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有怎样的典故?下半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权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水至清则无鱼”有着怎样的出处典故?~

我们都听过这句“水至清则无鱼”吧!“水至清则无鱼”的下半句,是什么?哈哈不卖关子啦,告诉大家吧!这句完整的话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官篇》。它的意思是水如果太清澈了,鱼是无法存活下去的。同样地,人如果太过于明察秋毫,身边就会没有跟随你的人。这句话意在向我们说明做人不能够过于吹毛求疵,对人、对事要学会宽容包容。
当然这句话也是有典故的哦,它讲述的是子贡与孔子之间的故事。根据《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记载: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想要入仕,于是就询问孔子:“人应该怎么为官呢?” 孔子就人应该怎样做到官位稳固又能得到百姓们的爱戴这两个论点,进行了长篇大论。最后总结时说了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 《汉书·东方朔传》中,东方朔也曾经劝谏汉武帝时,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他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句话:“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
水里如果没有任何杂质,也没有自己可汲取的养分,它是无法生存的。就像人一样,如果对人、对事过于苛求,我们可能就没有朋友了。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圣人”。我们既然自己无法做到完全的“白”,就不要强求别人也做到这样。这也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如果你的朋友只是有些小毛病,但是为人处世、有着做人的基本原则,那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下半句是“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是充满着教育意义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太严格,如果太严格,那么他将收不到徒弟,因此在教育徒弟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对徒弟严格,相反,要懂得适当的放松,给徒弟一定的放松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当一个好师父。

“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被很多人说过,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就是如果一片水域中的水太清澈了的话,那么水下是没有鱼类生存的。古人所说的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就是水过于清澈,那么水下是没有什么微生物的,因为没有微生物,那水下也就没有其它的生命,自然而然鱼儿们也就没有食物来源,自然也就没法生存下去,看来古人对生活的观察也是非常细致的。

因此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一片非常清澈的水时,我们就经常会说水下是没有鱼的。而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除了首段说的意思之外,还有其它延伸的含义,这些含义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这句话的一些理解,告诫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有容人之心,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我认为,除了“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之外,我们还应该记住后面的这句话,当我们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贯彻执行后,我们也会因此而受益,毕竟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可不是随意说说的。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上听到有人说:“水至清则无鱼”。“水至清则无鱼”的下半句,是什么?这句完整的话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官篇》。它意思是水如果太清澈了,鱼是无法存活下去的。同样地,人如果太过于明察秋毫,身边就会没有跟随你的人。这句话意在向我们说明做人不能够过于吹毛求疵,对人、对事要学会宽容对待。

这句话是有典故的,讲述的是子贡与孔子之间的故事。根据《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记载: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想要入仕,于是就询问孔子:“人应该怎么为官呢?” 孔子就人应该怎样做到官位稳固又能得到百姓们的爱戴这两个论点,进行了长篇大论。最后总结时说了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 《汉书·东方朔传》中,东方朔也曾经劝谏汉武帝时,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他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句话:“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

水中如果没有任何杂质,鱼儿没有自己可汲取的养分,是无法生存的。就像人一样,如果对人、对事过于苛求,我们可能就没有朋友了。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圣人”。我们既然自己无法做到完全的“白”,就不要强求别人也做到这样。这也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我们一定要懂得去分辨。如果你的朋友只是有些小毛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什么问题,那你们仍然可以做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就是“人至察则无徒”。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劝诫君主下令政策的时候要求不能太高。

如果鱼儿整天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荡,就很容易暴露自己,被天敌消灭掉,或者被人类逮捕,所以它必须躲在污浊或者深不见底的水中才能生存下来,这就是水至清则无鱼的典故,下半句是“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出自 西汉.戴圣《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此典故意思是说如果水过于清澈,鱼就难以生存,为官为人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纯洁,对人对事不要要求过高,它的下半句是“人至察则无徒”

这句话出自孔子。孔子的学生曾经向他请教过,应该怎么样为官,孔子告诉他做官要对人对事都要有包容之心,不能吹毛求疵。下半句是“人至察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怎么解释
您好。这句话的意思呢是说,在一池清水里面是不能看到鱼儿游泳的,因为容易被发现呀,发现就死定了。人至清再无友,应该是指一个人不应该讲得太清,太计较,太爱计较的人是没有朋友的。

水之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
水之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古语内涵 1、上半句: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只看表面字意可以知道它的内涵,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就是,如果水无比纯净,那么任何鱼都无法在里面生存,因为接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徒是什么意思
徒;原意为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这里延伸为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格言,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水至清则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无非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 “人至察则无徒”,察,就是苛察。徒,即同类或伙伴的意思,现在就是指 “...

水至清则无鱼
成语寓意 水太清了,什么也没有,鱼就自然的没了生存条件;水太清,一点遮拦也没有,鱼儿也就没有了藏身之处,当然是凶多吉少了。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人太精明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小小差异。不说水至清则无鱼,...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出处:《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第六十五:“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译文...

“水至清则无鱼”具体讲是什么意思
水至清无鱼这句话整得就是说什么东西太丘值得较真了,什么事情就没有意思了。也就是说如果什么事情做的达到了一定用的极致,那么就不会有人去参与了,比如说我们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水太清了就没有鱼了,就是说水清到一定程度愉悦不能够生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做什么事,...

水至清则无鱼具体讲是什么意思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改成语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个成语还蕴含着一定的哲学原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水清适合鱼类生存,但是当清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反而不适合鱼生长了,所以向相反面转化。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什么意思,出自哪啊
出自班固的《汉书》。水至清则无鱼: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人至贱则无敌应该是某些人总结出来的,就是人太贱了,别人拿他没任何办法,是贬义,讽刺,与上句对得挺工整的。原文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人清则无友,水清则无鱼"这句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重点词汇:水至清则无鱼 [成语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典故出处]《晋书·郭璞传》:“故水至清则无鱼,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朋什么意思
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过,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则不可教也,不习则民不可使也...

黄山区13217461163: 为什么说水至清则无鱼,有什么典故吗? -
太帜枢力:[答案] 原句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这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格言,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水至清则无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原因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人至察则无徒”,察,就是苛察,可以理解为严格...

黄山区13217461163: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到底是什么?有很多种说法,就是不明白哪是对的 -
太帜枢力:[答案] 应该是: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意思是:水太清澈就没有鱼,人过分精明就没有朋友.

黄山区13217461163: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
太帜枢力:[答案] 完整地说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俗话,源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

黄山区13217461163: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
太帜枢力:[答案]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 shuǐ zhì qīng wú yú 【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

黄山区13217461163: “水至清则无鱼”下半句是 -
太帜枢力: 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格言,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水至清则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无非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 “人至察则无徒”,察,就是苛察.徒,即同类或伙伴的意思,现在就是指 “朋友”. 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

黄山区13217461163: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太帜枢力: 人至察则无徒 典故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

黄山区13217461163: 水清则无鱼的下一句
太帜枢力: 1、水清则无鱼的下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2、全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译文节选:水太清则没有鱼,人至察则无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来遮蔽视线,丝棉塞耳,是为了减弱听觉.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

黄山区13217461163: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句是什么.? -
太帜枢力: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典故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

黄山区13217461163: 水至清则无鱼 下半句是什么?
太帜枢力: 1.下面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 如果说水至清则无鱼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么人至清则无友是否就是社会选择的结果呢?鱼在相对浑浊的水中可以躲避天敌的来袭,得以栖身繁衍;而人在说不清、道不明的人情世故的海洋里也只有随波逐流才能在社会中谋得一角天地.

黄山区13217461163: 请教“清水无鱼”是什么意思啊有什么典故 -
太帜枢力: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只是班固在《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中用到此语. 意思是:就是说水太清了,则没有鱼,人过于明察秋毫,就没有朋友. 引申为:为人做事就是要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求大同,存小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