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以什么为一体写出了什么两种人生感受?

作者&投稿:御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表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内容】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鉴赏】: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宋词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朗读 张牙舞爪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以“愁”为一体,写出了“少年”时与“而今”的两种人生感受。

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说,年轻时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勉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

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经历。“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作者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以愁为中心,书写了少年时期和现在两种不同的人生愁思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中华经典诵读手抄报怎样写?
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

经典诵读手抄报资料
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

四年级必读国学经典书目
、《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小学《国学经典》读本中的经典诵读篇目
、《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经典诵读手抄报上面写些什么好
幼儿园阶段: (一)国学经典: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三)简要说明: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
、《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小学三年级国学操大全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二)古典诗词:《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

中华经典诵读手抄报内容是什么?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

华容区18995542485: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宾版布瑞:[答案]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华容区18995542485: 辛弃疾词鉴赏 -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 -
宾版布瑞: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华容区18995542485: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是欲语还休还是欲说还休 -
宾版布瑞: 查了一下,应该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华容区18995542485: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 -
宾版布瑞: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华容区18995542485: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背景 -
宾版布瑞:[答案]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华容区18995542485: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欲说还休的意思老师说“欲说还休”是作者不敢说,怕犯大忌,可我觉得是作者悲伤无奈.望朋友给个中肯准确的答案. -
宾版布瑞:[答案] 老师说“欲说还休”是作者不敢说,怕犯大忌,也对.你觉得是作者悲伤无奈.也正确.你是从作者的个人感情,个人处境来分析的.老师是从时代和历史大环境来分析的.看译文、赏析等: 丑奴儿⑴·书博山道中壁⑵ 少年不识愁滋味⑶,爱上层楼.爱上层...

华容区18995542485: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
宾版布瑞:[答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

华容区18995542485: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
宾版布瑞: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

华容区18995542485: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
宾版布瑞:[答案]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

华容区18995542485: 求词《丑奴儿》及赏析 -
宾版布瑞: 丑奴儿① 书博山道中壁②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③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④ 欲说还休, 却道新凉好个秋. 【注释】 ①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②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