的,不要说汉字的来历,只要山字的来历
山shān【名】(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同本义〖mountain〗山,土有石而高。——《说文》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山名的来历
五朵山,来历:古名倚帝山、岐棘山、骑立山、北顶,以山有五垛山峰并峙;得名五垛山。泰山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缘,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如鹤立鸡群,格外巍峨,大有通天拔地之势,故被古人视为顶天立地,“直通帝座”的天柱。满山的苍松翠柏更显出它的壮美。泰山因其高,气候垂直变化,山...

山字的来历 山字的定义
山字的来历是源于古人对自然地貌的描绘和认知,其定义是指高耸且相对独立的地貌形态。“山”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象形文字。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山脉,将其形状简化为一个由三个横线组成的图形,这三个横线分别代表山顶、山腰和山脚。这种简化后的图形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山&...

山字的来历是什么
而且以其为意符的字通常与山有关。3. 汉字“山”有多个含义:指地面上高耸的部分,如土山、山崖、山峦等;形容形状像山的物体,例如山墙;用来形容大声,如山响、山呼万岁;也是部分姓氏的一部分。4. “山明水秀”用来形容山水美丽,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气象变化。

郯城县19344865823: 庐山这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
红受刻定: 江西庐山,天下名山也.它一山飞峙于江湖之间,饱含云雾之气,缭绕蒸腾,诡特奇妙,故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名扬海内外.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语.自古以来,庐山就被人们传为“神仙之庐”.庐山的得名也因为这些传说而...

郯城县19344865823: 庐山的来历 -
红受刻定: 江西庐山,天下名山也.它一山飞峙于江湖之间,饱含云雾之气,缭绕蒸腾,诡特奇妙,故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名扬海内外.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语.自古以来,庐山就被人们传为“神仙之庐”.庐山的得名也因为这些传说而...

郯城县19344865823: 庐山名字的由来200字 -
红受刻定: 庐山名称的由来 庐山古名叫敷浅原,又叫南彰山、天子彰等,在江西九江市南,飞峙长江边,紧傍鄱阳湖. 相传在周朝,有个名叫匡俗的人,带着个兄弟到山上隐居,盖茅庐数间为舍.周王想请匡氏兄弟下山为官,派人来访,但是,匡氏兄弟...

郯城县19344865823: 庐山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的?
红受刻定: 庐山又叫匡山或匡庐,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飞峙长江边,紧傍 鄱阳湖.相传殷、周间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草庐为舍,故叫庐山. 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略呈 椭圆形.最高的汉阳峰海拔1474米;云中山域——牯岭镇,海拔 1167米.庐山为变质岩断块山,多险绝胜景,匡庐瀑布更是名扬 天下.据传夏禹王疏九江,秦始皇南巡,都登过庐山.东汉明帝 时,庐山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有三大名寺(西林、东林、大林)、 五大丛林(海会、秀峰、万杉、栖贤、归宗).

郯城县19344865823: 庐山的名称有怎样的由来?
红受刻定: 自古以来,庐山就被人们传为“神仙之庐”.“庐山”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周朝,有个叫匡俗(一作“匡裕”,又作“匡续”)的人,在此山学道求仙.盖茅庐...

郯城县19344865823: 名山名字的来历 -
红受刻定: 中国有许多名山,它们都有着悠久而美丽的名字,但你知道这些名山“名字”的来历吗? 1.问:庐山风景秀丽,名满天下,你知道为什么叫“庐山”吗? 答:庐山也称匡山、庐阜,总名匡庐.相传秦末有匡氏兄弟七人筑庐居住此处,因以得名...

郯城县19344865823: 庐山的传说一百个字一定要一百个 -
红受刻定: 历史传说 有一种传说,早在周初(大约公元前十七十六世纪),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候(即公元前四世纪),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也有称为匡续的.从中国传统的名与字的联义看,其...

郯城县19344865823: 庐山的由来?
红受刻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大诗人苏东坡对庐山山体的 形象写照.庐山屹立于江西省北部, 北倚长江,东濒鄱阳湖...

郯城县19344865823: 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是哪座山? -
红受刻定: 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侧写的是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这句诗出自于苏轼的《题西林壁》.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这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