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必修二下册知识点

作者&投稿:阙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高三语文必修二下册知识点


  1.弄清语段的说明对象。

  2.把握说明对象的要点,如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

  3.弄明白语段共说明了几个问题,并作简要概括。

  4.弄清语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便更好地归纳概括。

  5.注意答案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压缩语段时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句间关系。

2.高三语文必修二下册知识点


  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例1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例2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例3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如: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XX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五、要分析成语的感情。

  成语的感情XX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XX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3.高三语文必修二下册知识点

  于

  其皆出于此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

  室西连于中闺(和)

  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制稍异于前(比)

  而耻学于师(向)不拘于时(被)

  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

  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词)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然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有穴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五人之当刑者,意气扬扬(不过,但是)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腮之下(这样,那样)

  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然视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而连词)

  之

  佯狂不知所之者(到、往、去,动词)

  顷之(凑足音节)

  吾妻死之年(那)

  抚之甚厚(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4.高三语文必修二下册知识点


  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5.高三语文必修二下册知识点

  规律: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情况1.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

  ①“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情况2.间接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注: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②“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③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④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⑤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的标语。

  情况3.表示着重指出或突出强调的词语,可以加上引号。

  ⑥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情况4.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如:

  ⑦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⑧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⑨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⑩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 文言知识
第二大题,心意相同,怎么样,归顺 第三题,留给,遗忘,留下来的,留下来的。原因,旧交,所以。n作adv,向南,第二个不懂啊,n作状,荫蔽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一共几本?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一共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覆盖6个学习任务群。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版块。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2019年9月起,部分省市普通高中...

高二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3...

高中语文必修二默写
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九课课后习题三翻译
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了一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体的论文,阐述两个观点,一是“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必须“尽吾志”以赴;一是古书不存,学者研究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高一语文必修二关于成语的难题...大家来看看!!!
出处:《敦煌变文章·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杵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示例:天文地理 (tiān wén dì lǐ)解释:泛指知识、学问。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某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会阴阳,识得六甲风云,辨别三光气色,九流三教,无所...

语文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原文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修掌握的知识
二、成语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三、文学常识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2)《诗经》两首一、词语氓...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泸州市17249924589: 高中语文必修二重点背诵段落兰亭集序哪一段比较重要,赤壁赋第三段和第四段哪一段比较重要 -
贺炊康帕:[答案] 赤壁赋是第三~

泸州市17249924589: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
贺炊康帕: 复习时注意以下方面: 1、基础:古诗文背诵,这是拿分最容易的地方,尽量不要失分. 2、阅读:提高速读能力,因为速读会容易掌握文章重点,以便帮助分析文章. 3、逻辑:多读文章,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及组织能力. 4、借鉴:多看优秀的作文,必要时借用优秀片段或句子,为你作文加分,作文是语文中的 · 大头,良好的底蕴会增添你的文章可读性,为你的文章增添色彩.

泸州市17249924589: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贺炊康帕: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离骚1、文学常识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

泸州市17249924589: 求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相关古文知识《离骚》(长太息.岂余之心可惩)《兰亭集序》 《赤壁赋》课文中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判断句 ... -
贺炊康帕:[答案] 现在的参考书上面都有 给你推荐几本 1《中学生教材全解》 2《三维设计》 3《学习高手》 …… 其实现在的参考书上面基本都有

泸州市17249924589: 高三常考的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贺炊康帕: 文言文可以考查知识点比较的多,在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是经常考的,文言文是提高分数的重要知识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

泸州市17249924589: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
贺炊康帕: 4 《诗经》二首5 离骚7 诗三首8 兰亭集序9 赤壁赋

泸州市17249924589: 高三语文复习重点
贺炊康帕: 文言文的训练、前五题的基础知识都是得分点,这些知识点最好都掌握,其次是阅读和写作,阅读主要是把握文章的中心,围绕中心主旨(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考)答题,基本能得分.写作,主要是中心观点明确,不跑题,结构清楚,文脉流畅,例子新颖,论证清晰准确,要是能有些深度就更好了.以上拙见,布置能够帮到你,预祝你高考考出理想的成绩,考上心中的大学!

泸州市17249924589: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贺炊康帕: 考生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终将战胜即将到来的高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泸州市17249924589: 高中语文必修2中重点默写 和文言文 -
贺炊康帕: 《荷塘月色》背“零星的叶子中间...."那一段.《离骚》背前两段.《游褒禅山记》背议论那一段.《诗经》 《诗三首》《兰亭集序》《赤壁赋》全文背诵.

泸州市17249924589: 高中语文必修二重点背诵段落 -
贺炊康帕: 赤壁赋是第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