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谬尔·泰勒·科尔里奇是谁?他说过哪些话?能介绍一下吗?

作者&投稿:容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裘克安”先生翻译的“塞谬尔·泰勒·柯勒律治”做著的“老水手之歌”又名“苦舟子咏”全文。~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 百科名片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英国诗人、评论家。1772年10月21日生于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一个乡镇牧师的家庭父亲是教区牧师,在他9岁时去世。被送往伦敦基督慈幼学校上学,熟读希腊、罗马文学。他10岁到伦敦基督慈幼学校上学,熟读希腊、罗马文学,精习形而上学。
19岁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1794年,与骚塞合写《罗伯斯庇尔的失败》一剧。当时两人都同情法国革命,但又都害怕革命暴力,于是设想去美洲建立乌托邦社会。计划失败后柯尔律治移居英格兰部西部湖区,致力于写诗,并与华兹华斯结成密友。他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于是远离城市,隐居于昆布兰湖区,寄情山水或缅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他们创作出歌颂大自然的或美化宗法制农村生活方式的诗篇,以抵制丑恶的资本主义现实。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1798年,两人合作出版著名的《抒情歌谣集》,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书。。同年他与华兹华斯兄妹到德国留学,被康德的哲学和耶拿派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所吸引。1809年创办《朋友》杂志。以后大多写诗及批评文章,也曾在皇家学会讲演。1817年发表了著名的《文学传记》,以文学批评为主, 是他最完整的散文著作。 1818年作了一系列关于莎士比亚的讲演,后来收集为《关于莎士比亚讲演集》一书。回国后继续居住于湖区,与华兹华斯保持往来。柯尔律治年青时代即患有风湿痛等多种疾病。为求镇痛他长期服食鸦片竟至上瘾,故健康大受损害。晚年他贫病交加,1834年7月25日逝世于海格特。 柯尔律治的诗数量不多,但《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和《忽必烈汗》都脍炙人口,是英国诗歌中的瑰宝。这些诗显示了柯尔律治创作的原则和特色,即以自然、逼真的形象和环境的描写表现超自然的、神圣的、浪漫的内容,使读者在阅读时“自动摒弃其不信任感”,而感到真实可信。其他优秀诗篇如《青春与暮年》、《沮丧》、《寂寞中的恐惧》、《霜夜》、《无希望的工作》等,大多伤感、阴郁,表现了作者不幸的生活遭遇和抑郁的心情。柯尔律治的文学、哲学、神学论文在他全部著作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文学传记》包括他的评论的精华,浸润着浓厚的浪漫色彩,得到现代文学批评界的高度赞扬。其中提出了关于批评理论与哲学基础等基本问题,被理查兹称为新批评派的思想源泉。 华兹华斯认为农村人民的通用语言才是诗的真正语言,并说散文和诗的语言是没有根本差别的。柯尔律治在《文学传记》中不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语言问题的研究,新批评派看作是对他们所提的内在因素的支持。但柯尔律治忽视诗的思想、概念与意识,即新批评派所谓的外在因素。 柯尔律治在《关于莎士比亚讲演集》里强调莎士比亚的剧作天才,并对他敬若神明。他不赞成把莎士比亚看作错误很多的伟大作家,而是把他看成完美无缺的最崇高的作家,认为他不但有天才,而且具有强大的判断力,而且天才实际上就表现在判断力上。此外,柯尔律治还有一些哲学作品,如《思维之助》。他为反对马尔萨斯、米勒等的英国唯物主义倾向,追随巴克莱,把德国康德、谢林等的唯心主义哲学引进英国。 柯尔律治强调诗的形象思维,即新批评派认为的文学内在因素。但他又认为好诗不只在于意象。不管意象如何美丽,如何忠实于自然,其本身却不能成为好诗;只有意象受主导的激情控制,或有删繁为简、化暂为久的效果,或受诗人智力统率时,这样的意象才能成为好诗。这是柯尔律治用以批评莎士比亚剧作的标准,也成为新批评派如布鲁克斯用以批判莎士比亚剧作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标准。 柯尔律治还认为诗对于诗人与读者来说基本上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向前移动的;作为活动体,诗的美学结构是复杂的、丰富的,诗的含意是多层次的,可以接受不同时代和不同读者的再解释,可以满足不同时代的不同要求。因此,新批评家瓦伦便说弥尔顿有艾迪生和蒲柏的新古典主义的弥尔顿,也有华兹华斯、拜伦等人的浪漫主义的弥尔顿。莎士比亚有柯尔律治的莎士比亚,也有威尔逊、奈特的莎士比亚。每个时代在一部伟大作品中找到了未被发现的因素,发现了新的不足之处,但整个地说来,这部伟大作品可以在不同情况下满足美学上的要求。柯尔律治的作品以真的细节描绘超自然的神秘事物,令人甘愿暂时不去考虑普通情理而信以为真,并在领略到一种怪异的美的同时获得教益或良知的觉醒。柯尔律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建设,不仅影响过他的同时代人,也影响了包括和他政治态度相左的拜伦、雪莱和济慈,而且,对于时至今日的诗歌艺术探索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他在英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浪漫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 《苦舟子咏》是英国19世纪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的一首长诗。全诗是一个充满了奇幻之美的的航海故事。全诗探索人生的罪与罚问题,诗人把热爱宇宙的万物泛神论思想和基督教思想结合起来,宣传仁爱和基督教的赎罪思想。诗中的水手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水手杀掉信天翁表示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最后水手内心发生转变,以新的态度对待自然,为此他才得以解脱出来。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is one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masterpieces. It is a long poem, telling a story in the form of ballads .The poem can be approached as a dream voyage to another realm, as a story of sin and expatiation, or as the quiet essent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alienated isolated modern individual. 《苦舟子咏》是柯尔律治唯一一部完整的长诗。这部长625行的叙事谣曲是一个神秘恐怖的浪漫故事:一名老水手对一个赴结婚宴的客人讲述了他自己的可怕的故事。客人想走开,赶快去赴宴,却为老水手眼中的特殊表情所吸引住,不得不站在那里把这个故事听完了。老水手和同伴们坐了一艘船出海去。一路上很平安。然后遇到了一阵暴风,暴风过后,这位水手却无端地射杀一只了航海者认为好运象征的信天翁。因此,厄运又降临了。船驶进静海中,那里没有风也没有浪;太阳如火如荼地照耀着。海水绿绿地满载着腐物。船停在那里不动,老水手被视为这次厄运的造因者。水手们都渴得要死去,仿佛有一只船要驶进救他们却又消失不见了。那是一只幻船,水手们一个个都死在甲板上,每个死者的眼光都注定在这位杀死信天翁的水手身上。全船的人,只有他没有死。后来,他对于自所做的恶罪觉得悔恨。于是天使们可怜他的悲苦,使死尸们站了起来,仍去做水手们的职务。他们开上了帆。虽然没有风,船却渐渐地移动。于是,这船一直驶到了老水手的故乡。一个领航者离了海岸,出来迎接。但在他到这船之前,它却突然地沉下了,留下了这位老水手在海波中与死神挣扎着。他被领航者所救。后来,他一想起那时受的言之不尽的痛苦,便不能忍。他的心在体内烧着,一直到了把这可怕的故事说了出来,方才觉得舒服。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重要规范。“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它既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又是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内容。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在政治上曾经起过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而且在人类道德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它否定了人身依附关系,肯定了人身自由;否定了等级特权,肯定了人的平等;否定了把人不当人的非人道主义的博爱思想。一句话,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以及个人对幸福的追求。所以,它对个性的张扬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人们挣脱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级主义的枷锁都起到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西方基督教的万物泛神论主张神无处不在,万物都是神的表象。这种主张认为:上帝就等于万事万物;任何个别事物就是上帝;世上的事物实际上都是虚无的。 在这两种思想的支配下,作者把信天翁认为是基督教的使徒。老水手无端地射死了信天翁,表示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老水手违反上天的指意,违反自然规律,射死了无辜的信天翁,必然要受到惩罚。于是,灾难来了:风停了,船无法前进,阳光酷热,水手们口干舌燥。这时候,有人指责老水手——“你怎敢放肆,将神鸟射死!是它引来了南风。”此时,老水手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他开始不断地感到内疚。心理学认为,在道德情感系统中,羞耻感是其中的一个元素。毕达哥拉斯要求人们对自己言行进行反省以后,就应该在内心里对卑劣的行为感到羞耻、悲哀和恐惧;对善良行为感到欣喜。沙莆慈伯利认为,道德上的善恶主要取决于感情系统中的羞耻感。他说:“凡出自不公正的情感所作的,就是不义恶行和过失;如果情感公正、健全、良好,并且情感的内容有益于社会,而且还是以有益于社会方式施行,或有所感动,这就必定在任何行动中构成我们所说的公平和正直。”不义、恶行和过失将引起人们的羞耻感。羞耻感是个人的自我道德意识的一种表现,表示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的谴责时的内心体验。良心是羞耻感的的主要作用机制,常表现出焦虑、羞愧和内疚等情绪。道德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其中,痛苦和畏惧是主要构成“因子”。但它仅以避免外在处罚为目的,是低级形式的羞耻感,可又是羞耻感发生的基础。那么,羞耻感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是内疚,只有内疚才是高度的主体意识的产物,它激活潜在的思维和力量,专注与对过失的懊悔和追悔的行为,促进个体的心理成熟。如果个体内疚匮乏,那他将对道德不屑一顾,达不到“有羞知格”的认识。同时,羞耻感要以自尊为前提,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不会知耻的,更不会自责。自尊体现了对自我社会话的切近,没有自尊的防卫,就不可能有自责的意识和行为的发生。老水手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知耻,惭愧和悔恨。老水手真是由于良心发现才深感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惶惶终日,不断自责自己。 事态进一步发展,在他忏悔和祈祷下挂在脖子下的鸟掉下来了,但是同行的水手都因为缺水而一个个地死去,只有老水手一个人活着。这似乎是上帝对他的又一个惩罚。他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罪行深重,导致了其他水手的死亡——痛苦;另一方面在茫茫大海中,一条船上就他孤零零的一个人——恐惧。于是他的内心又经历了一场痛苦与恐惧的考验。良心是每个人自身内部的道德评析,是自己对自己行为道德价值的认识、认知、判断、态度、感情、体验、意向、意志、动机等一切心理反应活动。老水手不断对自己惊醒良心谴责。良心的基本因素是感情,感情是对需要的体验,是心理的动力因素。它一方面产生良心的认知因素,推动自己去判断自己行为的道德价值;另一方面则产生良心意志因素,推动自己做出改过迁善的选择。在行为过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有影响和评价作用。对于履行了道德义务并产生了好后果的影响和行为,它便于进行自我谴责,使人感到内疚、惭愧和悔恨。这种自我谴责,往往能形成一种力量,促使人们改正自己的行为。 后来,老水手虔诚地祈求海蛇破开魔法,他才获救得以回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生活中不免发生道德过失。道德反省就是通过对道德过失的追悔,从而激励人们采用新的道德行为去补救已经酿成的道德不幸,并且通过对道德过失的觉醒为将要开始的道德行为提供罗盘。道德反省的实质在于主体对自己已作的道德选择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是在主体已经体验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存在着过失的情况下,从而进行的对自己内心的深刻反思。通过反思,要为今后的行为提供新的路线和方案,明白来者可追,逝者可补。在今后的行动过程中,要用千倍的补偿替代原有的损失;通过反思,主体对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与社会道德的系统会领悟得更加深刻。 故事的最后,老水手回到了家。于是出现了开篇的那一幕:他极力拉住去赴婚宴的人,让他们听他讲这个离奇的故事——他想寻找听众,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出自己的故事,解除内心的痛苦——赎罪。尽管老水手已经虔诚忏悔,但还是有种负罪感难以释怀,于是他渴望被人理解,宣泄出来以排除内心的痛苦。生活也是这样,当我们遇到困难、痛苦的时候,不要封闭自己,找一个忠实的听众,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他听。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好方法。 总之,柯尔律治的这首诗歌以神秘、怪诞著称,其中的心理描写可谓是典范!诗歌探讨了罪与罚、善与恶,生与死等哲学问题,宣传了一切生物皆上帝听造的教义。但诗歌的真正价值并不在故事本身或它所包含的哲理上,而在以造型艺术的精确性和音乐的流动感为读者创造了一幅幅神奇的海洋画面:时而风平浪静,沉寂安宁;时而风暴骤起,一片喧嚣。在写作此诗时,柯尔律治并不熟悉大海,但他能凭借想象,使真实的情形与幻想的景象互相交织,把平凡的细节与诗意的象征融为一体,充分显示了瑰丽奇特的想象能力。在诗艺上,长诗将英国民歌的自由与古典文人诗的谨严冶于一炉,炼就出适合表达浪漫主义情绪的活泼自然的诗体,而长诗的音韵与节奏之美,也表现了诗人能让文字进行歌唱的本领。

在生活中说“再见”的机会跟说“你好”一样多——这个不幸的事实曾被塞缨尔·泰勒·科尔里奇概括道:“相遇、结识、恋爱——然后又分离,在许多人心中留下忧伤的记忆。”既然已决定要说“再见”,问题在于如何把这句道别的话说得恰如其分。英国大诗人拜伦曾写道:“当永别人世时,所有告别话会一涌而出。”罗伯特·伯恩斯的《向南希告别》是所有辞别诗中最负盛名的,因为它包括了最典型的告别要素——不乞求爱情,失望,希冀,美好的祝愿等等。这首诗的结尾这样说道:“永远别提我们曾缠绵相爱,永远不谈我们曾盲目相爱!要么永不相遇,要么永不分开,我们决不会肝肠寸断……”在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卡顿在他上断头台之前,曾说过一番在文学修辞上措词极佳、意味深长的告别话:“我要去做一件从来没做过的非常非常好的事,我将去享受一次我从未享受过的十分十分安逸的休息……”最令人心碎的道别话要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所说的一段台词:“晚安,再见!分别竟是这样一种甜蜜的悲哀,我要念叨着‘晚安、再见’……,一直到明天。

你这个译名有些问题吧。Samuel Tayor Coleridge,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塞绍尔·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生于英格兰的德文郡一个教区牧师家庭,9岁时丧父,后作为孤儿去伦敦基督慈幼学校寄读十年。在那里,他读了许多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作品。1791——1794年,柯尔律治在去剑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虽为名校学生,

却是酒、妓、鸦片无一不沾,时常情绪激烈,驶过“一段狂暴的航行”(华兹华斯语)。他涉猎政治与宗教方面的激进著作,深受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曾写下《巴士底狱的陷落》等诗篇,并与诗人骚塞计划在美国宾州创建乌托邦式的“大同世界”,只是因为旅费无着等原因而未能成行,不过,还有一个收获,那就是他以骑士般的热情娶了破产商人的女儿萨拉——一个贫穷而虔诚的姑娘。1794年7月,法国大资产阶级发动“热月政变”,激进派领袖罗伯斯庇尔被杀,他跟骚塞合写了诗剧《罗伯斯庇尔的失败》,批评罗伯斯庇尔的过激行动,要求革命者多讲仁爱和宽恕。1795年,他结识了华兹华斯,便迁居湖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两人朝夕相处,互相勉励,于1798年共同出版了《抒情歌谣集》,开创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新时代。同年与华兹华斯兄妹赴德国留学,深受德国哲学家谢林和浪漫主义作家施莱格尔兄弟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

1797至1802年间,柯尔律治写出了他的最著名的三首长诗:《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和《忽必烈汗》以及抒情短诗《思乡》、《爱情》等。1817年,他发表了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著作《文学生涯》。 1818年前后,柯尔律治作了一系列关于莎士比亚创作的演讲,后来编成了《莎士比亚演讲集》。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柯尔律治的创作很少,晚年生活颇为凄凉,穷愁潦倒,1833年为自己写下《墓志铭》后,第二年的7月25日死于朋友家中。

二、诗歌创作

柯尔律治的代表作常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友情诗或他所谓的“交谈诗”,另一类是象征诗或神秘诗。前者大致包括《伊俄勒斯之琴》、《这个菩提树的荫棚》、《霜夜》、《沮丧》和《致威廉·华兹华斯》等。后者主要指《古舟子咏》、《忽必烈汗》和《克里斯特贝尔》等。由于后者的斑驳异彩,人们对前类诗的价值稍有忽略,而实际上它们的重要性能比及《丁登寺》和《不朽的征兆》。

所谓交谈诗,主要因心中有固定的听者,如好友兰姆、华兹华斯兄妹、华兹华斯夫人等,诗常像自言自语,节奏松弛,思路舒缓。

最初的交谈诗《伊俄勒斯之琴》(1795)以妻子萨拉为听者,讲自己如何在芳溢的乡间景物中陷入绵绵思绪。该诗是浪漫诗人以风奏琴象征艺术创造力的名作。听风奏琴本是当时时髦的娱乐形式,阵阵轻风触动窗台上的风奏琴琴弦,奏出音乐,但在诗中则象征性地浓缩了精神与实物、自然与灵感、气流与音乐、被动与自发等含意。不仅诗人的敏感性如琴弦等待着天风的触摸,而且整个富有活力的自然正是形状各异的琴身,由同一股浩漫的精神轻风来吹抚。如此泛神的思维达到高潮后,诗人感到萨拉的目光在责备他,让他谦恭些,于是觉得自己的思绪就像哲学的流泉上冒出后又即刻破裂的气泡。

1797年写给兰姆的《这个菩提树的荫棚》更能体现柯尔律治在交谈诗方面的才华,诗人以轻松、明净的笔法将交谈的、抒情的、田园的、沉思的和宗教的文体以及人生、哲学、宗教方面的关怀都融在一起,展示了新鲜的艺术质感。诗人因脚伤不能与友人出游,伤感中开始想像自己与他们同行在山野中,“大自然从不抛弃智慧的和纯朴的人们,”似乎他以缺席的目光看到更生动的景象。学界的新解认为,从这首诗中可梳理出人对自然的鉴赏力的发展过程,即从客观感知到重视画面再到悟见象征和道德力量,当然,交谈诗在哲思上都要让位于《沮丧》,该诗在华兹华斯写《不朽的征兆》一周之后动笔完成,后删去大半涉及个人生活感受的诗行,以突出生命的损失和艺术创造力的钝化等较抽象的内容。他写到自己虽长久盯视着月亮,听着风声,却已体会不到那种以内在的欣悦为特征的感受,因为成年生活的磨难使他失去大自然赐与幼童的才能,即能够“塑形造像的想像力。”他说:“我们所获得的只是我们所给出的,/大自然只生存于我们自己的生命中。”如果我们想看到一些更高贵的东西,那么“灵魂本身必须射出光芒、辉焰、/一层裹覆大地的明亮的云霞。”尽管该诗讲的是精神与诗艺的失败,但一系列流畅而富有哲理的诗句却使其成功地超越了一般的好诗。

第二类是象征诗或神秘诗,其特点是奇异,如梦魔,富有哥特式的想像力和跌宕的情绪,具有极高的艺术力度,与华兹华斯推崇自然的成分相比,更具超自然的色彩。

《克利斯托贝尔》只完成两部分,共六百七十七行。十八世纪后半英国出现一种“哥特式”小说,写幽灵出现于古堡之类的故事,柯尔律治此诗用了类似情节:一位名叫克利斯托贝尔的姑娘在月夜林中看见一个极美的女子在哭泣,说是被一群强人所劫半路扔下的,动了怜悯之心,请她进了父亲的古堡,安置在自己睡房里。第二天她父亲老爵士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了她,听她说起家世,发现她的父亲是邻居的一位爵爷,原是自己过去最好的朋友,不过后来两人却吵翻了成为仇敌。现在老爵士早已后悔,看见这位小姐就想重续旧好,忙着布置派人前去把爵爷老友接来同他女儿一起在自己堡里团聚。不料这时自己的爱女克利斯托贝尔却跪在他的脚下,向他央求:“看在我死去的母亲面上,请您把这女人送走!”

为什么姑娘原来救了这个女人,而现在却要把她送走呢?这是因为她昨夜与这女人同寝,感到一阵昏迷,如中魔法,而今天又在她父亲面前,看见那女人侧眼看着自己,显出了一条蛇的原形,忽然间:

这小姐的眼睛在她头上缩小,

缩成两只蛇的眼睛,

带着恶意,更带着恐惧,

侧面瞧着克利斯托贝尔!——

一会儿——这景象就已消失!

而这时倒是老爵士勃然大怒了,怎么女儿会不理解他要与老友重新和好的心愿!于是他不顾她的央求,命令手下人立刻动身上路去接小姐的父亲。

至此第二部分结束。柯尔律治原来还要再写三个部分,但始终没有实现。

此诗写得既有故事,又有气氛,转接处颇为戏剧化,而在格律上又不用通常以音节组成的音步,而用了古英语诗的重音办法,即每行不论音节多少只有四个重音。已成部分作为手稿流传时,受到司各特和拜伦的称赞,柯尔律治才将它发表。实际上,司各特写《末一代行吟诗人之歌》和拜伦写东方叙事诗中的《围攻柯林斯》,都受到柯尔律治此诗的影响,尤其在格律上如此。

另一首来完成的诗是《忽必烈汗》此诗可谓集梦之大成,不仅内容是诗人在读一本游记中间打盹时梦中所见,而且诗句也全是诗人在梦中所写,醒来还记得,于是赶快写下,不料写到五十四行忽然有客来访,等到客走重新执笔,却把下文完全忘了。这是诗人自己在本诗引言中说的写作经过。

从现存五十四行来看,此诗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同忽必烈有点关系。开始几行就提到了他:

忽必烈汗降下旨意,要在上都

修筑游乐之宫,堂皇富丽:

其处圣河阿尔夫

流穿深不可测的山窟,

注向阴暗的海里。

(吕千飞译文,下同)

但是啊,那条裂罅深邃而充满幻想。

斜劈青山,横过雪松林地!

荒野去处,一如既往,

半钩残月,圣洁而魅惑迷惘,

有女留连徘徊,为鬼恋悲泣!

这是一种与《克利斯托贝尔》一致的浪漫情思,属于中世纪的“哥特式”幻想。然而这样的“鬼恋”气氛却立刻为怒潮轰鸣声所驱逐了,元朝大汗再度出现:

忽必烈在轰响中听见,

祖先在远方预言争战!

但是引起赞叹的却不是军事征服,而是那想象中的游乐之宫:

这设计稀罕,真天开异想,

教山窟冰霜伴殿宇朝阳!

冰雪晶莹而又殿宇朝阳闪耀,这一奇异的对照加强了图景的异域色彩。

第二部分则与忽必烈无关。它一上来就描写另一个梦中所见:

一次梦幻中,我曾见到

一张古琴,女郎怀抱:

那是位阿比西尼亚少女,

唱阿保拉山之曲,

弹琴伴奏歌调。

这是梦中之梦,地点从上都移到了非洲,格律也从轰响变成了古琴伴奏的歌曲,好象是安静下来了。但这歌曲却又突然变成呼喊:

小心!小心!

他目光似电,长发飘风!

莫犯圣威,阖闭眼光,

围成圆圈,绕行三度

因为他已喝过甘露,

又饮过天堂乳浆。

这最后一段中的“他”指的是诗人,所描写的是诗人在灵感激发时犹如神灵附体,如疯如狂的样子。全诗至此倏然而止。

显然,此诗的主角并非蒙古大汗,而是诗人;所渲染、形容的是灵感,是想象力。情景转换的迅捷,形象对照的突兀,格律上多种乐音替换的频繁,都是为了突出想象力的作用,表现出它的不可捉摸性。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神秘、瑰奇的一面在此集中显现了,而此诗之着重音乐美和意境美而不讲思想或道德意义,则又成了后世纯粹诗、抽象诗的先导。

《古舟子咏》(1797)讲述一位老水手坚持将一段海上经历说给一位应邀参加婚礼的青年听:

他的船曾驶入冰的世界,一只信天翁飞来,如盘旋于空中的十字架,给他们带来轻风和好运,但在一种莫名的冲动下,他举弓将其射杀,信天翁是吉鸟,现在无辜被杀,于是大自然的一系列惩罚降临了。风停了,他的船陷入死寂之中不能动弹:

日复一日,天复一天,

我们困住,风不吹,船也不动,

死呆呆,好象是纸画的船儿,

停留在纸画的海中。

海水,海水,四面是海水,

而船板都在干缩;

海水,海水,四面是海水,

却没有一滴可喝。

水手们极度乾渴,他们以为这一切都是老人杀死信天翁所带来的,痛恨之下,也惩罚了他:

我看到了老老少少的面孔,

哎呀,脸色多么凶!

他们挂上我脖颈的,不是十字架,

而是那死的信天翁。

死鸟套挂在他的脖颈上,似罪的标记,在极度干渴之中,老水手看见一条船的残骸驶来,上有两个女人,一个是“死亡”,另一个是“死中生”,两人在掷骰子赌输赢,结果“死中生”赢了,她要下了老水手,于是别的水手都死了,唯他独活——但是活也是一种痛苦:

爱,是存在于世间的。 一定, 存在着。


宏伟区18197197256: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 -
尤详奇诺: 嗯是的,这个不是书,是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的一首长诗

宏伟区18197197256: 英国诗人 柯尔律治写的 是指中国的吗?英国诗人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写了一首诗 ,我感到很疑惑 ,他写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忽必烈吗?他怎么会写这个的... -
尤详奇诺:[答案] 是,题目叫Kubla Khan.好像又有某种原因还没写完,比较神秘.

宏伟区18197197256: 科学管理之父,管理理论之父,组织理论之父分别是什么? -
尤详奇诺: 科学管理之父:斯洛·泰勒;管理理论之父:切斯特·巴纳德;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奠基人;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奠基人;韦伯是组织理论的奠基人.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

宏伟区18197197256: 科尔律治是什么国家的什么家 -
尤详奇诺: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年),英国诗人和评论家

宏伟区18197197256: 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管理实践的启示 -
尤详奇诺: 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原理. 管理实践的启示: 1、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首先应该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 2、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

宏伟区18197197256: 《独立宣言》 签署者都是谁?56位都是谁 -
尤详奇诺:[答案] 56名签署宣言的与会代表依所代表的殖民州之地理位置罗列于后(由北而南):新罕布什尔:乔赛亚·巴特利特、威廉·卫普、马修·松顿 马萨诸塞:塞缪尔·亚当斯、约翰·亚当斯、约翰·汉考克、罗伯特·崔特·潘恩、埃尔布里奇·格里 ...

宏伟区18197197256: 曾经有人问英国著名诗人塞缪尔·约翰逊:“是男人聪明还是女人聪明呢?”约翰逊回答:“你说的是哪一个男人,还是哪一个女人呢?”约翰逊的回答告诉... -
尤详奇诺:[选项] A. 男孩比女孩聪明ؤ B. 女孩比男孩聪明ؤ C. 男孩和女孩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ؤ D. 男孩和女孩一样聪明ؤ

宏伟区18197197256: 2002年NBA选秀时除了姚明和小霸王,还有那些厉害的人物? -
尤详奇诺:第一轮 1.休斯顿火箭:姚明 2.芝加哥公牛:杰·威廉姆斯 3.金州勇士:迈克·邓利维 4.孟菲斯灰熊:德鲁·古登 5.丹佛掘金:尼克洛兹·特...

宏伟区18197197256: 塞缪尔·厄尔曼是谁? -
尤详奇诺: 塞缪尔.厄尔曼1840年生于德国,童年时移居美国.参加过南北战争,后来定居于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市.他是一位五金制品商,热心公益67年如一日.在其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曾日本得到一本书及其作品的录音盒带稿酬36,000美元,并全部捐赠给伯明翰市的一所亚拉巴马州立大学作为奖学基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