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高手!西方和中国的法律在反垄断上有何不同!?

作者&投稿:赵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教高手!西方和中国的法律在反垄断上有何不同!?~

一、西方反垄断法律制度形成的基本前提及该制度的质的规定性
反垄断法律制度顾名思义就是以反对垄断为主要目标的法律制度。如在反垄断法产生的母国——美国,大公司、大企业是以托拉斯的形式垄断和统治市场的,所以美国的反垄断法就在习惯上被称为反托拉斯法。早期的反托拉斯法、日本的禁止垄断法都是既反垄断行为,又反垄断状态,并以企业分拆为重要的法律规制手段。但是,随着竞争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对垄断现象的认识得到提高,发现有“有效率的垄断”的存在,反垄断法调整对象开始转变为仅针对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但是,任何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存在都是以一定程度的垄断状态(或称经济力的集中)的存在为前提,否则,按照经济学的完全竞争理论,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的任何抬高价格的举动都会使他丧失全部市场。所以,反垄断法产生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经济力的集中。因为,如果没有经济力的集中,垄断行为就不可能存在,反垄断法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了。
但是,经济力集中和垄断行为出现是否就一定遭到国家反对从而导致国家的干预性立法呢?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如社会主义国家最初实行的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企业的生产计划靠国家直接下达,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定,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国家包销,政府事无巨细,直接管理着各个企业的供应、生产和销售。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和其他强制力量建立起并维持着每个国有企业事实上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垄断地位的获得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国家组织经济的必要手段。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以维护市场机制为着眼点的反垄断法完全没有存在的空间。而在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力的集中主要指私人经济力的集中,即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逐利冲动对市场进行垄断,从而背离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导致了代表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一方——政府对垄断行为进行反垄断法规制。由此可见,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反垄断法产生的第二个前提。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反垄断法存在的余地。
从美国、欧洲的反垄断法的产生过程看,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在反垄断法的产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美国学者盖威尔认为,美国整个历史上都同时展现了对经济发展的热情和对政治、经济领域的庞大的机构性力量威胁个人政治、社会、经济自由的担忧;谢尔曼法是被设计用来约束过于膨胀的商业机构。作为企业合作立场和利己立场的混合的这些机构已经威胁到美国传统的、体现个人主义和小规模的意义上的社区色彩的社会、经济关系。美国学者格伯尔则认为,欧洲竞争法来自于自由主义传统,后者提供了现代欧洲的思想、经验和认同的许多核心结构;同时,欧洲竞争法也反映着欧洲社会对社会平等、摆脱剥削和消费者福利的关切,保护竞争的目标经常与取得社会公正的思想交织在一起。可以认为,自由主义传统和平等、社会公平理念决定了西方社会在面临私人经济集中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弊害时,最终选择以通过维护市场机制运作为主要目标的反垄断法来规制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而不是通过扶持一个政治上的庞大势力(全能政府)来控制、消除经济上出现庞大的私人势力(私人经济集中)。所以,自由主义传统和平等、社会公平等理念是西方反垄断法产生的第三个前提。
在上述三个前提下形成的反垄断法体现了什么样的质的规定性呢?笔者认为,反垄断法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反垄断法是一种国家干预,这种国家干预是以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为前提,仅在市场失灵即发生了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时才作为市场机制的纠偏力量而出现。正如经济学者所认为的,就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和程度而言,“在最低的干预层次上,国家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比如通过税收和补贴,来改变企业的成本收益结构。在中等层次上,国家可以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鼓励、禁止和规范产业和企业的行为。在最高层次上,国家可以拥有并直接管理和操作企业,将企业资源直接用于实现政府的就业、居民收入和其他经济或非经济目标。”反垄断法以维护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良性运作为目标,主要表现为最低层次的政府干预。�

二、中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产生所依赖的基本路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垄断法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中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的产生也存在着其特定的依赖路径。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所说的,我们现在比较清楚的是,什么样的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太清楚的是,怎样才能从一个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制度,过渡到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好制度。新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制度变迁有着其必然的依赖路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产权居于主导地位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行政管理特征是中国反垄断立法所依赖的基本路径。具体而言:
首先是反垄断立法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从人、财、物、产、供、销各个方面对企业实行了全面控制,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产权清晰、权责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才会按照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安排生产,并以市场价格作为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指南,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目前,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中国从根本上扫除了进行反垄断立法的体制障碍。但是,国有企业目前仍面临着产权和政府直接干预企业两大困扰,并进而影响其作为完全意义上市场主体的定位。国有企业和国有产权在中国经济生活中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性的产业中。这与资本主义国家反垄断法赖以产生的以私人产权和营业自由为基础的经济现实大相径庭。以国有产权为主体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孕育出有效的反垄断法律制度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所有权在大型组织中并不十分重要,因为在这样的大型组织中,几乎所有的成员本身都不是所有者,以所有权姓“公”还是姓“私”为基础的委托代理的性质只存在极少的差异。所以私人产权并不是反垄断法产生的必要条件,在中国公有制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反垄断立法。但是,公有制无疑强化了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关键在于如何确保国有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如政府对国有企业实行预算硬约束,仅按照公司法等法律要求行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干预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得干预国有企业特别是竞争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的定位与制定经济目标,同时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任免制度等。
其次是反垄断立法与政府在经济中的行政管理惯性的关系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不仅全面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日常经营活动,也从中观和宏观层面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虽然政府逐步退出一部分经济生活领域,但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主要是政府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单方面的制度安排,这势必造成如下结果:第一,政府在经济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非常能动的角色,政府成为组织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二,政府对经济生活仍保持着较大程度的直接干预。如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控制着关键性产业,政府为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的政策性壁垒如进入、经营范围、经营区域限制等。这两点都与反垄断法所要求的政府的间接干预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第三,行政管理的惯性和政府本身的“经济人”的角色特征还会使政府作出不同程度的越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行为。如出于地方利益保护的需要,地方政府实施的地区间市场封锁行为等。这些行为阻碍了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的形成,恶化了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过程,保持一个强大而权威的政府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主义的现代发展都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之手和国家之手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无疑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政府在经济生活中过于能动的角色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市场的发育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当前,中国政府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逐步退出一部分经济领域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间接干预经济的同时,如何确立好对经济生活干预的适当的范围和程度,并协调、统一好竞争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技术政策等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三、中国反垄断立法主要障碍分析
中国反垄断立法虽然一方面受到“入世”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但同时也受到不少的阻力。如认为中国目前尚不存在需要运用反垄断法进行调整的经济集中度问题的认识上的阻力,认为反垄断法并不能解决中国行政垄断现象的行政垄断规制问题上的阻力,以及自然垄断行业维护既得利益和政府部门在执法权上的分歧所造成的立法上的阻力等。笔者认为,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看,出于制度演变中的路径依赖因素,中国政府优先适用产业政策而不是竞争政策是导致中国反垄断立法滞后的主要原因。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主要区别体现在:首先,政府在不同政策中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程度是不同的。如前文学者所认为的,反垄断法(竞争政策)主要表现为最低层次的政府干预,而产业政策表现为中等层次的干预,计划经济体制表现为最高层次的政府干预。反垄断法仅要求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如出现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时才介入经济生活。产业政策既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而成为青木昌彦所说的增进市场机制的工具,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等方式强制性地体现政府的意志。其次,产业政策的实施对竞争政策的实施和反垄断立法会产生重要影响。虽然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在一些领域可以表现为平行关系、协调关系甚至分享共同的知识基础,如产业经济学理论,但是在竞争性行业实施产业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竞争政策的实施。如政府无论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来支持它所认定的支柱产业的发展,还是人为促成产业重组和经济联合,都可能诱发企业通过寻租而不是市场竞争获得优势地位,这势必在客观上消解了竞争政策的要求。
但是,中国政府在从最高层次的政府干预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较低层次的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治理惯性和中国推动改革维持强势政府的客观需要很容易使得更高干预程度的产业政策而不是竞争政策成为政府的优先选择。特别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中国市场开放程度提高,在既需要发展经济,又面临国际竞争压力的背景下,缔造并扶持一些大企业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结果是产业政策思路的优先得到考虑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行政管理惯性进一步延缓了中国反垄断法的诞生。目前,政府行为中产业政策优先考虑的实际做法是影响中国反垄断立法进程的最大障碍。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政府早在1980年10月就颁布《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提出了反垄断的要求,而反垄断法法典却迟迟不能通过的原因。
如何协调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是目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反垄断法是否能顺利出台,还关系到反垄断法是否会在将来的经济管理中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四、中国反垄断立法的发展前瞻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组织经济的两种不同手段。由于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关系的处理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反垄断法能否顺利出台,还关系到该法在未来的经济管理中所占据的地位。所以,对中国反垄断立法的发展前瞻必须在把握好两者的相互关系中加以分析。
目前,关于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的一种典型看法是:从总体和长远看,反垄断与产业政策不矛盾,但这要看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讲,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更需要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当经济发展到垄断矛盾突出并阻碍了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竞争的充分开展时,实施反垄断政策就显得相对重要。这种观点是以后发展国家的比较优势理论和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产业政策现实为认识论基础的。如后发展国家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后发展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直接取得现成的经济技术,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通过制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在短时期内赶超发达国家。而日本则被普遍认为通过实施产业政策,而成功实施赶超战略的国家。进而,有很多观点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很大程度上仿效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产业政策。
但是,也有很多证据对上述产业政策的赶超作用提出了质疑。如波特等人对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日本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产业政策不是解释了其产业成功,而是解释了其产业失败:政府产业政策没有参与或参与程度很少的产业多数最终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而产业政策大量参与的产业多数最终没有形成有效的国际竞争力。同样,有学者认为,中国产业政策实施结果表明,除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外,并非所有受政府重点支持的竞争性产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在汽车等诸多行业,政府确定的定点生产企业绝大部分不知所终。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一大批非国有、非定点的企业逐渐壮大并取得市场优势地位,如家电、洗涤用品等产业。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各自地位和作用的争论可能仍会继续,但是,即使是在产业政策被视为后发展国家的典范的日本、韩国等国,产业政策作用也在趋于下降,竞争政策地位趋于上升。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也到了重新评估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关口。同时,反垄断立法中的适用除外等制度也会给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提供重要的平台。�
参考资料:http://www.sls.org.cn/all_show_detail.jsp?main_id=8&id=0080000227

美国是英美法系国家,以判例法为主。
中国是社会主义法系(雷同于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
美国每个洲可以制定相关法律,但不得违反美国联邦宪法,各州制定的法律与其发生冲突的,以联邦宪法为主。(就如同我国根本大法是宪法,任何法律不得与之相抵触一样)
我国有当然是有地方法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是由地方人大制定的。

可以参照如下:
一、西方反垄断法律制度形成的基本前提及该制度的质的规定性
反垄断法律制度顾名思义就是以反对垄断为主要目标的法律制度。如在反垄断法产生的母国——美国,大公司、大企业是以托拉斯的形式垄断和统治市场的,所以美国的反垄断法就在习惯上被称为反托拉斯法。早期的反托拉斯法、日本的禁止垄断法都是既反垄断行为,又反垄断状态,并以企业分拆为重要的法律规制手段。但是,随着竞争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对垄断现象的认识得到提高,发现有“有效率的垄断”的存在,反垄断法调整对象开始转变为仅针对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但是,任何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存在都是以一定程度的垄断状态(或称经济力的集中)的存在为前提,否则,按照经济学的完全竞争理论,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的任何抬高价格的举动都会使他丧失全部市场。所以,反垄断法产生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经济力的集中。因为,如果没有经济力的集中,垄断行为就不可能存在,反垄断法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了。
但是,经济力集中和垄断行为出现是否就一定遭到国家反对从而导致国家的干预性立法呢?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如社会主义国家最初实行的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企业的生产计划靠国家直接下达,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定,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国家包销,政府事无巨细,直接管理着各个企业的供应、生产和销售。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和其他强制力量建立起并维持着每个国有企业事实上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垄断地位的获得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国家组织经济的必要手段。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以维护市场机制为着眼点的反垄断法完全没有存在的空间。而在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力的集中主要指私人经济力的集中,即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逐利冲动对市场进行垄断,从而背离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导致了代表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一方——政府对垄断行为进行反垄断法规制。由此可见,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反垄断法产生的第二个前提。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反垄断法存在的余地。
从美国、欧洲的反垄断法的产生过程看,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在反垄断法的产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美国学者盖威尔认为,美国整个历史上都同时展现了对经济发展的热情和对政治、经济领域的庞大的机构性力量威胁个人政治、社会、经济自由的担忧;谢尔曼法是被设计用来约束过于膨胀的商业机构。作为企业合作立场和利己立场的混合的这些机构已经威胁到美国传统的、体现个人主义和小规模的意义上的社区色彩的社会、经济关系。美国学者格伯尔则认为,欧洲竞争法来自于自由主义传统,后者提供了现代欧洲的思想、经验和认同的许多核心结构;同时,欧洲竞争法也反映着欧洲社会对社会平等、摆脱剥削和消费者福利的关切,保护竞争的目标经常与取得社会公正的思想交织在一起。可以认为,自由主义传统和平等、社会公平理念决定了西方社会在面临私人经济集中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弊害时,最终选择以通过维护市场机制运作为主要目标的反垄断法来规制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而不是通过扶持一个政治上的庞大势力(全能政府)来控制、消除经济上出现庞大的私人势力(私人经济集中)。所以,自由主义传统和平等、社会公平等理念是西方反垄断法产生的第三个前提。
在上述三个前提下形成的反垄断法体现了什么样的质的规定性呢?笔者认为,反垄断法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反垄断法是一种国家干预,这种国家干预是以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为前提,仅在市场失灵即发生了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时才作为市场机制的纠偏力量而出现。正如经济学者所认为的,就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和程度而言,“在最低的干预层次上,国家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比如通过税收和补贴,来改变企业的成本收益结构。在中等层次上,国家可以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鼓励、禁止和规范产业和企业的行为。在最高层次上,国家可以拥有并直接管理和操作企业,将企业资源直接用于实现政府的就业、居民收入和其他经济或非经济目标。”反垄断法以维护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良性运作为目标,主要表现为最低层次的政府干预。�

二、中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产生所依赖的基本路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垄断法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中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的产生也存在着其特定的依赖路径。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所说的,我们现在比较清楚的是,什么样的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太清楚的是,怎样才能从一个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制度,过渡到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好制度。新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制度变迁有着其必然的依赖路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产权居于主导地位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行政管理特征是中国反垄断立法所依赖的基本路径。具体而言:
首先是反垄断立法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从人、财、物、产、供、销各个方面对企业实行了全面控制,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产权清晰、权责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才会按照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安排生产,并以市场价格作为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指南,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目前,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中国从根本上扫除了进行反垄断立法的体制障碍。但是,国有企业目前仍面临着产权和政府直接干预企业两大困扰,并进而影响其作为完全意义上市场主体的定位。国有企业和国有产权在中国经济生活中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性的产业中。这与资本主义国家反垄断法赖以产生的以私人产权和营业自由为基础的经济现实大相径庭。以国有产权为主体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孕育出有效的反垄断法律制度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所有权在大型组织中并不十分重要,因为在这样的大型组织中,几乎所有的成员本身都不是所有者,以所有权姓“公”还是姓“私”为基础的委托代理的性质只存在极少的差异。所以私人产权并不是反垄断法产生的必要条件,在中国公有制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反垄断立法。但是,公有制无疑强化了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关键在于如何确保国有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如政府对国有企业实行预算硬约束,仅按照公司法等法律要求行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干预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得干预国有企业特别是竞争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的定位与制定经济目标,同时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任免制度等。
其次是反垄断立法与政府在经济中的行政管理惯性的关系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不仅全面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日常经营活动,也从中观和宏观层面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虽然政府逐步退出一部分经济生活领域,但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主要是政府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单方面的制度安排,这势必造成如下结果:第一,政府在经济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非常能动的角色,政府成为组织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二,政府对经济生活仍保持着较大程度的直接干预。如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控制着关键性产业,政府为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的政策性壁垒如进入、经营范围、经营区域限制等。这两点都与反垄断法所要求的政府的间接干预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第三,行政管理的惯性和政府本身的“经济人”的角色特征还会使政府作出不同程度的越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行为。如出于地方利益保护的需要,地方政府实施的地区间市场封锁行为等。这些行为阻碍了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的形成,恶化了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过程,保持一个强大而权威的政府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主义的现代发展都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之手和国家之手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无疑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政府在经济生活中过于能动的角色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市场的发育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当前,中国政府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逐步退出一部分经济领域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间接干预经济的同时,如何确立好对经济生活干预的适当的范围和程度,并协调、统一好竞争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技术政策等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三、中国反垄断立法主要障碍分析
中国反垄断立法虽然一方面受到“入世”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但同时也受到不少的阻力。如认为中国目前尚不存在需要运用反垄断法进行调整的经济集中度问题的认识上的阻力,认为反垄断法并不能解决中国行政垄断现象的行政垄断规制问题上的阻力,以及自然垄断行业维护既得利益和政府部门在执法权上的分歧所造成的立法上的阻力等。笔者认为,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看,出于制度演变中的路径依赖因素,中国政府优先适用产业政策而不是竞争政策是导致中国反垄断立法滞后的主要原因。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主要区别体现在:首先,政府在不同政策中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程度是不同的。如前文学者所认为的,反垄断法(竞争政策)主要表现为最低层次的政府干预,而产业政策表现为中等层次的干预,计划经济体制表现为最高层次的政府干预。反垄断法仅要求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如出现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时才介入经济生活。产业政策既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而成为青木昌彦所说的增进市场机制的工具,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等方式强制性地体现政府的意志。其次,产业政策的实施对竞争政策的实施和反垄断立法会产生重要影响。虽然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在一些领域可以表现为平行关系、协调关系甚至分享共同的知识基础,如产业经济学理论,但是在竞争性行业实施产业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竞争政策的实施。如政府无论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来支持它所认定的支柱产业的发展,还是人为促成产业重组和经济联合,都可能诱发企业通过寻租而不是市场竞争获得优势地位,这势必在客观上消解了竞争政策的要求。
但是,中国政府在从最高层次的政府干预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较低层次的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治理惯性和中国推动改革维持强势政府的客观需要很容易使得更高干预程度的产业政策而不是竞争政策成为政府的优先选择。特别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中国市场开放程度提高,在既需要发展经济,又面临国际竞争压力的背景下,缔造并扶持一些大企业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结果是产业政策思路的优先得到考虑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行政管理惯性进一步延缓了中国反垄断法的诞生。目前,政府行为中产业政策优先考虑的实际做法是影响中国反垄断立法进程的最大障碍。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政府早在1980年10月就颁布《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提出了反垄断的要求,而反垄断法法典却迟迟不能通过的原因。
如何协调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是目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反垄断法是否能顺利出台,还关系到反垄断法是否会在将来的经济管理中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四、中国反垄断立法的发展前瞻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组织经济的两种不同手段。由于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关系的处理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反垄断法能否顺利出台,还关系到该法在未来的经济管理中所占据的地位。所以,对中国反垄断立法的发展前瞻必须在把握好两者的相互关系中加以分析。
目前,关于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的一种典型看法是:从总体和长远看,反垄断与产业政策不矛盾,但这要看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讲,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更需要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当经济发展到垄断矛盾突出并阻碍了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竞争的充分开展时,实施反垄断政策就显得相对重要。这种观点是以后发展国家的比较优势理论和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产业政策现实为认识论基础的。如后发展国家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后发展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直接取得现成的经济技术,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通过制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在短时期内赶超发达国家。而日本则被普遍认为通过实施产业政策,而成功实施赶超战略的国家。进而,有很多观点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很大程度上仿效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产业政策。
但是,也有很多证据对上述产业政策的赶超作用提出了质疑。如波特等人对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日本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产业政策不是解释了其产业成功,而是解释了其产业失败:政府产业政策没有参与或参与程度很少的产业多数最终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而产业政策大量参与的产业多数最终没有形成有效的国际竞争力。同样,有学者认为,中国产业政策实施结果表明,除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外,并非所有受政府重点支持的竞争性产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在汽车等诸多行业,政府确定的定点生产企业绝大部分不知所终。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一大批非国有、非定点的企业逐渐壮大并取得市场优势地位,如家电、洗涤用品等产业。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各自地位和作用的争论可能仍会继续,但是,即使是在产业政策被视为后发展国家的典范的日本、韩国等国,产业政策作用也在趋于下降,竞争政策地位趋于上升。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也到了重新评估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关口。同时,反垄断立法中的适用除外等制度也会给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提供重要的平台。


西方动作电影与中国武术的差异 文化角度
西方动作电影与中国武术的差异 ,西方强调力量、实用、中国武术强调技巧。这其中的原因我这样理解。国人没有机会看真实的格斗,所以总是幻想格斗,国人经常把影视的作品的格斗和真实的格斗混为一谈,梦里现实也分不清,常觉得影视中的格斗才是中国功夫,而现实的格斗全国冠军也不承认他是高手,宁愿相信深山...

在西方中国传统武术中咏春是最受欢迎的吗?
国外也是跟风,一阵一阵流行不同。截拳道、行意、少林都流行过。可能太极这种近似舞蹈的东西更好玩拉风,健身太极不追求实战效果很安全,应该学习的人是最多的,而且不衰败。

中国传统压制式教育和西方鼓励式教育的参考资料(文献)
中国传统压制式教育和西方鼓励式教育的参考资料(文献) 100 我需要准备一篇关于“中国传统的压制式教育和西方鼓励式教育比较”的论文,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导致无从下手希望高手帮忙资料越多越好,只要是与主题有关的... 我需要准备一篇关于“中国传统的压制式教育和西方鼓励式教育比较”的论文...

高手 对于中国秦朝的军事实力与罗马帝国军事实力的对比.请你给我一...
秦朝和罗马帝国投射部队战术比较 对于虚构中西方战争,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就说说秦军和罗马军队吧,这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军队,这里就比较一下双方的投射部队。主要说秦弩吧。所有的弩一样,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射击速度慢.根据考证,秦军已采取分段连续射击的战术(就先借用一下日本说法吧,姑且称为三段...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相比,哪个更具有娱乐性?
第四,中国象棋最顶尖的高手是在中国,在职业棋手方面,中国是具有最多中国象棋职业高手的国度,在世界上的各大赛上,中国都能拿第一第二,所以学习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十分好的生态环境。呈现这样的状况,主要还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拿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来讲,中国象棋的老将不能出九宫格,而国际...

哪位高手能告诉我为什么中华5000年历史发展迅速,为什么还赶不上西方...
从思想上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武器。儒家思想造成了中国人中庸保守的民族性格。我们有5000年辉煌的历史,但是我们的近代却比其他国家晚了将近100年。西方国家发明蒸汽机驾驶轮船来中国时,我们还是封建社会,制度落后于别人。西方国家觊觎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来侵略我们时,清朝统治...

中国会计和西方会计有哪些地方上有区别(英文)
至于现金,西方是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中国单指库存现金。西方财务会计采用转回分录,即对按常规程序处理的、嗣后才真正发生的经济业务调整分录,到下一会计期初又将相关的前期调整分录的借、贷方全部冲转回去。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这种程序,如月末企业“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平衡后,就不再作会计分录,待...

玉皇大帝带一群人和西方的上帝带一群人打群架谁能赢?
西方的上帝更像是《西游记》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以及另一位大神女娲的结合体。在这种情况下玉皇大帝如果跟上帝单挑的话肯定是打不过的。但是如果双方都挑选精兵强将打群架的话西方上帝肯定会打输的。因为中国法力无边的神仙太多了,一个太上老君就可以抗衡上帝;上帝这一方除他自己是神仙之外根本就找不出...

中国魔术界都有那些高手?水平都怎样?
,艺名“金林福”或“金陵福”(Ching Ling Foo),生于北京,是最早在西方世界展示中国传统魔术的中国...除了流行的即席演出不用道具的魔术外, Daryl也教许多完整的魔术流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展开全部 寡人高手,能把鸡蛋变鸡蛋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日向...

西方富人和中国富人的生活方式 简单说 就是 花钱方式存在的本质差别在哪...
存到银行,贷款买房贷款买车(分期付款),炒股票,投资基金,企业,国债,购买股权 本质在于西方人是挣钱然后借钱再花钱,中国人是挣多少花多少,人家是挣了钱不花拿去生前然后借钱(贷款)去花钱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天宁区18361308058: 西方竞争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方竞争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
才旦晏醋酸: 美国的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颁布于1890年,是世界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部反垄断法,它对世界各国的竞争立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914年,制定了《联邦贸...

天宁区18361308058: 对霸王条款国家该怎么立法?
才旦晏醋酸: “霸王条款”,确切地说,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只是凝聚了极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情绪化表达.在法学理论中与此相对应的概念是“格式合同”,即为重复使用不经双...

天宁区18361308058: 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才旦晏醋酸: 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 (一)垄断协议;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四)滥用行政权力排除、...

天宁区18361308058: 垄断是怎样产生低效率的?反垄断有哪些措施? -
才旦晏醋酸: 垄断企业面对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所以它的边际收益曲线就是向下倾斜的.而垄断厂商的决策原则是MR=MC,这样的需求曲线形状就使得垄断厂商最终生产的产量偏小,而价格偏高. 可以和完全竞争情况对比一下,完全竞争市场下,由于厂商没有能力影响价格水平,所以,厂商面对的是完全水平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反垄断主要是法律手段,即反托拉斯法.在反托拉斯法下,企业之间价格串谋是违法的,并且有意识的控制企业规模,如果过大就会被强行拆分(比如当年的摩根)等等

天宁区18361308058: 中国有防垄断法吗…?中国的垄断行业都有哪些…他们的服务大众最好的是哪几个行业…最烂的是哪几个阿…? -
才旦晏醋酸: 目前我国没有一部统一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竞争行为的法律,而是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分别作出规定.这些法律...

天宁区18361308058: 美国19世纪就制定了反垄断法《反托拉斯法》,为何我国不反对垄断,反而有许多垄断的国企,并以垄断国企的
才旦晏醋酸: 我国2007年8月30日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由于我国原有的竞争文化及国企垄断与行政垄断的惯性问题,发改委,工商局这些部门的不平衡等一系列原因,实施起来很有困难.所以经过了13年的起草后发布的反垄断法只是初步发挥作用,不能建立应有的权威.

天宁区18361308058: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垄断法的国家,为什么也是世界上垄断企业最多的国家之一 -
才旦晏醋酸: 美国制定反垄断法的目的是保护自己,美国是最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她充分的认识到用法律来反垄断的必要性,所以她最早制定,以此为自己国内外的发展提供了保护.美国第一个制定和垄断最多两者是不矛盾的,因为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出发的.她的法律对本国和对别国是不同,不属于统一标准的执行.对于别过的垄断,她是很严格的,只要你的公司出现了垄断的苗头,她的法律就会让你吃到苦头,但对于自己国家的企业,她是只眼开只眼闭的.一切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天宁区18361308058: 什么是反垄断法?(解释一下,包括什么样的企业) -
才旦晏醋酸: 第十二条 本法所称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本法所称相关市场,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 第十三条 禁止具有竞争关...

天宁区18361308058: 为什么美国等国要制定反垄断法,垄断的程度不是越高越好吗 -
才旦晏醋酸: 晕,当某种资源被一个或几个人或组织垄断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都会受到影响如果欧佩克石油全部停产,世界都会恐慌就像现在铁路服务很差但是没有竞争,所以再差...

天宁区18361308058: 关于垄断法律问题 -
才旦晏醋酸: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关系,近年来得到学术界比较热烈的关注和讨论.但现有研究结论中也存在着含糊或舛误之处.其一是将知识产权界定为“合法的垄断(权)”.立论者并没有明确这是何种意义上的“垄断权”.从文义上看,如果是财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