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而不入说的是什么典故

作者&投稿:黎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典故:三顾茅庐
徐庶却笑笑说:“孔明不同于一般俗人,将军想要用他,最好先去拜访他,而不应坐等他上门。” 刘备听了,不由得托腮沉思起来,按照当时的观念,以刘备这样的身份和地位,去向一个没有什么名位的年轻人登门求教,是非常有失尊严的。但是求贤若渴的刘备此时却也顾不得那些繁文缛节,稍作沉吟,他便爽快地对徐庶说:“好,我...

三顾茅庐全文翻译
三顾茅庐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茅庐:草房)。后人用“三...

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刘备听后,立马就带着两个小弟去卧龙岗求诸葛亮出山,也就是传说中“三顾茅庐”的故事。这演义里,写了一顾、二顾、三顾茅庐的详细过程,情节非常精彩,可谓引人入胜。当然,也说明了刘备一方面求贤若渴,一方面求贤遇到了些许困难。比如一顾茅庐时,刘备敲门后见到的是童子,而孔明出门了,就在回来...

刘备三顾茅庐的详细过程 刘备纳贤哪些大将
过不多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刘备以为如此雪日定能让诸葛亮感动自己的一片诚心。只是第二次过去,茅庐只有诸葛亮的弟弟,而他被从未出过面的朋友邀走了。无奈,刘备留下书信,以便让诸葛亮知道他刘备是真心的。 第三次,刘备整装待发,但是二弟不高心了,不屑一顾的说道;诸葛亮也许就是徒有虚名而已,大哥没必要...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
《三国演义》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历史典故: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

九上三顾茅庐全文翻译是什么?
九上三顾茅庐全文翻译如下: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

三顾茅庐一直是千古佳话,但是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这多少让喜欢诸葛亮的人接受不了。如果《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的是事实的话,那么在诸葛亮的《出师表》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又该如何解释?难道是诸葛亮说了假话?还是《出师表》根本就不是诸葛亮所作呢?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呢?要解清这个谜呀,这里面其实...

三顾茅庐是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对人才的渴望)。要懂得自我审视,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刘备当时最缺乏的就是开启荆州士族集团大门的钥匙,其次就是谋士,诸葛显然是最佳人选之一)。同时利用自己手中有限的资源去获得最大的利益(刘备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军阀之主的身份,其次就是能化而为龙的潜在实力)。

刘备三顾茅庐是不是真心诚意?
刘备和诸葛亮相见之下,由于意气相投,终于确定了君臣的名分。这中间的功劳应当归功于徐庶。正是徐庶在中间牵线搭桥,才促成了这桩美事。可以说,正是双方的理念相同,徐庶才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在徐庶举荐他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如果刘备三顾茅庐而诸葛亮依然不出山,那么只有一...

...三顾茅庐,破釜沉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各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_百度...
在鄯善国受到热情接待。但由于匈奴使者从中作梗,鄯善王有意疏远汉使。班超见势急,激励众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惟有出其不意,攻杀匈奴使者,才能转危为安。当夜大风,班超一行夜袭匈奴使者营帐,斩杀来使,迫使鄯善王归附汉朝。现用以比喻不亲身经历险境就难以获得成功。

罗田县18028963129: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出自哪篇文章?是出自《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具体是哪篇文章? -
子丰晨单硝:[答案] 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典故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罗田县18028963129: 大禹治水,三顾茅庐而不入的意思 -
子丰晨单硝: 这句话应该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代表大禹专注自己的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

罗田县18028963129: "三顾茅庐”是什么哪个典故? -
子丰晨单硝: 三顾茅庐典故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刘备听谋士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学才兼备,于是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恰巧诸葛亮那天出门在外,刘备失望地回去了 .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

罗田县18028963129: 三顾茅庐的由来 -
子丰晨单硝: 三顾茅庐又可以称为三顾草庐,出自一个典故,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求到第三次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来比喻一再诚心地邀请有贤能的人.

罗田县18028963129: 三顾茅庐主要讲什么 -
子丰晨单硝:[答案] 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

罗田县18028963129: “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怎样的?
子丰晨单硝: 当曹操扫除北方残余势力的时候,在荆州依附刘表门下的刘备,也正寻找机会 实现自... 有一天,徐庶对刘备说道:“在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有一位奇士,您为什么 不去...

罗田县18028963129: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 -
子丰晨单硝: 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意思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

罗田县18028963129: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概括? -
子丰晨单硝: “刘备三顾茅庐”主要讲的是刘备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的故事.最初是徐庶告诉刘备有一个叫诸葛亮的人有雄才大略可以助他夺得天下,于是,刘备第二日便去卧龙拜访诸葛先生,却因诸葛亮不在家并没有见到人.没过几天,刘备再次拜访诸葛亮,仍然因为诸葛亮与好友出游在此无功而返,刘备便留下一封信离开了.之后,第三次拜访才见到了孔明先生.

罗田县18028963129: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 -
子丰晨单硝:[答案]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

罗田县18028963129: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是什么的历史典故? -
子丰晨单硝:[答案] 三顾茅庐,这句话出自《出师表》,刘备临死前对刘禅说的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