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作者&投稿:召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重点复习的内容有哪些~

1、数与计算:
要求: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小数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加、减、乘、、除等竖式计算,通过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2、空间与图形:
要求:
(1) 整理回顾“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在该领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重点:
(1)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4)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合理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周长与面积问题.
3、统计与平均数问题:
要求:
(1)、再次经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使学生巩固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和用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推断,能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学习求平均数.
(2)、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分析简单的数据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
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如何对某些事情的结果作出正确的推测和判断.

一、复习目标:
本册教材是三年级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提高计算能力,使其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归纳、整理和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综合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期末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心态不太稳定,急于求成失误较多,集中体现在数与代数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生对草稿本使用不当,匆忙计算容易出错,个别学生还会将乘法和加法混淆,这个毛病让学生对于求平均数中,涉及到总数上千的数计算也容易错误。在解决问题(应用题)中,一些学生往往对题目阅读和理解不够就匆匆下笔,导致失误,在比较灵活的面积问题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本学期两极分化现象也逐渐体现,优秀的学生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并且运用较为自如,还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等学生知识较为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问题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较慢,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稳定上下坡度较大。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三、复习重难点、关键
(一)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加强。
(三)复习关键:
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学会分析、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内容:
(一)数
1、小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加减的运算。
2、两位数与两、三位数的乘法;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的除法及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
1、简单图形的的初步认识,了解其基本特征。
2、图形周长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面积意义的认识,能用自选图形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含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五、复习注意点:
(一)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提优补差的措施:
1、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和计数知识。
2、复习中要实现让学生主动复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性精神的培养。
3、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习题,不搞题海。
4、改进对学生评估,错了自己订正可以奖励,促使学生检查、分析错误,不断提高。
5、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6、积极辅导差生,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出一些富有思考的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达到满足。
六、复习具体措施:
全面、综合了解和分析本年级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情况。再针对各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计算部分:
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两位数与三位数之间的计算策略和方法。
2、解决问题部分:
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图形几何部分: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分清这几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七、复习课时安排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2课时
2、面积与周长………………………………………………………2课时
3、统计、小数与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4、年、月、日………………………………………………………2课时
5、解决问题…………………………………………………………2课时
6、单元练习…………………………………………………………5课时
7、综合练习…………………………………………………………5课时

  三下总复习:年月日http://wenku.baidu.com/view/74ed42fe910ef12d2af9e775.html
  三下总复习:小数
  http://wenku.baidu.com/view/cc63b74769eae009581bec75.html
  三下总复习:统计
  http://wenku.baidu.com/view/4e61c22d2af90242a895e575.html
  三下总复习:位置
  http://wenku.baidu.com/view/8f833a75f46527d3240ce075.html
  三下总复习:除法
  http://wenku.baidu.com/view/783ec31dc281e53a5802ff75.html
  (路程。列式为 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5 (小时) 28 × 5=140 (千米)。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 ,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3+6=45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 =20 支 ,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3 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
  数量。
  4 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 工程问题:
  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 纳税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 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
  第二章 度量衡
  一 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 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1升=1000毫升
  * 1升=1立方米
  *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 质量

  一 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 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1升=1000毫升
  * 1升=1立方米
  *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 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 吨 t * 千克 kg * 克 g
  (三)常用换算
  * 一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
  五 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 年 、 月 、 日 、 时 、 分、 秒
  (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 1年=365天 平年
  * 一年=366天 闰年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 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六 货币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二)常用单位
  * 元 * 角 * 分
  (三)单位换算
  * 1元=10角
  * 1角=10分
  -
  s=(a+b)h/2=mh

  希望这些对你有用

(路程。列式为 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5 (小时) 28 × 5=140 (千米)。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 ,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3+6=45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 =20 支 ,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3 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
数量。
4 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 工程问题:
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 纳税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 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
第二章 度量衡
一 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 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1升=1000毫升
* 1升=1立方米
*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 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 吨 t * 千克 kg * 克 g
(三)常用换算
* 一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
五 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 年 、 月 、 日 、 时 、 分、 秒
(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 1年=365天 平年
* 一年=366天 闰年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 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六 货币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二)常用单位
* 元 * 角 * 分
(三)单位换算
* 1元=10角
* 1角=10分
-
s=(a+b)h/2=mh

一 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 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1升=1000毫升
* 1升=1立方米
*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 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 吨 t * 千克 kg * 克 g
(三)常用换算
* 一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
五 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 年 、 月 、 日 、 时 、 分、 秒
(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 1年=365天 平年
* 一年=366天 闰年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 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六 货币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二)常用单位
* 元 * 角 * 分
(三)单位换算
* 1元=10角
* 1角=10分
-
s=(a+b)h/2=mh

(路程。列式为 284 × 2=20 (千米) 2 0 × 2 =40 (千米) 40 ÷( 4 × 2 ) =5 (小时) 28 × 5=140 (千米)。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 4 ,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6+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 4-3+6=45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 =20 支 ,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 12+5=125 (支)。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3 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
数量。
4 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 工程问题:
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 纳税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 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
第二章 度量衡
一 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 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1升=1000毫升
* 1升=1立方米
*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 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 吨 t * 千克 kg * 克 g
(三)常用换算
* 一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
五 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 年 、 月 、 日 、 时 、 分、 秒
(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 1年=365天 平年
* 一年=366天 闰年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 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六 货币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二)常用单位
* 元 * 角 * 分
(三)单位换算
* 1元=10角
* 1角=10分
-
s=(a+b)h/2=mh

回答者: jetbrown - 二级 2010-7-5 18:18

一 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 公里(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 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常用单位
1 体积单位
* 立方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升 * 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 1升=1000毫升
* 1升=1立方米
*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 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 吨 t * 千克 kg * 克 g
(三)常用换算
* 一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
五 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 年 、 月 、 日 、 时 、 分、 秒
(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 1年=365天 平年
* 一年=366天 闰年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 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六 货币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二)常用单位
* 元 * 角 * 分
(三)单位换算
* 1元=10角
* 1角=10分
-
s=(a+b)h/2=mh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共57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1课时:例1及练习。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题怎么做?
这三道题的简便计算方法,是用到了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结合律、交换律和减法的性质。分别简便计算方法如下:321-75-25 =321-(75+25)=321-100 =221 运用了减法的性质及结合律。143-(89+43)=143-89-43 =143-43-89 =100-89 =11 运用减法的性质和交换律。583+89 =583+(100-2)=583+100-2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出新版了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出新版了。因为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新版在2022年9月,现在人教版改成了部编版,只是改变了插图人物教材内容没有丝毫改变。所以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出新版了。

三年级下册数学书学除两位数了吗
是的,已经学了!在第一单元除法中。主要是两三数的除法,及竖式。还有有余数的两三位数除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共有48名学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计算,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3.提高计算的灵活性、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建构除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日记怎样写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 【教材简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后续学习长...

相城区13434035018: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题 -
长斌海他: 一、口算 30*70= 50*80= 23*20= 560÷8= 4200÷6= 720÷8= 1.3-0.7= 4.5+1.5= 5-2.5=5+5*6= (25+27)÷6= 63÷9*8= 二 填空 1、今年是﹙﹚年,共有﹙﹚天,第一季度共有﹙﹚天.2、一般地图是根据上﹙﹚、下﹙﹚、左﹙﹚、右﹙﹚确定方向.3...

相城区1343403501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有哪些 -
长斌海他: 1、数与计算: 要求: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小数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加、减、乘、、除等竖式计算,通过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相城区1343403501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
长斌海他: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你别动我的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 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1、小明买了8根跳绳,共花了40元,还...

相城区1343403501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长斌海他:

相城区13434035018: 怎样搞好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
长斌海他: 第一、教材为本,整体复习.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须有“本”可依.复习时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的复习,使所学过的知识由零散过渡到完整,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训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制定看书计划、绘出知识结...

相城区1343403501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
长斌海他: 一、 植树问题: 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

相城区13434035018: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类专项复习卷五 -
长斌海他:[答案] 呵呵,三年级知识还需要百度吗?只需要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全会弄就成了

相城区13434035018: 小学三年级下知识重点 -
长斌海他: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2.我们可以用指南针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3.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先用商加上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5.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

相城区13434035018: 小学三年级期末怎样进行数学语文的复习 -
长斌海他:[答案] 语文:字词要多写 把你们的古诗背熟练 尽量在前面的基础题不扣分 阅读题抓住问的关键字词 答到点就行 数学:计算细心 不出错 选择填空题要尽量把课本的概念什么的背熟 应用题要多动脑 不会的题目要多看几遍题目 审题认真 最好有时间检查 在考...

相城区13434035018: 三年级下册数学书目录知识领域划分 -
长斌海他: 第1课《燕子》第2课《古诗两首》第3课《荷花》第4课《珍珠泉》语文园地一 第5课《翠鸟》第6课《燕子专列》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8课《路旁的橡树》语文园地二 第9课《寓言两则》第10课《惊弓之鸟》第11课《画杨桃》第12课《...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