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兴亡简史:历经八百余年,何以能兴,又因何而亡?

作者&投稿:泷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在这期间,全国虽然处于诸侯分裂割据的状态,但大趋势是通过兼并战争而逐步走向统一。


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有一百多个诸侯国,经过不断兼并,到了战国初年只剩下了十几个,林立的诸侯国中最有名气的,当属春秋五霸(所带领的国家)和战国七雄了。


而齐国作为老牌诸侯,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它都榜上有名。


从周王朝建立,分封姜太公建立齐国算起,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齐国前前后后历经了八百多年,在这数百年的风雨历程中,它曾几度辉煌,也曾几度濒临灭亡,到了战国末期,在弱肉强食的腥风血雨中,齐国彻底走向了灭亡。


那么齐国作为一个曾强极一时的诸侯国,在数百年的沧桑中,何以能兴,又因何而亡呢?


本篇笔者就从齐国在历史上的五次辉煌说起,聊聊齐国的兴亡简史。


齐国历史上的五次辉煌。


齐国在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主要是姜太公、齐桓公、齐庄王、齐威王、齐宣王五位国君主政时期,笔者对此逐个讲述。


姜太公时期。

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


姜太公是周王朝的开国功臣,此人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他归周的原因在史料中有所差异,但大都认为他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师,等到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之后,分封功臣谋士,姜太公居功至伟,也因此被分封到了齐国。


姜太公(蜡像)


而姜太公到了齐国之后,就根据当地的国情做了相对应的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参见上述引用),并且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使得齐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大国,这为齐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桓公时期。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管晏列传》


齐桓公雄才大略,使得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当然他的称霸之路,离不开管仲,不过管仲在公子纠和齐桓公争夺君位的斗争中,曾一箭射中了齐桓公的衣带钩,《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桓公之中钩,详死以误管仲,也就是说,在这场斗争中,管仲差点要了齐桓公的命。


不过当齐桓公登上君位之后,在臣子的建议下,还是放下了私仇,任管仲为相,并且委以国政,管仲倒也知恩图报,最终在这两人的合力下,齐国得以称霸,并且做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齐庄王时期。

(晏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於齐……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史记·管晏列传》


齐庄公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是很高,但他却是齐国的中兴之主,首先齐庄公还是比较开明的君主,其次就是他也一直任用晏婴为相。


齐王与晏婴插图


晏婴先后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时任相,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司马迁评价晏婴时,曾说他“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也就是说晏婴是司马迁仰慕的人,即使为他驾车,他都感觉高兴和向往,当然正是因为有了晏婴的辅佐,齐国才能做到“三世显名于诸侯”。


齐威王时期。

田氏卒有齐国,为齐威王,强于天下。——《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威王是战国时期一位非常有话语权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齐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可以称为最强诸侯国。


他以邹忌为相对内改革、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对外征战,并且还做到了广揽人才和惩治奸吏,最终使得齐国“强于天下”,此外他的虚心纳谏还使得齐国战胜于了朝廷,即“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出自《战国策·齐策》)”。


齐宣王时期。

王斗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战国策·齐策》


齐宣王是齐国在战国后期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他以广纳贤士、善听诤言著称,比如说一个叫王斗的臣子,就曾直接讽刺齐宣王为政时的弊端,而宣王并未生气,反而向王斗赔罪:“寡人有罪于国家”。


影视中稷下学宫的辩论盛况


此外,齐宣王时期还把稷下学宫发展到了顶峰,创造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学术盛世,最终使得“齐国大治”。


由此可见,齐国在历史上辉煌的次数并不少,不过这中间却有一个很明显的分水岭,即田氏代齐。


齐国不战而降。


公元前386年,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和新兴的封建地主势力的较量中,以田氏为代表的新兴地主取得了胜利,继而田和成为了齐国君主,姜齐的政权灭亡了。


正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齐康公卒,绝无后,奉邑皆入田氏。


这在齐国的历史上是一次政权上的实质性交替,虽然田氏依然沿用“齐”的国号,虽然在国家形式上也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本质上已经完全不同了,田氏代齐完成以前,三家分晋已经结束,但这两个颇为相似的历史事件,在形式上也是迥然不同的。


齐国故城


田齐的政权传承了一百多年,到了公元前284年时在齐湣王统治时期,齐国出现了一次濒临灭亡的危机,即韩、赵、魏、燕、秦五国联合攻齐,结果齐湣王被杀,燕国在乐毅的带领下攻入齐国都城临淄,并且乘胜追击,一举攻下齐地七十余城。


只剩下即墨和莒两座城池的齐国并没有因此灭亡,《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迎襄王于莒,入临淄,齐故地尽复属齐,说的是齐将田单依靠即墨军民打败了燕军,到莒迎接齐襄王回到临淄,齐国大片领土又被光复了。


齐襄王的儿子齐王建是齐国的最后一任国君,他在位的时间并不短,不过在位期间却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政绩,如果非要找的话,也是有的,比如说他加快了秦国完成大一统的步伐。


影视中的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人东征齐国,而齐王建“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最终导致了“秦虏王建,迁之共,遂灭齐为郡”的结局,自此齐国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齐国沉浮数百年,究竟何以能兴,又因何灭亡呢,笔者接着论述。


齐国何以能兴?


虽然齐国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是各个辉煌时期的兴盛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原因,并且带有鲜明的传承性,笔者认为其兴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君贤臣能。

上文我们已经例数了齐国在历史上的五次辉煌时期,贤君能臣是这五次辉煌时期的都曾出现的政治局面,可知,明君和贤臣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明君却是极为关键的,一般说来,明君是贤臣出现的基础,有了英主才能有良臣,不然臣子在优秀,遇见了一个昏君那也是开启不了这个局面的。


比如说齐国的开国君主姜太公投奔周之前,就曾“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意思是姜太公曾为商纣王做事,但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之后路四处游说列国诸侯,但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


因时变革。

姜太公被分封到齐国之后,就立即着手进行了变革,当时摄政的周公,还对姜太公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称赞,《史记·》记载: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而姜太公的改革正是因其俗,简其礼,这算是齐国历史上第一次颇有成效的改革。


影视中的齐桓公与管仲


齐国的第二次改革是在齐桓公任用管仲推行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全方位的改革,《国语·齐语》记载: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很显然这是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然后在此基础上又改革管理选拔制度,通过乡选、官选、君选三个环节选拔官吏,并且要求做到“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并且规定了对初选的人员,必须到其所在乡里进行考察,即“遇问之其乡,以观其所能而无大厉”。


此外,齐桓公时期还改革了税制,打破了“力役税”,而实施根据不同的土地等级和物产而征税,并且改革了关税,实施“关市几而不征”,还鼓励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最终使得齐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齐国的第三次改革是齐威王时期进行的吏治改革,齐威王即位后,面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情况,为强大齐国,他以吏治为出发点,派臣子深入乡里,获取实情,然后实施重奖严惩,最有名的就是奖励了即墨大夫,而烹杀了阿大夫。


齐国君主与臣子


齐威王通过吏治改革,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威王的吏治使得)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


重视人本。

使百姓可以修养生息是齐国统治者所重视的,纵观齐国强大的几个时期,都体现了重人本的思想,《管子·权修》有云: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而管仲的改革,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重人本还体现在重视人才,比如齐威王和梁(魏)惠王一起谈论国宝时,就把人才当作了国宝,而不是梁(魏)惠王以为的珠玉为宝,而这点也是齐威王所践行的,在他统治时期,齐国人才济济,“以照千里 ”。


而先富民也是齐国统治者重人本的一个体现,管子认为:民富则安乡重家,民贫则危乡轻家,在这种指导思想下,齐国始终坚持本末兼营、农工并作、产商互补的富民之道,最终让齐国走向了富国强兵之道。


搞好外交。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诸侯国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而齐国兴盛时期的统治者也正是看到了这点,从而让他们很重视“外交”,即奉行尊王礼邻的政治战略,目的是为自身发展创造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


齐国君臣


齐国尊王礼邻贯穿于政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齐国建立之初,姜太公就把尊王演绎的淋漓尽致,即便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之后,依然打着尊王的旗号,而后来的齐威王也是以尊王而扬德天下。


单单尊王还不行,齐国还重视结好其他诸侯,尤其是邻国有了困难时,齐国还会积极救助,比如说齐桓公时期,山戎入侵燕国,而齐桓公就积极救燕,兵伐山戎,并且还“割地予燕”,成为了礼邻的美谈。


此外,齐国兴盛的原因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说齐国在文化上的兼容,再比如说齐国抓住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这些都对齐国的兴盛有着积极影响,那么齐国又因何而亡呢,下面笔者接着论述。


齐国因何而亡?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创造的辉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稷下学宫,兵书甲天下,但是这样一个强极一时的大国,为何在群雄逐鹿中走向衰亡呢?我们先来看看历代史家是如何说的。


《战国策·齐策》记载:秦使陈驰诱齐王内之,约与五百里之地,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显然这是认为齐王是被骗到秦国,囚禁而死,导致了齐国灭亡。


临淄盛况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齐人怨王建不蚤与诸侯合纵攻秦,听奸臣宾客以亡其国,这是认为齐国的灭亡是因为齐王建听从了后胜的诡计,没有与诸侯合纵攻秦,最终不战而降。


《淮南子·泰族训》记载:齐王建有三过人之巧,而身虏于秦者,不知贤也,这也把齐国的灭亡归结到了齐王昏庸,导致了政治腐败,而不能任人唯贤,最终被灭国。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古人的对于齐国灭亡的总结,都单单只是把目标放在了齐国最后的灭亡上,而没有从齐国的整体发展历程上看,如果我们结合齐国的几次衰弱和最终的灭亡,就可以总结出齐国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政权腐败,君主昏庸无能而不能任人唯贤。


其二是国家的管理理念与齐国的实际情况不适应。


其三是齐国在外交政策上出现了战略失策。


齐国的刀币


而《齐文化概论》中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即:齐国的灭亡确有其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失误等原因,但是那些决定这政治、军事上的诸多因素的最根本的东西,还是文化、思想的因素,笔者认为这种把齐败于秦归结为是秦、齐文化碰撞必然的结果,更是道出了齐国灭亡的必然性。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展简史
电力部第六水电工程局”,归电力工业部管辖。1982年4月,再次更名为“水利电力部第六工程局”。1992年8月,公司正式称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到了2008年4月,随着集团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建,公司更名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如今,它隶属于实力强大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急求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儒家教育思想的学习与体会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龙井四中 耿秀英 所谓读史能够明智,《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更全 面的认识,中国封建社会主流哲学思想主要有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 明,道家重无为,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

明朝共历经几年? 因何而灭亡? 崇祯是昏君吗?
他知人善任,如袁崇焕 杨嗣昌,洪承畴,具一代文武全才,任用他们时,言听计从,优遇有加,一旦翻脸,严酷无情,果于杀戮,导致用人不专,出现崇祯朝五十相局面;他悯恤黎民疾苦,常下诏罪己,但搜刮民膏,加派无度,趣百姓于水火;他励精图治,经常平台招对,咨问政之得失,与臣下论讨兴亡之道...

名词解释:艺术基础理论-中国美术简史
仕女画,起源于两晋时期,以贵族妇女生活为题材,唐代仕女画则突破了传统,展现了奢华与悠闲的交融。张萱和周昉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挥扇仕女图》,细腻描绘了当时女性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书法双璧:“二王”的艺术传承 东晋的“二王”——王羲之与王献之,分别是...

光是什么?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8)光阴...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宣和遗事》光缝guāngfèng[slit] 通常为长方形的狭窄缝隙,光线或其他辐射通过它...

泰国华人的移民简史
泰国,旧称暹罗,位于中南半岛的正中央,南接马来半岛,东面、北面及西面分别与柬埔寨、老挝及缅甸接邻。自1238年的泰可泰(1238-1419)立国以来,历经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吞武里王朝(1767-1782)及曼谷王朝(1782- )等四个王朝的统治。暹罗境内于1238年素可泰王朝建立以前,曾出现过一些小国...

泰国华人移民简史
泰国华人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暹罗王国,分为多种类型:谋生、技术、垦殖、商贸和反清移民。在素可泰王朝时期,中泰关系密切,华人以通事身份参与使者团,如李清和陈子仁,他们长期居住,精通暹罗语言。13至14世纪,华裔商人开始在克拉地峡两岸的春蓬、素叻他尼和六坤等地活跃,经营贸易。16世纪,...

齐国兴亡简史:历经八百余年,何以能兴,又因何而亡?
齐国,这个在周朝时期由姜太公建立,历经八百余年,曾几度辉煌,又几度濒临灭亡的诸侯国,最终在战国末期走向了消亡。它的兴衰变迁,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缩影。在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时期开始之际,中国进入了分裂割据的时期。尽管如此,全国仍处于一种通过兼并战争而逐步走向统一的大趋势中。春秋时期,齐国...

历经八百余年风霜的齐国,是如何从强盛到灭亡的?
本篇我就从齐国在历史上的五次辉煌说起,聊聊齐国的兴亡简史。 齐国历史上的五次辉煌。 齐国在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主要是姜太公、齐桓公、齐庄王、齐威王、齐宣王五位国君主政时期,笔者对此逐个讲述。 姜太公时期。 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

十分钟带你了解中国简史
夏朝自夏禹至夏桀总共历经14世,共17王,国祚400余年。代表人物夏禹,后羿,太康,夏启,少康 商朝(公元前...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8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公元9年到公元23年,王莽建立新朝,史称王莽篡汉

垦利县15178269542: 周国丞相姜之牙建立和发展的齐国为何能够有长达800多年的历史 -
辛葛一干: 因为齐国临海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在齐桓公时,经过管仲的改革,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因此成就了霸业,虽然其后齐国渐衰,但他的基础雄厚,因此

垦利县15178269542: 齐有八百年历史,留下了什么文化遗产? -
辛葛一干: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位于今天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

垦利县15178269542: 齐国鼎盛时期面积有多大 -
辛葛一干: 战国之初,齐国疆域与春秋晚期略相近似;至威、宣、闵王时期,齐国强盛一时,史载齐此时“最强于诸侯”,因而又恢复了对外扩张的策略,矛头所指南为鲁国,西为卫国、魏国和宋国,北为燕国,四面扩展领土. 大致拥有了鲁之安阳(今费县)、都(今兖州、泗水一带)、莒(今莒县城)诸地,卫之贯丘(今曹县),魏之襄陵(今邹县)、观(今河南清丰南),以及燕之桑丘(今河北徐水县西南)等地. 面积大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都城临淄,版图包括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一小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的局部地域.

垦利县15178269542: 春秋争霸的详细历史故事 -
辛葛一干: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

垦利县15178269542: 历史上为什么只有燕国自称是八百年老诸侯 -
辛葛一干: 赵、魏、韩三国源于三家分晋,诞生于战国时代;齐国虽然是周王室一早分封的诸侯国,但那时册封的是姜子牙的后裔,史称姜齐,而战国时代的齐国实际上已是田氏家族在统治,所以在燕国看来田齐的历史也只能从战国以后算起;秦国的始祖...

垦利县15178269542: 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都有谁(作业) -
辛葛一干: 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

垦利县15178269542: 关于《汉书.郦食其传》的整篇文章 -
辛葛一干: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 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好荷礼自 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

垦利县15178269542: 长城是谁最先建造的? -
辛葛一干: 提起长城,人们都知道是秦始皇时期修筑的.实际上,我国最早修筑的长城是齐长城,它比秦长城早三四百年. 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为加强国防,各国都修筑了防御工事——长城.地处我国东方的齐国,南近鲁楚,西...

垦利县15178269542: 淄博在古代隶属于齐国,有一段800年辉煌灿烂的齐文化.你知道齐国的起源与哪一历史人物和制度有关吗?
辛葛一干: 齐国源于姜尚就是姜子牙的封地,于齐. 分封制.

垦利县15178269542: 求一篇有关宽容的高中议论文,800字 -
辛葛一干: 宽容方能成就大业 纵观历史,历史上每一个成功的人无一不是以宽容待人而成功的;每一个强盛的国家无一不是以“宽猛相济”为治国之道的.只有宽容才能成就大业. 古之有云:“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意思是只有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