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晏子认为国家灭亡原因

作者&投稿:刀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管夷吾举于士③,孙叔敖举于海④,百里奚举于市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⑦,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说:“舜在田野中兴起,傅说从筑墙的苦役中提拔出来,胶鬲从鱼盐贩子中提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中提拔出来,孙叔敖从海边的隐居生活中提拔出来,百里奚从买卖场所提拔出来。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一个人常有过失,才能改正;心志遭困苦,思虑被阻塞,才能发愤有为;表露在脸色上,抒发在言语中,才能使人了解。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士人,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患的威胁,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就能明白忧患中能获得生存、安乐中会遭致灭亡的道理了。”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孟子在提出“生于忧患”这一“是”命题的同时,也提出了它的“异”命题: “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在内没有能干的大臣,时时注意修明法度;没有敢于直谏的贤士,处处提醒国君克己慎终。在外又没有敌国的抗衡、外寇的侵扰。如此安适的环境,首先带来的必然是精神的怠惰和意志的消沉。这是精神上的死亡。紧接着必然是物质上的死亡——“国恒亡”。
晏子认为纪国虽有国书,但只放在金壶中而不加宣传执行,制定了政策法规而不实施导致其灭亡。
齐景公到纪国故地游玩,得到一个金壶,打开来看,里面有朱砂文书,写道“无食反鱼,勿乘驽马。”景公说:“说得好啊!按照这话的意思,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
晏子说:“不是这样,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吃鱼不要翻过来,是说不要把民力用尽吧!不要乘坐驽马车,是说不要把小人安在身边吧!”
景公问:“纪国有这样的文书,为什么还会灭亡呢?”晏子答道:“它的灭亡自有原因。我听说,君子有了至理名言,就把它悬挂在大门上。可是纪国有这样的良言,却把它当成水灌进壶里,它不灭亡还有什么好结果呢?”


晏子的故事还有哪些?
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晏婴认为,礼是一种维系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只要以礼治国,就会出现君正、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的良好社会秩序。如果国君不用礼,就不能治理国家;大夫不讲礼,...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救命啊
国家的政治清明,他就遵从政令行事;国家的政治不清明,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因此,他能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扬诸侯。 【原文】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1〕。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2〕。晏子G91DD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3〕...

左传全集《晏婴叔向论晋季世》原文赏析与注解
谗鼎上的铭文说,‘天不亮就起来致力于政绩显赫,子孙后代还是会懒散懈怠。’,更何况国君毫不改悔,国家能够长久吗?” 【原文】 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48]。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49],则公从之。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晏子使楚文言文分析
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原文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eì)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

晏子的话对后世当权者有什么启示
有一次,景公对晏子说,“据与我和者夫”,晏子听了,毫不客气地说,那不叫“和”,只能说是“同”。第三,民本思想。是在治理国家方面,晏子提倡重视民生,要关心百姓的疾苦。晏子认为,民生是治国的根本。如果百姓的生活困顿得不到救助,君主却在毫无顾忌地纵情享受,百姓就会怨恨君主,国家就会不...

晏婴论和与同原文
齐侯从打猎归来,晏子在遄台侍候。子犹迅速来到晏子面前。齐侯说:“只有据和我意见一致!”晏子回答说:“据也是意见一致,并不能称为一致。”齐侯问:“一致与一致有区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区别。一致如同煮羹汤,水、火、醋、酱、盐、梅,用来烹煮鱼肉,用柴火煮开,厨师调和味道,用味道调和...

景公登路寝之台文言文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 晏子对以进不失忠退不失行 叔向问处乱世其行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 叔向问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以爱民乐民 叔向问啬吝爱之于行何如 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 叔向问人何若则荣晏子对以事君亲忠孝 叔向问人何以则可保身晏子对以不要幸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 晏子对以一心可以事百...

孟子梁惠王下 翻译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当然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国君。因为得不到快乐就非议国君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为人君者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

晏子智谏文言文
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 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 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

宴子的故事
晏子的故事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

尼勒克县18881159687: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国恒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只敬安宫:[答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其中“入则无法家拂士”从国内角度阐述,“出则无敌国外患”从国外角度阐述. 法家拂士指:有法度的侍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敌国外患指:敌对的国家和外面的祸患

尼勒克县18881159687: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
只敬安宫:[答案] 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

尼勒克县18881159687: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 -
只敬安宫:[答案] 没有危机感

尼勒克县18881159687: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宁》中认为“国恒亡”的原因是什么? -
只敬安宫:[答案] 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

尼勒克县18881159687: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 -
只敬安宫: 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

尼勒克县18881159687: 孟子认为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灭亡?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
只敬安宫: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在安定和享乐的情况下容易灭亡; 我同意他的观点;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纵情享乐,导致秦国很快灭亡;商纣王酒池肉林,贪图享乐以至于灭国.

尼勒克县18881159687: 一个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只敬安宫:[答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尼勒克县18881159687: 请用孟子的观点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并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孟子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国家 -
只敬安宫: 孟子认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提倡仁政,要爱护百姓、爱惜民力,来达到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秦朝不惜民力,对人民实行严刑峻法达到维护统治者阶级的利益.加剧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尼勒克县18881159687: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复习 谢谢大家 -
只敬安宫: 1、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2、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尼勒克县18881159687: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国恒亡的原因是? -
只敬安宫: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