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

作者&投稿:束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李清照~

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不仅能使读者
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而且,其所表现出
的艺术创造力难以被模仿,她的词作魅力也因此而难以超
越。李清照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
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恐怕这就是身为女
性的李清照所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也是众多男性词人所可
望而不可及的主要原因。她的词作既然与她的生平和生活有
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和因果关系,那么,追寻她的生活轨迹以
便深刻地理解李词的意境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李清照的生活
历程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阶段,即婚前、婚后及其丈夫
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李清照现存的48首
词作,按其内容和格调来分,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部分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所
作;第三部分为南渡后所作。不难看出,李清照生活历程的
三个阶段与词作的三个部分在时间上是基本吻合的,所差时
段只有一至二年,可说是相差无几。因此,我们姑且就以词
作内容和格调所示的三个阶段来探讨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
的情感与心境。
一、李清照婚前和新婚期的情感与心境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土,济南章丘人,生于宋神宗元丰
七年(1084年)。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苏门“后
四学土”之一,时任北宋后期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出身
名门,亦善文。这样的书香门第之家,无疑会给李清照以较
高的天赋和极好的家庭熏陶,为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良好
的基础。另外,李清照的家庭气氛也比较宽松开明,因而造
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奠定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
作风格。
李清照自幼聪慧,少女时代就已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
涯,并初步崭露了过人的文学才华。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安
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作内容
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下面这首
《点绛唇》则比较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特点:蹴罢秋千,起来
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
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这是
一幅多么生动有趣的行乐图啊!图中那位天真活泼而又聪慧
的少女,不就是李清照早年的自画像吗?你看她没有忧虑也
没有烦恼,在天真活泼之中又带着几分顽皮羞涩。我们还可
以从李清照另外几首早期词中进一步窥探到作者这一形象,
例如《浣溪沙》中那个“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
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多情少女;那个在《如梦令》中叫
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率性女孩;还有那个唱
着“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的快
乐女孩;那个“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的爽性女孩,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无一不在显露她率真、
率性、爽快而多情的个性!透过她的词,我们还可以得知她
并不是一个一味贪玩、不知娴静的女孩,她也会在“淡荡春
光寒食天”(《浣溪沙》)里,做甜甜的梦;她还会“倚楼无
语理瑶琴”(《浣溪沙》),独自一人默默地暗想心事。但这
种沉默转眼即逝,很快就被新婚的欢愉替代了。然而,正如
人们常说的“花无百日好”,李清照在婚后第二年就遭到了
一系列的家庭变故。首先遭遇不幸的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
非,他在朝廷的“新旧党争”中被罢官并遣返原籍。受此牵
连,李清照也被迫随父还乡,饱尝了恩爱夫妻的离别相思之
苦。一个“愁”字悄悄地来到了李清照的词中。
二、李清照在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的情感与心境
让我们先来看两首脍炙人口的词: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
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
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两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
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你看她出
去划船已不似昔日那样“惊起一滩鸥鹭”,而是“轻解罗
裳,独上兰舟”;她已不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如梦令》),而是要去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你再看
她的等待有多么长久,多么辛苦!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种相思之情又是多么难
排?多么难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又
是多么深切?多么惆怅?“薄雾浓云”“愁之昼”,这种相
思又是如何地折磨人啊,它已使我们的女词人“人比黄花
瘦”了。这两首词真是把一个思妇的相思愁情表达得淋漓尽
致了。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她日夜思
念的丈夫赵明诚的身边。但是好景不长,厄运又一次降临这
个家庭。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不幸在朝廷争斗中败下阵
来,并撒手西归。赵明诚三兄弟不仅被罢官,而且遭人诬陷
入狱。这个结局无疑又使词人“柔肠一寸愁缕”( 《点绛
唇》)。愁肠满怀的词人,在屡屡尝试了朝廷争斗的苦果后,
对其已是痛恨不绝:“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怨王
孙》)。她也替赵明诚的出仕感到悔悟:“多情自是多沾惹”
(《怨王孙》)。她在“恨萧萧无情风雨” (《多丽·咏白
菊》)的同时,也表明自己的志向:“细看取,屈平陶令韵正相宜。”“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多丽·咏
白菊》)。
仕途受阻的赵明诚,在出狱后即带着李清照回到了青州
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这十年对赵明诚来说是
失意的十年,而对李清照来说却是因祸得福的十年,它给李
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李清照
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他们屏居乡里十年的幸福片
断:⋯⋯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
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
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
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
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
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
不屈。⋯⋯
十年的幸福时光转眼即逝。正当李清照沉浸在“泽畔东
篱”式的世外桃源之中,“甘心老是乡”的时候,赵明诚却
不甘寂寞地重返仕途了。这无异于打翻了一个五味瓶,霎那
间,酸甜苦辣千般味,一起涌上了词人的心头:“甚霎儿
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一首《凤凰台上忆
吹箫》委婉地表达了她此刻的心情: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起来慵梳头。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
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
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
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
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在这首词中,词人明白地告诉我们:她又“新来瘦”
了,为什么会瘦?“非干病酒,不是悲愁”。在这里词人排
除了她自身的原因,而我们也有理由排除生活方面的原因,
因为词人曾表白过“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回想起仕
途艰险,此去是福还是祸?不得而知。李清照心中自然会忐
忑不安,因此她唱起了“千万遍阳关”,希望能挽留赵明
诚。然而赵明诚却义无返顾地走了,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在词
人心中,又增添“一段新愁”。在另一首《念奴娇》中,词
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愁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这
两首词是否在向我们昭示,这对恩爱的夫妻之间出现了不和
谐的音符?
综上所述,李清照在这个时期的情感和心境波动较大。
除了屏居青州的那十年令她备感幸福而难以忘怀外,其余大多
数时间则沉浸在愁情之中。此期只有一首词颇具欢快格调,那
便是词人夫妻经历了久别之后又重新相聚时所写的《小重
山》。可见李清照在这个时期是愁多于乐,悲多于喜的。
三、李清照在南渡后的情感与心境
公元1127年,李清照44岁时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
灭亡。兵荒马乱之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
家和大量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
烬。面对侵略者的豺狼行径,李清照义愤填膺,她以其过人
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却招来了那些投
降派的诽谤和打击。李清照是多么失望又是多么愤慨啊!一
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记梦》倾诉了词人的
这一情感: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
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
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记梦》)
词中的“有惊人句”,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然而
一个“漫”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陡然引向了对摧折人才
的现实社会的指控。的确,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即便满腹经纶、语出“惊人”,那又有什么用呢?既不能报
国也不能卫家,就连“甘心老是乡”的生活也由不得己。词
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梦中呼唤“九万里风鹏”加大威
力,以便将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面对这国破家沦的处境,李清照的心情也格外沉重:过
去曾“偏重三五”( 《永遇乐·元宵》) 和热衷于寻找“雪
里”“寒梅”的李清照,此刻却丧失了如此兴致,只觉得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永夜愤慨
欢意少”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她白天念着“故乡何
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夜晚“空梦长安,认取
长安道”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及至梦醒,一种“梦
远不成归” (《诉衷情》)的惆怅又攫取了她的心,直教她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捐北人不惯起
来听”(《添字采桑子》)。秋日里,她“仲宣怀远更凄凉”
(《鹧鸪天》);到了冬天,她又“爱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
衣清泪”(《清平乐》)。
词人的满腹愁情,使得一向受到亲睐的桂花也受到了斥
责:“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摊破浣溪沙》)。如此
度过了愤懑不乐的两年,接踵而来的遭遇是赵明诚不幸病
逝,这无疑给李清照“又催下千行泪”(《孤雁儿》)。她只
能夜夜悲吟《南歌子》了:“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
聊问夜何其?”纵观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一曲《声声
慢》将词人忧患余生、孤独无依的凄凉晚景表现得淋漓尽
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这首词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词人在一个秋日
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这实
际也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曲折然而又典型地
概括了词人南渡以后漂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
内心世界。词中所表现的“愁”情,显然是个人不幸与国家
沦亡交织在一起而进发出的国愁家恨。这种“国愁家恨”与
词人南渡前那种“离愁别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含着一
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内容,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李清
照南渡后正是在这种愁苦和悲愤中度过余生。
总之,李清照不仅有女性的细腻柔丽,还具有一般女性
所寡有的贞刚气质,故“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
方,是温婉中有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出刚健、洒脱、俊爽。
即便是一些感时伤怀的低徊沉吟,追念往事的凄苦之词,其
中也流动一种爽逸之气,与一般流行的香软的词风异趣而别
树一帜的。无脂粉气,无闺阁气,就是有丈夫气,就这一点
而言,易安体的风格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婉约”两字所
能概括的。

1、十六岁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李清照自幼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十六岁那年,她的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更是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
2、再婚
女子再婚在宋代本属寻常,在明清则为重大道德污点,李清照几乎成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反证,这为“李清照未再婚说”提供了心理需求。
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品秩甚低,或有家暴和骗取李清照收藏之事,致婚姻破裂。按宋代法律,妻告夫即使胜诉也要被判两年徒刑,李清照便采取了迂回战术——告发张汝舟收受贿赂,使其获罪,则婚姻自动失效。

扩展资料: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
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清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清照的才女之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才女李清照:轰动京师的文艺女青年 晚年闪婚闪离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
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
89年版)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
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
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
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
,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
烟火者。(同上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
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
更一声啼□(左“决”右半,右“鸟”)。

清平乐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
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写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
红梅些子破,
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
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
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
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
可怜人似春将老。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歹带〕人娇

后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
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
云间水远。
清昼永,
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
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
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
数声羌管。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梅苑卷九)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霎儿雨,
霎儿风。

行香子

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
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

黄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戌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满庭芳

小阁藏春,
闲窗销昼,
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
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
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
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
如韵胜,
难堪雨藉,
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
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
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
良窗淡月,
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芳草池塘,
绿阴庭院,
晚晴寒透窗纱。
□□金锁,
管是客来〔口沙〕。
寂寞尊前席上,
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酉縻〕落尽,
犹赖有□□。

当年,
曾胜赏,
生香熏袖,
活火分茶。
□□龙娇马,
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
恰才称、煮酒残花,
如今也,
不成怀抱,
得似旧时那。

(□:原缺字)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财,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
雕栏巧护,
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
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
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
妒风笑月,
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
南陌上,
正日烘池馆,
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
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
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
拚了尽烛,
不管黄昏。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
又斜风细雨,
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
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
扶头酒醒,
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
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
帘垂四面,
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
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
更看今日晴未?

永遇乐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拈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
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
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
清芬酝藉,
不减酴〔酉縻〕。

渐秋阑,
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
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
浓烟暗雨,
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
何须更忆,
泽畔东篱。

长寿乐

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
望日边六叶,
阶〔艹冥〕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
漏残银箭,
杓回曳。
庆高闳此际,
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
归逢佳偶。
到如今,
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
文步紫禁,
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
虎符熊轼,
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
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
兰羞玉酎。
祝千龄,
借指松椿比寿。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
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
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
要吟风味两家新。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传言有再嫁后离婚。余秋雨《霜冷长河》中“关于名誉”一文中对此有论叙,可以一看。
思项羽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
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
�%


柳永的词与李清照的词有何异同
一、柳永与李清照词的相同之处 柳永与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他们都共同致力于婉约词的创作,并把婉约词推上了宋词的高峰。柳永和李清照之所以都同属婉约词派,是因为他们的词都具备了婉约词的共同特点。 在题材内容方面,婉约词大都以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柳永和李清照写的词更是如此。柳永的代表...

求李清照的著名诗句及生平简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

渔家傲李清照写作背景
渔家傲李清照写作背景: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1、结合背景,把真实感受融入梦境。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

生逢乱世,李清照一弱女子,何以成为古今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遭遇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民国时期的张爱玲,这二人皆是当世才女,然全都情路坎坷。李清照之于赵明诚恰可比于俞伯牙之于钟子期。二人同出于书香门第,名门世家,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最重要的是二人志趣相投,即是爱人也是知己。二人一同于烛火下作词谱赋,一同鉴赏各类金石字画。虽生活节俭然而他们过...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李清照的那首词?求词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两句的译文是: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一、原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李清照人物资料介绍,李清照和赵明诚情感揭秘
在中国女性中,她毫无疑问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她当之无愧地是宋词婉约派的领军宗师——她就是李清照,以锦词丽文傲视千古的李清照!她的词作那么精巧,浑然天成,情真意挚而又婉美飒爽。这种词体风格是始自于李清照而又独属于李清照的,这就是易安体,是李清照对词坛的又一重大贡献。能有大成就者,多有家...

浅谈李清照词之分类
不似朱淑真“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的孤苦,也不像柳永“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的痴意,于李清照而言,无论是惜春曲、望夫词,这种色泽光鲜的灰度、曲意轻快的哀愁正是李清照“闺怨怀人词”最为与众不同之处。 三、恬意游赏类 描写日常生活之欢乐祥和也是李清照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类词主要记录了...

李清照有什么样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爱国女词人,也是一位创作丰富的女作家,她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山东济南章丘县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的诗、词、文特别是词,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行当本色”(清.沈谦《填词杂说》)。李清照本以工于写闺阁情怨,离愁别恨见长,是继秦观之后...

李清照作为千古第一女词人,写过的哪些诗中具有男儿气?
后来赵明诚逝去,李清照于绝境之中不得已改嫁张汝舟,然而所嫁非人,她将张汝舟诸般罪行告官,自己却因"妻告夫"而深陷牢狱,幸好为人所救,此后她又有不少抗击侵略,怀念故国的作品出世,直到她最终逝去。 才女李清照与她诗词中的"男儿气" 李清照不是一般的女子。中国古代的女作家还是不少的,虽比起男性作家还不到十之一...

李清照的《渔家傲》的主旨是什么?
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渔家傲》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李清照 原文如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

清原满族自治县18411965001: 关于李清照的介绍 -
屠转八味: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 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 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 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 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 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 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清原满族自治县18411965001: 关于李清照的资料 -
屠转八味: 李清照的简介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

清原满族自治县18411965001: 有关《李清照》的所有资料. -
屠转八味: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汉族,济南章丘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等. 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

清原满族自治县18411965001: 关于李清照的全部资料?
屠转八味: 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自幼博通诗书.她的词风格清新,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有成就,曾被称为“易安体”,被目为婉约派正宗,对词的看法相当保守.其词前期...

清原满族自治县18411965001: 关于李清照 -
屠转八味: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后期多慨...

清原满族自治县18411965001: 有关宋代李清照的资料 -
屠转八味: 李清照 (1084-1155)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是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

清原满族自治县18411965001: 李清照是怎样的一个人20字
屠转八味: 李清照是一个超越其朝代的才女,在诗词方面没几人能出其右.很多人能感受到的,她能敏锐抓住:如:物是人非事事休… 至于生活方面,时代印记明显:国破家亡,流离失所.那种昂扬的人格亦感无助而弱化.(本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是怎样的一个人20字 南北宋之间的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号称“千古第一女才女”,亦词亦诗,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家中藏书甚富,从小家庭良好,打下坚实文学基础.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清原满族自治县18411965001: 关于女诗人李清照 -
屠转八味: 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清原满族自治县18411965001: 李清照其人?求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屠转八味: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

清原满族自治县18411965001: 李清照是什么朝代的人,关于她的史实?
屠转八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1084年.她是济南府人,今山东省会,也是我们伟大教师孔子的出生地.她父亲,李格非是一位著名学者,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她父亲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