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作者&投稿:花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近墨者未必黑
你可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说明一个人或事物的好坏与其所处环境的密切关系。中国的古谚语中就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说。这些话表明了人们对环境对人的影响极为重视。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个问题是毫无疑问的:如果环境真能对一个人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一定是一个不美好的环境。因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试想一下:如果所有人都是好人,都讲道德讲文明,那么我们这个世界还会是现在这样吗?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不是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命题。
一、 近君子远小人
君子做的事是正大光明的,小人做的事是众叛亲离的,他们心里想着的不是你怎么做,而是他能得到什么利益。小人都有一种特别容易冲动的心理,一见机会就会把握不住,这样的人也最容易受人蒙蔽。所以我们要尽量与君子为伍,远离小人。
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周围的环境,对于这个人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环境很好,那么他也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如果环境不好,那么他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但是,我们在这里要澄清的是,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主要是说,一个人或事物如果长期与积极正面的人或事物在一起,那么这个人或事物也会变得积极向上、乐观阳光。但是如果他经常与那些阴暗、消极、悲观等不利于人或事物成长的人或事物在一起,那么这个人或事物就会受到他们的负面影响而变得不健康甚至扭曲。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不是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命题。
三、 不是环境决定人,而是人影响环境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我这孩子就是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学习成绩不好……”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大多把孩子的不优秀归咎于“环境”。
其实,这些家长在要求孩子学习成绩时,没有看到的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培养、道德的培养是多么重要!他们只看到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缺少学习兴趣。但没有想到,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因素决定了孩子是否优秀,这些因素才是更重要的。
四、 多行善行,少作恶事
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分,是因为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看待事物。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必须经常思考一些人生哲学问题。通过思考,我们可以看到:人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但也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正如佛家所言:“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意思是说,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缺乏智慧,因为只有智慧才能破除无明烦恼的束缚。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学习和修行,才能接近真理。
五、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近墨者未必黑”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所以我们在认识一个人时,不能只看到他的正面、长处和优点。要看到他的缺点、短处和毛病;对一个人不能只看其正面、长处和优点;对于一个人,要看其缺点和毛病;对一个事物也不能只看它的正面和优点。这样才能全面认识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要把“近墨者未必黑”当成一种教条,并以此作为一种信条。

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而没有像其他有钱人那样欺压人民。成年后他以笔代枪深刻地偈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目。

从古至今,近墨而黑者有之,而近墨不黑者也不乏其人。汉代的李陵、苏武,同是汉官,面对匈奴的高官厚禄的利诱,李陵动摇了,最终身败名裂;苏武坚贞不屈,宁肯茹毛饮血,誓死不同流合污,从而流芳千古。

在近代,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鲁迅,更是近墨而不黑,出污泥而不染的典型。这些人保持自己的坚定信念,在墨中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从而成就了伟大事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是一种偏激的说法,虽然这样的事例也有,但是却不是全部人都是这样的。是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要看这个人自身的能力,如果他“近”了“朱”而不去学习,那么他也不会“赤”;如果他“近”了“墨”而不染恶习,反而去帮助“墨”,那么他们两个人都会变“赤”。

其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读多了也会觉得不通。一个坏人和一个好人在一起,那么这两个人都会变成好人还是坏人呢?若是前者,那岂不是全天下人都会变成好人?若是后者,那岂不是全天下人都会变成坏人?

比如说警察,他们每天都和小偷、盗贼打交道,难道每个警察都会变成小偷、盗贼吗?再说那些小偷、盗贼,他们每天都和警察打交道,难道每个小偷都能变成像警察一样的好人吗?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万事都不会有绝对性,再肯定的事实也有可能被扭曲,还是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正面例子有:

1、墨子进染坊时观察了染丝,从染丝的原理引伸开去,不仅是染丝与染缸的颜料有关,即使是一个人不也存在着一个会染上什么颜色,这也就印证了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人,他身处五颜六色的社会大染缸之中时,一定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

2、张衡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发明了地动仪,在天文、物理等方面也有研究,张衡在青年时期有很多知己,如马融、王符、崔瑗等,这些都是当时有名望的人,张衡跟这些人相处自然也会进步,这也就是“近朱者赤”。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人。在学习氛围好的班级中读书的学生也大部分在认真学习,在学习氛围不深厚的班级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也都不乐于学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中国的俗话,意思是:有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好,有坏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坏。可真的是这样吗?显而易见未必就是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未必黑,一些人出自于坏环境,但他们并不一定就会坏。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同志,出身于一封建地主家庭,几个哥哥不务...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事例有哪些?
同样的,不同时代就会出现不同的人。抗战时期,有多少人选择保卫国家,又有多少人选择去做一个汉奸呢。故我认为有时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里是不能提及的。也可以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有些方面,是可以提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这一观点就不一定包括“近朱者必定赤,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初三驳论文
由此看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环境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只取决于自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驳论文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出自晋代傅玄的《太子少傅箴》中的名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短短八字,却道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与君子相交,自己的品德修养自然会得到提升;与小人...

近朱者未必赤的例子有哪些?
3、阿斗为刘备之子;亲近诸葛,谓之相父;依靠朝臣,视之如臂膀;从小到大受到他们的才学教诲与思想传播。但阿斗却没有受到他们一点点的感化,仍然昏庸奢侈如故,以至亡国。相关信息:“近朱者未必赤”译词:朱:朱砂。赤:红色。译句:靠近朱砂的不一定就变红色。辩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是...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句话说明()。
【答案】:B 【答案】B。解析: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A错误。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外因不必然起作用。故本题答案选B。

近墨者未必黑的驳论文
总的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种观点过于绝对,不能完全解释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在我看来,“近墨者未必黑”,人的行为和思想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而更多的是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品质和选择。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尊重每个人的道德底线和价值观,更加鼓励...

谈谈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都是表示跟好的人接近,自然就会学好,跟坏的人接近,就会学坏。但个人觉得,虽然周围的人或者环境对自身的改变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最终造成这种改变的还是自我的选择。如果一个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人与一个勤奋的人在一起,也许会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但是如果他不去...

近朱者不赤,近墨者不黑
社会上因为接触了不良风气而走上了不归路的人和被感化金盆洗手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与坏人的呆在了一起,成为了坏人,与好人呆在了一起成为了好人。可是,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呆在了一起,那么是好人变成坏人,还是坏人变成坏人呢?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为什么说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古人诚不欺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大学问家孔子的名言,几千年来都被人们视为真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世界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鲁迅先生出生在...

列举历史上"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人以及事件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说的是坚强的意志对环境有很大的作用。1、“近朱者未必赤”,历史上蜀国灭亡的因素之一,是由于阿斗天性昏庸无能、奢侈无度。而蜀汉历史上的贤明者众多,有玄德苦心创业,诸葛亮、姜维多年来忧劳国事,辛勤北伐,朝野上下,莫不尽心尽力,匡扶汉室。阿斗为刘备之子;...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192409125: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辩论词 -
裔虾益母:[答案] 我的观点是“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是一种偏激的说法,虽然这样的事例也有,但是却不是全部人都是这样的.是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要看这个人自身的能力,如果他“近”了“朱”而不去学习,那么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19240912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详细成语故事尽量详细一点、 演讲用 至少三分钟 注明出处 -
裔虾益母:[答案]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1、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家长也常常以此古训来教育我们,但我却对此提出了质疑. 近朱...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192409125: 中国有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事实上近朱者未必赤,近墨得未必黑.这一现象蕴涵的哲理是 -
裔虾益母:[选项] A. 外因作为事物发展的条件,是可有可无的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C. 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作用 D. 外因的作用有大小之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192409125: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作文 -
裔虾益母:[答案] 有人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老师们也常挂在嘴边.而在我看来是“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老师眼中所谓的“朱”也就只不过是那些成绩前三,奖状一堆的人吧.他们面对老师是一张脸,背对老师是一张脸.发下试卷后华...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192409125: 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 -
裔虾益母:[答案]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中国古代奉为经典的一句家喻户晓的话,此语出自晋朝傅玄,意思是:靠近朱砂的,就会变红,靠近墨汁的,就会变黑,比喻近好人,则变好,近坏人,则变坏.然而我方浅薄之辈对于这句话及其寓意却有颇多疑点,认...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192409125: 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有人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主要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 -
裔虾益母:[选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192409125: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人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你比较认同哪个观点?运用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简要说明.(6分) ... -
裔虾益母:[答案]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 中内因和外因是同时存在的,缺一不可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 强调有时外因对事物发展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强调内因决定作用,同时并未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192409125: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事实论证(至少两则).如题.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还有注意是事实论证) -
裔虾益母:[答案]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颍州当长官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有一次,欧阳修的好友范仲... 此后,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技巧提高得很快.这个事例很好地说明了“近朱者赤”的道理 解放前,一位名叫...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192409125: 辩论会上正方观点为“近墨者黑”而反方观点为“近墨者未必黑”正方应该怎么辨? -
裔虾益母:[答案] 在诸多古典名言与典故中,就有诸多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矛盾的观点和事实.北宋周敦颐就说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近淤泥之朱,而没有变赤,近清涟之墨,而没有变黑,此其一.其次又有人说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192409125: 到底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可否有事实论证? -
裔虾益母:[答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古代人说的,然后流传下来的,但是现代人研究哲学发现事物是由两方面控制的,一个是外在因素,即外因;一个是内在因素,即内因.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比如那些当卧底的人民警察,在不好的环境下还是能够洁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