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堂建立的历史背景

作者&投稿:巩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华学堂的历史沿革~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其中提到,因已确定清华园为校址,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12月,清政府学部批准了这个改革办法。之后,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为清华学堂题写了校名。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华学堂大楼大门外,正额“清华学堂”四字即为那桐手书。由于种种原因,清华国学院于1929年终结。清华学堂大楼分西部、东部两期建成。其西部建于1909~1911年,学校同期兴建的还有二院(在清华学堂以北、电机馆的西边,现已拆除)、三院(在大礼堂以北,现已拆除,在其原址扩建新图书馆)、同方部等一批建筑。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这就是清华历史的开端。周诒春校长到职后积极筹备改办大学,在任职期间(1913年8月~1918年1月)又盖了一批适应未来大学需要的高标准建筑(清华著名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均始建于周诒春任内)。1916年清华学堂大楼向东进行了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4560平方米。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的教学、行政等领导机构基本都设在清华学堂大楼里。解放初期,学堂西部仍是校领导机关(校委会)所在地,东部的一部分曾用作中共清华党总支的办公室。五十年代以后,梁思成为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迁入此楼,清华学堂大楼成为建筑系专用系馆。“文革”期间,清华学堂大楼因年久失修遭到了严重损坏。“文革”结束后,关于如何处理这座残旧的建筑,曾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在刘达校长的坚持下,由张维副校长亲自向技术室下达修缮加固任务。1978年底学校基建处许大华等人经丈量重新绘制了、档案馆目前仅存的清华学堂的建筑图。在七八十年代,这里曾为精密仪器系工程制图教研组所用,并有全校公用制图教室。目前,清华学堂大楼是学校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注册中心等机构的办公场所。1990年代末,清华校教务处迁入东半部,成为全校学生返校注册的必到之处;校研究生部迁入西半部,从此结束了清华学堂用作教室的历史。2001年,清华学堂作为“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的一部分,进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共2张
清华学堂
1、建立背景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国总统《备忘录》中的一段话反映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2、游美学务处设立
1909年7月,清政府外务部、学部会同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专办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一切事宜。
共2张
清华学堂直接留美生合影
1909-1911年,游美学务处选送三批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其中包括梅贻琦、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胡刚复等。
3、清华学堂成立
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二、清华学校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Tsinghua college),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学制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学生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学校,是清政府于民国前一年(1911年)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在北京所建立。最初称为“留美预备学堂”,是第一所用于被政府派送到美国学习的中国青年而建立的预备学校。毕业生直接进入美国大学三年级留学。1925年,始创四年制本科教育。

清华大学最初之酝酿,是在前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约翰·海(John Hay)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分向美国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中间虽因发生粤汉铁路废约之关系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国国会之赞同,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照条约中国应付美国赔款2444万778元8角1分,经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款项1078万5286元1角2分,从1909年1月起退还中国。为纪念罗斯福总统对清华立校的贡献,清华的西体育馆被命名为“ Roosevelt Memorial Gymnasium 罗斯福纪念体育馆”,并在面墙上铸其雕像。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7月11日,美国核减赔款文告由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中国,中国外务大臣庆亲王答复上述公文说:

“体会新近贵国总统希望鼓励我国学生赴美入学校及求高深学问之诚意,并有鉴于以往贵国教育对于我国之成效,大清帝国政府谨诚恳表示此后当按年派送学生到贵国承受教育。”

同日,外务部致美国公使馆函称:

“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我国将次第派送一百学生;迨四年终局,我国将有四百学生在美,从第五年起,直至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学生。”

并派唐绍仪为特使赴美表示谢意。

民国前三年(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美国退还赔款之第一年,外务部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商定学生游美细则后,会同学部奏请设立「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六月初四日游美学务处奉准设立,派外务部丞参周自齐为总办,主事唐国安及学部郎中范源廉为会办,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为驻美学生监督。初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为办公处,后又迁入史家胡同。 九月奏准将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作为游美学务处兴建「肄业馆」馆舍之用。为清华得名之始。

清华园原系道光帝赐其第五子敦亲王(奕综)之赐园,俗称小五爷园。敦亲王死后,长子载濂袭爵为王。庚子之乱,拳匪曾集于园中设坛,事后载濂被削职,赐园为内务府收回。因外务部在呈奏游美学生办法内,建议在北京城外清旷地方设立肄业馆,中堂那桐等颇表赞同,派员各处觅地,认为清华园比较相宜,即拨作馆址。面积凡530亩。择定清华园为肄业馆馆址后,即着手修理及建筑,原希望1910年秋可以使用,不料工人罢工数月,耽误时期。

迨至馆舍相继完成,将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于民国前一年(公元 1911年4月29日)四月初一日(校庆日源此)正式开学,在工字厅举行开学仪式。教师由基督教青年会从美国聘请。游美学务处亦迁入「工字厅」办公。首任教务长为胡敦复。清华学堂成立之初,乃由正副监督三人管理,即是由游美学务处之总办与会办担任。同年十月,武昌起义开始,学生纷纷请假回家,清华学堂被迫停课。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
1928年 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参考资料:清华大学网站

http://baike.baidu.com/view/1563.htm
历史沿革
史前史时期 1909年,农历六月初四,成立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 1911年,农历四月初一,清华学堂开学。 创建时期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 发展时期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李济等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群星璀璨,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周光召、林宗棠、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以及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等等。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实际主持校务。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做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界、教育界强烈否定。 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航天航空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筹)、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美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以及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2]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学、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校训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散发着独特的精神魅力。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
1909年 游美学务处在北京设立,清华园校舍开始兴建,招考第一批庚款直接留清华百年美生,录取梅贻琦等 1910年 招考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 1911年 招考第三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姜立夫等,同年清华园校舍建成开学,定名清华学堂 1912年 更名为清华学校,周诒春等任校长 1925年 设立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李济等任导师 1928年 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罗家伦等任校长 1929年 留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大学部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1930年 设立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研究院,全面招收各科研究生 1931年 梅贻琦任校长 1932年 增设工学院(由土木、机械、电机三系组成)、法律学系和农业研究所 1933年 设心理、社会、地理三个研究所 1934年 在江西南昌设立航空研究所,在湖南长沙成立无线电研究所 1935年 因不满日军于冀东成立伪政权,由清华学生为主要领导的“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主席 1946年 返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49年 梅贻琦校长出走美国,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创建新竹清华大学 以下是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年表(新竹清华校史参看“国立清华大学”) 1952年 经院系调整,被迫调出文、法、理、农学院各系以及工学院航空、石油等系,仅保留原工学院建筑、土木、机械、电机四个系 1958年 增设工程物理、工程力学系,恢复化学工程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失去正常教学及科研秩序 1977年 文革结束后,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恢复 1984年 建立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生院,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中国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系所基础上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建立应用技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从精密仪器系分离出来建立工业工程系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 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 恢复心理学系,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年 成立教育研究院,在生物科学技术系的基础上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和全球变化研究院,并在此基础上筹划恢复地学系和地球科学学院,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复建清华国学研究院,在数理基础科学班(丘成桐任数学班首席教授)、姚期智计算机科学班、钱学森力学班等基础上实施“清华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并筹划增加生命科学班(施一公任首席教授)、化学班等进入该计划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其中提到,因已确定清华园为校址,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12月,清政府学部批准了这个改革办法。之后,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为清华学堂题写了校名。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华学堂大楼大门外,正额“清华学堂”四字即为那桐手书。  清华学堂大楼分西部、东部两期建成。其西部建于1909~1911年,学校同期兴建的还有二院(在清华学堂以北、电机馆的西边,现已拆除)、三院(在大礼堂以北,现已拆除,在其原址扩建新图书馆)、同方部等一批建筑。俟这批建筑基本竣工后,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这就是清华历史的开端。周诒春校长到职后积极筹备改办大学,在任职期间(1913年8月~1918年1月)又盖了一批适应未来大学需要的高标准建筑(清华著名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均始建于周诒春任内)。其间,1916年清华学堂大楼向东进行了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4560平方米。当时清华学堂是清华园内第一座“大楼”,虽然高不过两层,但因四大建筑那时还未落成,故在当时的校园建筑中已是鹤立鸡群了。
清华学堂大楼西部建成后成为高等科学生的教室,东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毕业班的学生宿舍,所以历史上也称“高等科”。高等科宿舍的设施相当华丽舒适,有闪闪发亮的打蜡地板,能抵御北方风沙的双层拉窗。据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的梁实秋先生回忆:“临毕业前一年是最舒服的一年,搬到向往已久的大楼里面去住,别是一番滋味。这一部分的宿舍有较好的设备,床是钢丝的,屋里有暖气炉,厕所里面有淋浴有抽水马桶。不过也有人不能适应抽水马桶,以为做这种事而不采取蹲的姿势是无法达成任务的……”在这里,当时清华学校的学生在毕业留洋前,已可以预先领略一下西方的生活方式了。

清朝政府于1911年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当中,取其计算错误多收的部分资金在北京建立“留美预备学堂”,是中国第一所专为留学美国的中国青年所建立的预备学校。毕业生直接进入美国大学三年级留学。1925年,始创四年制本科教育。

清华大学最初之酝酿,是在1904至1905(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分向美国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此举得到美国国会赞同,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照条约中国应付美国赔款2444万778元8角1分,经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款项1078万5286元1角2分,从1909年1月起退还中国。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7月11日,美国核减赔款文告由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中国。

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美国退还赔款的第一年,外务部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商定学生游美细则后,会同学部奏请设立“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六月初四日游美学务处奉准设立,派外务部丞参周自齐为总办,主事唐国安及学部郎中范源廉为会办,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为驻美学生监督。初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为办公处,后又迁入史家胡同。九月奏准将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作为游美学务处兴建“肄业馆”馆舍之用。为清华得名之始。

清华园原名熙春园,建于康熙年间,至道光年间,帝赐园于其第五子敦亲王(奕综),俗称小五爷园。敦亲王死后,长子载濂袭爵为王。庚子之乱时义和团曾集于园中设坛,事后载濂被削职,赐园为内务府收回。因外务部在呈奏游美学生办法内,建议在北京城外清旷地方设立肄业馆,中堂那桐等颇表赞同,派员各处觅地,认为清华园比较相宜,即拨作馆址。面积凡530亩。择定清华园为肄业馆馆址后,即着手修理及建筑,原希望1910年秋可以使用,不料工人罢工数月,耽误时期。

迨至馆舍相继完成,将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四月初一日,清华校庆日源此)正式开学,在工字厅举行开学仪式。

  历史背景: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其中提到,因已确定清华园为校址,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12月,清政府学部批准了这个改革办法。之后,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为清华学堂题写了校名。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华学堂大楼大门外,正额“清华学堂”四字即为那桐手书。


世界多所大学校长祝贺清华建校110年,这所学校有何历史背景?_百度...
于是清华学堂成立,后更名为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抗战前期,国立清华大学贯彻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教育理念,更是名师云集,朱自清、冯友兰等都在清华任教,也是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

清华大学地址
清华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双清路30号,这个著名学府拥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它起始于1911年,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支持建立,因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最初的名称是“清华学堂”,旨在培养留美预备人才。次年,学校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培养本地人才,1925年增设了大学部,随后在...

清华和北大的历史分别是什么
北大是光绪帝创立。清华是清政府创立。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

清华建校与那一年?
历史悠久的清华大学是我国一所引人瞩目、令人向往的著名重点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叫清华学堂,是1911年清朝政府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 清初时,现清华大学工字厅、怡春园一带叫熙春园,道光皇帝把这园子赐给他的五儿子奕FDB9,咸丰皇帝为此园取名清华园,又叫“小五爷...

清华大学在哪一年创建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

清华大学有着怎样的学校文化背景呢?
清华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1911年,前身是清华学堂.是我国的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的大学.清华大学可以说是我国的第一学府了,是中国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一所大学,可以说是百分之90学子的最高梦想.当然它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学子们也以考入清华大学为荣.清华大学是一所生机勃勃,快速发展的...

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期间经历过哪些磨难?
一,主要经历的磨难有以下:1911:借助耻辱性的“庚子赔款”的部分退款,清华学堂在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中诞生1912:中华民国成立,清华学堂随之改名为清华学校1928-1937:抗战前的国立清华大学追求“中华民族在学术上之独立发展,而完成建设新中国之使命”的宗旨。“九一八”...

清华大学建校多少周年
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具体分析如下:1、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它最初名为“清华学堂”,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的前身。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并于1928年正式成立清华大学。2、校庆纪念活动 为了庆祝建校110周年,清华大学举办...

德华学堂位置在哪里
德华学堂江岸区球场路64号武汉六中内建于1903~1908年市优秀历史建筑(一级)“德华学堂”由德国传教士创办,当时这里荒僻低洼,传教士从邻近取土填成校舍地基,并从德国运来红松木等建筑材料,施工建校,至1908年建成三栋德式风格的楼房,中间为教学楼,左边为学生宿舍,右边为健身房。首任校长及5名教...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历史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9月21日,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但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津市市15110479890: 北大,清华分别是哪年建立的?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建立的?
雍吉新山: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

津市市15110479890: 中国名校“都有哪些历史背景?
雍吉新山: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1911年公立综合教育部.

津市市15110479890: 清华大学简介 -
雍吉新山: 清华大学(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津市市15110479890: 清华大学是怎么建立的? -
雍吉新山: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

津市市15110479890: 清华和北大哪个历史悠久
雍吉新山: 清华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北京大学,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津市市15110479890: 清华大学的简介有哪些呢?
雍吉新山: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津市市15110479890: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是怎么建立的? -
雍吉新山: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津市市15110479890: 清华大学的建校史? -
雍吉新山: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而非大学,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津市市15110479890: 清华大学简介有什么呢?
雍吉新山: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津市市15110479890: 清华大学是谁创建的 -
雍吉新山: 清华大学创建人是山东单县人周自齐.1909年6月清政府成立游美学务处,那时把留学叫做游学,周自齐出任总办;随后,他又主持筹建游美肄业馆(后改名为清华学堂),从选定校址、购地、建校,到聘任教员,周自齐费尽心血.清华学堂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