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史的名字分别是:伯、仲、叔、季。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特殊含义,请问是什么?

作者&投稿:豫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的资料和职责~

太史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伯仲叔季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扩展资料
1、伯按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伯”、“霸”通用。同义的“兄”字,从人从口,表示在家里是发号施令者,这与“公”字从口,上面的“八”表出声(甲金文下边不是厶),表示是国家的发号施令者相似。
弟弟们对兄长是必须服从的。唐代后汉语借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的“哥”aGa ,我们的“伯”字则传到阿尔泰语为“伯克”baeg,跟古汉语的“伯”一样,成了官长、贵族的称呼。“伯”字甲骨文只作“白”,好几位文字学家解作日光初出,郭沫若则解为象大拇指,认为跟“擘”同根。不管那一说,总之是其字义是最初的,是老大。
2、仲这个叫法还留在云南白语(汉语最亲的兄弟语)里,读 zv 阳去(第6调),在白语里,“仲子”是二儿子,“仲女”是二女儿。
3、叔这个字也跟“俶”字同根。《尔雅"释诂》“俶,始也”,“俶,作也”,就是才起来的,新生的。
4、季这个字《说文》认为上面的禾是“稚省”,比于幼禾,总之是最幼少的。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个月(如孟春、仲春、季春),因而称为“四季”。
文王之父季历是老三,上有“太伯、仲雍”,所以末子为老三也可称季。晋代著名道家葛洪字稚川,他也是老三,“稚”即是季的代换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仲叔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史

太史伯、仲、叔、季四兄弟是齐国的太史,负责记录历史的人。伯仲叔季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太史的职责主要是真实地记载本国所发生的真实的事件。齐国有四兄弟接连做太史,但没留下名字,所以就称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故事背景
庄公六年(前548年),庄公与崔杼之妻通奸,多次去崔杼家,还把崔杼的冠赏给别人。庄公的侍从说:“不可。”
杼大怒,借庄公伐晋,想与晋国合谋袭庄公但未得机会。庄公曾鞭笞宦官贾举,贾举又被任为内侍,替崔杼寻找庄公的漏隙。五月,莒国国君朝见齐君,庄公在甲戌日宴请莒君。崔杼谎称有病不上朝。
乙亥,庄公探望崔杼,但意在其妻,故接着调戏崔杼之妻。崔妻入室,与崔杼同把门关上不出,庄公抱柱唱歌。这时贾举把庄公的侍从武士拦在外面而自己进入院子,把院门关上。崔杼的徒众手执兵器一拥而上。
庄公请求和解,众人不答应,庄公又请求盟誓定约,众人也不答应,庄公于是请求到宗庙自杀,众人仍不答应。大家说:“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争趣有淫者,不知二命。”庄公跳墙想逃跑,被射中大腿,反坠墙里,被杀。
故事介绍
齐国太史公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崔杼心怒,杀了太史。太史的二个弟弟也如实记载,都被崔杼杀了。崔杼告诉太史第三个弟弟说“你两个哥哥都死了,你难道不怕死吗?
你还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写成得暴病而死来写吧”,太史弟弟正色回答“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罪责,反而成为千古笑柄”。
崔杼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太史弟弟走出来,正遇到南史氏执简而来,南史氏以为他也被杀了,是来继续实写这事的。
故事点评
后人一致称赞太史兄弟的秉笔直书,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将“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作为天地间正气的表现之一。
我们今天看这则故事,仍然不免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为了维护记史的直书实录传统,齐国的太史们一个接一个地视死如归,这是用鲜血换得的史书上的真话,以及伟大的直书实录的史学传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太史

伯(孟)、仲、叔、季

一家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这种习惯作法,如果从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举孔子为例: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孟皮,字伯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孔子“抬到吓人的高度”,孔子的名字是不准随便提及的;近代孔子声价大跌,客气点称他一声“孔二先生”,不客气就干脆叫他做“孔老二”了。
“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有人解释说“嫡长为伯,庶长为孟”,意思是说,古代贵族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不过事实上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说文·又部》:“叔,拾也。”“叔”字的本义是拾取,字形以手拾豆会意;表示排行次序是假借用法,后来假借义通行,而本义反倒废弃不用了。“叔”通常是排行老三,但也可以是兄弟中较小的,如周武王灭商后,孤竹君的两个儿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长子叫伯夷,次子叫叔齐,就是一例。
《说文·子部》:“季,少称也。”段注:“叔季皆谓少者,而季又少于叔。”“季”是兄弟中最小的,可以是排行老四,但不一定是老四。汉高祖刘邦排行老三,因为他最小,所以又以刘季为字;他在当了皇帝以后,曾经得意洋洋地对父亲说:“今某业之所就,孰与仲多。”意思是要同他的二哥刘仲比个我高你低。
兄弟讲排行,姊妹也讲排行;古代待嫁女子通常是在姓氏之前加“伯(孟)、仲、叔、季”等字,如伯姬、叔姬之类。文学故事人物孟姜女,相传为秦始皇时人,以哭夫崩城而闻名,她姓姜,“孟”表示她排行老大,照现今的习惯说法就是姜家大小姐。

古代在对男性同辈排序时通常称长子为“伯”,次子为“仲”、三子为“叔”、四子为“季”。

就是男子出生次序的排列咯~
还有 外国有地位高低的排列 依次是
公爵 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古代在对男性同辈排序时通常称长子为“伯”,次子为“仲”、三子为“叔”、四子为“季”。
比如江东孙氏四兄弟,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 匡,字季佐。
所以这四个人我认为只是说有四兄弟接连做太史,但没留下名字,所以就称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
回答者:toshiue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4 17:42

引用别人的答案,在此注明。

西周的主要执政者是太师和太史,实际权力主要在太师手中。金文中称“某伯”的很多,有的是伯爵,有的是伯仲叔季的意思,有的是字的简称,很难分辨,但在册命礼上出现的“伯”,一律是爵位。大臣失去官位的,后代往往以祖先的高官为氏。例如宣王时程伯休父的后裔自称司马氏就是典型的例子。召公的后裔自称太保氏,也是如此。

本来,也可以想楼上几位复制更全的内容,但你的问题是伯、仲、叔、季。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特殊含义,而不是兄弟的排名顺序。


为何说西周时期的太史伯是一个被低估的谋士?
但在另外一个故事,他看到的是另外的客观现实。这种现实,他对周幽王姬宫湦说过吗?他似乎并不愿意说。但是他对另外一个人说过。在《郑世家》里,有人找到他。不过,我们还是不能确定,在《郑世家》的太史伯和《周本纪》里太史伯阳是不是同一个人。司马迁是否有意回避提到这个名字呢?太史伯很像是...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是三个字的有几个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是三个字的有:张世平:一回,中山贩马商人。程远志: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所杀。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张绣军杀。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从弟。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诸葛亮友。郭常子:二十八回,盗关羽马。郭攸之:九十一回,蜀侍郎。黄承彦:三十七回,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的太史慈的姓氏是复姓"太史"?!
是的,太史是复姓。出自姬姓,胡于蔡之后所改。西周时,周文王的孙子胡于蔡,又称蔡仲,其后人有的以太史为氏。太史慈,字子义,三国时东吴名将。猿臂善射。少年时受郡命劫州章,表现果断,因而知名于世。曾于辽东避难,后助北海相孔融对抗黄巾管亥,善用勇略,为孔融联结平原相刘备,击溃贼众,声名...

相国,国君,太史,伯仲叔季的意思
相国:乃中国古代官职名就是宰相 国君:就是皇上,意思大约是一国之君 太史:史官是中国历代均有设置专门掌管史料,记载史事和编撰史书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最初史官被分为记言的“左史”和记事的“右史”两类。后左史逐渐演变成随侍皇帝左右,专门负责记录皇帝起居、...

请问一位史官的名字
方孝孺

太史公具体职权
《史记》这部著作,最初的名字是《太史公书》,或者称为《太史公记》、《太史记》。直到东汉末年,这部著作才正式被尊称为《史记》。这部历史巨著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太史公自序》,这是太史公对自己写作理念和历史观的自我阐述,为读者揭示了他撰写这部千古名著的背景和动机。

东汉末年著名的将军太史慈死于哪场战役?
太史慈在吴国为孙策和孙权献出了生命,在与刘备的战斗中牺牲了。太史慈姓什么?太史慈,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官职的名字。比如有个官职叫太史令。但是,如果你仔细翻翻经典,你会发现,太史慈其实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名字,而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所以太史慈才出名。

...看,三国时期,除了几个小人物,大人物没有三个字的名字。
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汉书·王莽传》又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之语,意思...

太史明博名字的寓意
太史明博名字的寓意是活泼聪颖自信安康成功财富时尚勤勤恳恳孜孜不倦百川赴海平安喜乐宁静致远心胸宽广

太史伯是谁?
古代在对男性同辈排序时通常称长子为“伯”,次子为“仲”、三子为“叔”、四子为“季”。比如江东孙氏四兄弟,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 匡,字季佐。所以这四个人我认为只是说有四兄弟接连做太史,但没留下名字,所以就称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

云浮市13660159999: 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的资料 -
计霄苏迪: 古代在对男性同辈排序时通常称长子为“伯”,次子为“仲”、三子为“叔”、四子为“季”. 比如江东孙氏四兄弟,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 匡,字季佐. 所以这四个人我认为只是说有四兄弟接连做太史,但没留下名字,所以就称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

云浮市13660159999: 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他们是什么关系 -
计霄苏迪: 兄弟关系,伯仲叔季,老大到老四的兄弟排行

云浮市13660159999: 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的资料和职责 -
计霄苏迪: 太史伯因不改竹简上的写法,被崔杼杀了;太史仲也因不改竹简上的写法,被崔杼杀了;太史叔还是因不改竹简上的写法,被崔杼杀了;最后太史季才幸免于难. 职责是:写历史的.

云浮市13660159999: 太史伯是谁 -
计霄苏迪: 太史伯、仲、叔、季四兄弟是齐国的太史,负责记录历史的人.

云浮市13660159999: 伯仲叔季后面是什么? -
计霄苏迪: 总结顺序就是:伯仲叔季幼稚义.

云浮市13660159999: 秉笔直书中太史伯、仲、叔、季是什么意思?太史什么意思? -
计霄苏迪: 太史是古代的史官的名称 是一个官位 伯仲叔季 是老大 老二 老三 老四的意思 成语 不分伯仲意思就是 分不出谁是第一 谁是第二

云浮市13660159999: 秉笔直书的 中 的太史 有无真名 -
计霄苏迪: 西周的主要执政者是太师和太史,实际权力主要在太师手中.金文中称“某伯”的很多,有的是伯爵,有的是伯仲叔季的意思,有的是字的简称,很难分辨,但在册命礼上出现的“伯”,一律是爵位.大臣失去官位的,后代往往以祖先的高官为...

云浮市13660159999: 太史的职责???
计霄苏迪: 伯仲叔季是家里排行的顺序.. 伯仲叔季 1、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郑玄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汉班固《白虎通.姓名》:“《...

云浮市13660159999: 四个名字的姓氏有哪些. -
计霄苏迪: 1.欧阳 2.太史 3.端木 4.上官 5.司马 6.东方 7.独孤 8.南宫 9.万俟 10;闻人 11.夏侯 12.诸葛 13.尉迟 14.公羊 15.赫连 16.澹台 17.皇甫 18.宗政 19.濮阳 20.公冶 21.太叔 22.申屠 23.公孙2 4.慕容 25.仲孙 26.钟离 27.长孙 28.宇文 29.司徒 30.鲜于 31.司...

云浮市13660159999: 战国.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庄公 -
计霄苏迪: 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而实际上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