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壳简介

作者&投稿:孔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目录

  • 1 拼音
  • 2 出处
  • 3 拼音名
  • 4 海蛤壳的别名
  • 5 来源
  • 6 原形态
  • 7 生境分布
  • 8 性状
  • 9 化学成份
  • 10 炮制
  • 11 性味
  • 12 归经
  • 13 功能主治
  • 14 海蛤壳的用法用量
  • 15 注意
  • 16 附方
  • 17 备注
  • 18 摘录
  • 附:
    • 1 用到中药海蛤壳的方剂
    • 2 古籍中的海蛤壳

1 拼音

hǎi gé ké

2 出处

《饮片新参》

3 拼音名

Hǎi Há Ké

4 海蛤壳的别名

海蛤(《本经》),蛤壳(《本草原始》)。

5 来源

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4~10月间捕捉。获得后去肉,洗净晒干。

6 原形态

贝壳2片,近圆形。壳长约36.5~56毫米,高几与长相等,宽度约为长度的2/3。壳顶突出,位于背侧中央,尖端向前方弯曲。无小月面,楯面狭长,全部为韧带所占据,韧带黄褐色,不突出壳面。贝壳表面极凸出,生长线在顶部者细密,不甚显著,至腹面渐粗大,凸出壳面。壳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壳内面为白色或淡肉色,边缘具有整齐的小齿。小齿愈近背缘愈大。铰合部狭长而平,左、右壳各具3个主齿。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自腹缘向上方斜伸至贝壳的中心部,后端宽,至前端渐狭,呈楔形。前闭壳肌痕细长,呈半月状,后闭壳肌痕大,椭圆形。足扁平,舌状。

7 生境分布

生活于近海的泥沙质海底。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

8 性状

贝壳呈类圆形,外表面黄白色。壳顶歪向一方,有排列紧密的同心环纹,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色轮纹,腹缘细齿状。壳内面乳白或青白色,光滑无纹。体轻,质坚硬略脆,断面层纹不明显。气稍腥,味淡。以光滑、洁净者为佳。

9 化学成份

含碳酸钙、壳角质等。

10 炮制

蛤壳:洗净、晒干,碾成碎块。煅蛤壳:取净蛤壳置无烟火上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即成。蛤粉:将煅蛤壳碾至极细成粉末状。

《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海蛤)一两,于浆水中煮一伏时后,却以地骨皮、柏叶二味,又煮一伏时,后于东流水中淘三遍,拭干,细捣,研如粉,然后用。凡一两,用地骨皮二两,并细锉,以东流水淘取用之。"

11 性味

咸,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歧伯:甘。扁鹊:咸。"

③《别录》:"咸,无毒。"

④《药性论》:"味咸,有小毒。"

12 归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阳、阳明经。"

②《要药分剂》:"入心、肾二经。"

13 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

②《别录》:"疗阴痿。"

③《药性论》:"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

④《唐本草》:"主十二水满急痛,利膀胱、大小肠。"

⑤《四声本草》:"止消渴,润五脏。"

⑥《日华子本草》:"治呕逆,阴痿,胸胁胀急,腰痛,五痔,妇人崩中、带下病。"

⑦《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消积聚,除血痢,妇人血结胸,伤寒反汗,搐搦,中凤瘫痪。"

⑧《现代实用中药》:"治淋疾,并有利尿之功。"

14 海蛤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15 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蜀漆为之使。畏狗胆、甘遂、芫花。"

②《本草汇言》:"病因热邪痰结气闭者宜之,若气虚有寒,中阳不运而为此证者,切勿轻授。"

16 附方

①治咳喘痰多:海蛤壳、半夏、桑皮、苏子、贝母各三钱,栝蒌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痰饮心痛: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穰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医学纲目》)

③治水肿,咳逆上气,坐卧不得:海蛤一两(细研),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汉防己一两,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遂一两(煨令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大麻子汤下七丸。(《圣惠方》)

④治小儿疳永,肿满气息:海蛤、泽泻、防己各一分,萝卜子三十粒。上为末。三岁一钱,酒调下,连进二服,小便利,即效。(《普济方》海蛤散)

⑤治水气头面浮肿,坐卧不安或嗽喘者:海蛤(捣研如面)一两,甘遂三分(为末,绢罗如面,用白面和作剂),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研)一两一分。上三味,以桑根白皮一两,用水二升煮,如嫩,即加干枣三十枚,擘破,同煮取一升,去滓,取入前件药,和,如作索饼法,煮令熟,看冷暖得所,空腹服食。须臾快利,小便甚多。勿怪。(《圣济总录》海蛤索饼)

⑥治瘿瘤:海蛤(研)、人参、海藻(马尾者,汤洗去咸,焙)、白茯苓(去黑皮)、半夏(水煮一、二沸,去滑,切,焙)各半两。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入猪靥子末一钱匕,甜藤一尺(去根五寸取之),甘草一寸,水五盏,同煎取一盏半,分三次。每次调散二钱匕,临卧服。(《圣济总录》海蛤散)

⑦治淋巴结结核,甲状脓肿大:海蛤壳四钱,海藻、牡蛎各五钱,夏枯草六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⑧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海蛤、滑石、甘草(炙)各一两,芒硝半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鸡子清调下。(《类证活人书》海蛤散)

⑨治血痢内热:海蛤末,蜜水调服二钱,日二。(刘禹锡《传信方》)

⑩治鼻衄不止:蛤粉一两(研极细,罗五、七遍),槐花半两(炒令焦,碾为末)。上研令极匀细。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如小可只用半钱。兼治便血不止,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神白散)

⑾治外阴炎、外阴湿疹、外阴溃疡:煅蛤粉一钱、漳丹一钱四分,冰片四分。上药研成细粉,用液体石蜡合成药膏。清洗患部后,将上药涂于患部,覆盖纱布,每天两次。(《全展选编·妇产科》)

17 备注

现用药材海蛤壳,除上述一种外,尚有同科动物文蛤的贝壳,亦同等使用。参见"文蛤"条。

18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海蛤壳的方剂

  • 鱼腥苇茎汤

    痰黄稠、恶臭,可加黄连、山栀、桑白皮、地骨皮、海蛤壳、淡竹沥、胆南星以清热化痰;热毒瘀结,痰味腥臭...

  • 咳血方

    蛤粉的,其功效与海浮石粉相似。青黛配海粉也就是海蛤壳煅成的粉便是有名的黛蛤散。黛蛤散的名气与一个好...

  • 更多用到中药海蛤壳的方剂

古籍中的海蛤壳

  • 《张聿青医案》:[卷五]喘

    )炙河车(三钱)茯苓神(各二钱)炙生地(四钱)海蛤壳(六钱)龙齿(三钱)炒白芍(二钱)建泽泻(一钱...

  •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千金苇茎合文蛤汤生苡仁(六钱)原桃仁(九粒)海蛤壳(六钱)麻黄(五分)生石膏(四钱)光杏仁(三钱...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章·伤寒坏证]第三节·伤寒转闭

    旁达。加味桂枝红花汤。(桂枝汤、加红花、桃仁、海蛤壳。)若舌红燥。脉弦数者。陶氏用犀角地黄汤。加大...

  • 《张聿青医案》:[卷十三]痔

    肝。生于术白茯苓白蒺藜黑豆衣冬瓜子生米仁晚蚕砂海蛤壳炒竹茹八诊神情稍振,面色浮黄稍退。再培土养肝,...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二节·夹痰伤寒



祛风导痰汤简介
7.4 祛风导痰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水煎好,滤清,入竹沥2蛤壳,生姜汁1蛤壳,食远服。7.5 加减 若气弱之人,加人参、白术佐之。7.6 附注 《张氏医通》有乌梅肉,无羌活。8 《中医妇科治疗学》 8.1 方名 祛风导痰汤 8.2 组成 法半夏3钱,陈皮2...

消瘿丸简介
2 消瘿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消瘿丸 Xiaoying Wan 2.2 处方 昆布300g、海藻200g、蛤壳50g、浙贝母50g、桔梗100g、夏枯草50g、陈皮100g、槟榔100g 2.3 制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2.4 性状 本品为褐色的...

石柏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石柏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石柏散 1 拼音 shí bǎi sǎn 2 处方 煅石膏15克 黄柏9克 蛤壳粉9克 白芷9克 黄丹3克 3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4 功能主治 治带状疱疹。5...

消瘿气瘰丸简介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Xiaoying Qiluo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060791 2.3 处方 夏枯草 96g 海藻 48g 昆布 96g 海螵蛸 48g 蛤壳(煅) 48g 海胆 48g 陈皮 48g 枳壳(去瓤麸炒) 48g 黄芩 48g 玄参 48g 2.4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

雅努斯拱门简介
拱门的大理石块显示了以前在其他地方使用过的证据。纪念碑展示了一座宏伟的矮砖石砌块,高 16 米,宽 12 米。拱门的每个桥墩都有两排三个壁龛,每个壁龛的顶部都有一个雕刻精美的半圆顶,形状类似于蛤壳。雕像似乎很可能会装饰这些壁龛,但不幸的是,没有一座留存下来。小的独立柱子曾经位于壁龛的两侧,...

鱼腥苇茎汤简介
2.3 功效 清热解毒,化瘀消痈。2.4 主治 肺痈(热毒壅肺,血瘀成痈型)。2.5 鱼腥苇茎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2.6 加减 上方治肺痈可酌加连翘、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热盛烦躁,咯痰黄稠、恶臭,可加黄连、山栀、桑白皮、地骨皮、海蛤壳、淡竹沥、胆南星以...

青黛膏简介
3 制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4 功能主治 治小儿中风,昏闷呵欠,手足微冷。5 青黛膏的用法用量 薄荷汤下。6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七 7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7.1 方名 青黛膏 7.2 组成 青黛31g,蛤壳粉9g,石决明粉6g,冰片1g。7.3 主...

咯血·肝火犯肺证简介
咯血·肝火犯肺证可用泻白散[备注]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粳米合黛蛤散[备注]黛蛤散(验方):青黛、海蛤壳治疗。以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海蛤壳、甘草清肺化痰;青黛清肝凉血。可酌加生地、旱莲草、茅根、大小蓟等凉血止血。肝火较甚,头晕目赤,心烦易怒者,加...

长白山的简介
长白山景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毗邻,坐落于长白山北坡,距长白山34公里,距双目峰中朝边境65公里,区域面积52.42平方公里。长白山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峰长白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景区是拥有“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等盛誉的旅游胜地,也是...

猝痖简介
生蛤壳四钱,生玉竹三钱,原麦冬三钱,大生地四钱,天冬三钱,生甘草一钱,地骨皮三钱,牛蒡子三钱,粉沙参三钱,知母二钱,天花粉三钱,紫菀三钱。 四诊:咳止声扬,咽咽如常,胃纳甚强,脉滑舌红,拟清补肺胃阴液,轻宣气机,北沙参三钱,生甘草一钱,冬瓜仁三钱,川贝母二钱,桑叶二钱,紫菀三钱,玉蝴蝶七对,挂金灯七只。 服药...

察隅县13697227450: 海蛤壳 - 搜狗百科
道荷头孢: 海蛤壳的形态特征有青蛤贝壳2片,近圆形.壳 长约36. 5〜56毫米,高几乎与长相等,宽度 约为长度的2/3.壳顶突出,位于背侧中央, 尖端向前方弯曲.贝壳表面极凸出,生长线 在顶部者细密,不甚显著,至腹面渐粗大,凸 出壳面.壳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壳内面为白 色或淡肉色,边缘具有整齐的小齿.小齿愈 近背缘愈大.铰合部狭长而平,左、右壳各具 3个主齿.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自腹缘向 上方斜伸至贝壳的中心部,后端宽,至前端渐 狭,呈楔形.前闭壳肌痕细长,呈半月状,后 闭壳肌痕大,椭圆形.足扁平,舌状.有 小毒.

察隅县13697227450: 谁简介海鼾壳 -
道荷头孢: 海蛤壳 (《饮片新参》) 【异名】海蛤(《本经》),蛤壳(《本草原始》). 【来源】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 【动物形态】见青蛤 . 【采集】4~10月间捕捉.获得后去肉,洗净晒干. 【药材】贝壳呈类圆形,外表面黄白色...

察隅县13697227450: 海蛤壳有什么作用?
道荷头孢: 【别名】文蛤、蛤蛎、海蛤壳.【来源产地】为软体动物门帘蛤科文蛤、青蛤的外壳,生于浅海泥沙中.我国沿海各地、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均有生产.【性状性味】 (1)文...

察隅县13697227450: 海蛤壳主治哪些疾病?
道荷头孢: 蛤壳,出自《本草原始》,别名海蛤壳,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的功效,主治热痰喘嗽、瘿瘤瘰疬、水肿、遗精等症.两药相合组成黛蛤散,主治肝火犯肺所致的咳嗽吐痰、胸胁作痛等症.

察隅县13697227450: 中药海蛤壳的来源是什么?
道荷头孢: 海蛤壳的来源是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 贝壳.4〜10月间捕捉.获得后去肉,洗净晒干.

察隅县13697227450: 海蛤壳的功效有哪些? -
道荷头孢: 海蛤壳,颇具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功.治疗肝肺实热,头晕耳鸣,咳嗽吐衄,肺痿肺痈,咽膈不利,口渴心烦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黛蛤散.方用:青黛30克,蛤壳300克.粉碎成细粉,每次服6克,日1次.本方有清肝利肺、降逆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上述病症,效果显著.

察隅县13697227450: 中药海蛤壳的性味如何?
道荷头孢: 海蛤壳的性味咸、平.清热,利水,化痰,软坚.主 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 痛、血痢、痒疮、崩漏、带下.

察隅县13697227450: 海蛤壳的功效 -
道荷头孢: 是海蛤壳,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石决明是另外一种中药,处方名就叫石决明,而不是海蛤壳,石决明主要是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