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世界各国的爱国英雄

作者&投稿:称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外国爱国人物及事迹~

一、钢琴家萧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
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二、安徒生跟老友断交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
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三、林肯
一八六一年二月初,南方七州领袖齐集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成立了邦联,他们制定了一部与联邦宪法类似的宪法。选举了密西西比的联邦参议员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戴维斯并不想打内战,但他也不怕内战。
他说:“我们与联邦的分裂是彻底的,妥协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我们对决定只有通过武力才能实现,他们将闻到我们南方枪炮的火药味,他们将感觉到我们南方人刀剑的寒气。”

四、女贞德(一译冉·达克。法国的女英雄、军事家,天主教的圣人(女的称为圣女)。出身农家。
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平民组成的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被称为“奥尔良姑娘”,成为法国人民爱国斗争的旗帜。最后由于封建主出卖,被擒并被处决。
五、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正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发展殖民主义,疯狂侵略贫穷落后国家,肢解被侵略国家并对被侵略国家和民族进行残酷地压迫和剥削。
这一历史背景决定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是支持并号召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扩展资料:
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英语:Abraham Lincoln,1809.2.12-1865.4.15),美国政治家、思想家。第16任美国总统,其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但南北战争之后北方有几个支持联邦政府的州却仍被林肯允许可继续保有奴隶制度。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
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个遭遇刺杀的美国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曾位列最伟大总统排名第一位。也是当今评出的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其他2位为乔治·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线上曾于2005年举办票选活动——《最伟大的美国人》,林肯被选为美国最伟大人物中的第二位。 说话、办事老实、公正。公众称他为“诚实的老亚伯”和“伟大的解放者”。他说自己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林肯

“以热爱祖国为荣”,曾经必背的八荣八耻第一句话就提到了爱国,在从小到大的记忆中,学校的爱国主题班会也从未间断。其实,世界各国都进行着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篇文章就来带你看看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吧~


1USA

美国的中小学普遍设立“公民教育课”。公民教育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具有合乎社会政治制度所要求的态度和信仰,确立“我们是美国公民”的思想——美国将其称为政治社会化。美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责任公民”,即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与义务的公民。重在潜移默化是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特色。


在美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讲如何热爱国旗。他们认为热爱国旗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时期就要了解星条旗的组成,因此,连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华盛顿是“美国之父”,知道南北战争。为让所有的孩子都热爱自己的祖国,学校在举行升旗仪式时,学生把手置于胸前,神情严肃,庄严宣誓:“我效忠于国旗和美利坚合众国”。学生从小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爱国家、爱国旗、唱国歌的教育。因此美国人认为:国旗象征国家,到处有国旗,才能到处有国家;时时见国旗,才能时时想着国家。建筑物上挂着国旗,服装上印着国旗,抬头低头都能见到国家形象、产生国家观念,爱国主义也就潜移默化地刻入每个公民心中。


2France


法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侧重对历史文化的珍惜和爱护,突出体现在名目繁多的博物馆教育中。世界名城巴黎素有“世界艺术博物馆之都”的美誉,罗浮宫博物馆、罗丹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雨果博物馆等均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圣殿。在法国,即使是偏僻的小市镇也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凡是有成就的文学家、艺术家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除去战乱的破坏,一般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建成名人博物馆或故居,有的还成立了名人研究者协会和基金会。



除了博物馆之外,各种各样的纪念馆和纪念碑也为数不少。法国政府明文规定,凡国立博物馆都必须对老年人和中小学生实行半价,卢浮宫博物馆在星期天则一律免费对外开放。从1984年起,法国政府还把每年9月最后一个周末定为全国“文化历史遗产日”。在这一周末,全国的博物馆以及总统府爱丽舍宫、总理府马提翁宫、国民议会波旁宫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古建筑全部对外开放,供人参观,让后人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继承传统民族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Poland


波兰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具体,各类学校都有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这种教育还寓于历史、地理、语文、文学、音乐、美术,甚至物理、化学等自然课程当中。波兰历史上曾出现过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等世界名人,这些民族杰出人物的业绩和思想在课堂教育中比比皆是。与此同时,各类学校通过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把爱国主义的内容糅合在其中。波兰学校还特别重视利用各种纪念性的建筑物和纪念碑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者中,有80%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参观后一致表示,要和平,永远不要战争。


4Italy


意大利的大中小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但丁在意大利人心目中,不仅是文学巨匠和“诗圣”,也是统一意大利语言和道德规范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爱国者,其杰作《神曲》被定为各类中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尽管有着相当数目的国债和财政赤字,但意大利政府宁肯在别处紧缩开支,也要在弘扬传统文化上多多投入,绝大多数考古、艺术、民俗等博物馆全年对十八岁以下青少年学生免费开放。



为了保护和发展歌剧这一国粹艺术,政府还长期为十三家大歌剧院提供财政补贴。每年七、八月份,都在全国各地露天剧场举行古典歌剧演出活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也往往伴以歌剧演出。意大利虽然也受到五光十色的现代艺术的冲击,但歌剧一直在民众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各地每年都要举行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民俗风情、民族精神和爱国爱乡的情感藉此流传久远。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庞贝古城等历史遗产的一砖一石都受到严格保护,每个意大利人都能从历史遗迹和古代罗马、文艺复兴的气息中体悟到其民族精神。


5Portugal


葡萄牙把爱国主义教育贯串于平时的各种教育活动中,特别是渗透在语文、社会科学常识、历史、音乐等学科中。在中小学课本中突出葡萄牙的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和著名人物事迹的内容。在不同学科的课文中,反复出现国旗图案和有关的文字说明,详细介绍国旗的历史、国旗的设计、国旗的含义以及赞美国旗的精美文字。1991年12月4日,葡萄牙国家教育部规定,小学的每个教室里都必须悬挂国旗。随后,教育部还向全国所有小学发放了二万七千面国旗。葡萄牙的国歌也在各种教科书中多次出现,音乐教师在对学生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教唱国歌的同时,还要向学生讲解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歌词的真正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国歌的理解。






6Denmark


丹麦十分重视历史人物在本国历史上的功绩,为之树碑立传,详载史册,设立纪念馆,凡逢五逢十周年之际都举行纪念活动。丹麦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故乡,为了纪念这位伟大作家,把安徒生童年住过的一栋普通的乡间平房辟为纪念馆,还把安徒生视为“国宝”,在写有城名的交通路标两旁分别画一只丑小鸭和一只漂亮的天鹅。哥本哈根市的一条繁忙的商业街,被命名为“安徒生大街”,街头耸立着四米高的安徒生铜质雕像。安徒生住过的房子,虽已经历二百多年风风雨雨的吹打,仍保护得完好如初,门口钉着一块铜牌,清清楚楚地写着安徒生居住的年代,启示后人为国效力。






7Philippines


菲律宾政府对大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做出明确规定:每所学校必须对本校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意识和爱国行为。每天清晨,学校举行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升旗仪式,所有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每班学生整齐列队于操场上向国旗致敬,右手握拳,高高举起,表示永远忠于祖国。菲律宾还由总统签署命令,明确规定在升国旗、唱国歌时如有不恭行为者,处以1千比索(折合35美元)的罚款,严重者要坐牢一年。任何级别的政府官员或雇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做好升国旗、唱国歌的组织安排工作,都要受到处罚。

菲律宾还规定不论哪一类学校和哪一层次的班级都必须开设历史和道德课,让每个学生牢记祖国饱经苦难的历史,懂得国家独立的来之不易。中学、大学里还开设了“保卫祖国”课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军训,时间为一年,每周3课时。军训时,学生必须穿上军装,由军队派教官对学生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


新加坡
新加坡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国家意识的培养。小学生每天都要接受升国旗教育,让幼小的心灵逐渐树立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以及为了国旗、国家的荣誉和尊严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政府为了对青少年学生加强国家意识教育,还实行国民服兵役制度。每个男性公民都要服兵役,高中毕业必须接受服兵役两年后才能升入大学或就业。退役后,进入战备役,但每年仍须回军营参加两周的军训。实践证明,严格的要求和艰苦的军营生活,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纪律观念十分奏效。新加坡人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普遍有一种“为国家安全而献身”的神圣感和献身精神。

圣女贞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圣女贞德)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 (法语:Jeanne d'Arc或Jehanne la Pucelle, 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 是法国的女英雄、军事家,天主教的圣人(女的称为圣女)。 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平民组成的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擒并被处决。
[编辑]

生平

贞德本来只是一个生于法国香槟区和洛林边界的杜鲁弥村的一个农村栋雷米(Domremy)的平凡小女孩。当时法国北部被英国占领,而英国又与勃艮第公国结盟。当时Domremy属于亲英国—勃艮第的Barre公爵的领地。

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她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迦勒和圣玛桂莱德,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国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并带兵多次打败英国的侵略者,更促成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最后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转解至英国,因查理七世对她的功绩和政见的猜忌,不施援手,终为英国当局(宗教)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女巫罪判处她火刑。几世纪后为罗马教皇昭雪,并得封圣。
[编辑]

参看
维基语录
您可以在维基语录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文章:

圣女贞德

* 圣人
* 法国历史
* 百年战争

[编辑]

参考书目

* 马克吐温 - 巾帼英雄圣女贞德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8%81%96%E5%A5%B3%E8%B2%9E%E5%BE%B7"

页面分类: 天主教人士 | 基督教圣人 | 法国历史 | 法国军事家 | 1412年出生 | 1431年逝世

马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大卫 “马拉”是关于人物或族群的未完成小作品。欢迎您积极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让·保尔·马拉
放大
让·保尔·马拉
雅克·路易·大卫的名画:马拉之死
放大
雅克·路易·大卫的名画:马拉之死

让·保尔·马拉(Jean-Paul Marat,1743年5月24日 - 1793年7月13日)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活动家和政治家。

马拉原来是医生,1774年发表《奴隶制枷锁》抨击英国的君主制。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投身进取。创办《人民之友》报,批评《人权宣言》只是富人安慰穷人的诱惑物。

1792年成为巴黎公社的领导人之一,随后又当选为国民公会代表。1793年5月参与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专政。7月13日被吉伦特派的女刺客夏绿蒂·科黛暗杀。

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湿病。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1793年7月13日马拉被刺身亡,终年50岁。达维特的油画《马拉之死》即表现的是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女刺客夏绿蒂·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 “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孩子的母亲,他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9%A9%AC%E6%8B%89"
弗里德里希·席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关于德国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关于“席勒”一词的其他解释,请见席勒。
弗里德里希·席勒
弗里德里希·席勒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封·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目录
[隐藏]

* 1 早年经历与创作
*
* 3 作品
o 3.1 戏剧
o
o 3.3 译作
o
* 4 参见
* 5 外部链接

[编辑]

早年经历与创作

席勒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的小城马尔赫尔的贫穷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席勒童年时代就对诗歌、戏剧有浓厚的兴趣。1768年入拉丁语学校学习,但1773年被公爵强制选入他所创办的军事学校,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诗人舒巴特曾称这座军事学校是“奴隶养成所”。

在军事学校上学期间,席勒结识了心理学教师阿尔贝,并在他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卢梭、歌德等人的作品,这促使席勒坚定的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从1776年开始,席勒就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抒情诗。而且,在军校读书期间,席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反专制思想。1777年,席勒开始创作剧本《强盗》,1781年完成,次年1月在曼海姆上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剧院就如同疯人院一样,人们潮水般的涌入狭窄的礼堂观赏戏剧,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席勒就是德国的莎士比亚。

《强盗》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是因为作品中蕴涵的反专制思想深切的迎合了彼时德国青年的心理。此时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已经发展至高潮,而《强盗》一剧的主人公卡尔就是一个典型的狂飙突进青年形象。他不满于专制与格局并存的社会现状,却由无力改变。他追求自由,对当时的社会提出挑战,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后却只能悲剧收场。

《强盗》取得成功之后,席勒进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旺盛的创作期。从1782年至1787年,席勒相继完成了悲剧《阴谋与爱情》(1784年)、《欢乐颂》(1785年)诗剧《唐·卡洛斯》(1787年)等。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高峰,它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同是狂飙突进运动最杰出的成果。此剧揭露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与宫廷中尔虞我诈的行径。《阴谋与爱情》无论在结构上还是题材上都是德国市民悲剧的典范。席勒摒弃了创作《强盗》时惯用的长篇大论,而是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讽刺。来自市民阶层的人物路易丝与宰相的对话:“我可以为你奏一曲柔板,但娼妓买卖我是不做的……如果要我递交一份申请,我一定恭恭敬敬;但是对待无礼的客人,我就会把他撵出大门!”直接质问德国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具有乌托邦色彩。

诗剧《唐·卡洛斯》以16世纪西班牙的宫闱故事为背景,以生动的情节表达作者的理想:通过开明君主施行社会改良。这个剧本是席勒创作风格的转折点,表明他已经由狂飙突进时的激进革命精神转化为温和的改良思想。此后,席勒青年时代的创作宣告结束。
[编辑]

与歌德的合作和后期创作
位于魏玛的歌德与席勒雕塑
放大
位于魏玛的歌德与席勒雕塑

1787年,席勒前往魏玛;次年,在歌德的举荐下任耶拿大学历史教授。从1787年到1796年,席勒几乎没有进行文学创作,而是专事历史和美学的研究,并沉醉于康德哲学之中。法国大革命时期,席勒发表美学论著《论人类的审美教育书简》(1795年),曲折的表达了席勒对暴风骤雨般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抵触情绪。他主张只有培养品格完善、境界崇高的人才能够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也是在《唐·卡洛斯》中宣扬的开明君主思想的延续。尽管如此,席勒始终没有放弃寻求德国统一和德国人民解放的道路。他的美学研究和社会变革等问题结合得非常密切。

1794年,席勒与歌德结交,并很快成为好友。在歌德的鼓励下,席勒于1796年重新恢复文学创作,进入了一生之中第二个旺盛的创作期,直至去世。这一时期席勒的著名剧作包括《华伦斯坦三部曲》(1799年)、《玛丽亚·斯图亚特》(1801年)、《奥尔良的姑娘》(1802年)、《墨西拿的新娘》(1803年)、《威廉·退尔》(1803)等等。这一时期席勒创作的特点是以历史题材为主,善于营造悲壮、雄浑的风格,主题也贴近宏大的社会变革题材。

《威廉·退尔》是这一时期席勒的重要剧作。戏剧取材于14世纪瑞士英雄猎人威廉·退尔的传说。这一题材原本是歌德在瑞士搜集到的,他将其无私赠予席勒。席勒从未去过瑞士,却将这一传说诠释得极为生动。瑞士人为了感激席勒,把退尔传说发生地四林湖沿岸的一块极为壮观的巨岩石命名为“席勒石”。《威廉·退尔》以瑞士独立斗争为背景,在歌颂民族英雄的同时也歌颂努力争取民族解放的壮举,在欧洲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

除戏剧创作外,这一时期席勒还和歌德合作创作了很多诗歌,并创办文学杂志和魏玛歌剧院。歌德的创作风格对席勒产生了很大影响。1796年,两人共写了上千首诗歌,而歌德的名作《威廉·迈斯特》和《浮士德》第一部也是在这一时期成形的。

总体来说,席勒这一时期的创作是古典主义风格的,早年的浪漫激情已经几近消失。席勒和歌德合作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时代。
[编辑]

作品
[编辑]

戏剧

* 《强盗》 (1781年)
* 《阴谋与爱情》 (1784年)
* 《唐·卡洛斯》 (1787年)
* 《华伦斯坦三部曲》 (1800年)
* 《奥尔良的姑娘》(1801年)
* 《玛丽亚·斯图亚特》 (1801年)
* 《墨西拿的新娘》 (1803年)
* 《威廉·退尔》 (1804年)
* 《德梅特里乌斯》 (未完成)

[编辑]

史学

* 《尼德兰的反叛》
* 《三十年战争史》
* 《蛮族入侵、十字军东征和中世纪》

[编辑]

译作

* 欧里庇得斯,《伊菲格尼亚在奥利斯》
* 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

[编辑]

诗歌

* 《欢乐颂》,(1785年)
* 《艺术家》
* 《铃声》
* 《哥伦布》
* 《希望》
* 《全副武装的神马》
* 《手套》

[编辑]

参见

* 德语作家列表
* 狂飙突进运动
* 启蒙文学

[编辑]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
您可以在维基语录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文章:

弗里德里希·席勒

* Friedrich Schiller的作品 - 古登堡计划

* 席勒大事年表
* 2005“席勒年”
* 美国俄亥俄的席勒纪念碑
* 席勒公园
* 关于席勒的多媒体资料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5%B8%AD%E5%8B%92"

页面分类: 1759年出生 | 1805年逝世 | 德国作家 | 诗人 | 德国人
Category: 人物小作品

奥托·冯·俾斯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俾斯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奥托·冯·俾斯麦
次序: 首任 德意志帝国总理
在职期间: 1871年–1890年
继任者: 卡普里维伯爵
出生日期: 1815年 4月1日
死亡日期: 1898年 4月30日
职业: 政治家

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人称铁血宰相。

俾斯麦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它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但最后由于与威廉二世不和最终下台。

最初,作为一个保守的专制主义者,俾斯麦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民主运动。他通过立法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
目录
[隐藏]

* 1 少年时期
* 2 政治生涯
o
o 2.2 外交官生涯
o 2.3 首相生涯
* 3 统一战争
o 3.1 德丹战争
o 3.2 普奥战争
o 3.3 普法战争
* 4 后期政治生涯
o 4.1 国内问题
o 4.2 国外问题
* 5 退出政坛
* 6 参看条目
* 7 参考书目

[编辑]

少年时期
少年时期的俾斯麦
放大
少年时期的俾斯麦

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在普鲁士的一个名为兴奥森的小镇出生。其家族为传统容克,拥有很多土地及庄园。俾斯麦父亲是一位退休贵族,所以终日只与友人打猎,并以35岁之龄娶了17岁的妻子,即俾斯麦的母亲。俾斯麦的母亲与其父亲的背景大为不同,自少生活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并且长居市区,因而有著较为开放,先进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守旧。俾斯麦有一个比他年长5岁的哥哥及一个妹妹。俾斯麦父亲希望他成为出色的军人,为国尽忠。但是其母则希望他成为政治家,在政界大显光芒,虽然其双亲的期望大为不同,但最后俾斯麦同时达成了。

俾斯麦8岁时,被送往柏林小学读书同学大多生长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因此大多排挤他这样一个容克之子,令他的童年承受著极大的痛苦与压力。

在他12岁时,他进入了中学,但仍然受到同学排挤。但他并不怠到灰心,反而刻苦向上,学会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使其成为一个多语言的天才,并为其日后的外交官生涯打下基础。

俾斯麦未满17岁时,便入读了哥廷根大学。然而,俾斯麦并不满意大学的生活。在其就读大学期间,他经常腰间佩剑,并牵著一只大狼狗。但却无心向学,并染上很多恶习。后来虽转到柏林大学入读法律系,但仍然没有得著。虽然其毕业后成为了律师,但他并不甘于此,于是投考政府的官职,当上了一个小书记员。

在此时他结识了一位贵族女子,并结下婚约,可是他没钱,想以赌博赚钱却反而输掉所有金钱,并欠下很多债务。因此这次婚约取消了。其后他结识了一位牧师的女儿,再订婚约,可惜,那位女子亦跟一位富有的军人走了。结果俾斯麦只有带著欠债,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后,他与其哥哥分家,当上了庄园主,可是他并不满意这种生活,所以很快便再次进入政坛。
[编辑]

政治生涯
中年时代的俾斯麦
放大
中年时代的俾斯麦
[编辑]

议员生涯

这次步入政坛,使俾斯麦一生改变。他首先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这份差事很适合俾斯麦好胜的性格,因此他当得很称职,很快便树立了正面的形像。他借此机会参加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他却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麦当时只有33岁。

同年,他与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子订下婚约,并于该年完婚。

但就在之年,著名的1848年革命爆发,普王被俘。俾斯麦决定亲赴柏林,打探虚实。途中,他遇上了后来的威廉一世的妻子,要求他协助其夫称王,但俾斯麦拒绝了这个请求。后来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镇压了这场革命。
[编辑]

外交官生涯

在1851年,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而这份差事他足足当了8年。

在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即时召见俾斯麦,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

在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是为威廉一世,但他随即在扩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并不甘于只当内相,故此并不履新。

在1862年春,俾斯麦回到柏林,普王因为内部的压力,并不能升他为首相。结果俾斯麦请辞,并被改派为驻法大使。在该年9月普王再与议会因扩军问题起冲突,逼于无奈下,在1862年9月23日,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
[编辑]

首相生涯

在俾斯麦就任首相后,并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为此,他便欲以德国统一的大业来转移议员的视线,并争取人民支持。很快地,他便开始筹划三场统一战争。
[编辑]

统一战争
德国统一的三大功臣 - 俾斯麦、罗恩、毛奇
放大
德国统一的三大功臣 - 俾斯麦、罗恩、毛奇
[编辑]

德丹战争

如欲获得更详细的资讯,请参看德丹战争这条条目。

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在1861年,丹麦王欲接管普丹边境的两个省,什列斯威及荷尔斯坦,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他首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他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两省的权益。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什列斯威及荷尔斯坦两个省份。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什列斯威划归普鲁士统治,荷尔斯坦则归属奥地利。

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荷尔斯坦不但面积细少,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编辑]

普奥战争

如欲获得更详细的资讯,请参看普奥战争这条条目。

在德丹战争后,俾斯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因此他著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答允协助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归还威尼斯予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最后,奥皇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而要求将两省划入德意志邦联,因此俾斯以此籍口,指责奥地利毁约。结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并于同年6月对奥宣战。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而这时俾斯麦决定与奥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到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要统一德国。因此他在该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

普奥战争结束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著南德诸邦的法国了。
[编辑]

普法战争
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宫中登基的情形
放大
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宫中登基的情形

如欲获得更详细的资讯,请参看普法战争这条条目。

因为但法国仍然在幕后操控著南德意志诸邦,阻碍德国统一。因此,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

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色当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随后普军进军至巴黎,协助巴黎新成立的国防政府消灭巴黎公社,以便获得大量赔款。

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宫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从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及50亿法郎赔款。

[编辑]

后期政治生涯
俾斯麦在1871年就任德意志帝国总理时所照
放大
俾斯麦在1871年就任德意志帝国总理时所照

虽然德国统一了,但俾斯麦这位铁血宰相仍需面对众多国内外问题。
[编辑]

国内问题

在国内问题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间的“文化斗争”中,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结束。再在1878年随即开始“围剿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压社会民主党。但同时间,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编辑]

国外问题

在国外问题方面,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令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因此他并不像其他列强般,大力掠夺殖民地。但他又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首先在1873年,他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三帝同盟”。但于1879年,俄国因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所以退出,俾斯麦随即与奥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然而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因此于1887年与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在1882年,他又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而在1875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土耳其,并签订了《圣斯提法诺条约》,但这损害了英,法等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出调停。结果在1878年,于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在会议中,他偏重奥国,在表面上仍显得中立,但这使俄国成了大输家。结果德、俄关系恶化,俄国退出三帝同盟。

这些问题在俾斯麦执政晚期一直困扰著他,甚至使他感到坐立不安。
[编辑]

退出政坛
八十寿辰时的俾斯麦 (1895年 4月1日)
放大
八十寿辰时的俾斯麦 (1895年 4月1日)

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其长子腓特烈·威廉继位,称为腓特烈三世。但在即位99日后随即病故。结果其长子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更执政了长达26年。结果在一系列斗争中,俾斯麦明白到免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最后在1898年7月30日,这位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悄悄离世,享年83岁。
[编辑]

参看条目

* 俾斯麦级战舰
* 德意志帝国
* 德国历史

[编辑]

参考书目
维基共享资源图标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资源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多媒体资源:

奥托·冯·俾斯麦

* Eyck, Erich. (1964). Bismarck and the German Empire.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 Hiss, O.C. (1931) Bismarck: Laws and Sausages. Berlin: Sans Souci Press.
* Pflanze, Otto. (1963). Bismar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Stern, Fritz. (1977). Gold and Iron: Bismarck, Bleichröder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German Empire. Harmondsworth: Penguin.
* Taylor, A. J. P. (1955). Bismarck: the Man and the Statesman. London: Hamish Hamilton.

前任:
霍恩洛厄-英格尔芬根王子 普鲁士王国首相
1862-1873 继任:
罗恩
前任:
— 德意志帝国总理
1871–1890 继任:
卡普里维伯爵
前任:
罗恩 普鲁士王国首相
1873–1890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5%A5%A5%E6%89%98%C2%B7%E5%86%AF%C2%B7%E4%BF%BE%E6%96%AF%E9%BA%A6"

页面分类: 德国政治家 | 1815年出生 | 1898年逝世

诺顿一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诺顿一世陛下”
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诺顿一世陛下”

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 (Joshua Abraham Norton)(1811年1月17日-1880年1月8日),又称“诺顿一世陛下”,美国旧金山荣誉市民,1859年自封为“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尽管他无职无权,也只有一些拿他开心的人承认他的“权威”,但是他还是在旧金山受到了优待,他发行的“货币”在他常光顾的店铺被接受。他曾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写信,而且在其逝世时,当地媒体和民众对他尊称“皇帝陛下”。

虽然他一般被认为精神不正常,甚至疯狂,但在19世纪中期,旧金山的居民们很以他的存在、他的幽默、和他的行为为乐。他最声名远播的行为是下令用武力解散美国国会,并且屡次下旨要求修造横跨旧金山湾的大桥。据说马克·吐温的其中一本著作《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中的国王角色是以诺顿一世为原型的。甚至有一些新宗教团体视他为圣人。
目录
[隐藏]

* 1 早期的生活
* 2 自封皇帝
* 3 旨令
* 4 “皇帝”的生活
* 5 驾崩
* 6 最近发展
*
* 8 诺顿一世对公众的影响
o 8.1 食物
o 8.2 网络
o
o 8.4 音乐
o 8.5 宗教
o 8.6 软件
o 8.7 电视
* 9 参考
* 10 外部链接

[编辑]

早期的生活

诺顿一世在英国出生,但日期和出生地纪录有多个版本。旧金山纪事报的诺顿一世讣文中表示:“根据最可靠的资讯来源”,即援引他棺材上的银盘刻印,认为他是“年约65岁。”所以推出1814年为他的出生年。其他非主要来源则指他于1819年2月14日在伦敦出生。

根据1820年移民纪录表明,他两岁时他的父母由英国移居到南非。南洲家谱学会表示他的父亲是约翰·诺顿(卒于1848年8月) ,而他的母亲是萨拉·诺丹。萨拉是亚伯拉罕·诺丹的女儿,也是一位成功的犹太客商本杰明·诺丹的甥女。本杰明曾经常起诉家庭成员,这让人觉得他不太正常。这说法和罗拔·高云(1923年)声称“那个皇帝诺顿一世拥有希伯来(犹太)血统。”相吻合。

1849年,诺顿从他父亲接受了四万美元(可能他继承父亲的遗产)后,从南非移居了到旧金山。据罗拔·高云在1923年所说,在1853年以前,诺顿的财富积累了到二十五万美元。他最初的商业成功来自于房地产投资。后来,由于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以至于禁止出口大米,米价在旧金山由每磅4美元狂飙到每磅36美元(即一公斤9美元升到一公斤79美元)。他听说有一艘从秘鲁来的船上载有20万磅(100吨)米后就把它全部买下,希望哄抬米市。不幸的是,之后一船接着一船的大米自秘鲁运抵旧金山,米价大幅回落。结果他

英国 威廉 退尔,不知我记错没,就那射苹果的。
法国:圣女贞德了
意大利,可看《爱的教育》
其实很多的,我以前知道一些,但忘得差不多了。
你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的。

上述回答太不全面了


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什么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思维。世界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利益和命运已经紧密相连,因此,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面向世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爱国主义教育演讲稿
爱国主义教育演讲稿2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退色的旗帜。这面旗帜在我国更是绚丽多姿。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用自己的的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爱,也向世界宣告:中国人不是懦夫。钱三强冲破重重阻力,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在为她的人...

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

爱国主义基本要求有哪些?
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4)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一个国家的政治前途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衰,因而爱国主义就必然包含着爱国家的政治内容。世界各国均对自己的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作文450字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

世界各国的国歌里~~哪首最有影响力
其实我是想知道世界各国的国歌有没有比法国国歌马赛曲更有影响力的国歌?现在我们中国的学校里的历史课对于法国国歌的诞生的大概时间它的作词作曲者是谁等等问题都是必考的内容。。。一个欧洲国家的国歌在亚洲都这么有影响力~~~由此看来法国国歌的影响力不一般。。。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国家的国歌比马赛曲的影响还大呢...

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宝贵精神财富?
三、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 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必须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反对闭关自守的民族排外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做坚定的爱国者 一、弘扬民族自尊、自信和增强的精神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青少年...

小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体现爱国?
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爱国的表现:1、应当以读书为准,只有读好书才能有机会报效国家。2、红领巾佩戴干净整齐。3、升旗仪式的态度,庄严、严肃、守纪律。4、爱护环境讲卫生。5、你可以学习雷锋,为身边的人做出贡献。爱国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字眼,是世界各国永恒的主题,是文明社会不变的价值追求。俄罗斯...

什么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

爱国的具体行为有哪些呢?
爱国是指对自己的国家有强烈的热爱和忠诚之心。具体的爱国行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国家法律和秩序: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维护社会秩序。2. 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积极参与国家事务,了解国家政策,关注国家发展。3. 弘扬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武宁县15792889512: 你知道哪些国外名人的爱国事迹 -
表满邦莱: 华盛顿

武宁县15792889512: 爱国英雄有哪些?举两个并简述其事迹. -
表满邦莱: 戚继光,抵抗倭寇,也就是日本鬼子,是爱国;孙立人将军,率领远征军与日本作战,是爱国英雄;岳飞抗金,爱的是大宋,算民族英雄吧;阎应元抗清,也算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

武宁县15792889512: 名人爱国故事 -
表满邦莱: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

武宁县15792889512: 爱国人士的资料 -
表满邦莱: (1)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

武宁县15792889512: 3位爱国志士或感动中国的人物资料介绍`300字共`谁知道? -
表满邦莱: 1、杨利伟 颁奖辞: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