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跟刺史比如何?

作者&投稿:勾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则天时期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武则天摄政时期的产物,即原先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参政之权,是实际的宰相,而加授此职的官员真正的官职很可能只是五品以上,这就是唐朝时期的群相制,是皇帝为分化相权而设立的制度。与此相近的还有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凤阁鸾台三品)。

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天然的宰相,即中书令、侍中和尚书左右仆射。三省中又以中书省和门下省为朝廷的政务中枢,从贞观时期开始,皇帝为了分相权,三省的最高长官成了很贵重的官职,轻易不会许人。
这个时候将宰相之职授予其他官职之人就开始形成,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差遣,被任命为宰相的人就被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政事,但此人的实际官职很可能只是正五品官职以上,但为了很好的担起宰相之职,他们的官职通常会被改为黄门侍郎或者中书侍郎。
后期随着群相制的发展,甚至原先的自然宰相变得不再是宰相,或者只是虚衔,而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成为真正的宰相,而到了唐中晚期,只有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员才是真正的宰相。

武则天摄政时期,官职名称略有改变,我们知道武则天为了登基称帝,改官名、发明新字、迁都等等都做过,可以说是为登基操碎了心。
684年,李治去世的第二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唐中宗李显登基才两个月就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外放,而唐睿宗李旦成了傀儡皇帝,武则天全权摄理朝政。这一年的九月份,武则天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宫名和旗帜颜色,并将东都洛阳改名为神都。
接下来就是政府机构的改名,尚书省改为文昌台,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六部由原来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其最高长官也统统改名,尚书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侍中改为纳言,中书令改为内史等等。
也因此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了同凤台鸾阁三品,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领宰相之职。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变动那是相当的频繁,在她二十年的执政期就出现了至少六十位以上的宰相,这一时期著名的宰相有裴炎、狄仁杰、姚崇、张柬之、李昭德、娄师德、苏味道等等。

我们再来看看刺史,唐朝的行政区划基本可以看成是道、州、县,还有都督府和都护府,贞观时期天下是分了十个道,并没有固定的最高行政长官,而是皇帝设监察性质的官吏来协助朝廷管理道中的州县,这样的官吏通常是流动性的,并不会固定。州做为一级行政区划,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最高领导。
不过当时的州和州之间是有差别的,分为上州、中州和下州,最高行政长官分别为上州刺史(从三品)、中州刺史(正四品上)和下州刺史(正四品下)。
单就官职来说,被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官员品级和刺史差不多,甚至会更低,毕竟下州刺史都是正四品下,而能被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官员原先的官职品级也可能是正五品。但是因为此人加授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差遣,那就有了区别,这区别还相当大,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地方的行政长官,可谓天差地别。

唐初依隋旧制,地方上有州(郡)、县两级。据《旧唐书 地理志》的记载,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全国有358州,1551县。州县均按其地位之轻重,辖境之大小,户口之多寡以及经济开发水平之高低分为上、中、下三等。三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五千户以上为上县,二千户以上为中县,一千户以上为中下县,其余为下县。近京之州称辅州,京都所在县名赤县,京之旁邑谓畿县,此外还有雄、望、紧、上、中、下等级,一般也是按户口多少而定的.州的长官为刺史。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后复称州,上州刺史从三品,其下佐官有别驾1人,从四品下,长史1人,从五品上,司马1人,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1人,从七品上,录事2人,从九品下,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各1人,皆从七品下。又有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士等;中、下州刺史皆正四品下,其下佐官仿上州,但不全置。别驾(中州不置)、长史、司马称为“上佐”,唐制规定,凡刺史缺员或为亲王兼领时,上佐可代行州事。但在一般情况下,上佐并无具体职任,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故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等,所以白居易称这类官为“送老官”。 唐朝 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由于太宗曾任尚书令,以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 尚书仆射 为长官任宰相职。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官名。唐初定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从太宗起,在者不轻以授人,常令他官居相职,给以“参预朝政”、“参知政事”等名义。贞观十七年(643),诏以萧瑀为太子太保,李靖为詹事,二人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意谓与侍中、中书令相同。高宗以后,除原官为三公、三师、中书令外,非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为宰相。永淳元年(682)起,原官四品以下而知政事者,用加“平章事”衔的名义。肃宗乾元后,通用“中书门下平章事”为衔,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名遂废。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亦省称同平章事。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宋初,犹沿用为宰相官衔,至元丰改制时废。南宋初恢复,乾道时再废。五代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但那时枢密使权重,“同平章事”的实权被剥夺。宋朝初年,宰相的官衔沿用唐制,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为同平章事。 唐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综理政务。中书、门下二省地处宫内,尤为机要,故常联称。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并为宰相。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唐初,除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外,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预朝政机密。其本官阶品较低者,则用“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周时改称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或“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头衔,亦为宰相。“同三品”是因为中书令、侍中是中书、门下正三品官,加此衔以示其与中书令、侍中享有同等权力及待遇。贞观十七年(643),李绩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是此号第一次出现。其后,以此衔为参政标志,虽本官品级高于三品者也要加此衔才得为宰相。“平章”意为评议辨别,引申为断决处理。受此衔者,即有在中书门下处理政事的职责。史载贞观四年,戴胄以民部尚书同平章国计;八年,左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令其病稍痊愈,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政事。这都是此衔出现的早期记录。至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始成为四品以下知政事者的头衔,其位在“同三品”之下。

《神探狄仁杰》这部神剧,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前年随着剧中角色李元芳的再度爆红,这部电视剧更是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看过这部剧的人,或许都有这么一个印象,就是每当电视剧中的主角狄仁杰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时,遇到欺压百姓的官吏,他都会上前对其严加斥责,可是在斥责的时候往往都不会先报上自己的名号。

而当那位官员被斥责的忍无可忍时,他就会大声喝道“你是何方刁民”,这个时候狄仁杰就会十分骚包的对他说到“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这个时候,那位官员在听到这个名头后就会吓得浑身发抖,赶忙跪倒在地说道“下官该死,不知是阁老驾临,冲撞了阁老,请阁老赎罪”,然后这个时候狄仁杰就又会十分的骚包的说道“念你初犯,本阁暂不与尔等计较,起来吧!”

虽然以上只是电视剧中的剧情,难免有着很多虚构的成分,但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职却实实在在的存在过的,而且它也的确有着让诸多官员颤抖的资格。

那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到底是多大的官呢?它凭什么能让诸多官员如此的诚惶诚恐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凤阁”、“鸾台”这些机构名是武则天时期独有的,《新唐书.百官志》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所以“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是武周时期特有的官职名,在其他朝代是从未出现过的,因此很多人可能都对其很陌生,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叫法,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是这个啊!”。

那么这个叫法是什么呢?其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在其他朝代的正式官职名都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初,在官制上唐“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但“却大抵皆沿隋故”(《新唐书.百官志》),所以在唐朝,唐依旧是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为全国最高的中枢权力机构,三省负责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执行。

其中“中书省”掌机要,负责中央政令和政策的起草与发布;“门下省”掌机要,负责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审查,及签署章奏,有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之权;“尚书省”掌典领百官,负责执行中书省制定的,门下省审查完成的中央政令和政策。

因此,唐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尚书令三省长官即为唐朝的“宰相”。他们执掌着全国的军政事务,负责协助皇帝综理国事(《新唐书.百官志》载:“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中尚书左右仆射掌“统理六官..总省事”,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侍中掌“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中书令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当然,在唐太宗之后,因太宗皇帝曾担任过尚书省的尚书令,所以后人为了避嫌皆不再担任此官职,此后尚书省的实际长官就为尚书左右仆射(《新唐书.百官志》载:“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自此唐初就以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为“宰相之职”。

而在当时,为了方便三省长官的议事,唐皇就在门下省设置了一个专门供三省长官议事的机构,名曰“政事堂”(唐中宗时迁于中书省),以此来方便三省在此联合综理全国军政事务。

之后,因“政事堂”成立之时,就是为了方便三省的“宰相”联合办公所用,所以久而久之“政事堂”就成为了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最高议事机构。不久后,因原本有资格在“政事堂”议事的就只有三省长官,也就是“宰相”,所以在唐朝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定制,那就是能进“政事堂”参预国事者皆为唐朝实际的“宰相”。

当然我们也说了,“政事堂”初立时,能有资格进入“政事堂”议事的就只有三省长官,也就是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和侍中,其余的官员是无权进入“政事堂”的。也就是说当时有资格决策全国军政事务的就只有这三省的长官,等于说他们就独自掌控了唐朝的朝政大权。显然这样的事情是皇帝绝对不允许的,也是不能容忍的,他是绝对不会允许相权完全的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更不会让几个人去独掌全国军政大权的。

但是,在当时三省长官的位置就那么几个,而且多为门阀世家所掌控,唐皇是没有太多的机会能让自己的亲信去完全占据这些位置的。可是唐皇又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天下被他们所掌控,那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李世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为了让自己的亲信能够名正言顺的进入“政事堂”参预国事,也为了削弱三省长官对于朝政的影响,李世民就采用了“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的方法来间接的让自己的亲信进入“政事堂”,并同时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

贞观元年,为了瓜分三省长官的权力,李世民让时任吏部尚书的杜淹、秘书监的魏征前往“政事堂”参预国事。当然以他们原本的官职,他们肯定是没有资格进入“政事堂”与三省长官这些“宰相”一起综理国事的,所以为了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政事堂”参预国事,李世民就赐予了他们“参豫朝政”的临时官衔。

而这个“参豫朝政”就是后来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雏形。

贞观八年,尚书右仆射李靖因足疾辞官,李世民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大加赞赏的说道“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愚智,莫能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旧唐书·列传第十七》),之后心情大好的李世民不但授予李靖高官厚禄,且还下诏让他“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就是赐予他“平章政事”(平章政事云者,乃商议国家大事之谓也,是为官名)的临时官衔,李靖依靠这个官衔,就算他辞去之前所有的官职,他依然能有资格去门下省、中书省参预国事,而这就是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平章事”的由来。

贞观十七年,太子詹事李勣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临时官衔入“政事堂”参预国事。《新唐书.百官志》载:“同中书门下三品,谓同侍中、中书令也”,因当时三省长官侍中、中书令皆为三品,因此李世民为了让李勣在进入“政事堂”后能拥有与侍中、中书令同等的地位和权力,遂赐予他“同中书门下三品”的临时官衔,“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

到了唐高宗之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新唐书.百官志》)。李治之后,只要是入“政事堂”议事的“宰相”,除了原官为三公、三师、中书令的不需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衔,其余的官员要想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都需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衔,若没有这个官衔,则不能谓之“宰相”,也就不能入“政事堂”参预国事。

当然需注意,此时能够有资格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衔的,就只有本官品级达到三品以上的的官员。而对于那些本官品级达不到三品的,但皇帝却又想让他进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自高宗永淳元年开始,他们就会被赋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临时官衔,位在“同中书门下三品”之下,以柏杨先生的话来说,“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实质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第二级宰相”。

当然不管如何,正如《新唐书.百官志》所说“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上就是唐朝的“宰相之职”。

所以作为武周时期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它自然也就是武周朝的“宰相之职”,正所谓“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百官志》),作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并能与三省长官一起协商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官员,他绝对是武周朝堂上最为顶尖的一批官员,权力几乎已是达到了顶峰。

那么作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狄仁杰,他自然有着让人颤抖的资格,毕竟作为一朝宰相,他几乎有权决定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官员的仕途,乃至命运,这等权力已经可以在地方上横着走了。

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作为“宰相之职”,刺史自然是没有资格与之相匹敌的,虽然刺史品级最高可达从三品(《新唐书.百官志》载“上州。刺史一人,从三品”),而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官员可能本官的品级最高也只有正四品,但是刺史的权力和地位却是远远比不上执掌全国军政事务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

毕竟刺史在地方上虽是权势显赫的封疆大吏,执掌一州的军政事务,但也只是地方上的高官,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却是执掌全国军政事务的“宰相”,这绝对不是只是执掌一州的刺史能比得了的。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唐代的官、阶、爵、勋等官非常复杂,我们知道清代官职主要是九品十八级,而唐从四品以后又有上下之分,一共有三十级。 唐代官阶分为九品,有职官,勋官与爵官之分。通俗的说,职官是实际官职,代表手中掌握多大的行政权利。如尚书令、尚书、中书令、侍中等;爵官则表示地位比如亲王、郡王、国公、县公等;勋官则用来表彰军功或用来封有功人员的后人,如上柱国、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 

唐代的政治特色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其他两省是门下省与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武后时改为凤台,长官为内史),门下省长官为侍中(武后时改为鸾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侍从皇帝,因此两省长官与尚书左右仆射在唐初就形成了中央的决策机关,自然成了宰相。 由于皇权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强决策机关的实力,于是皇帝便将三省长官之外的官员中的部分人吸收进了决策机关,由此就出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


而我们今天提到的身为同凤台鸾阁三品平章事的狄仁杰,其实就是平章军国重事,简而言之就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一个职位,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与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一样都是正三品,其实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狄仁杰倒也算是一位宰相了。在唐朝的整个文官体系当中,狄仁杰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应该就是当时最大的文官了。

刺史

刺史源于秦代监御史,汉称刺史,是监察官员,汉文帝因御史使用起来不甚得力,才依秦制设置此职。既然题目当中提到的狄仁杰担任的官职是唐朝的同凤鸾台平章事,那么它所比较的对象,那肯定也就是唐朝的刺史官职了。唐朝的刺史和西汉的刺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唐朝刺史没有具体职权,但在唐朝,此时是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但是唐朝每个州和每个州之间或许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按照唐朝的行政规划来看:


州按其地位之轻重,辖镜的大小,户口之多寡以及经济开发水平值高低分为上、中、下三等。三万户以上为上州,两万户以上为中州,两万户以下为下州。 

而根据州级别的不同,所对应的刺史职位品阶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上州刺史从三品,中州和下州刺史皆为正四品。而狄仁杰就是身为同凤台鸾阁三品的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与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一样都是正三品。所以从这个方向来看,狄仁杰所担任的官职是正三品,和唐朝刺史相比起来的话,如果是上州刺史的话,那么,这两个官职的品阶是相同的,如果是中下州刺史的话,那么狄仁杰的官职是要高于他们一品的。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武则天时所独有的一种官职称谓,其实它实际上与唐朝其他时代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完全相同的一个概念。这个职位可以说是整个唐朝官员中的顶峰,其主要的职务就是帮助皇帝料理国家大事,并且掌握官员升迁和贬谪的大权。乃是当朝的宰相,官居一品大员。
刺史只不过是国家派到各地负责巡查等工作的官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自然比刺史要大上很多的级别和权力。

这是一个宰相级别的官,在当时属于正三品;跟刺史比大多了,应该是当时最大的实权官职了。

相当于当时的副宰相,是二品官职,是武则天专门为他创立的官职,跟刺史相比,大了许多,


狄仁杰的生平事迹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狄仁杰 事迹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狄仁杰的人物生平 1.早期事迹 狄仁杰早年考中 明经科,出任 汴州判佐,后在 阎立本的推荐下,担任 并州都督府 法曹。 后来,狄仁杰升任 大理丞,他刚正廉明, 执法不阿,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

武周时期的狄仁杰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位是个什么概念?
所以中唐以前的宰相有可能是: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尚书省实际长官)、正三品的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曾改称“内史令”)和侍中(门下省长官,曾改称“纳言”),或者品秩更低、但是加“同平章事”之名的宰相。★★所以,狄仁杰不论是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期,还是做内史令(中书省长官) ...

神探狭仁杰中狭仁杰被封过什么官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神探狄仁杰的个人简介及生平
天授二年(691),曾短期担任宰相。次年为酷吏来俊臣所陷贬彭泽令。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陷冀州(今河北冀州),仁杰被起用为魏州刺史,不久转幽州(今北京)都督,备御契丹。神功元年(697),复召入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次年八月任纳言。圣历元年(698)狄仁杰简介,后突厥(见突厥)攻掠河北,仁杰复出为...

狄仁杰是谁?
狄仁杰(630年-700年11月15日),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

历史上狄仁杰地位高吗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个月后,为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迁纳言。用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

神探狭仁杰中狭仁杰被封过什么官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

狄仁杰是哪位?
狄仁杰是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630年-700年11月15日),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

狄仁杰的原名是叫狄怀英么?
狄仁杰(630年-700年11月15日 ),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

狄仁杰的故事
2、白云亲舍 狄仁杰在并州做官时,父母远在河阳(治今河南孟县)。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见一片白云在飘飞,对左右的人说:“我的双亲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他伫立怅望良久,直到白云散去方才离开。后世遂用“白云亲舍”、“白云孤飞”等作为客居他乡,思念父母之辞。3、斗南一人 狄仁杰担任并州...

平坝县18443961958: 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是几品? -
爨强雷蒙: 概括说来,相当于宰相. 唐代官职是九品中正制.唐代的正一品如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都是虚衔,荣誉称号而已. 唐初,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综理政务(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二省...

平坝县18443961958: 凤阁鸾台平章事是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 -
爨强雷蒙: 没有相对应的.这个是属于唐朝特定加封的官职.意思是可以参与重大事务的议事. 非要与现在相比的话,有点相当于挂个常委的意思.

平坝县18443961958: 武则天时期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
爨强雷蒙: 首先要说他这个官职有多大,就要说他这个官职前面的名称.他的那个凤阁和鸾台是当时武则天在位时候特别改的名字.武则天刚上位的时候就把中书省改成凤阁.后来又把门下省改成鸾台.所以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不懂他到底是管什么...

平坝县18443961958: 狄仁杰是几品 -
爨强雷蒙: 看他行使什么职权了. 作为宰相时是正三品上,作为大都督时是正四品,作为内史时是正五品上,作为皇帝阁僚时(即所谓的阁老)是正一品上. 至于电视剧中出现的黜置使实际上是临时官吏,专门处理地方紧急事务,由皇帝直接任命.虽然没有官阶,但黜置使大多带有尚方宝剑,由高级将领跟随,并有皇帝赋予的生杀大权,因此这才是狄仁杰官位中最可怕的

平坝县18443961958: 狄仁杰官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个什么官职? -
爨强雷蒙: 唐朝宰相称号. 唐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综理政务.中书、门下二省地处宫内,尤为机要,故常联称.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并为宰相.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唐初,除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外,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预朝政机密.其本官阶品较低者,则用“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周时改称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或“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头衔,亦为宰相.

平坝县18443961958: 历史上狄仁杰官至几品? -
爨强雷蒙: 初任大理丞 改任侍御史- 都属从六品下 后历任宁州、豫州刺史 正四品下 冬官(工部)侍郎 地官(户部)侍郎-正四品上 中间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691年回京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

平坝县18443961958: 狄仁杰历史上什么职务 -
爨强雷蒙: 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后贬为彭泽(今江西彭泽)令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

平坝县18443961958: 狄仁杰的最大官职,是几品 -
爨强雷蒙: ★★宰辅就是宰相.狄仁杰是正三品的品秩;因为他是内史令(中书省长官),所以他是宰相之一! ★★问题的关键是:唐朝的宰相的评判标准并不在于品秩,而是与不同时期的行政体制、皇权/相权消长密切相关.纵观整个唐朝,宰相沿革分...

平坝县18443961958: 狄仁杰身为宰相为什么只是正三品官 -
爨强雷蒙: 这需要说一下唐朝的官制. 唐代官阶分为九品,有职官,勋官与爵官之分.通俗的说,职官是实际官职,代表手中掌握多大的行政权利.如尚书令、尚书、中书令、侍中等;爵官则表示地位比如亲王、郡王、国公、县公等;勋官则用来表彰军功...

平坝县18443961958: 唐朝的国公多大 -
爨强雷蒙: 异姓国公一般是追封的,皇室的是王.国公中比较有名的有武周时期梁国公狄仁杰,官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内史、宰相、银青光禄大夫(仅次于金紫光禄大夫),从从三品升到正三品,常年作为钦差出行,且有便宜行事之权.从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到武氏诸王(如武三思、武承嗣等)都对他有所忌惮,让他三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