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柞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的意思是说: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耳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了。耳顺就是“心”静如止水,任凭千言万语投进来,都激不起任何波浪。通常来讲,就是任何言语都能接纳。 

从心所欲,不逾距,指孔子在七十岁前后这个阶段,达到了“从心所欲”且“不逾矩”的至高境界。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希”。古代生产力低下,人的寿命相对较短,不象现在,活到八、九十岁的人也很常见。

在古代,特别是中国,“孝”的观念很强,对老人的行为极为宽容。对七十岁的老人,通常就“随他去吧”,就是“随心所欲”的意思。但孔子之言恰是到了七十古来稀之年,能够随心所欲,也要不越过该有的起码的规矩。

扩展资料:

关于孔子的《论语-为政篇》

表面上论述人一生的修养,但在本篇中,以“政”为主题,本章的宗旨亦是围绕“政”在说事。人生是一大“政”,人生每一阶段亦有每一阶段之“政”。

十五岁阶段,应以“志于学”为“政”;三十岁阶段,应以“立于道、合于道”为“政”;四十岁阶段,应以“不惑于道、见道”为“政”;五十岁阶段,应以“知天命、得道”为“政”;六十岁阶段,应以“耳顺、养道”为“政”;七十岁阶段,应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为“政”。

以上人生每一阶段之“政”亦是大原则,具体要求还需要深入辨析,反复琢磨。接下来,就是再从“学”的具体关系行为辨析“政”的内涵和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随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1.十有五:...

不逾矩的逾是什么意思
翻译为: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注释详解:(1)有:同“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4)天命:指不能...

孔子讲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高境界是“ ”这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评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

随心所欲的拼音以及意思
随心所欲(拼音:suí xīn suǒ yù)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为政》。随心所欲原指在礼教法度范围内,顺遂着心意自由地行动处世。现代汉语中泛指任凭自己的意愿,想要怎样就怎样。成语典故:孔子晚年时,将自身修养的经历分成了六个阶段。孔子说:“十有五而志于学”...

随心所欲造句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的并不是随心所欲地行事做人,而是做能做的事而不逾越社会规则。驾驶着一辆吉普,我和小伙伴们在大草原上随心所欲地驰骋。望采纳

男人胡作非为,女人发了一句,随心所欲而不俞距,她这啥意思??
随意而不逾越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 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关于论语的诗句有哪些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的三十而立是什么意思!
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来源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大关县13566087537: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文言文我不怎么好, -
贸贸六味:[答案] 是孔子说的 太随心并不是很好,太所欲也并不妙.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量 自由是一种境界,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心有多宽,自由就有多大. 但是自由也是建立在大家都遵守规矩的基础上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是这样. 不要把个人的自由建立在组织中别...

大关县13566087537: 随心所欲,不逾矩 -
贸贸六味: 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大关县13566087537: 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解读论语“从心所欲不逾矩” -
贸贸六味: 【逾,越过】【好:爱好】【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拼音】:zhīzhīzhěbùrúhàozhīzhě,hàozhīzhěbùrúlèzhīzhě 好(去声),喜爱.乐,音“勒”.【译文】孔子说:“知道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趣的人《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后遂以“不逾矩”指不越出规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大关县13566087537: 随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说过"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是?
贸贸六味: 【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30岁就可以独立处事了;40岁便遇事不迷惑;50岁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这一生的道路;60岁,一听别人言论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70岁便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不越出规矩.”

大关县13566087537: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
贸贸六味:[答案]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

大关县13566087537: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解释 -
贸贸六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

大关县13566087537: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不是前后矛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
贸贸六味:[答案] 孔子到七十岁的时候,行为随心所欲在也不会不合礼数了. 这是写孔子在经过那么多年的学习礼数,遵行礼数,到70岁的时候就不会有不合乎礼数的思想及行为了.

大关县13566087537: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
贸贸六味: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大关县13566087537: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顺耳 其实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什么意思 -
贸贸六味: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 他要挑起这...

大关县13566087537: 不逾矩的逾是什么意思(至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逾是什么意思)
贸贸六味: 不逾矩的逾的意思是超过,越过,更加.不逾矩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不越出规矩...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为: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