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三个故事中蔺相如最机智的做法是什么?

作者&投稿:訾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将相和》中的三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

3个故事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扩展资料: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一颗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将相和

廉颇:知错就改、爱国;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大局,识大体、爱国。
3个故事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关于蔺相如的故事要3个
关于蔺相如的三个故事:一、《完璧归赵》当时秦国已经发展到了很大规模了,赵国是很害怕秦国的,但是在赵惠文王时期,秦昭王写信给了赵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就奉了赵王的命令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但是到了秦国之后,蔺相如发现秦昭王完全就是想把和氏璧据为己有,而且不想把城池给...

将相和的三个故事是什么
《将相和》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1、课文开篇叙述蔺相以布衣身份为赵国化解了和氏璧带来的危机,得到赵王的赏识。2、之后又在渑池之会上以其过人智慧保护了赵国的尊严,更是官拜上卿。3、他的成功终于引来廉颇的不满,处处找蔺相如的麻烦,但是蔺相如并没有被当时国内的...

蔺相如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可以参照一下百度百科

有关廉颇和蔺相好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

有关廉颇和蔺相好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

《将相和》五年级读后感
《将相和》是由汉代作者司马迁写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观看了《将相和》后,我喜欢片中勇猛善战,知错能改的廉颇和机智勇敢的蔺相和,我喜欢他们的.原因是廉颇和蔺相和都有一颗爱国的心。我看了几遍《将相和》,可以分成三个小故事: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还有负荆请罪。我喜欢的小故事是...

蔺相和的资料 廉颇的资料 和氏璧的资料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

关于蔺相如的故事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 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己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

关于蔺相如的故事200多字的小传
蔺相如见状,走到秦王面前,在离他不到三步的地方,要他击缶(fou),秦王不从,蔺相如便扬言要与他同归于尽,秦王只好击了一下。他也派人记了下来。秦王见占不到什么便宜,走了。蔺相与秦王的机智周旋,挽回了国家的颜面,因此做了高官——上卿,位于廉颇之上,廉颇不服,这才和廉颇有了矛盾...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简短的)
而蔺相如的这段话被有心之人,复述到了廉颇那里,这让一生为了赵国奔波的老将军深感内疚,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本来就很小人了自己不该为了争一口气让国家出现危机,于是他命的手下取来荆条,背上荆条,到蔺相如的府上去请罪了。看到认罪的廉颇过来,蔺相如连忙出门迎接他,并表示自己并未放在...

利津县19815178285: 将相和3个故事里蔺相如的行为妙在哪?将相和3个故事里蔺相如的行为
巢缪安素: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屡立战功,官封上卿大将军.蔺相如出身低微,曾经做过宦者令(内侍长)缪贤的门客,后来因为出使秦国,勇敢机智地保护了“和氏壁”,...

利津县19815178285: 《将相和》第8自然段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 -
巢缪安素: 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表现在两方面:一、借口说这块璧有小毛病,把璧从秦王手中拿回;二、用“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来要挟秦王不要轻举妄动.

利津县19815178285: 《将相和》中最突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故事是( ) -
巢缪安素: 完璧归赵,我们老师说的,渑池之会反映了蔺相如机智.

利津县19815178285: 将相和里3个故事蔺相如的行动妙在哪里
巢缪安素: 3个小故事分别是《物归原主》、《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利津县19815178285: 在《将相和》一文中找出能突出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具体例子,概括的写下来 -
巢缪安素: 他知道秦王不想换和氏壁就用了一个借口把壁拿了过来,并要挟秦王如果在上前一步就和壁一起撞在柱子上

利津县19815178285: 一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中,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 -
巢缪安素: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

利津县19815178285: 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
巢缪安素: 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善于巧辩.忠于职守的人.他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私人恩怨而讨厌别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尊严.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利津县19815178285: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故事 -
巢缪安素: 1,完璧归赵:蔺相如用自己的机智聪明成功将和氏璧完整送回赵国,既没有激怒秦国,也没有丢掉自己的性命2,渑池之会:秦王想借此侮辱赵王,但是蔺相如成功让秦王击缶而挽回赵国面子,渑池会成功,3,廉蔺交好(负荆请罪):廉颇因为蔺相如以口舌之便而位居其上而气愤,扬言要侮辱蔺,蔺相如知道后为了国家不与其冲突,廉颇知道后负荆请罪,诚恳认错

利津县19815178285: 给将相和中的三个小故事加上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 -
巢缪安素: 第一个故事 完璧归赵.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第二个故事 渑池之...

利津县19815178285: 将相和里的蔺相如的特点~急 -
巢缪安素: 将相和里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完璧归赵,首先体现了他的勇敢(敢于进入虎狼之秦),其次体现了他的机智(看见秦王没有用城池交换的诚意就说壁有瑕疵,将壁拿到自己手里),最后送壁偷偷归赵,集中体现了他的智谋和超人的胆略(独自留在秦国,临危不惧,在秦廷慷慨陈词.) 渑池之会基本也是体现了蔺相如的勇敢过人,而且有大局观,能在小处看见大的问题(国家的尊严.) 负荆请罪体现了蔺相如的胸襟,和对事物深刻的分析.不已一己之私,和别人怄气,能以大局为重,知道廉颇和自己两个人好的关系对赵国的重要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